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風一刻

      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徵顯著偏離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為模式,對環境適應不良,常影響其社會功能,甚至與社會發生衝突,給自己或社會造成惡果。人格障礙常開始於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續至成年期或者終生。人格障礙有時與精神疾病有相似之處或易於發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態。嚴重軀體疾病,傷殘,腦器質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災難性生活體驗之後發生的人格特徵偏離,應列入相應疾病的人格改變。兒童少年期的行為異常或成年後的人格特徵篇離尚不影響其社會功能時,暫不診斷為人格障礙。關於人格障礙流行學研究較少,一般認為某些機構如監袱、福利部門中的發病率高;Langer和Michael認為最低社會經濟階層的發生率較最高層大三倍;Leightons則認為社會秩序混亂地區的發生率較安全地區的總髮生率大三倍。

      人格障礙的分類

      常見型別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分裂樣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癔症型人格障礙等。

      病因病理病機

      迄今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是在素質基礎是在素質基礎上受環境因素影響的結果。

      一、遺傳因素:家系調查資料提示先證者親屬中人格障礙的發生率與血緣關係呈正比,血緣關係越近,發生率越高。雙生子與寄養子調查結果都支援遺傳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觀點,但家庭、社會環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視。

      二、腦發育因素:研究發現情緒不穩定型性格障礙的人有較多的神經系統軟體徵,神經心理學測驗也提示輕微腦功能損害。腦電圖顯示與年齡不相符的不成熟型,Williams發現常有攻擊行為的男人中,57%具有異常腦電圖,且多表現在前顳區,他認為問題可能在肉狀態啟用系統或邊緣系統。

      三、環境因素:在人格障礙的形成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兒童的大腦發育未成熟,有較大可塑性,強烈的精神刺激會給兒童的個性發育帶來嚴重影響,不合理教養可導致人格的病態發展,缺乏家庭正確教養或父母的愛記是發生人格障礙的重要原因。Patridge強調病態社會的不良影響,他認為健康的社會是避免發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惡劣的社會風尚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均可影響兒童的心身健康,與人格障礙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臨床表現

      一、偏執型人格障礙:以猜疑和偏執為主要特點。表現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懷疑他人忠誠,過分警惕與防衛;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將周圍發生的事件解釋為“陰謀”、不符合現實的先佔觀念;過分自負,認為自己正確,將挫折和失敗歸咎於他人;容易產生病理性嫉妒;對挫折和拒絕特別敏感,不能諒解別人,長期耿耿於懷,常與人發生爭執或沉湎於訴訟,人際關係不良。

      二、分裂樣人格障礙:以觀念,外貌和行為奇特,人際關係有明顯缺陷和情感冷淡為主要特點。對喜事缺乏愉快感,對人冷淡,對生活缺乏熱情和興趣,孤獨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與人來往,因此也較少與人發生衝突。

      三、衝動型人格障礙:又稱暴發型或攻擊型的人格障礙。以行為和情緒具有明顯的衝動性為主要特點。發作沒有先兆,不考慮後果,不能自控,易與他人發生衝突。發作之後能認識不對,間歇期一般表現正常。

      四、強迫型人格障礙:以要求嚴格和完美為主要特點。希望遵循一種他所熟悉的常規,認為萬無一失,無法適應新的變更。缺乏想象,不會利用時機,做事過分謹慎與刻板,事先反覆計劃,事後反覆檢查,不厭其煩。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也是其特點之一。

      五、表演型人格障礙:以高度的自我中心、過分情感化和用誇張的言語和行為吸引注意為主要特點。情感浮淺,易受暗示。

      六、悖德型人格障礙:又稱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以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為主要特點。這種人感情冷淡,對人缺乏同情,漠不關心,缺乏正常的人間愛;易激惹,常發生衝動性行為;即使給別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內疚,缺乏罪惡感;因此常發生不負責任的行為,甚至是違法亂紀的行為,雖屢受懲罰,也不易接受教訓,屢教不改。臨床表現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六、自戀型人格障礙:這種人自以為了不起,平時好出風頭,喜歡別人的注意和稱讚。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權利而不願儘自己的義務。他們從不考慮別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們的意志去做,不擇手段地佔人家的便宜,而不考慮對自己的名聲有何影響。這種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別人的感情。

      七、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這種人慣於隱藏內心的忿懣和仇恨。對分配給他們的事情,當面答應,唯唯諾諾,心裡卻在想方設法拖拉敷衍,常常找藉口故意把事情搞糟。

      多數學者認為:隨年齡增長,倖免有逐漸趨向緩和的傾向。Tolle發現人格障礙的病程經過不一致,約1/3發生社會退縮和不斷增長的不正常;1/3在適應環境能力方面有輕度改善;1/3的精神活動仍有部分受損。Whiteley指出有下列情況者預後良好:①既往在學校學習成績良好者;②既往工作和人際關係良好者;③伴有情感體驗能力者;④參與其所屬社群各項活動者。也有報告:到晚年因暴力和自殺而亡者較多。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 第二版》中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一、症狀標準 要符合下述三項:

      1.有特殊的行為模式:表現在情感、警覺性、衝動控制、感知和思維方式等方面,有明顯與眾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2.具有的特殊行為模式是長期的,持續性的,不限於精神疾病發作期。

      3.其特殊行為模式具有普遍性,致使其社會適應不良。

      二、嚴重程度標準:符合下述兩項之一:

      1.社交或職業功能明顯受損。

      2、主觀上感到痛苦。

      三、病程標準:開始於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現年18歲以上。

      四、排除標準:人格障礙不是由下列疾病引起:

      1、嚴重軀體疾病;

      2、腦器質性疾病;

      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

      4.嚴重的或災難性精神刺激。

      人格障礙治療

      目前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法,但應持積態度進行矯治。

      一、藥物治療:儘管藥物不能改善人格結構,但作為改善某些症狀的對症治療並非無益。焦慮表現明顯者可選用苯二氮類抗焦慮藥,伴有腦電圖改變的暴發型人格障礙可予抗癲癇藥,碳酸鋰對有衝動或攻擊行為者有效。

      二、精神治療:在精神支援性治療基礎上的行為治療,或透過參加治療性團體(又稱治療性社會)組織的活動以控制和改善其偏離的行為。

      三、精神外科治療:顳葉切除或立體定向手術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礙的表現,但應嚴格掌握適應症。

      實踐證明: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和鍛鍊,適當的勞動對具有人格障礙的人是有益的,處罰很少見效。提高素質和改善環境是預防人格障礙的主要措施,也是十分艱鉅和長期的工作。

      各種人格障礙的特徵及治療方法

      自戀型人格障礙

      一、表現特徵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標準。一般認為其特徵主要如下: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儘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瞭解。

      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

      6.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7.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強的嫉妒心。

      只要出現其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自戀型人格。

      自戀型人格在許多方面與癔症型人格的表現相似,如情感戲劇化,有時還喜歡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熱情,而自戀型人格的人性格內向、冷漠。

      二、治療方法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一般可採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觀。自戀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徵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為自我中心的階段是嬰兒時期。由此可見,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實際上退化到了嬰兒期。朱迪斯·維爾斯特在他的《必要的喪失》一書中說到:“一個迷戀於搖籃的人不願喪失童年,也就不能適應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療自戀型人格,必須瞭解那些嬰兒化的行為。你可把自己認為討人厭嫌的人格特徵和別人對你的批評羅列下來,看看有多少嬰兒期的成份。例如:

      ①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讚美,一旦不被注意便採用偏激的行為。

      ②喜歡指使別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透過回憶自己的童年,你可發現以上人格特點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①總是渴望父母關注與讚美,每當父母忽視這一點時,便耍無賴、搗蛋或做些異想天開的動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②童年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是僕人。

      明白了自己的行為是童年幼稚行為的翻版後,你便要時常告誡自己:

      ①我必須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績來吸引別人的關注與讚美。

      ②我不再是兒童了,許多事都要自己動手去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南軍隊目前還在使用哪些美國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