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Hello字先生

    這個問題涉及面還是太大,藝術包括,音樂,繪畫,表演等,也有現代藝術和古代藝術之分。而現代藝術中有名目繁多的派別,比如印象派、後印象派、表現主義等等。根據我自己熟悉的領域,現代繪畫藝術史,來解析這個問題。

    大概從19世紀60年代的印象派開始,一直到今天,一共是150年的藝術發展史。現代藝術史上的各種藝術運動和各種主義,比如印象派、前印象派、後印象派、原始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一直到後現代主義,等等等等。現代藝術這150年來的發展歷程。30多個藝術運動和流派,而且有的在各個國家的表現也很不同,涉及的藝術家就更多了,有上百位代表的藝術家,所以我會有選擇性地大概梳理這一百多年來主要的藝術運動和藝術流派。

    現代藝術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現代藝術的產生,是從1860年代的印象派的叛逆開始的。在整個藝術史中,印象派畫家是最激進、最反叛、最能突破障礙和開創新紀元的一群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時代背景。在19世紀的法國,學院派把守著藝術殿堂的大門,官僚又保守。他們制定藝術的規則,決定繪畫的內容和風格,同時評判藝術家作品的好壞和經濟價值。當時,被學院認可的畫可以在藝術展上展出,收藏家和藝術經紀人也爭相購買,藝術家因此就能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相反,不被學院認可的畫則無法在藝術沙龍上展出,藝術家也因此斷送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當時對繪畫、學院派有一套固有的標準,這套標準從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延續下來。“學院期望藝術家們以神話、宗教形象、歷史或者古典風俗習慣為基礎,用一種把主題理想化的風格來創作他們的作品。”這樣的畫作我們在博物館能看到很多,比如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宗教題材的宮廷壁畫。學院派判斷一件藝術品是好是壞的標準基本上是:色彩是不是精細調和的,主題是不是經典的,線條、技法、人物塑造是不是符合當時理想化的表現,等等。

    可以說,這套標準已經沿襲了幾百年。到了19世紀,年輕畫家對這些陳規感到厭倦,他們希望打破這套規則,他們想走出畫室,到大自然中去,捕捉他們周圍真實的現代的世界,這是一個叛逆、大膽的舉動。傳統藝術描繪的主題,是以宗教或者神話故事、歷史典故為主的,很少有表現普通人的主題,但是印象派畫家,他們更多的把真實的“人”作為畫作的題材,更多的展現“人性”而不是傳統藝術更青睞的“神性”,這是現代藝術一項偉大革新。

    由於印象派走出畫室,開始記錄周圍的生活和大自然,外界環境千變萬化,風景和光線更是稍縱即逝,畫家們無法仔細描繪,而是需要迅速記錄,所以印象派的畫作變得粗糙、模糊,這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印象派畫作的主要特點。現代藝術從印象派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的繪畫倡導精準,精準的製圖術是當時最推崇的,畫家把各種顏料調製在一起,非常精準地描繪在畫布上,經過許多個小時,甚至許多天、數月、甚至數年的工作,精細地完成一幅畫作,完美的、精細的、宏大的畫作,這就是當時最推崇的“高貴風格”。相比而言,印象派是時間急迫的、粗加工的、草圖一樣的,塗抹在畫布上的畫法,在當時是完全反叛的做法。

    後印象派的四個代表人物,他們在繪畫風格上各有千秋,從而發展出了四條主要脈絡,分別是:第一個,高更的原始主義;第二個,喬治·修拉的點彩派;第三個,梵高的表現主義;第四個,塞尚的立體主義。大家可以在腦子裡延展出四條平行線,在這四條平行線上,分別又有很多藝術家和分支,比如高更的原始主義發展出野獸派,梵高的表現主義演化出抽象表現主義,從塞尚發展出來的立體主義,一直髮展到未來主義、構成主義、波普藝術、貧窮藝術以及極簡主義。

    從二維的平面到立體主義,藝術家想要擺脫繪畫寫實的傳統。而接下來的未來主義,則是立體主義的更進一步。20世紀初,歐洲想要告別上個世紀的疾病和城市骯髒的歷史,世紀初的人們當時只有一個訴求:那就是辭舊迎新。當時在思想界和藝術界,人們同時希望掙脫歷史的輝煌成就,包括羅馬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成就,藝術家們不希望在過去的歷史包袱或者成功的陰影下創作,他們希望在現代能有所創新。因此,反叛、突破傳統就成為接下來一段時期的藝術運動的主要訴求,比如未來主義和達達主義。

    之後的1950年代到70年代,藝術家們感受到了強烈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對人的刺激和影響,他們用波普主義反映當時的時代,比如安迪·沃霍爾的《可口可樂》和《金寶湯罐頭》。從1950年代開始,同時出現了觀念主義以及各種各樣的令人費解的行為藝術。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如何理解現當代這些看上去怪異的藝術?為什麼他們可以被稱為藝術,甚至在藝術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藝術發展到今天,藝術作品似乎越來越難看懂了,很多藝術作品不再是傳統的講究技法、講究色彩的畫作,而是一個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讓人摸不著頭腦。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現代藝術從1860年代的印象派開始,到今天這150年來的發展歷程。這是一部藝術家不斷打破傳統,追求革新的歷史,也是藝術家不斷簡化和去除的過程,從具象到抽象,從寫實到觀念的發展過程。 另外,對現代藝術作品來說,最重要的不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背後的理念和藝術家對藝術的探索和思考。

  • 2 # 王赫習筆

    何為藝朮?藝術本無形體,他是人們在生活用不同方式體現每一幅優美的作品,是一個有著內涵底蘊,思維豐富的人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溝成的創造。給觀賞者一種美妙而獨特的感悟。

    此如書法家和畫家用自多年來的閱歷和功底,結合靈感很微妙構成一幅藝術作品。攝影師用不同的技功記錄下自然中山水風。還有塑像藝朮,小品藝求,戲劇藝朮,皮影藝機,剪紙藝朮,相聲藝朮,馬戲藝朮等等。

    所以說生活中點點滳滴都存在著藝朮學值得我們去探討,去創新,去學習。

  • 3 # 不務正業的數學老師

    藝術,是事物從實用到欣賞的昇華。一個人讀書識字後,用文字記錄和表達,這是文字的實用性,學習書法,則是把寫字從實用性上升到藝術性,利用漢字的結構,線條,章法,布白等等給人以美的感受。

  • 4 # 書法樂趣

    藝術學是指研究藝術整體的科學,即藝術學是指系統性的研究關於藝術的各種問題的科學。藝術學有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很多學科。

  • 5 # 周帝君根石藝術

    藝朮學是人類文明歷史中超升華的意識形態,從各個領域都有超越非凡的藝朮體系。總之,她源於自然生活中的文明昇華,即藝朮學。

  • 6 # 澤先生Ph989

    藝術學類專業培養具備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專門人才。

  • 7 # 嘖嘖嘖sun

    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一種創造審美呃物件的精神生產。具體地說,它作為一種生產,是一種感性的、有目地的、物件化的實踐;作為一種精神生產,它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具有能動反映性和一定意識形態性;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它以創造審美物件、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作為自己特有的目的。

    以下是我的裝置作品《紅色的羔羊》,我認為好的藝術作品是外在形式與觀念意識的高度統一。

  • 8 # 付瀚之

    中國古代的仁人志士並沒有將美學上升一種學科教育,但是不等於這些仁人志士沒有美的言論,大教育家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我們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倫理道德是以“禮”為形式而“仁”為內容的。孔子的文藝觀側重實用性,文藝主要是是教化百姓的手段。因此這種里仁為美的觀點能夠運用到藝術家的創作上,它讓藝術家內心充滿仁愛之心,以仁為精神線索,以一顆充滿“仁”的內心去觀照世間萬物,從而來用藝術作品教化民眾。

    但是在西方,藝術學成為一種學科性質的教育。

    所謂藝術學通常意義上是指研究藝術整體的科學,即藝術學是指系統性的研究關於藝術的各種問題的科學。進一步講,“藝術學是研究藝術性質、目的、作用任務和方法,它是帶有理論性和學術性的成為有系統知識的人文科學。

    從一定意義上講,自然美、社會美等等現實美,是現實生活中的美,屬於社會存在範疇,是第一性的;藝術美則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屬於社會意識範疇,是第二性的。

    藝術高於生活,並不是所有藝術都高於生活,好的藝術具有教育意義,他要求藝術家能有以一顆善良純美得內心表現生活。這樣才更有意義。

  • 9 # 兮夕w

    藝術學就是國家設立的一門學術性科目,包含各類藝術門類,例如書法、美術、音樂、舞蹈、傳媒等。

    選擇藝術學也就是說在大學四年,研究生三年裡,你所學習的科目是與藝術類有關的知識,專業技能加上藝術史料這都是你所要掌握的東西。

    藝術學相較於其他專業來說相對小眾,並且這也決定了你今後的發展方向是藝術。現在國家大力發展中華傳統文化,選擇藝術學,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 10 # 歸一堂

    什麼是藝術學?所謂藝術學,從宏觀上講,它是研究人類各個方面的高於生活的審美觀念,藝術修養以及對藝術學的目的,性質,方法,作用和手段。它是具備理論基礎和系統知識的人文學科,從微觀上講它是對物質和對生活的再認知的設計,創造的再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手機玩荒野行動不卡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