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孩子出生後,在經歷慢慢長大的過程中,見識事物的越來越多,做事的能力越來越好,有些方面的能力甚至比同齡人顯得更是優勢多多,這樣的孩子是誰見誰誇,家長“偷著樂”。

    一般孩子從三歲起自我意識出現,這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不怎麼聽話了、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孩子再大一點到了6歲左右,隨著眼界的拓展,做事能力的增強,尤其是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又多的時候,孩子會自信又好強,也會不由自主的過多的去表現自己的優勢,慢慢就出現了自負、目中無人的態度。自負、目中無人的情緒態度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產生的是消極影響。

    自負是形容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實際能力, 該怎麼改變孩子自負、目中無人的態度?

    從以下幾方面探討一下:

    兒童時期的孩子表達方式都是直接感性的,這也迎合了“童言無忌”的說法,自負背後的“支撐”,比如,擁有名列前茅的學習成績,父母和老師點贊方式誇大其詞,本來孩子有了好的學習成績,得到家長和老師表揚,無可厚非,如果表揚變成了誇張,引發孩子自我感覺失調,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在過度的被表揚中迷失自我,孩子慢慢就變得自負、目中無人。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家長自己本身條件優渥,時時處處都會顯得比別人優勢很多,在孩子面前又毫無顧忌的流露出來,瞧不起別人的傾向;家長對自己的評價缺乏客觀的角度、又言過其實,久而久之孩子受到薰陶,形成自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目中無人、唯我獨尊。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不少言談舉止來自家長本身,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要客觀事實的評價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讓孩子學會客觀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培養孩子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理念。

    讓孩子知道自負、目中無人的後果

    讓孩子自己真正體會一下被別人瞧不起的滋味,真正體會一次目中無人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家人和朋友都會遠離你!

    告訴孩子自負、目中無人都是傷害別人的行為,會給自己對方帶來麻煩和不舒服的體驗。

    告訴孩子強中自有強中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學會為別人鼓掌喝彩,是我們做家長應該教會給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之一。

    當下孩子有了自負和目中無人傾向,家長還是需要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去引導孩子,我們自己曾經也是孩子,只有真正理解的孩子自負的情緒出現,也是成長過程中必經之路,只有理解了孩子心理的真實想法,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不隨便打壓孩子的不足,不誇大孩子的優勢,家長陪伴孩子長大需要有耐心和足夠的信心,沒有天生自負和目中無人的孩子,只有全面接納孩子的家長,才能引導孩子走出自負、目中無人的“怪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在二線城市,手裡有100萬,該理財還是該買房,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