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墨瞬間

    《四庫全書》是清政府為了攻固其政權而修訂的一部典籍,活生生的閹割了歷史,,勞民傷財,毀書無數,並非所謂“磚家”說的是東方文化的金子塔。《四庫全書》是正是清王朝文字獄下的一個產物,它的價值永遠都無法超越前朝的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是以政治為目的和利益,凡對其不利的意識形態統統毀滅,據不完全統計,《四庫全書》在編篡過程中,共銷燬對其不利是書籍共一萬三千六百卷,焚燬各類書籍總不計其數,認人說約15萬冊。還有各種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同時還強行對明代的檔案進行系統的銷燬,其數量至少估計至少有1000萬份,就連殘留下來的內容都進行了篡改。

    據傳,《四庫全書》為了抬高自己,甚至對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等民族和朝代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簡直可恥至極。對於那些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鬥精神的文學作品更是摒棄和抽毀,對於那些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都要胡亂篡改。這其中就有岳飛的《滿江紅》,就因為詩中有段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為“虜”、“匈奴”是清家犯忌的字眼。於是,館臣們把此句篡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簡直可笑。還有更荒謬的,那就是愛國主義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中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竟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就因“寄奴”兩個字,犯了清家大忌。

      

    從那個角度看,《四庫全書》都是一道大漢民族的恥辱,一道血淋淋的傷痕,一道永遠的痛,對於有五千文明的且又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說,《四庫傳說》只是一個笑話而已。

      

  • 2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說起《四庫全書》,真是心酸。

    拿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做一個比較。永樂大典主編解晉,五品官。那時候的內閣沒什麼權力,就是永樂皇帝的秘書。他找來的人也都是年輕人,不是什麼文壇領袖。編書第一次皇帝不滿意,打回去重編。第二次完稿,歷時二年。

    四庫全書主編和珅,紀曉嵐,朝廷一品大員。動員360多成名的文人,起碼都是知名教授級的,抄書的就3800人,歷時十三年。投入力量超出永樂大典n倍。

    永樂大典2萬2千卷,3.7億字。四庫全書7萬9千卷,8億字。

    但是這兩本書的性質完全不一樣。永樂大典是類書,也就是工具書,類似《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意思,讀別人寫的文章的時候查典故用的。只是提供給皇帝看的,沒打算流傳出去。

    《四庫全書》是圖書整合,說白了是個皇家圖書館,是給皇帝一個人看的圖書館!那麼大的規模,沒辦法勘印,皇帝也看不過來,唯一的用處是私人收藏!

    我就納了悶了,他費那麼大人力物力,搞這麼個東西有啥用?那些篡改違禁內容的努力,是怕這些內容給皇帝看到嗎?怕把皇帝他老人家教壞了?社會上流傳的還是原稿,他改它有什麼用啊?

    你確定乾隆幹這個事腦袋沒進水?還是他其實想影響的是200年後的我們?

    為了編這部書毀了多少書?簡直是文化浩劫,這個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多說了。

    我把你個老年痴呆!氣死我了!

  • 3 # 了不了齋主人

    碰巧以前涉及過這個問題,就把文字貼這裡吧【手機上貼不習慣,不另外處理格式了】:

    纂修《四庫全書》自有乾隆皇帝政治上的考慮,但也未必盡出於控制意識形態的圖謀[66]。乾隆三十七年正月諭內閣著直省督撫學政購訪遺書,亦不過因為“讀書固在得其要領,而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惟蒐羅益廣,則研討愈精”,有感於《古今圖書整合》“全部兼收並錄,極方策之大觀。引用諸編,率屬因類取裁,勢不能悉載全文,使閱者沿流溯源,一一徵其來處”,而意圖廣匯天下圖書,“副在石渠,用儲乙覽”[67],當時並未有纂修《四庫》之想法。直至當年十一月安徽學政朱筠(1729—1781)奏請校核《永樂大典》,並在次年二月經大學士劉統勳等議覆奏準[68],在查核《永樂大典》的過程中才最終確定下來的[69]。

    《四庫全書》從乾隆三十八年二月正式組織纂修,到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部告竣,歷時九年,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項官修圖書工程。雖然伴隨著這個工程的展開也一再發生文字獄,但它對乾隆後期乃至此後中國學術的巨大影響也是毋庸置疑的[70]。至少有三個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其一、巨大規模的圖書彙集,既為士人提供了一個官方認可的文字定本,也大大促進了這些書籍的傳播。《四庫全書》修成後,分貯紫禁城內的文淵閣、圓明園內的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盛京的文溯閣(北四閣)以及揚州大觀堂文匯閣、鎮江金山寺之文宗閣、杭州聖因寺之文瀾閣(南三閣)。乾隆帝在命令抄南三閣四庫的上諭中就說“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觀摩謄錄,用昭中國家藏書美富、教思無窮之盛軌”[71]。乾隆四十九年二月,還專門為士子抄寫南三閣四庫下令:

    第恐地方大吏過於珍護,讀書嗜古之士無由得窺美富、廣佈流傳,是千緗萬帙徒為插架之供,無裨觀摩之實,殊非朕崇文典學、傳示無窮之意。將來全書繕竣分貯三閣後,如有願讀中秘書者,許其陸續領出,廣為傳寫。全書本有《總目》,易於檢查,祇須派委妥員董司其事,設立收發檔案,登註明晰。並曉諭借鈔士子加意珍惜,毋致遺失汙損。俾藝林多士均得殫見洽聞,以副朕樂育人材、稽古右文之至意。[72]

    可見纂修《四庫》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這些書籍廣為傳播,以方便士子閱讀。

    史籍中也見過抄寫《四庫》的記載。如李調元(1734—1803)《答趙耘菘觀察書》中就說:“所惜者,家有萬卷樓,皆在通永道任,所抄《四庫全書》附本及歷年所購宋本並古器,俱貯於樓上。”[73]而李承道(1749—1808)則“俸薄不能養母,代人抄《四庫》書及邸報附益之”[74]。

    這樣巨量的藏書,顯然是普通家庭所無法達到的。因此,《四庫》的修成,對家貧不能購書計程車人或有心博覽的學者都是一個福音。而這些書籍的傳播,無論在拓展學子的學習範圍,還是在拓寬學子的視野上,都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二、凸顯崇實理念,藉以引導學風。錢載在乾隆三十九年《江西鄉試錄序》中就這樣評價《四庫》的纂修對科舉的影響:“皇上廣求遺書,匯鈔《四庫》,親加甲乙,賜題宸什,所以風示天下士子之讀書學古。”[75]而在乾隆四十年四月的殿試中,乾隆帝更是把此事放進了策題中:

    朕表章經籍,用光文治,蒐羅遺典,鹹集石渠。特簡儒臣,俾司編纂,亦既具有條理矣。顧四庫之藏浩如淵海,必權衡有定,去取乃精。昔董仲舒請罷黜百家,專崇孔氏;陶宏景則一事不知,引為深恥。今將廣收博採,而傳注時多曲說,稗官不免誣詞,異學混儒墨之談,偽體濫齊梁之豔,於人心世教未見有裨。如但墨守經師,胥鈔語錄,刊除新異,屏斥雕華,則九流之派未疏,《七略》之名不備,抱殘守匱,亦難語該通。至於忠臣孝子或拙文辭,宵小僉壬間工著述,文行相左,彰癉安從?他如《略》、《藝》編摩以後、晁陳著錄以前,門目各殊,規條歧出,此增彼損,甲合乙分,不有折衷,孰為善例?多士下帷有日,宜以知人論世為先務,其各區陳醇駁,以徵稽古之功。[76]

    這個問題中,“董仲舒請罷黜百家,專崇孔氏;陶宏(弘)景則一事不知,引為深恥”其實就道明瞭纂修《四庫》的兩大意圖:尊儒、博古。所以這一策題明著是詢問《四庫》纂修的方法,實則是以這種方式告知天下士子的學習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分貯“南三閣”的三套《四庫》在乾隆五十一年二月方才讓浙江巡撫派人領取[77]。由於《全書》被發現問題而重校,乾隆五十五年十月方才復諭“此時三分書俱已校對完竣,自應全行發往三處藏弆,未便稽延”[78]。可見南三閣書的入藏時間應該是乾隆五十六年了。這個時段,正是乾隆朝開始在科舉考試中試行五經並試政策的階段。很顯然,《四庫全書》的纂修是促成五經並試政策實施的最直接的原因。

    其三、纂修工作對實學之才的需求帶來人才培養上的反思。《四庫全書》卷帙浩博,書籍涉及中國古代學術的各個方面,因而參與纂修者都要是才學之士。清廷幾乎動員了全國的力量來從事這項工作,前後直接參與工作的有數千人[79]。

    瀏覽乾隆朝歷科殿試策題,我們發現乾隆四十年後的策題或顯或隱地與《四庫全書》的纂修有關。如乾隆四十年、四十三年殿試策都問到《四庫全書》的纂修,乾隆四十五年問及“道統”,乾隆四十六年問及學術真偽,乾隆四十九年問及通經考據之學與學校之制,乾隆五十二年問及史學和目錄學,乾隆五十四年再度問及經史考據,乾隆五十五年亦是雜問經史[80]。這些問題有的涉及面非常廣,學無功底者斷難回答。比如乾隆五十四年的殿試策,涉及五個小問題,問以經史,但帶入時事,末段稱“凡茲五事者,蘊諸心為經史之實學,施諸政為教養之良規,見諸事為古今之善制”,可見其設問的目的。

    顯而易見,無論是直接問及《四庫》,還是泛及經史,都與《四庫全書》的纂修有關。乾隆四十四年八月甲寅的上諭中就曾經這樣批評當時的學風:

    大抵近來習制義者,只圖速化而不循正軌,每以經籍束之高閣,即先正名作亦不暇究心,惟取庸陋墨卷剿襲撏扯,效其浮詞而全無精義。師以是教,弟以是學,舉子以是為揣摩,試官即以是為去取。且今日之舉子即異日之試官,不知翻然悔悟,豈獨文風日敝?即士習亦不可問矣。嗣後作文者務宜沉潛經義,體認儒先傳說,闡發聖賢精蘊,務去陳言,辭達理舉,以蘄合於古人立言之道。慎毋掉以輕心![81]

    不難看到,在這種說法背後,其實隱藏了乾隆帝對當時學風的諸多不滿。而其倡導的改變之方,就是讓士子沉潛經義。實際上,這種對經義根本的強調,正是《四庫》纂修隱性影響發酵的結果。

  • 4 # 江南書院

    說得對!對大清有利的留下,對大清不利的統統刪去,歷代帝皇都幹這種事,所以留存在地底下的是正確的,能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現實存在的。

  • 5 # 醫者為民87

    你看懂及理解了,你認為《四庫全書》這是當時朝庭的主要意途,大約寫《四庫全書》只要四分之一的漢人參加吧,大家就明白一切了。寫書的人就務必按照朝庭去寫,去改、去刪、去篡、去偽、去真等等。雖是《四庫全書》這是表層的意思,可客觀分析方方面面皆可疑。

  • 6 # 瑞麗晉發珠寶

    乾隆修【四庫全書】的政治目的性很強!他修訂【四庫全書】時把不利於滿清統治內容的書與文章通通擐改!使其古書失去本來面目!這實際上等於在毀滅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中考定向不行,網招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