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守鋪的超市小老闆
-
2 # 我的卡羅拉行車記錄
說起玉米,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各種甜美可口的煮玉米棒子既是小朋友們的最愛,也是許多上班族的早餐之一。它作為著名的抗旱、高產作物,為人類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隨著科技的進步,玉米也被賦予更多的用途,例如製造酒精、葡萄糖等。現如今,由於地球上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逐漸減少,科學家們正試圖利用玉米作為生物質燃料,緩解能源危機。
玉米雖然好吃,但吃的時候卻要先花點功夫,將外面長長的鬍鬚弄掉,才能大口舒坦的咬下去。試想,如果玉米能像吃蘋果一樣隨便咬,不用忍著口水拔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鬍鬚,該有多好啊!然而,玉米如果沒有鬍鬚,我們就再也無法吃到香甜的玉米粒了。這是為什麼呢? 要認清玉米鬍鬚的由來,我們還得從植物的花兒說起。植物的花兒通常由細長的花柄、花托、花被片(包括花萼片和花瓣)、雄蕊和雌蕊構成。其中,五顏六色、造型奇特的花被片是大家關注和欣賞的焦點。然而,在許多兩性花植物的花部中央,通常有一個棒狀或幾根長短各異的、明顯不同於雄蕊的絲狀結構。細絲的頂端通常膨大,成小的球形,或分岔為更細的絲狀結構。這些絲細和小球,就是植物的花柱和柱頭,是植物接受花粉的地方。植物的雌蕊只有接受到花粉,實現了精卵結合,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在玉米中,雄花生長在植株的頂端,雌花,也就是我們吃的玉米,生長在植株的中部。那些長長的鬍鬚,就是玉米雌花裡面細長的花柱。他們彷彿嗷嗷待哺的小鳥,只有努力的伸長,超越玉米外面緊包的、和葉片一樣的大苞片,才有機會接受到花粉,才能在玉米棒上結出一粒粒飽滿的玉米來。
也許,正是多了“拔鬍鬚”這道手續,才讓我們對吃玉米有了更多美好的期待。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玉米的鬍鬚可是個寶貝呢!它具有治療肝硬化、高血壓、眩暈、咳嗽等多重功效,利尿退腫,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
-
3 # WangFDDI夢圓
玉米為什麼長鬍須?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為吸氧新陳代卸,在繁育過程生長的需要,小時候因調皮把玉米鬚拽掉,大人訓斥不讓拽,後產生玉米粒必,造成少忙。
-
4 # 老姚談植物
玉米為什麼要長“鬍鬚”?
一,玉米的基本資訊
玉米是一個常用名稱,但在《中國植物誌》中它是一個別名,玉米中國名稱來源於《盛京通志》。它的正式中名叫玉蜀黍(yushushu ),中國名稱來源於《本草綱目》,在《中國植物誌》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別名在《思州府志》中記載為包穀;在《華英字典》中記載為珍珠米;在《種子植物名稱》中記載為苞蘆。玉米是一年生高大草本,中國南北各地都有栽培,是一種重要糧食穀物。
它的外形特點:稈直立,高一到四公尺,不分叉,基部各節有氣生根,入土以成支柱。葉片寬大,扁平,條狀披針形,基部圓形成耳狀,葉邊波狀皺摺,有強壯的中脈。雄性圓錐花序頂生,雄小穗孿生,長一公分左右,有二個小花;雌小穗孿生,成八到三十行排列在粗壯的海綿狀的穗軸上,雌蕊具有極長的細弱線形花柱,看起來像“鬍鬚”。穎果球形或扁球形,開花結果期在秋季。
二,玉米為什麼要長“鬍鬚”
“鬍鬚”是玉米的雌花花柱,通常一端連線著子房,一端伸長出玉米外稃之外,有利於傳粉受精,發育果實,就是我們吃的玉米。
可以看出長“鬍鬚”原因:一是玉米本身的遺傳特性決定的特徵;二是為了適應環境自然選擇的生存方式,有利於開花結果,繁衍後代。這個“鬍鬚”到果實成熟就乾枯了。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玉米為什麼長“鬍鬚”?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農作物的繁殖方式來探討一下。農作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分為異花授粉和自花授粉。我們常見的黃豆、水稻、小麥都是自花授粉作物,簡單的理解就是這幾種作物的雄蕊和雌蕊都在一個殼裡,花粉的授粉過程只需要“殼”開啟就能完成。而且,自花授粉的方式基本上可以100%的避免異花授粉的情況發生。
但是對於玉米來說,就是異花授粉作物了。雄蕊在植株的頂部,雌蕊在植株的中下部。並且,雌蕊和雄蕊都是開放的,也就是說玉米的雌蕊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可以接受其他的植株的花粉,而且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的機率更大。所以,玉米是標準的異花授粉作物。既然需要授粉的過程,就需要有一個能接受花粉的器官,這個器官就是柱頭了。而玉米雌穗上的鬚子,就是接受玉米花粉的柱頭了。
而且,玉米雌蕊上柱頭比較多。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每一個柱頭就對應一個玉米粒。一個柱頭成功的授粉,就會逐漸的形成一個玉米粒。並且,柱頭在未授粉的情況下,可以持續生長,長到50釐米的長度不是什麼問題。而在柱頭成功的授粉之後,就會逐漸的枯萎,逐漸的形成籽粒。
所以,玉米長這麼多的“鬍鬚”,也是為了滿足其繁殖後代需求而逐漸發展出來的一種繁殖後代的方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努力就好
玉米為什麼要長"鬍鬚"?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卻也是常被忽略的事情。玉米為什麼會長鬍須呢?絕不是美顏,也絕非無用,存在即合理。先來看看玉米的花是怎麼回事。一,玉米的花
玉米是單性花,雌雄同株,但異花授粉。雄花,也叫雄穗,雄花序,它生長在玉米莖稈的頂端,也就是那條似"掃帚"樣的頂穗。
而雌花,也就是雌穗,雌花序卻長在玉米的"腰間",是由腋芽發育而成。玉米因不同的品種,大約有10–16個節,每一個節的葉腋處都有腋芽,但只有從上而下的5–8節上的腋芽,可能發育成果穗。因其位置居中,中部的玉米葉片又大,受光條件又好,所以製造的養分就多,從而產量就會高。
我們應該都知道,一朵花是有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組成,而雌蕊就會有花柱和柱頭,它們是接受花粉的器官,只有接受了花粉才能結果。而玉米的花絲,就是您說的"鬍鬚",其實就是玉米的花柱。
二,玉米鬍鬚的形成與作用當玉米進入花粒期後,植株就開始了開花授粉,形成玉米粒,灌漿成熟,是形成產量的重要時期。
玉米的雄穗雄先抽出,一般抽出後2–5天就開始開花,全部開放完畢大約需要5–10天的時間,但是以2–4天時開放放的花散粉最多。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一粒花粉的壽命可保持1–2天的時間。玉米的花粉非常輕,可隨風兒傳播,且能傳播到200–250米的距離,而且不會喪失活力。
而玉米的雌花序,也就是腰間的雌穗,它吐出花絲的時間要比雄穗抽穗的時間晚2–5天,正好趕上雄穗散粉的最佳時間。你說它是咋知道的呢?唉,大自然的傑作,植物的適者生存,其中的奧秘非我之輩可領略也。
玉米的每一個籽粒都會對應著一根花絲,而且中下部的花絲先抽出,而後頂部再抽出,花絲全部抽出來得4–5天的時間。剛剛抽出的花絲都帶有黏液,而且中空,可以粘住隨風而來的花粉,花粉剛被粘住,就開始了生根發芽,長出花粉管,沿著中空的花絲進入被苞葉包裹的花粒內,完成了授粉受精的過程,就形成了一粒粒的玉米粒。
玉米花絲的任何部位都具有授粉的能力,其中以抽出後的1–4天授粉能力最強,以後會逐漸降低,10天后就慢慢喪失了授粉能力,花絲一般在10–14天內保持對花粉的敏感性。
不管是經歷過授粉的還是沒有經過授粉的玉米花絲,以後就會慢慢的枯萎幹縮,也就形成了您所見到的"鬍鬚"。但有一點,玉米的鬍鬚是甭剔除的,因為它們只有萎縮的份,而無再生長的能力,不像人的鬍鬚,還得刮。
好了,就這樣吧,玉米長鬍子是有用處滴,要好好保護玉米的鬍鬚,不要讓蟲啃了,土壤溼度要適宜,否則讓烈日曬直幹了,那玉米就禿頂了,缺粒了,唇亡齒寒啊! -
7 # 農村土秀才
你說的玉米鬍鬚在我們這裡叫毛纓纓。毛纓纓有紅色白色還有粉紅色,尤其玉米在剛剛孕穗期毛纓纓在Sunny沐浴下可真象老人的鬍鬚漂亮極了,時過不久毛纓纓頂端落了一層黃色粉沬,而後經風雨一吹粉沫也沒了鬍鬚也乾燥自動脫落了,那麼這些鬍鬚究竟對玉米起啥作用呢?難道不要它不行嗎?下邊聽我說說玉米鬍鬚究竟起到哪些作用。
用科學的說法這些毛纓纓就是玉米仔粒的輸精管道,它是透過接收到外部的花粉傳送給玉米芯,使玉米授粉後再長出一行行籽粒來。然而我們在剝玉米扯開外皮最後一層大家就會看到玉米的鬍鬚全都在玉米行間整齊地排列著。從此不難看出:這些一根根毛纓纓就是玉米籽的臍帶,沒有它玉米是不會結籽的。因此這就是玉米要長毛纓纓的道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還沒有人回答,大概是很多人不願意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
好吧,我來科普一下。
對於一種能夠開花結果的植物來說,需要兩種花蕊,一種是雌蕊,一種是雄蕊。有的花朵雌蕊雄蕊是生長在一起的,長在一朵花中。但是另外還有一些植物是分開的,包含雄蕊和雌蕊的花朵單獨開放,這種植物需要依靠一種或多種媒介來進行授粉繁殖,比如昆蟲或者是風。
而玉米恰好就是雌蕊和雄蕊分開的那種植物,在每一根植株的頂部,生長的是玉米的雄蕊,而玉米棒本身生長出來的鬍鬚就是它的雌蕊了。每當玉米的授粉繁殖季節,雄蕊上就會長出很多可以被風吹落的攜帶了很多花粉的顆粒,與此同時,玉米棒上的鬍鬚也開始同步伸展,迎接那被風吹落的花粉,每一根鬍鬚都需要一粒花粉來進行繁殖,鬍鬚的另一端就生長在玉米棒上,如果這一根鬍鬚是授過粉的,那麼在它的底部就會生長出一粒飽滿的玉米種子,這個玉米棒子上的鬍鬚全部被授粉之後,就會變成了一個子實飽滿的玉米棒子。
對於玉米這種植物來說,植株頂部的雄蕊,以及玉米棒子本身,可以看成是玉米生長在植株兩個部位的兩種花朵,頂部的是雄花,而玉米棒子本身,在沒有結出子實之前,就是它的雌花了。
怎麼樣?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