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筆者回國見了一位許久未聯絡的老朋友,言談之間得知,他的母親被一家馬來西亞的傳銷組織洗腦了,在一年多時間內,老太太瞞著她丈夫和兒子,向這家公司前後轉了好幾百萬人民幣,成為了他們線上的一位“高階Quattroporte”。這幾百萬,是他們家裡剛剛拿到手的拆遷款,也是老兩口的養老金。
如果去網上搜索一下該組織的創始人,就會發現他劣跡斑斑,有過犯欺詐案的前科。因此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騙局”。但是這位朋友的母親,對親人的建議不聞不問,甚至和自己的丈夫、兒子反目為仇,反倒對“組織”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源於此,筆者寫了下面這篇關於金字塔騙局的文章,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定義:到底什麼是金字塔傳銷組織?筆者對金字塔組織的定義是:
絕大部分傳銷組織,都會出售某種產品,比如化妝品、保健品等。最近幾年,出現了更加“高階”的傳銷組織,比如出售虛擬的數字貨幣。但不管他們賣什麼,其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那就是,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途徑來自於發展更多的下線,而非其產品。換句話說,到哪一天,如果公司無法再招到更多的下線,那麼它的增長就停止了,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那麼這種發展模式的盡頭在哪裡呢?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假設金字塔的創始人能夠拉到5個下線。然後每個下線,又能拉到5個第二層下線,也就是總共25人,以此類推。
當金字塔發展到第11層時,達到的人口數量就會接近5000萬,超過北京和上海的人口總和。而當金字塔發展到第14層時,就已經達到61億人了。再把上面13層的人數都加起來,離地球上的總人口也不遠了。
也就是說,任何金字塔,都是一個有極限的擊鼓傳花遊戲。在金字塔中賺錢的關鍵,是早日加入金字塔的上層,並忽悠到足夠多的下線加入組織,然後你就可以坐在金字塔頂端坐享其成。但是你如果拉不到那麼多接下一棒的傻瓜,那麼你就是那個傻瓜。
接下來我們來講下一個問題:金字塔傳銷組織,靠什麼吸引到這麼多信徒?在筆者看來,主要有這麼幾個花招:
第一、加入金字塔,可以致富,改變人生。
脫貧致富,是很多人生活和工作的最大動力。早日實現財富自由,有足夠的底氣對自己的老闆說拜拜,是很多人的夢想。各種金字塔組織的宣傳技倆,逃不出“發家致富,迎娶白富美”的套路。在廣告中,你會看到一位帥哥或者美女,坐在一幢豪宅中,開著他/她的法拉利,充滿激情地告訴你:我就是靠這個發財的,你也可以!
如果你能夠拉到5個下線,並且你的下線很給力,每人都能拉到5個下線,長此以往,確實不用多久,你就能夠成為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但這個假設是很脆弱的。這就好比說,如果你中彩票頭獎,那你就能發家致富、財富自由,這句話沒說錯,只是最後中獎的,只是少數幾個幸運兒。
真正透過金字塔傳銷組織發家致富的,只是那些頂端的極少數人。研究顯示,專門賣化妝品和保健品的美國直銷公司Kyani,超過60%的活躍銷售人員,從公司拿到的佣金在10美元以下;另一家化妝品直銷公司Nu Skin,超過90%的銷售人員,拿不到任何佣金。
懷著致富夢的善男信女們,花上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了一大堆比市價高出很多的化妝品和保健品,然後開始向別人推銷這些產品。到最後,他們發現原來這些產品根本賣不出去,自己家裡反倒成了這些公司的存貨倉庫。而過了一段時間,他們一旦無法完成銷售指標,就會被組織踢出去,白白損失那些“入門費”,這些入門費就貢獻給了金字塔上端的那些“食利階層”。
第二、他們有錢請到大咖為其背書。
以美國的上市公司康寶萊(Herbalife)為例,康寶萊透過直銷方式出售保健品,該公司的市值(截至2019年7月)大約為62億美元左右。由於公司財大氣粗,可以請到不少大咖為其站臺。
比如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足球明星C羅,都曾經為康寶萊做過宣傳。由於明星效應,康寶萊得以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擴張。據統計,康寶萊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有超過300萬名銷售人員,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康寶萊是這個行業中的頭部,除此之外,還有數以萬計的規模更小的康寶萊,被這些公司影響到的人群,很可能數以億計。
第三、打造以創始人個人魅力為核心的宗教狂熱。
很多金字塔傳銷公司,會舉行一些年會等慶祝活動。在年會上,創始人或者CEO會發表振奮人心的演講,讓參與者打滿雞血,群情振奮。這種情形,和很多教會的傳教活動很像:教主在臺上發表洗腦演講,底下的信徒們則聽的如痴如醉。
一個常用的技倆,是請幾個經歷奇蹟的”兄弟姐妹“,上臺去和大家分享他的神奇經歷。在上面提到的康寶萊的一次招募活動中,一位老大娘在臺上和聽眾們分享,她如何飽受心臟病之苦,試了各種藥物都不管用,最後吃了康寶萊產品後竟然神奇的痊癒。另一位中年婦女告訴大家,她飽受無法懷孕之苦,後來吃了康寶萊保健品後,在40歲高齡懷孕成功。不要小看這些看似荒謬的胡說八道,這個世界上,還真有不少人會願意相信。
如果你參加過一些教會的佈道活動,就不難看出,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我記得有一次被連哄帶騙叫去參加某教會的年會。當時年會在一個很大的會議禮堂裡舉行,參加者多達千人。一位女士被教主喊上臺,和大家分享她的”真實經歷“。本來被診斷出絕症的她,已經對生活失去希望。但是在信教以後,有一天她突然醍醐灌頂,看到一道白光,似乎收到了一份來自神的旨意。接下來奇蹟發生,病痛不見了,人也精神起來,甚至比以前更加精力充沛。底下的信徒們看到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後,更是對自己的信仰篤信不疑。
所有做到一定規模的金字塔組織,都有一位魅力四射的創始人,並且一定深通人性。他們為金字塔組織注入精神力量,並不斷的為其教徒打雞血。到最後,賣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信教主,跟著教主走,感受到組織的力量,併為之付出一切。
第四、強大的公關和生存能力。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圍繞保健品直銷公司,康寶萊的生死大戰。這場大戰,涉及到兩位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Bill Ackman(2019年福布斯估計身家:11億美元),和Carl Icahn(2019年福布斯估計身家:176億美元).
2011年左右,Bill Ackman開始注意到康寶萊這家公司。據Ackman自稱,他和他的團隊,花了5000萬美元,做了差不多一年左右的研究調查後得出結論:康寶萊是一個“金字塔騙局”,其股價一文不值。
於是,從2012年年中左右,Ackman管理的潘興廣場基金開始做空康寶萊股票。同時,Ackman在各大場合和媒體,唱空康寶萊股票,並頻繁呼籲美國政府監管機構介入調查康寶萊。
Ackman沒有料到的是,另一位華爾街大佬Carl Icahn卻看好康寶萊,開始慢慢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康寶萊這支股票的價格走向,就變成了兩位華爾街大佬之間的生死大戰。
2014年年初,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佈就可能的“金字塔騙局”指控,調查康寶萊。2014年年中,Ackman就康寶萊股票做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直播演示。為了這場演示,他準備了300多張PPT,力圖向世人證明康寶萊是一場金字塔騙局。整個2014年,康寶萊股價從年初的40美元左右,下跌到年末的20美元以下。
2016年年中,FTC公佈調查結果,宣佈康寶萊在一些公司經營活動中違規,罰款2億美元,並勒令他們立刻整改。
不過,在最終的調查報告中,FTC沒有提到“金字塔”這個字眼。
報告是這麼寫的:
如果細究這段話,你會感覺它說的好像就是一個金字塔銷售結構,因為公司的主要目標,並不是銷售更多的產品,而是拉到更多的下線來支援其增長。
在FTC釋出調查報告,並且決定只罰2億美元后,康寶萊宣稱獲得了最終的勝利。2016年,康寶萊的營業收入為44億美元左右,稅前淨利潤為3.6億美元左右。2億美元的罰款,雖然是不少錢,但對康寶萊來說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從此之後,康寶萊的股價一路上漲,一度在2018年衝到60美元左右。
2018年年初,Bill Ackman宣佈,放棄對康寶萊股票的做空,全部清倉。據估計,僅在這一隻股票上,Ackman虧損了10億美元左右。
這場億萬富翁之間的大戰,讓世人大開眼界,也見識了“金字塔”結構公司背後的大資本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及其強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當時購入康寶萊股票的Carl Icahn,在2017年成為特朗普總統的特別顧問,在美國可謂政商通吃。這或許對FTC對康寶萊的調查結果,包括最後如何定性,罰多少錢產生影響。
追求財富的慾望,很可能會矇蔽追求者的雙眼,讓他看不到在別人看來顯而易見的財富陷阱。康寶萊的目標群體,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國的西班牙裔移民,他們生活拮据,渴望致富反而成為了金字塔騙局的受害者,因為擔心被遣返,出了事也不敢報警或起訴。
另外,金字塔公司往往有“個人魅力十足”的創始人,輔之以一套極度蠱惑人心的推廣策略,一些警惕性比較低的群眾防不勝防,在不經意間被他們套路洗腦,成為鑽入牛角尖的死忠粉。對這樣的“金融掠奪者”,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和家人注意潛在的威脅,切勿成為受害者。
幾個月前,筆者回國見了一位許久未聯絡的老朋友,言談之間得知,他的母親被一家馬來西亞的傳銷組織洗腦了,在一年多時間內,老太太瞞著她丈夫和兒子,向這家公司前後轉了好幾百萬人民幣,成為了他們線上的一位“高階Quattroporte”。這幾百萬,是他們家裡剛剛拿到手的拆遷款,也是老兩口的養老金。
如果去網上搜索一下該組織的創始人,就會發現他劣跡斑斑,有過犯欺詐案的前科。因此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騙局”。但是這位朋友的母親,對親人的建議不聞不問,甚至和自己的丈夫、兒子反目為仇,反倒對“組織”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源於此,筆者寫了下面這篇關於金字塔騙局的文章,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定義:到底什麼是金字塔傳銷組織?筆者對金字塔組織的定義是:
獲得收入增長的手段,主要靠發展下線,而非出售其產品或者服務。絕大部分傳銷組織,都會出售某種產品,比如化妝品、保健品等。最近幾年,出現了更加“高階”的傳銷組織,比如出售虛擬的數字貨幣。但不管他們賣什麼,其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那就是,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途徑來自於發展更多的下線,而非其產品。換句話說,到哪一天,如果公司無法再招到更多的下線,那麼它的增長就停止了,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那麼這種發展模式的盡頭在哪裡呢?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假設金字塔的創始人能夠拉到5個下線。然後每個下線,又能拉到5個第二層下線,也就是總共25人,以此類推。
當金字塔發展到第11層時,達到的人口數量就會接近5000萬,超過北京和上海的人口總和。而當金字塔發展到第14層時,就已經達到61億人了。再把上面13層的人數都加起來,離地球上的總人口也不遠了。
也就是說,任何金字塔,都是一個有極限的擊鼓傳花遊戲。在金字塔中賺錢的關鍵,是早日加入金字塔的上層,並忽悠到足夠多的下線加入組織,然後你就可以坐在金字塔頂端坐享其成。但是你如果拉不到那麼多接下一棒的傻瓜,那麼你就是那個傻瓜。
接下來我們來講下一個問題:金字塔傳銷組織,靠什麼吸引到這麼多信徒?在筆者看來,主要有這麼幾個花招:
第一、加入金字塔,可以致富,改變人生。
脫貧致富,是很多人生活和工作的最大動力。早日實現財富自由,有足夠的底氣對自己的老闆說拜拜,是很多人的夢想。各種金字塔組織的宣傳技倆,逃不出“發家致富,迎娶白富美”的套路。在廣告中,你會看到一位帥哥或者美女,坐在一幢豪宅中,開著他/她的法拉利,充滿激情地告訴你:我就是靠這個發財的,你也可以!
如果你能夠拉到5個下線,並且你的下線很給力,每人都能拉到5個下線,長此以往,確實不用多久,你就能夠成為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但這個假設是很脆弱的。這就好比說,如果你中彩票頭獎,那你就能發家致富、財富自由,這句話沒說錯,只是最後中獎的,只是少數幾個幸運兒。
真正透過金字塔傳銷組織發家致富的,只是那些頂端的極少數人。研究顯示,專門賣化妝品和保健品的美國直銷公司Kyani,超過60%的活躍銷售人員,從公司拿到的佣金在10美元以下;另一家化妝品直銷公司Nu Skin,超過90%的銷售人員,拿不到任何佣金。
懷著致富夢的善男信女們,花上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了一大堆比市價高出很多的化妝品和保健品,然後開始向別人推銷這些產品。到最後,他們發現原來這些產品根本賣不出去,自己家裡反倒成了這些公司的存貨倉庫。而過了一段時間,他們一旦無法完成銷售指標,就會被組織踢出去,白白損失那些“入門費”,這些入門費就貢獻給了金字塔上端的那些“食利階層”。
第二、他們有錢請到大咖為其背書。
以美國的上市公司康寶萊(Herbalife)為例,康寶萊透過直銷方式出售保健品,該公司的市值(截至2019年7月)大約為62億美元左右。由於公司財大氣粗,可以請到不少大咖為其站臺。
比如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足球明星C羅,都曾經為康寶萊做過宣傳。由於明星效應,康寶萊得以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擴張。據統計,康寶萊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有超過300萬名銷售人員,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康寶萊是這個行業中的頭部,除此之外,還有數以萬計的規模更小的康寶萊,被這些公司影響到的人群,很可能數以億計。
第三、打造以創始人個人魅力為核心的宗教狂熱。
很多金字塔傳銷公司,會舉行一些年會等慶祝活動。在年會上,創始人或者CEO會發表振奮人心的演講,讓參與者打滿雞血,群情振奮。這種情形,和很多教會的傳教活動很像:教主在臺上發表洗腦演講,底下的信徒們則聽的如痴如醉。
一個常用的技倆,是請幾個經歷奇蹟的”兄弟姐妹“,上臺去和大家分享他的神奇經歷。在上面提到的康寶萊的一次招募活動中,一位老大娘在臺上和聽眾們分享,她如何飽受心臟病之苦,試了各種藥物都不管用,最後吃了康寶萊產品後竟然神奇的痊癒。另一位中年婦女告訴大家,她飽受無法懷孕之苦,後來吃了康寶萊保健品後,在40歲高齡懷孕成功。不要小看這些看似荒謬的胡說八道,這個世界上,還真有不少人會願意相信。
如果你參加過一些教會的佈道活動,就不難看出,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我記得有一次被連哄帶騙叫去參加某教會的年會。當時年會在一個很大的會議禮堂裡舉行,參加者多達千人。一位女士被教主喊上臺,和大家分享她的”真實經歷“。本來被診斷出絕症的她,已經對生活失去希望。但是在信教以後,有一天她突然醍醐灌頂,看到一道白光,似乎收到了一份來自神的旨意。接下來奇蹟發生,病痛不見了,人也精神起來,甚至比以前更加精力充沛。底下的信徒們看到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後,更是對自己的信仰篤信不疑。
所有做到一定規模的金字塔組織,都有一位魅力四射的創始人,並且一定深通人性。他們為金字塔組織注入精神力量,並不斷的為其教徒打雞血。到最後,賣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信教主,跟著教主走,感受到組織的力量,併為之付出一切。
第四、強大的公關和生存能力。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圍繞保健品直銷公司,康寶萊的生死大戰。這場大戰,涉及到兩位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Bill Ackman(2019年福布斯估計身家:11億美元),和Carl Icahn(2019年福布斯估計身家:176億美元).
2011年左右,Bill Ackman開始注意到康寶萊這家公司。據Ackman自稱,他和他的團隊,花了5000萬美元,做了差不多一年左右的研究調查後得出結論:康寶萊是一個“金字塔騙局”,其股價一文不值。
於是,從2012年年中左右,Ackman管理的潘興廣場基金開始做空康寶萊股票。同時,Ackman在各大場合和媒體,唱空康寶萊股票,並頻繁呼籲美國政府監管機構介入調查康寶萊。
Ackman沒有料到的是,另一位華爾街大佬Carl Icahn卻看好康寶萊,開始慢慢買入該公司的股票。康寶萊這支股票的價格走向,就變成了兩位華爾街大佬之間的生死大戰。
2014年年初,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佈就可能的“金字塔騙局”指控,調查康寶萊。2014年年中,Ackman就康寶萊股票做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直播演示。為了這場演示,他準備了300多張PPT,力圖向世人證明康寶萊是一場金字塔騙局。整個2014年,康寶萊股價從年初的40美元左右,下跌到年末的20美元以下。
2016年年中,FTC公佈調查結果,宣佈康寶萊在一些公司經營活動中違規,罰款2億美元,並勒令他們立刻整改。
不過,在最終的調查報告中,FTC沒有提到“金字塔”這個字眼。
報告是這麼寫的:
康寶萊對其銷售人員的激勵,並不是他們賣出更多的零售產品,而是招募到更多購買康寶萊批發產品的銷售人員。如果細究這段話,你會感覺它說的好像就是一個金字塔銷售結構,因為公司的主要目標,並不是銷售更多的產品,而是拉到更多的下線來支援其增長。
我們在報告中確實沒有用‘金字塔’字眼,但不用不代表它不是。在FTC釋出調查報告,並且決定只罰2億美元后,康寶萊宣稱獲得了最終的勝利。2016年,康寶萊的營業收入為44億美元左右,稅前淨利潤為3.6億美元左右。2億美元的罰款,雖然是不少錢,但對康寶萊來說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從此之後,康寶萊的股價一路上漲,一度在2018年衝到60美元左右。
2018年年初,Bill Ackman宣佈,放棄對康寶萊股票的做空,全部清倉。據估計,僅在這一隻股票上,Ackman虧損了10億美元左右。
這場億萬富翁之間的大戰,讓世人大開眼界,也見識了“金字塔”結構公司背後的大資本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及其強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當時購入康寶萊股票的Carl Icahn,在2017年成為特朗普總統的特別顧問,在美國可謂政商通吃。這或許對FTC對康寶萊的調查結果,包括最後如何定性,罰多少錢產生影響。
追求財富的慾望,很可能會矇蔽追求者的雙眼,讓他看不到在別人看來顯而易見的財富陷阱。康寶萊的目標群體,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國的西班牙裔移民,他們生活拮据,渴望致富反而成為了金字塔騙局的受害者,因為擔心被遣返,出了事也不敢報警或起訴。
另外,金字塔公司往往有“個人魅力十足”的創始人,輔之以一套極度蠱惑人心的推廣策略,一些警惕性比較低的群眾防不勝防,在不經意間被他們套路洗腦,成為鑽入牛角尖的死忠粉。對這樣的“金融掠奪者”,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和家人注意潛在的威脅,切勿成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