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勝260810778

    對於這樣的公婆,我只能說一句,犯不上。

    戀愛和結婚是年輕人的事,那麼兒子喜歡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樣的事,你是代替不了的,你不是你兒子?話又說回來,你兒子喜歡的東西,你們也儘量學著喜歡,這才是一個智慧的老人。反之,你喜歡的東西,你兒子不一定喜歡,也許,這叫代溝吧!

    父母給兒子一些意見,怕兒子找不到好物件,這可以理解,但不應過多幹預,要做一個聰明的家長!

  • 2 # 紅粉南星

    首先你應該清楚你是嫁給你老公的,老公給你好就行,至於公婆真心融入不了就彆強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比什麼都重要。

  • 3 # 長春富島

    公婆是家庭裡的老一輩人。是家庭裡最重要的領導者。公婆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家庭成員間情感、想法和感受。誰都不願意在一個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一副盛氣凌人的公婆前生活。

    首先這些冷淡的公婆們,沒有把兒媳當成是自己的家人,更不用說把兒媳當做他們自己的女兒一樣對待了。他們用這種方式展示他們在這個家庭裡的權威性,毫不把兒媳的情誼放到心上。在我看來,兒媳像一個‘仙女’一樣,在茫茫人海中選擇到了你家,她的這種信任是多麼值得珍惜。公婆沒有感激之情就罷了,還這麼冷淡。我認為公婆這樣做人是非常不厚道的。

    其次不把兒媳當成是有主權的人看。公婆用冷淡達到對兒媳的震懾,與無視。其實是對兒媳權利的一種侵害。這種傷害是對兒媳精神的一種摧殘。本來兒媳剛換一個家庭環境,就有很多不適應,比如衣、食、住、行、起、居都存在不適應,還有對家庭成員都存在不瞭解。最需要公婆帶頭接受,承認,認可兒媳。然而公婆擺出一副冷麵孔對待兒媳,這是不道德的表現,是對兒媳的精神傷害。

    第三公婆一副冷麵孔,是對兒媳的不尊重。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家庭裡,是需要相互尊重,互相愛護,互相關懷的。作為老一輩的公婆,應該尊重兒媳,做有禮貌的公婆。

    第四公婆對兒媳一副冷麵孔,最不利於家庭團結。也許兒媳在很多方面做的都不對,這時是需要公婆指出來說明的。公婆用愛心,耐心,關懷兒媳的心態告訴她哪裡做的不對,需要怎樣做才會最好。我想兒媳是能夠接受並改進的。你擺出一副冷麵孔,兒媳是很難接受的,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矛盾,鬧的家庭不和諧。這樣做既解決不了問題,又不利於家庭團結。

    總之,請公婆們首先做到為人師表,做一個慈善,厚道,值得尊重的公婆。公婆的尊嚴不是靠冷淡,高傲,自大換來的,是寬厚待人,與人為善換來的。

  • 4 # 莫末心語

    對兒媳婦冷淡的公婆,小末說說自己的觀點吧。女人一朝嫁人成為人婦,重新融入這個家庭,其實還是很困難的!對於公婆來講,兒媳婦永遠都是外人!有些懂事的老公還可以緩和婆媳之間的感情,如果遇見不懂事的呢?公公婆婆就會認為是兒媳婦教壞了兒子,從而對兒媳婦態度越來越冷淡。只是,有句話是多年媳婦終會熬成婆……公公婆婆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小末認為,兒媳婦嫁了進來作為公公婆婆就好好善待她,你們的一舉一動並不是沒有任何意義!

  • 5 # 向日葵的微笑yuan

    如果剛嫁過去沒多久的話,對你很冷淡,自己是晚輩,自然不會跟她們計較了,她們對你的人品性格脾氣都不太瞭解吧,對於這個家來說你是新人,大家都需要時間去了解磨合的,不要太著急,他們所瞭解的你,估計也是從你老公口中瞭解的你。還一種就是,你在她們家呆了好幾年,這個可能是你哪裡做得不對,不合她們的意了,又不能說你,這種要跟她們好好溝通,不能有事不說藏著,又不知道哪不對。

  • 6 # 範正娟

    一個孩子在家被父母寵著慣著,朝為人妻,進入婆婆家,可婆婆套把她當孩子,而是成人在要求,這就是質酌轉變。兩個成年女人不同環境,不同文化背景,如不碰出點花,那才不正常。就看你如何對待,如還把她當孩子,愛護她,不對錯了當面指正,決不能背後議論,因家人有話當面。黑白分明,久而久之,與女兒沒啥區別。我兒媳婦就如此。因我兩個兒,大兒都處不好,何談老二。那我下輩子不糾結死才慣。尊重對方無論大小,兒媳會把你當親媽。

  • 7 # 李建學心理諮詢

    馬上要過年了,夫妻免不了要與公婆、岳父母相聚。

    若家庭關係和諧,新年便歡聚一堂;若家庭關係有些矛盾,年輕夫妻可能表面客客氣氣,內心難免有些不情不願。

    最近柯先生便遇到了這樣的煩惱。

    柯先生

    我是家中獨子,父母老了,很多事情開始問我的意見,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家中的頂樑柱。今年春節,父母希望我們多在家呆幾天。我是很想的。

    然而,我擔心太太心裡有想法。她獨立性很強,從小就有自己的主意,不習慣依賴他人,這可能也是我喜歡她的地方吧。雖然她跟我爸媽沒有什麼大矛盾,但感覺不親近,態度客氣生硬,哪怕我爸媽對她再好,她還是有點冷冷的。

    而且,很多時候,我覺得她太過於把她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特別是對她的父母,經常跟她父母吵架。我覺得父母年事已高,有些事情不必較真,讓他們一下,大家都開開心心。

    她總是不聽,這次過年回去的事情,怕一跟她說,她又不同意,要生氣了。

    柯太太

    我不是對他父母有意見,我也希望和他父母相處融洽。他們家親情很濃重,公婆對我們非常好,催著我倆生孩子,還說孩子三歲前他們全包了。我是覺得很多事情是我們年輕人自己的,孩子的事情,我們自己辛苦點就可以了,不想麻煩他們。

    但他總覺得我在他家太客氣、太冷淡,每次他這麼說我都很委屈、很生氣,我只是不習慣讓婆婆為我做那麼多事情而已。

    我父母一直都很忙,對我和姐姐也很嚴格,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去做的。上學、戀愛、結婚這些人生大事他們都不會干涉,我們也不怎麼讓他們操心。可能大家都比較有自己的想法,有時我會跟父母吵架,事後也能尊重他們的想法。

    我們雙方的父母完全不同,公公比較有主見,婆婆一心為家,到我家來不是幫忙收拾,就是說要給我織毛衣、買補品。

    我是很感動卻不知道怎麼回絕。我能告訴她,我覺得屋子亂點也挺好的嗎?毛衣我每年都會買很多,不需要她手織?我身體挺健康的,不喜歡喝那些補品嗎?

    他總覺得我不情願接受他父母對我的好,總是教育我,這讓我很煩。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大家就不能相互尊重呢?

    與人的距離感是一種內心需求,有人渴望緊密,有人則喜歡鬆一些。

    柯先生夫妻由於家庭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原生家庭的內在親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是兩者矛盾衝突的原因所在。

    中國講人情社會,潛意識裡對親情聯結的需求比較強。

    從心理分化理論看,柯先生的家庭分化要比太太的低,他與家人的聯結比較緊密,個性較軟,人際交往能力也會相對較強。中國的家庭也大都是這樣的狀態。

    任何親密關係都像是硬幣的兩面,有親密無間的融合感,在愛的同時也會存在剝奪、強求和限制。在這樣的家庭裡,由於大家都需要親密一致,對內部的分歧要麼裝作不知道、壓抑,要麼就是真的沒意識、潛抑。

    柯先生希望太太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可以更親近、熱情,渴望妻子也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融入,動機不錯,卻增加了太太的壓力。

    而柯太太的原生家庭裡,接受獨立和差異,並不害怕存在分歧和矛盾,限制相對也會少一些。這種家庭的內在親密模式是保持差異性和距離。柯太太和父母發生不愉快的爭吵、生氣,是一種家庭內部的需要,帶有攻擊性的交流才可以突破彼此間矜持的距離。

    柯太太對公公婆婆的客氣,看來是一種心理防禦和不安全感,其實,更深層地說應該是親密距離的問題,她需要與人保持適當的親密距離和個性空間。

    ▼ 或許對於現階段家庭的衝突,柯先生夫妻需要仔細考慮以下幾點:

    ① 若柯太太接受柯先生的建議,想改變與公婆的相處模式、讓彼此更親密,就需要對自己的成長做深層的覺察。

    任何親密模式的構建與每個人幼時和撫養者(特別是母親)之間的關係有重大的關聯,當個體成人後,總會無意識地尋找幼年的痕跡,重複幼時的親密關係模式。然而,人是可以成長的,我們的親密能力是可以發展的,我們可以重新選擇更多的親密模式。

    ② 柯先生可能需要意識到:若是讓妻子高度地對自己的父母認同與融入,會冒著讓妻子失去自我,失去她的個性與銳氣的風險。

    就像柯先生自己所說的,“可能這也是我喜歡她的地方吧”,正是柯太太的獨立的性格以及行為與柯先生習慣了的關係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才會被她所吸引,進而愛上自由的她。畢竟差異是愛的起源,若是過分求同,則難免需要承擔喪失雙方情愛動力的風險。

    婆婆對媳婦好,想的是對兒子好;媳婦對婆婆客氣,是一種小輩對長輩的尊重與距離,彼此兩廂情願。若彼此“侵入”太多造成界限模糊,對彼此也並非是一種好的體驗,最後,難免會造成一些摩擦衝突。

    ④ 當父母老了,與我們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當父母老了,老人心理和情感都比較脆弱,有時需要孩子及時的認同,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至少在子女的心目中,自己還是能像曾經的自己一樣,為孩子撐起一片天。柯先生內心已經認識到這方面,在與父母的相處方面也發生了變化。

    柯太太似乎還未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雖說這可能是家庭內在親密模式使然。

    由於早期父母對於事業的投入較多,對家庭需求少,退休時造成的心理落差以及失落感,可能需要更多地從孩子那兒獲得價值補償。

    若柯太太相較於以前,能夠給予父母更多的關懷、照顧,對父母付出給予正面反饋與認同,都可以幫助父母更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

    柯先生作為女婿,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若是願意,從旁協助妻子,也可以讓整個家庭的氣氛更加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蝴蝶蘭夏季應該怎麼養?怎麼樣才能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