回覆列表
  • 1 # 太陽姐姐

    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特備淘氣,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在打鬧,一直是老師需要時刻叮囑的物件。

    可是他在家裡卻非常安靜,甚至有些害羞,幾次在校外的路上碰見他和他的家長,我竟然有些意外:這還是我們班的那個孩子嗎?

    還有一個小女孩,她年齡稍大一點兒(我們是混齡班級),各方面發展都比別的小朋友要好,經常幫助別的小朋友,像一個大姐姐一樣照顧別人,對老師說的話理解的也非常的快,很少鬧脾氣耍性子。

    透過和她媽媽的溝通和校外的觀察,我發現她在家的表現,就像一個剛入學的孩子,會做一些小寶寶才會做的無意義的事。

    就連我自己也是如此,上小學的時候我在學校非常愛說話,和同學朋友總有說不完的話。在家卻沉默寡言,因為我覺得沒有什麼可以和家長說的,他們聊的話題我也不感興趣。所以曾經我媽媽給我開家長會的時候,得知我在學校的表現十分震驚,因為我在家裡和親戚眼中是出了名的內向孩子。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裡和學校的表現多多少少會有些不一樣,那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首先,如果孩子的不同表現沒有引起一些其他的問題的出現,家長們完全不用擔心。

    因為這種現象十分的正常,就像我們成年人作為一個社會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樣:雖然孩子還沒有明確的劃分自己作為家中的寶貝和班裡的一員的區別,但是不同的環境給他們的安全感和體驗也不同,他們自身就會找到一個最舒服的狀態來適應不同的環境。

    我們學校有個小朋友的媽媽說他最近在家經常一不如意就哭鬧,還特別不好哄,非常任性,家長擔心他在學校也是這樣,但其實並不是。

    他清楚地知道在學校哭鬧沒有任何的作用,只有理由合理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在家裡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小孩,所以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這樣撒撒嬌也至少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孩子的這些“小手段”其實非常的普遍,只要家長守住自己的原則,就很容易改正。

    但是有些孩子的“兩面派“,就不得不重視了。

    Part1 第一種兩面派

    在家安安靜靜,在學校放飛自我

    他們可能在家很沉默,尤其是男孩子,從不瘋鬧,也不撒野,哪怕是在合適的場合下也總覺得他們在剋制著自己。

    在學校卻像撒了歡一樣,違反課堂紀律,不聽老師的話,和同學也經常起衝突和矛盾。就像我上文說的那個孩子一樣,作為老師每天能聽到他的小報告,而且不止一次。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思考,家庭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太過嚴苛或者壓抑了。

    這種情況下,學校的環境就會寬鬆很多,他們會利用有限的上學時間來“放飛自我”:

    年齡小的孩子的表現就會瘋玩瘋鬧,做一些“silly”的事情;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比如小學或者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就會想辦法做一些在家不能做但又一直想去嘗試的事情,完全無視任何規則。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經歷這樣的階段,請首先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想一想在孩子面前家長們是否也做到了自律,尊重規則,有原則。

    有的家長一到家就會把外套亂丟,甚至在公共場合違反規則,這些都會讓孩子覺得違反規則並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因此他們在離開家的社會上也會隨意的藐視規則。

    其次,家長要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是否太過“霸權”。這其中包括對他們的要求,與他們溝通的方式,家長們是否給足了孩子安全感和自由讓他們在學校外也可以去自己探索。

    這點許多中國家長都容易做的不夠好,因為過度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用他們所謂“過來人”的眼光去審判孩子的世界,讓他們失去了自由的天性,這樣的結果無非就是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或者在沒有家長的環境下為所欲為。

    比如因為怕孩子把衣服弄髒而不讓他們去踩水坑,禁止他們觸控大自然;孩子撿到了什麼東西,也隨口說一句髒就幫孩子扔掉,相信這些畫面大家都非常大熟悉。

    還有一些家長在家裡制定“家規”,孩子需要完成額外的家庭作業,經常對孩子的訴求說“不”。如果稍一犯錯就恐嚇,威脅孩子。

    雖然我們有句老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一味的強權,只能讓孩子和家長的距離更遠,在家裡更加壓抑。

    所以為了避免“霸權”,家長可以多多聆聽孩子們的想法,去發現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找一找行為背後的理由,這樣也有助於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最後一點就是要與老師保持積極的溝通,多多瞭解他們在學校的表現。

    儘管老師要照顧全班的學生,但老師也一定會有一些值得和家長分享的小點滴,這些都是家長了解孩子的方式;

    同時家長們也要多多觀察孩子在家和學校以外的表現,包括他們和陌生人接觸的方式,和新朋友如何相處,觀察他們是否和在家表現的差異很大。

    如果這些差異造成了負面問題,比如缺乏安全意識,和新認識的陌生人就說很多自己家裡的事情,或者對夥伴暴力,經常推人打人搶東西等,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教育。

    Part2 第二種兩面派

    學校裡規規矩矩,家裡充當小霸王

    還有一種“兩面派”是讓家長哭笑不得的,這些孩子在學校表現的十分出色,或者安靜聽話,但是在家裡卻像個小霸王一樣,撒嬌耍賴,不聽勸,不講道理。

    如果你家寶貝是種情況,家長就要問問自己:家庭的規則制度是否建立起來?

    孩子之所以在學校很乖,是因為學校有自己的規則,老師也會教育每個孩子去遵守規則。如果家裡沒有規則,他們會把家當作一個自己為所欲為的地方。

    這種情況更多的會出現在老人帶孩子的家庭裡,老人們心軟,會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助長了他們“耍賴”的氣焰,甚至會用老人來壓制自己的爸爸媽媽,所以家長們需要在家庭中也建立規則制度,讓孩子覺得遵守規則的自然和必要性。

    作為老師,總能一眼看出來哪些孩子是父母帶大,哪些則是老人們帶的時間更多。年輕父母帶大的孩子會更加守規矩,活潑又不失禮節,而大多數爺爺奶奶寵大的孩子在學校裡會更加任性,不聽老師的話。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在外面聽話就夠了,在家裡能寵就寵吧。

    有些時候,尤其是女孩子,她們在老師面前表現的十分聽話大多是因為膽小,她們知道違反規則的後果,但從心裡可能並不習慣這樣的方式。因此在社交方面,在沒有明確規則的時候就會容易出現“公主病”,易怒,玻璃心等,所以家長們還是要全方面的關注孩子的性格發展。

    此外,造成孩子在學校很安靜很“內向”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孩子存在厭學的情況,這就需要家長與學校進行溝通。

    厭學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孩子因為學習進度跟不上,在學校沒有成就感,一直是落在後面的,自然會不喜歡上學。

    如果是因為學習上的問題,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看看從什麼方面可以幫助到孩子,分析他們落後的原因,並且鼓勵他們,重建他們的自信心。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在學校這個小社會中不會與他人溝通相處,不能滿足自己的訴求也沒有獲得和同齡人交往的快樂。

    情況如果十分嚴重,家長可以考慮諮詢一下心理方面的諮詢師,像自閉症,孤獨症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情況。

    不過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在低齡兒童階段,根據孩子發展的特點來看是十分正常的,許多3歲孩子的家長會諮詢我們孩子交友的情況,他們很擔心孩子一直自己一個人玩,但從我的實際觀察來看,這種現象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當他們情緒發展更成熟了自然而然就會去尋找朋友,作為家長也可以給他們創造更多和同齡人交往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如何交朋友。

    Part3 第三種兩面派

    明明什麼都會,卻要求家長包辦一些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在家長面前缺乏自信,這種情況表現為孩子明明什麼都會但在家卻什麼都不做的還像個小小孩。

    因為家長的過分包辦,孩子缺少自己嘗試的機會,並且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事情就是要父母或者大人們才可以做的,自己是做不到的,害怕失敗,更不會去嘗試。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適當後撤,在給他們足夠安全感的情況下給他們更多自己做事的機會,但是可以說的更有使命感一點,比如“我需要你的幫忙”“這件事你做的最好了,所以我想請你自己來做。

    當孩子出錯誤的時候也不要責備他們,尤其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也不要嫌棄他們做的慢,因為這是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他們的這種表現更多是因為“懶”,作為家長可以多多督促他們完成自己份內的事情,並且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比如今天媽媽的任務是打掃廚房,你的任務是收拾你的書桌,讓他們習慣成自然。

  • 2 # 頭號影片668

    說的繞嘴點就是人類的環境差異性心理應激反應。這是人類固有的一種感受,比如有的人在人群面前會緊張,會臉紅。有的人就不會。每個人的反應會不一樣,反應有大有小。

    題主所說的孩子的表現,就是這種心裡活動的一種比較極端表現。這種心理影響性格的形成。發展下去有幾種表現。第一種,有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的增加,這種性格表現慢慢消失,變成一個正常性格的孩子。第二種就是這種性格的一直存在,對人有深刻的影響,直觀表現就是欺軟怕硬,兩面三刀,自私。第三種就是深度發展,性格接近變態,精神分裂,是一種精神疾病的表現。

    面對孩子的這種表現,一定不要忽視。要正確的進行心理引導,向積極向上Sunny方面指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道里的天閒星要多少道行才能F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