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00911713235

    “朱”,其原始意義是指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材木,“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識之。”清朝的學者段玉裁認為,朱姓的形成與遠古洪荒時代一個崇拜赤心木的氏族和另一個崇拜蜘蛛圖騰的氏族有關。朱姓的來源至少有五:一為舜的兒子丹朱之後以朱為氏;一是舜臣朱虎(或作朱彪)的後裔;一為宋微子啟之後改宋為朱氏;一為邾子國之後去邑為朱;一是南北朝胡人渴濁渾氏改為漢姓朱。但在五個來源的朱氏中,又以邾子國之後曹姓朱氏生命力為最強。 見於典籍記載的第一個朱姓,當推上古傳說中伏曦神農之間的古天子朱襄氏,王?《黃帝本行記》說:“朱氏,黃帝之後。”宋真德秀撰《紫陽朱氏建安譜・得姓本源》亦云:“朱氏始於軒轅。”可見,朱姓的血緣初祖應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黃帝。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朱,顓頊之後。”(《元和姓纂》)故曰朱姓源出顓頊高陽氏。顓頊帝的玄孫,陸終的第五個兒子名安,被大禹賜姓曹。西周武王時封安的後裔曹俠於邾國(今山東費、鄒、滕縣等地),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陬村),他的遺族以國名為姓,朱邾氏。戰國時,邾國為楚國所滅,邾國貴族四處逃散,就去耳旁,改姓朱。朱俠(曹俠)為今日朱姓的太始祖。 源出朱襄氏 朱襄氏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一個部落的酋長,率本部族加入了以伏羲為首的中原部落聯盟,並繼伏羲之後統領中原諸部落。今河南淮陽一帶是遠古時期伏羲活動的中心區域,朱襄氏部族也在此居住。朱襄氏的後裔有一部分以朱為姓,形成朱姓中最古老的一支。 出自帝堯之子丹朱之後 丹朱本姓祁,名朱,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堯的長子,因封于丹水(今河南淅川一帶),故號丹朱。丹朱死後,其族人衍生出許多支脈和不同的姓氏,如丹氏、房氏、傅氏、狸氏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以祖名為姓,形成朱姓。 出自舜臣朱虎之後 朱虎,又名伯虎,是帝嚳高辛氏的大臣。相傳帝嚳有八大才子(實際上是8個部族的首領)輔助他,史稱“八元”。帝嚳死後,堯繼帝位,八元退隱。舜接替堯為帝時,重新起用大批元老舊臣,朱虎部族的首領才又復出為大臣。朱虎一族從此再度發達,他的後代以朱為姓,成為今日朱姓大家族的重要來源。 出自宋國微子啟之後的子姓朱氏 微子啟是殷(商)紂王的庶兄。周武王滅商後,實行“興滅國,繼絕世”的政策,把微子啟封到今河南商丘一帶建立宋國,以繼承商湯的香火。微子啟有個兒子叫公子朱(姓子名朱),公子朱的後代以祖名為氏,形成子姓朱氏。關於子姓朱氏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戰國時宋國滅亡後,宋國王族逃到碭山(今屬江蘇),改姓朱。 出自邾國曹挾之後 西周初年,實行分封制,周武王大封同姓宗族為諸侯於各地,同時也分封了一些異姓諸侯。他先將自己的弟弟姬叔振封到古曹國舊地(今山東定陶)一帶,又尋得古曹國苗裔曹挾,將他改封到邾地(今山東鄒城)建邾國。曹姓國邾國自西周初年建國,到戰國末期滅亡。其族人為紀念亡國,紛紛以邾為姓,後改為朱姓。 出自少數民族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率鮮卑族部眾百萬餘人入居中原,遷都洛陽。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漢族人的統治,實行漢化改革,詔令所有隨同入洛的代北各族人改用漢姓,共改了140多姓,其中渴濁渾氏和可朱渾氏改姓朱。隋唐時期,朱氏望族之一的河南郡(即今洛陽)即是鮮卑族改姓形成。 此外,一些少數民族有的受漢文化影響而改用漢姓,或由本族原有的姓氏轉音、取義演變成朱姓;有些是接受帝王賜姓,還有因避禍或其他原因改姓為朱的等等。如今,蒙古、滿、回、北韓等族中均有朱姓。 朱姓發源地有兩個,即今河南、安徽地及江蘇省境,其中江蘇省境的這一支朱姓,後來成了中國南方朱氏,安族的主要來源,故朱姓以吳郡為最望。朱姓歷史上實際一直是中國南方大姓之一,故朱氏家族歷代名人也多出於此地區。 朱氏家族繁衍遷徒有兩個重要時期,即魏晉南北朝及光明。魏晉以前,來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此後因“永嘉之亂”,中原土族大舉南遷,朱姓也不例外。北方朱姓的南遷使得南方的朱姓更加龐大。人數也急劇增加,以致到南北朝時,朱與張、顧、陸成為中國江南四大姓氏。至南宋朱熹,他原籍為安徽婺源人,後遷居福建,其族號稱“紫陽本派”,散居閩、粵等地。自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氏貴為國姓,族大勢盛,於是改濠州為鳳陽(朱元璋出生地),其後族人立“鳳陽”為堂號。 歷史上朱姓的分佈和遷移 秦漢時,朱姓已普遍分佈於中原和華東地區,尤其在江蘇南部興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時由中原向西北的陝西挺進,至東漢末,朱姓的足跡已西達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時朱姓已出現在廣東。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時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賜國姓朱,這樣朱姓迅速地向全國發展,特別是明初向雲南的進軍和屯墾,使西南地區的朱姓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末朱姓進入了臺灣地區。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朱姓大約有110萬人,約佔全華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5.8,佔江西省總人口的2.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南(14.3)、江蘇(10.4)、浙江(10.2),這四省朱姓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四川(9.3)、安徽(7.6)、湖北(7.4),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全國形成了贛蘇浙皖豫、川鄂兩大朱姓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大約有186萬人,約佔全華人口的2,列為第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華人口純增長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長比全華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總增加率為69,淨增加了76萬。明朝時期,浙江為朱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9.4,佔省總人口的2.4。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18.3)、江西(13.7)三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佈於甘肅(9.5)、山東(6)、福建(6),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餘年,朱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同時也向西北和西南運動。東南地區的朱姓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國重新形成了蘇浙贛魯、福建、甘肅三塊朱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朱姓的人口已達1 512萬,為全國第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華人口的1.2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萬增到1 512萬,增長了大約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於全華人口的增加速度。這可能與在明朝滅亡之後,皇族朱姓因遭追殺避國難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紛紛改回原來姓的緣故有關。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14.8)、廣東(10.5)、浙汀(9.8)、河南(8.9)四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四川(6.1)、安徽(5.8)、湖南(5.1)、山東(4.6),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江蘇為朱姓第一大省,佔省總人口的3。全國形成了蘇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區。在近600年期間,朱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南方和東北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當代朱姓的分佈頻率 朱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東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達到6.4人以上,有的地區最高達到11人以上。密度最高的(6.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佔國土面積的2.1,朱姓人口大約161萬;3.2-6.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7.4,朱姓人口大約283萬;1.6-3.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35.1,朱姓人口大約767萬;不足1.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5.4,朱姓人口大約301萬。 朱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朱姓在華東地區的長江三角洲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江蘇南部、浙江、安徽東南。廣東珠江三角洲、雲南昆明地區,朱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杭嘉湖地區高達3,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5;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福建、廣東大部、雲南大部、黑龍江東部和西北,朱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2-1.6,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9.2;在青海湖以東的其他地區、新疆西北,朱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一1.2,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52.8;其他地區,朱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4,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3.5。 血型分佈特徵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497萬,佔32.9;A型437萬,佔28.9;B型440萬,佔29.1;AB型138萬,佔9.1。朱姓總人口1 512萬。 江蘇大部、浙江大部、安徽南部地區是朱姓人口最密的地區,約佔國土面積的3.3,朱姓220萬,約佔朱姓總人口的14.6。其中O型76萬,A型66萬,B型59萬,AB型19萬。 蘇浙皖其他地區、冀魯豫、川鄂湘贛、閩粵、滇中北、黔北、甘南、青東南、寧夏、陝南、遼吉黑、內蒙古東部地區,約佔國土面積的41.3,朱姓991萬,約佔朱姓總人口的65.5。其中O型325萬,A型287萬,B型289萬,AB型90萬。 其他地區,約佔國土面積的31.1,朱姓301萬,約佔朱姓總人口的19.9。其中O型96萬,A型84萬,B型92萬,AB型29萬。

  • 2 # 使用者8799397206573

    見於典籍記載的第一個朱姓,當推上古傳說中伏曦神農之間的古天子朱襄氏,王《黃帝本行記》說:“朱氏,黃帝之後。”宋真德秀撰《紫陽朱氏建安譜·得姓本源》亦云:“朱氏始於軒轅。”可見,朱姓的血緣初祖應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黃帝。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朱,顓頊之後。”(《元和姓纂》)故曰朱姓源出顓頊高陽氏。顓頊帝的玄孫,陸終的第五個兒子名安,被大禹賜姓曹。西周武王時封安的後裔曹俠於邾國(今山東費、鄒、滕縣等地),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陬村),他的遺族以國名為姓,朱邾氏。戰國時,邾國為楚國所滅,邾國貴族四處逃散,就去耳旁,改姓朱。朱俠(曹俠)為今日朱姓的太始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俱杯還剩一場比賽,一次都沒有出場的陳馨彤有可能在決賽中上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