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傲視蒼穹39
-
2 # 三分文說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華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1.經濟的發展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對於很多人小時候的春節,作為一年中最期望的日子。在這一天孩子們可以穿新衣、長輩給壓歲錢。吃到很多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但是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以前過年能享受到的待遇現今人們在平常生活中就能得到。
2.城市化的程序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大面積發展,很多農村地區進入了城市化的快車道。而春節的到來使更多的地區注重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汙染。禁止和制定煙花爆竹燃放區,這使更多的年俗只存在於小時候的世界裡。
3.移動支付時代的到來
隨著網路移動支付的不斷髮展和進步,更多的人不在選擇上門拜年。而是透過移動支付給晚輩壓歲錢和對親朋好友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4.便利的生活條件
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每到過年總是會在一週前就籌備年貨。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但是這種說法是出自於民謠中,但是沒有體現全面,這首民謠的全部是:“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但是現在基本都是買,甚至有的地方已近不在貼對聯了。
總得來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必將導致年味的變化。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注重保護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去認識文化、瞭解文化,做新時代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者。
回覆列表
題主說的現象,的確實越來越明顯了。我在農村,城市都過過年,以我的感覺,首先應該是物資變化導致的,其次是假期的難得的原因。說說我的看法吧;
小時候在廣州過年,廣州人過年要買花、買年桔、寫春聯、開炸鍋、放鞭炮這五樣是必須的。那時的城市個體經濟幾乎沒有,菜市場都是國營的。不像現在,菜市場都有各式各樣的花賣,各處還有專營的個體花店。一到過年,年俱都幾乎快擺出馬路了。那時候的芳村還是郊區,有一個專門的種花的地方,叫“花地灣”。無論從海珠區,還是荔灣區去芳村,都要坐輪渡。所以,很多人會約好某一天,成群結隊的專門去花地買花。另外,廣州市內有傳統花市,每年的年二八、二九、三十的三天,在廣州市的各區一條比較中心的路上,紮起綵棚,讓花農來擺賣。花市裡面日夜都人山人海。因為那時候別的地方買不到年桔,而年桔又是廣州人對來年的一種寄託。只有在花市才有賣,就促成了居民必須去花市。這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造勢,第二種是花市開就“開始過年”,這無疑就造成了很濃的年味了!而現在,到處都有,什麼買不到?人們也不用這麼緊張,早早的就去準備這些東西。這就首先失去了“年前造勢”的氣氛了!
年前開油鍋;廣州人過年,少不了的就是油角、蛋散。農村多了一樣,炸煎堆。現在市場上到處都有賣,已經沒有人在家裡自己開炸鍋了,八零後的人都已經不會做了。而那時候市場上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賣,所以每家每戶都會開油鍋。而且還有一個說法;誰家的炸的好,誰家來年就會是很興旺的一年。但都不會是自己家裡人自己關著門炸,而是會約著同學、工友,男男女女十個八個一起來家裡幫忙。這時候的工廠也很開通,你約了誰去你家幫忙,廠裡都會給半天假。請人來家裡幫忙,無疑要招待人好好的吃一頓。這又形成了聚餐,而且,這一頓通常都不是正式的開個圓桌,大家圍坐開吃。而是會開火鍋,大家或坐、或站,熱熱鬧鬧的圍爐而食。每次都會在下午開始,忙到晚上九、十點或半夜才完成。非常的開心、好玩。這也無疑是一種年前造勢,年味造的更是濃厚!此外,很多人年三十晚還要自家另開炸鍋“守歲”,邊炸邊吃,像我家,父親就會炸香蕉、各種自制的糯米食品等。一家人圍著炸鍋談天說地,直到快天亮才睡。現在由於各種食物的充盈,人們也懶得自己搞了,這種氣氛現在也沒有了!
那時候街上是沒有印刷的春聯賣的,過年前那幾天,會有些人擺個桌子在街上,代人寫春聯。卻不是盈利,而是為了書法愛好,趁機顯顯身手。現在變成了滿地印刷品。
團圓飯前的鞭炮聲;也消失了,靜悄悄的就一聲開飯就完事了。那時候的年三十晚的12點整,開始鞭炮轟鳴,起碼半小時不輟。人們如果是在路上,基本上都會站著等鞭炮放完再動。現在也變得靜悄悄了,怎麼造出“年味”?
團年飯;現在由於人們的口袋鼓起來了,團年飯也懶得在家搞了。都習慣於在酒家食肆去團年,飯後就各自回家,各找各媽去了。家裡的“年味”就更淡了!
還有改開後的春晚,國家也熱鬧了。那時候每家只有一臺電視機,甚至還有沒電視的,都會聚在一起看春晚,人氣也會得到提升。現在哪家沒幾臺電視的?看春晚也是各人躲在房間裡,和平常還有什麼兩樣?怎麼能聚集“年味”?
所以,說白了,現代人們錢袋鼓了、物資充盈了,人的需求、享樂的意識也轉變了。年味也就越來越淡了!現在旅遊的火熱,將來家庭中的“年味”,還可能會更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