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圳座標

    其實這個問題我前兩天剛回復了一下,整體來看褒貶參半,不過還是搬過來給大家看看吧!

    所謂的“專利”本身屬於特定階段“歷史產物”!就跟“商標權”類似!屬於先入為主……歷史上非常必要,但現在階段真的有點讓人哭笑不得!【歷史上研發速度慢,投入大,一旦某技術被一個公司攻克,他一定是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也擔心被別人“偷去”進行惡意競爭,所以需要保護起來!而現在社會發展極快,研發速度極快,可能兩個相互競爭的公司在同時研攻克某個技術難關,第一天A攻克了,第二天B攻克了,事實上我們並不能說B就侵犯A的專利!】

    還是開始那句話,我相信專利權只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它”弊端會愈發凸顯,並最終被迫調整,甚至退出歷史舞臺(會有個新的東西出來)…

    【專利手段在新的歷史階段並非“首選、優選”的保護性競爭手段!不過這個問題畢竟“有法在先”,酷派起訴無可厚非,個人觀點】

  • 2 # 十年蛻變

    小米原來賣的那麼便宜,就是因為他把專利化成自己,暗地裡就是說偷了專利,但是便宜的是我們,所以他一直把手機壓的那麼低,但是小米現在發展的比較好,專利自己都申請了,如果酷派想要告小米,夠嗆,我覺得告不贏。小米現在成為了一個多方面有多條生態鏈得科技公司,他不再只是造小米手機。過去小米的專利一直都沒有被侵權,就是因為它有一定的手段,所以酷派這次購有可能只是炒作,根本就贏不了。

  • 3 # 智黑inHeater

    上個禮拜小米剛剛提交了招股書,酷派就送上了一紙訴狀控告小米涉嫌專利侵犯並要求小米停止銷售5款熱門手機型號給小米殺了個措手不及。從披露的資訊來看這次酷派控告的是三項專利, 簡單的說就是酷派認為小米侵犯了其主屏介面的格式以及使用者在主屏介面的一些使用手勢,而從專利圖片來看這些操作就是日常的一些滑動處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酷派此次的專利訴訟就是瞄準目前小米最熱門的五款手機,同時選擇小米即將上市這樣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可以憑藉這種方式打壓對手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機增加曝光度。這次訴訟事件一定程度上讓大家重新關注酷派,而且一旦勝訴小米估計也會迫於輿論和自身發展的考慮,很有可能支付酷派一筆昂貴的和解費。

    其實“專利戰”在手機界是極為常見的一種手段,這其中不但可以消耗競爭對手的精力還能對其手機品牌起到“威懾”的作用。例如現在小米就不敢進入歐美市場因為沒有足夠的專利握在手中,一旦貿然進軍很有可能被蘋果、高通之流的專利大戶起訴讓自己得不償失陷入危機。當然面對專利戰也不是沒有辦法,很多廠商的選擇就是和國外的一些老牌手機品牌合作,就像小米就已經和微軟、諾基亞等公司達成合作。不過無論怎麼合作專利依然不是自己的,也就是說“生殺大權”仍掌握在別人手中,所以發展自身專利也非常重要,而這就需要技術和時間的積累。

  • 4 # 馬繼華

    小米要上市了,據說已經是額手相慶,千名員工要財務自由。不過,在很多內行人看來,這也許才是小米成為眾矢之的且盛極而衰的開始。

    不管怎麼說,小米是成功的,手機賣得不錯,還形成了一系列的米系列智慧化產品,但是,小米卻也不得不頂著巨大的壓力,甚至於,在小米上市的路上,已經有太多的“專利”獵手張弓以待,有的已經射出了怒吼的響箭。

    小米的高成長始終伴隨著專利費拒付的爭議

    對於小米自身來講,價效比是一大優勢,這也是其喊出利潤永遠不會高於5%的信心所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種所謂的價效比,一方面是建立在質量無法得到提升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是因為小米長期行走在專利授權Sunny大道的綠化帶裡。

    作為一家後起的通訊行業終端企業,不可避免的就是專利壁壘。與其前輩相比,無論如何是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的,在只相信實力的專利江湖中,要想生存下來著實不易。所以,我們也看到,聯想為了專利突圍,巨資收購被谷歌轉手過來的摩托羅拉,諾基亞雖然終端日落西山但僅僅靠收取專利費也依然可以撐著。

    小米是個例外,這些年活的很滋潤,好像專利授權是別人家的事情一樣。根據小米的招股書,2017年小米手機部分的收入為806億元,而向外付出的智慧財產權費用為34億元,佔收入比是4.2%。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少,但實際上卻大大低於行業水準。

    更為耐人尋味的是,小米目前只向高通支付了一定的專利費,而事實上,小米根本躲不開其他的行業巨頭。以業界的4G標準必用專利為例,除了高通,愛立信、華為、諾基亞、三星等幾十家公司都擁有核心專利,小米要在智慧手機市場上混,就一個都不能少,可這些公司卻幾乎沒有收到過來自小米的一分錢。

    小米用盡全力也無法彌補專利短板,申請與購買都是杯水車薪

    有人可能說,小米有錢有能力,所以這些技術都“自研”成功了。這完全是開玩笑,技術是逐步發展起來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再有錢也需要長期的積累,更何況,即便有研發實力和投入的能力,完全自己重新走一遍也並不合算,且會失去市場機會,沒有一個科技傻子會這樣做。

    事實上,小米不僅不會這樣“自研”,也根本沒有能力自研一遍。根據小米招股書顯示,2017年小米的研發投入為32億元,僅佔總收入的2.79%,與競爭對手華為相比,小米的研發投入只佔到華為的3.57%。這是什麼概念?華為一年的研發投入相當於小米30年,而小米才成立不到十年。

    專利是需要真金白銀的,不管是蘋果,還是三星華為愛立信,也包括國內的酷派聯想,專利都是靠大筆的資金、大量的人力長期積累的結果。以小米這樣的研發投入,即便有神助,也不可能擁有與行業巨頭們對等的專利資源,對外淨付出專利費數額理應不少。

    不過,我們也看到了,小米專利不多,專利質量不高,但對外付出的專利費卻極少,在連蘋果都要向華為付費的情況下卻能“一毛不拔”,三星華為愛立信等都對其“毫無辦法”,這絕對匪夷所思。

    最近這些年,小米開啟了瘋狂的申請專利與購買專利行動。據雷軍對外宣稱的,小米專利總數有望突破1萬件。這期間,小米2012年申請專利257項,2013年申請643項,申請專利數逐漸提升。2015年10月,小米收購了博通公司31件無線通訊專利;2016年2月,小米又從英特爾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據說涵蓋“儲存管理、控制邏輯、序列編碼、電腦封裝、手持終端、線路板”等諸多領域;2016年6月,小米又從微軟手中購買1500件專利。2017年,小米從諾基亞手中購買專利。如此惡補,讓小米成為了專利市場的大買家。

    小米Quattroporte林斌說,小米專利,只為防禦。不過,即便小米花錢買到了很多專利,也積極去申請,但作為整個市場的後來者,且研發資源嚴重投入不足,專利上的實力顯然無法與巨頭們相提並論,不掏專利費根本就不現實。

    所以,很多人認為,小米之所以堅持不為專利付費,理由只有一個,小米使用了“厚臉皮”戰術,除了必須買晶片的高通不得不應付之外,其他的公司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反正就是不給錢。對於小米來說,這種戰術顯然有效,用時間換空間,等到某些公司垮掉了就不用交了,等到自己真的有錢了可以多買一些專利來抵消專利弱勢。

    風險敞口越來越大,眾多專利訴訟可能讓小米瞬間經營歸零

    躲得過初一,卻不一定能躲得過十五。不上市的小米是可以暫時“耍賴”的,不出國銷售的小米也是可以僥倖“避禍”的,可現在的小米既要上市,又要出海,風險可想而知,甚至,這就是送給其他科技公司和專利流氓的大餐。

    小米麵臨兩難:專利問題不解決,小米不可能成功出海,而要解決專利問題,利潤空間和估值就會大大下降。中美貿易談判中,再一次就智慧財產權保護達成協議,中國的相關法律也在不斷完善和強化。也就是說,小米以後即便不出海,只是把銷售侷限在中國大陸的本土市場,智慧財產權這個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也可能隨時落下來。

    我們已經看到,只要是巨頭們認真起來,小米就很難應付。2014年12月11日,因其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等相關技術8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德里高等法院,愛立信提出的“臨時禁令”獲得支援,禁止小米侵權產品入境,後來小米不得不以每臺預繳10元人民幣以上的提存才在印度市場生存下來。2015年11月19日,美觀專利流氓BlueSpike起訴小米大量產品侵犯專利,牽連到在美國市場銷售小米產品的海淘平臺TOMTOP。2016年小米被General Access Solutions, Ltd. 起訴,2017年被Sportbrain Holdings LLC起訴。

    要知道,一般來說,美國主流手機公司每年都要在美國被訴20次以上,如果小米進入美國市場,一定會成為專利訴訟的好靶子。隨著小米手機銷量的提升以及更多的嘗試走向歐美市場,小米麵臨的專利訴訟將會成為常態,應接不暇的背後就是巨大的經營風險。

    在國內,知識產品保護的力度越來越大,也一定會有更多的公司想小米開火。目前,酷派已經億涉及6起專利侵權將小米告上了法庭。我們可以預計,如果小米不正視專利弱點,不去主動與主要的科技公司達成雙方可接受的專利費用支付協議,包括三星、ZTE和華為在內的科技巨頭都可能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到那時,小米陷入到全面被禁售或者不得不支付鉅額罰款的被動局面都是有可能的。

    大公司要有大公司的作為,耍流氓只可以是創業初期的成長策略。現在,小米已經是外部認可的估值數百億美元的智慧硬體公司,不能不愛惜自己的羽毛,因為,一旦羽毛被剪斷了,長得再肥大,也只能成為別人案板上的肉。

    對於小米來說,花錢消災才是正道。規規矩矩交錢,堂堂正正做公司,小米才有未來。面對眾多低空盤旋的專利獵鷹們的怒吼,小米真的還能把頭紮在沙子堆裡苟活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邊抓的小螃蟹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