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三疊》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為詞。因詩中有“陽關”、“渭城”兩地名,故又稱為《陽關曲》、《渭城曲》,“陽關”也成為送友酬唱的代名詞。三疊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個曲調變化反覆三次。
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並收入《伊州大麴》作為第三段。唐代的大麴歌詞多采用五、七言絕句或擷取律詩四句,以反覆詠唱的疊唱方法,盡情發揮詩中意趣。唐末詩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遍,唱著右丞征戍詞。”說明它和唐代大麴有一定的聯絡。後來又被譜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
王維的詩是為送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譜入琴曲後又增添了一些詞句,加強了惜別的情調。《陽關三疊》傳至後代,有多種曲譜和唱法,僅宋時就有三種,大文學家蘇軾就曾經說過他聽過兩種不同曲譜的演奏。但是此曲在元代以前的樂譜已經無存了。明代初年龔稽古所編《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收有《陽關三疊》琴曲譜,為所見最早的譜本,但與唐代樂譜是否有關,難以考證。
據清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傳譜,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覆,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一疊加“清和節當春”一句作為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原詩。後段是新增的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從音樂角度說,後段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這首琴歌的音調純樸而富於激情,特別是後段“行,行”等處的八度大跳,和“歷苦辛”等處的連續反覆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動而沉鬱,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現存《陽關三疊》琴歌譜共30多種,它們在曲式結構上有些差別,曲調則大同小異。全曲曲調純樸而富有激情,略帶淡淡的愁緒,以同音反覆作為結束音,強化了離情別意及對遠行友人的關懷,與詩的主題十分吻合。
《陽關三疊》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為詞。因詩中有“陽關”、“渭城”兩地名,故又稱為《陽關曲》、《渭城曲》,“陽關”也成為送友酬唱的代名詞。三疊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個曲調變化反覆三次。
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並收入《伊州大麴》作為第三段。唐代的大麴歌詞多采用五、七言絕句或擷取律詩四句,以反覆詠唱的疊唱方法,盡情發揮詩中意趣。唐末詩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遍,唱著右丞征戍詞。”說明它和唐代大麴有一定的聯絡。後來又被譜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
王維的詩是為送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譜入琴曲後又增添了一些詞句,加強了惜別的情調。《陽關三疊》傳至後代,有多種曲譜和唱法,僅宋時就有三種,大文學家蘇軾就曾經說過他聽過兩種不同曲譜的演奏。但是此曲在元代以前的樂譜已經無存了。明代初年龔稽古所編《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收有《陽關三疊》琴曲譜,為所見最早的譜本,但與唐代樂譜是否有關,難以考證。
據清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傳譜,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覆,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一疊加“清和節當春”一句作為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原詩。後段是新增的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從音樂角度說,後段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這首琴歌的音調純樸而富於激情,特別是後段“行,行”等處的八度大跳,和“歷苦辛”等處的連續反覆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動而沉鬱,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現存《陽關三疊》琴歌譜共30多種,它們在曲式結構上有些差別,曲調則大同小異。全曲曲調純樸而富有激情,略帶淡淡的愁緒,以同音反覆作為結束音,強化了離情別意及對遠行友人的關懷,與詩的主題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