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人嘯劍

    完咯完咯,我旁邊兩位快人一步,已經在網上百度找到答案,你叫我怎麼再找答案,又不能瞎編,只能憑藉經驗來寫咯。

    1.相遊牧民族起家的皇帝,像北魏,過年必宰牛殺羊大宴群臣,個人猜測應該會對有功之臣賞賜牛馬羊的畜生。

    2.中央大一統王朝,對大臣有布匹,如:錦段、綾羅等

    3.明清時期有年假,清朝年假長達一個月,皇帝會發壓歲錢給宮內人,乾隆皇帝寫對聯等等

    4.唐朝皇帝派紅包是叫宦官們送送過去大臣的府邸,紅包包箋上旁批“敕”字,表示這是皇帝賜給的,這個字也是宮女們來寫。網上唐玄宗撒錢是他個人愛好吧。

    5.宋朝發的不叫壓歲錢叫隨年錢。

    沒了就知道這麼多,感覺總比抄百度的真實,話說答這題真有錢嗎?

  • 2 # 豬豬大師

    【古代叫過元旦,皇帝一般不賞賜大臣,只賜福】

    其實各個時期的皇帝,過年節的方式還是略有差異的。先說秦朝,秦朝雖只有二世,但也有元旦春節,那個時候稱作臘祭。皇帝的慶祝方式也比較簡單,祭天地,祭鬼神,然後和後宮佳麗以及部分大臣一起吃一頓。

    到了漢朝,漢武帝時期,重新調整了元旦年節的時間,慶祝方式也豐富了起來。除了祭祀之外,首創了延續2000多年的新年大朝會。

    之後歷經兩漢,到了魏晉時期,元旦年節成為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節日,無論是民間還是帝王家,慶祝的方式也更加多樣豐富。晉朝時期的司馬氏皇帝,除了祭祀和朝會之外,還會通宵守歲同時添置新衣。而在民間,老百姓還會舉行燈會,通宵達旦。

    年節燈會的傳統由此延續下來,一直到了隋唐時期,政府出面舉辦燈會,並且在隋朝時期,政府下了紅標頭檔案,規定春節的週期從大年初一開始到元宵節結束。

    同時,隋唐時期,中原王朝的實力空前強大,過年的時候萬邦來朝。皇帝除了祭祀,朝會國宴以及家宴外,還會書寫拜年賀卡給大臣甚者開始出宮遊玩和去大臣家裡串門。唐朝之後,無論是民間還是皇家都有了貼對聯,剪窗花的祈福活動,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之前過年只放五天假,到了唐朝太宗年間,改五天為七天,和我們現代是一樣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朝——這個中國封建時代經濟文化最繁榮昌盛的時代,春節在這個時期格外熱鬧。因為在宋朝,有了煙花爆竹,有了東坡肉和屠蘇酒。春節從賞燈過渡到了娛樂性極強的燃放煙花爆竹的階段,同時餐桌上年夜飯也更叫豐盛了。

    宋朝皇帝玩性都是極大的,除了做一些皇帝過年時候必須做的事情外,宋朝的皇帝在過年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出宮打獵,去大臣家裡喝酒聊天。同時由於皇帝喜歡玩,為了普天同慶,政府還放開賭禁,過年期間隨便賭。

    至於之後的元明清幾代,春節形式基本都和宋朝差不多。但是到了今天,無論是元旦還是春節,氛圍都不如以前。城市中不能燃放煙火爆竹,年夜飯也未必比平時豐盛到哪裡去。

    清朝皇帝過大年如下:

    祭祀灶神

    臘月廿三是小年。這天,祭灶神的儀式在後三宮之一的坤寧宮舉行。坤寧宮平面呈長方形,重簷廡殿頂,明代時是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1655),坤寧宮進行了改建,殿內東側兩間隔出為暖閣,作為居住的寢室。康熙大婚時,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寧宮行合巹禮。

    後來同治、光緒、溥儀結婚儀式也都是在這裡舉行。殿內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面炕。祭灶神的儀式就在殿內西側舉行,要設供案、奉神牌、備香燭,擺供品。祭灶神時,皇帝先到坤寧宮的佛像前、神龕前、灶神前拈香行禮。等皇帝禮畢回宮後,皇后再行祭禮。

    年夜飯

    老百姓過年最講究的是年夜飯,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裡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節,才特許后妃們陪宴。除夕早上,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但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

    除夕團圓年飯要於申正(下午4時)舉行。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冷盤、點心了。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之間設一長几,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時再由人取到長几上。

    在盛大輝煌的場面背後,清代有些皇帝還是比較注意節省節慶開支的。如太和殿國宴原設宴桌210席,用羊百隻、酒百瓶。乾隆四十五年(1780)規定,減去19席,並減去羊18只、酒18瓶。嘉慶、道光以後又有所減少。

    筵宴中除皇帝所用“御桌”由內務府準備外,其他宴桌多由大臣們按規定進貢。按規定,親王每人進8桌,羊3只,酒3瓶(每瓶10斤);郡王每位進5桌,每桌等級均與親王同,羊、酒數也同親王;貝勒每位進3桌,羊2只,酒2瓶;貝子每人進2桌,羊、酒數同貝勒。

    其餘的宴桌由光祿寺(明清兩代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補齊,這種捐納酒席的做法大大減輕了國庫的負擔。對於慶典中剩下的食物,皇帝會採取新年祝福的形式賞賜給臣子,很少有被浪費掉的。

    皇家的除夕家宴雖是相當的豐盛講究,但有兩點卻是值得我們玩味的:一是皇家過年的團圓飯,后妃們是不能和皇帝在一張桌子上熱熱鬧鬧地用餐的,桌子的擺放是按著身份的尊卑來安排的;二是皇帝家宴是不能出現兒孫歡聚一堂的場面的,只有皇帝這一個男人能與宮中女眷一同餐飲,即使是皇子、皇孫,也是不能參加的。

    太和殿筵宴

    大年初一,從漢朝開始就稱為元旦。在清朝形成這樣的定製,元旦早晨天亮前,王公大臣們早早就要在午門外集合。大約六七點鐘,在禮部官員引導下,文武百官進入宮門,在太和殿外,按著品級,東西各站18排。皇帝御臨太和殿,舉行朝賀儀式。接下來,還要在太和殿舉行大型宴會,皇帝與王公百官共賀新春佳節,這叫太和殿筵宴。

    太和殿筵宴之前,先要在大殿內皇帝的寶座前,擺放皇帝專用的金龍大宴桌。太和殿筵宴的規模有多大呢?在太和殿內和太和殿外的丹陛上,一般是共擺設群臣宴會桌子210張,這一次宴會,光是用羊就要100只,酒100瓶。有資格參加太和殿筵宴的,有內外王公和一品、二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這些人的官職、姓名,要先奏報皇帝閱覽。

    太和殿筵宴舉行時,王公大臣均穿正裝,也就是朝服,按官職品級排立。吉時一到,午門上鐘鼓齊鳴,皇家樂隊奏響中和韶樂。皇帝在樂曲聲中就座後,王公大臣進行叩拜。接下來,是十分繁縟的進茶、進酒、進餐儀式。皇帝和群臣們一邊吃喝,一邊欣賞著歌舞音樂。最後,在樂曲聲中,群臣行一跪三叩禮,皇帝起身回宮,王公大臣們再依次退出。

    這時,皇帝便將早已備好的裝有“如意”的荷包賜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宮女、太監們。而荷包裡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銀如意、玉如意和銀錢幾種。

    清代《國朝宮史續編》記載,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闡福寺祭祀,登上大佛樓進香斂福,然後回到他當皇帝之前住過的重華宮,用刻有“賜福蒼生”、號稱“萬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筆,蘸著硃砂書寫“福”字。他每年書寫的頭一張“福”字都要鄭重封存,永不開啟,以示留住福氣;接下來書寫的“福”字,則賞賜給王公大臣。

    乾清宮家宴

    初一這天,在太和殿與群臣宴會後,皇帝接著還要舉行一次家宴,地點是在乾清宮。像除夕家宴一樣,皇帝自己用金龍大宴桌,后妃們用有帷子的陪宴高桌,按著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這些後宮的等級封號,分左右兩排擺放。

    皇后率妃嬪們先就位,在自己的宴桌旁站立等候。皇帝在宮廷音樂聲中進入乾清宮升座,后妃們行禮。入座後開始演助興的戲曲,叫承應宴戲。皇帝和后妃們邊看戲邊進餐。承應宴戲演完後,后妃們向皇帝跪拜,皇帝先起身回便殿,后妃們再各回自己的宮殿。

    大年初一的皇家宴會都吃些什麼?從清宮膳單記載來看,菜餚一般是20道左右。舉個例子,乾隆皇帝89歲那年大年初一的膳單是這樣開列的:燕窩肥雞絲熱鍋1品、燕窩燒鴨子熱鍋1品、肥雞油煽白菜熱鍋1品、羊肚片1品、託湯雞1品、炒雞蛋1品、蒸肥雞鹿尾1品、燒狍子肉1品、象眼小饅頭1品、白糖油糕1品、白麵絲糕糜子米麵糕1品、年糕1品、小菜5品、鹹肉1碟、攢盤肉2品、野雞粥1品、燕窩八鮮熱鍋1品。

    乾隆的這頓飯菜,既有燕窩、鹿尾、狍子這些高營養的菜餚,也有煽白菜、炒雞蛋這樣的大路貨,還有年糕、饅頭這樣的主食。乾隆過年用膳,雖然不乏帝王氣派,但也並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全是山珍海味,他的餐飲,葷素搭配,這種膳食結構還是很合理的。而且,乾隆喝酒也很有節制,春節期間喝的主要是屠蘇酒,每頓2兩,從來不過量,至於烈性白酒基本不沾。看來,乾隆的確是很會養生的。

    這裡順便說一句,在春節期間,冰天雪地的皇宮裡,清朝的皇帝后妃們竟能吃上西瓜,而且還是臺灣的西瓜,這在當時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臺灣西瓜進獻清宮,始於康熙年間,每年春節前夕,也就是臘月時節,進獻一次,康熙、雍正、乾隆幾位皇帝每年都曾享用臺灣西瓜。

    所以皇帝過春節一般和宮人玩,和大臣玩得不多,賞賜很少。

  • 3 # 看海哥說歷史

    古代皇帝過春節也放假的,皇帝也需要放鬆一下,一年到頭都在處理國家大事,基本沒有休息的時間,還有祭祀的時候,雖然不處理政務,但是皇家對祖宗的祭祀儀式非常重視,所以也不是個輕鬆活。放假了,就與民同慶,接受大臣和家族的朝拜和祝賀,當然收到好聽的,讚美的話,誰都高興,也不能太摳門吧!就賞唄!金如意、玉如意、銀如意、良馬、黃馬褂、字畫、瓷器、花翎、皇帝的手把件小玩意等。一般情況下過年都不賞錢的,最厲害的賞賜是加官晉爵,誰誰誰今年乾的不錯,替我幹了件大事或立了軍功,副處轉正處吧!還有另一種賞賜就是與皇家聯姻,這才是最高等級的賞賜,從此平步青雲,家族收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脂高吃什麼降血脂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