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門行》立軸豔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復何從?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⑵。水何澹澹⑶,山島竦峙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⑸。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鵾雞晨鳴⑹,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⑺。錢鎛停置⑻,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土不同鄉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⑼,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蘴藾深奧⑽。水竭不流,冰堅可蹈。士隱者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慼慼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龜雖壽神龜雖壽⑾,猶有竟時⑿。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⒀,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豔初意打算南征荊州,施澤惠給江南人民。面對北伐和南征兩種不同意見,便猶豫起來,不知如何為好。到達碣石後,看到百姓所受的壓迫,心情更加傷感。觀滄海東行登上碣石山頂,居高以觀蒼茫的大海。大海煙波浩渺,水波盪漾,山道巍然聳立。島上樹木蒼翠叢生,百草繁盛豐茂,秋風蕭蕭吹起,大海湧起洪波巨浪。蕩蕩海域與天相接,太陽月亮彷彿在大海中執行,銀河燦爛也彷彿是從大海升起。真是無比的幸運啊,讓我可以用詩歌來歌詠我的志向和心情。冬十月初冬十月,北風呼呼地吹著,氣氛肅殺,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鵾雞鳥在清晨鳴叫著,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羆也都入洞安眠了。農民放下了錢、鎛等農具不再勞作,收穫的莊稼堆滿了穀場,旅店正在整理佈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這裡是多麼的幸運啊,高誦詩歌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情。土不同這裡的鄉土與黃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裡漂浮著冰塊,舟船難以前行;地被凍得用錐子都扎不進去,田地荒蕪長滿乾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凍結不流動,上面由堅硬的冰覆蓋,人都可以行走。有識之士窮困潦倒,而好勇鬥狠的人卻不在乎隨意犯法。我為此嘆息怨恨,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憂愁。龜雖壽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騰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灰燼。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觀滄海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絡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託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裡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冬十月這首詩寫於初冬十月,時間比前首稍晚。前八句寫初冬的氣候和景物。"鵾雞",鳥名,形狀象鶴,羽毛黃白色。北風颳個不停,嚴霜又厚又密,鵾雞晨鳴,大雁南飛,猛禽藏身匿跡,熊羆入洞安眠,肅殺嚴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寧。中四句寫人事。錢、鎛,兩種農具名,這裡泛指農具。"逆旅",客店。農具已經閒置起來,收穫的莊稼堆滿穀場,旅店正在整理佈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這是一幅十分美妙的圖景。詩篇反映了戰後在區域性地區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的生活,及詩人要求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的理想。朱乾說:"《冬十月》,敘其征途所經,天時物候,又自秋經冬。雖當軍行,而不忘民事也。"土不同這首詩說的是北伐烏桓之後,回到冀州,這裡的鄉土與黃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裡漂浮著冰塊,舟船難以前行;地被凍得用錐子都扎不進去,田地荒蕪長滿乾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凍結不流動,上面由堅硬的冰覆蓋,人都可以行走。有識之士窮困潦倒,而好勇鬥狠的人卻不在乎隨意犯法。為此作者嘆息怨恨,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憂愁。全詩描寫了河北由於袁紹的統治導致的民生凋敝,社會秩序不安定的現狀。龜雖壽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後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竟如此大不相同,這是一個頗為發人深思的問題。王大將軍擊節讚賞的詩,就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不可謂不大。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幹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於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最後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是可以延年益壽的。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闢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註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於雕章啄句的。鍾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是時代風氣使然。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采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步出夏門行》立軸豔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復何從?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⑵。水何澹澹⑶,山島竦峙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⑸。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鵾雞晨鳴⑹,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⑺。錢鎛停置⑻,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土不同鄉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⑼,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蘴藾深奧⑽。水竭不流,冰堅可蹈。士隱者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慼慼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龜雖壽神龜雖壽⑾,猶有竟時⑿。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⒀,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豔初意打算南征荊州,施澤惠給江南人民。面對北伐和南征兩種不同意見,便猶豫起來,不知如何為好。到達碣石後,看到百姓所受的壓迫,心情更加傷感。觀滄海東行登上碣石山頂,居高以觀蒼茫的大海。大海煙波浩渺,水波盪漾,山道巍然聳立。島上樹木蒼翠叢生,百草繁盛豐茂,秋風蕭蕭吹起,大海湧起洪波巨浪。蕩蕩海域與天相接,太陽月亮彷彿在大海中執行,銀河燦爛也彷彿是從大海升起。真是無比的幸運啊,讓我可以用詩歌來歌詠我的志向和心情。冬十月初冬十月,北風呼呼地吹著,氣氛肅殺,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鵾雞鳥在清晨鳴叫著,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羆也都入洞安眠了。農民放下了錢、鎛等農具不再勞作,收穫的莊稼堆滿了穀場,旅店正在整理佈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這裡是多麼的幸運啊,高誦詩歌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情。土不同這裡的鄉土與黃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裡漂浮著冰塊,舟船難以前行;地被凍得用錐子都扎不進去,田地荒蕪長滿乾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凍結不流動,上面由堅硬的冰覆蓋,人都可以行走。有識之士窮困潦倒,而好勇鬥狠的人卻不在乎隨意犯法。我為此嘆息怨恨,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憂愁。龜雖壽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騰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灰燼。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觀滄海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絡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託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裡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冬十月這首詩寫於初冬十月,時間比前首稍晚。前八句寫初冬的氣候和景物。"鵾雞",鳥名,形狀象鶴,羽毛黃白色。北風颳個不停,嚴霜又厚又密,鵾雞晨鳴,大雁南飛,猛禽藏身匿跡,熊羆入洞安眠,肅殺嚴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寧。中四句寫人事。錢、鎛,兩種農具名,這裡泛指農具。"逆旅",客店。農具已經閒置起來,收穫的莊稼堆滿穀場,旅店正在整理佈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這是一幅十分美妙的圖景。詩篇反映了戰後在區域性地區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的生活,及詩人要求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的理想。朱乾說:"《冬十月》,敘其征途所經,天時物候,又自秋經冬。雖當軍行,而不忘民事也。"土不同這首詩說的是北伐烏桓之後,回到冀州,這裡的鄉土與黃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裡漂浮著冰塊,舟船難以前行;地被凍得用錐子都扎不進去,田地荒蕪長滿乾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凍結不流動,上面由堅硬的冰覆蓋,人都可以行走。有識之士窮困潦倒,而好勇鬥狠的人卻不在乎隨意犯法。為此作者嘆息怨恨,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憂愁。全詩描寫了河北由於袁紹的統治導致的民生凋敝,社會秩序不安定的現狀。龜雖壽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後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竟如此大不相同,這是一個頗為發人深思的問題。王大將軍擊節讚賞的詩,就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不可謂不大。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幹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於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最後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是可以延年益壽的。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闢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註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於雕章啄句的。鍾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是時代風氣使然。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采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