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了沒吃
-
2 # 包子嘚啵嘚
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寶石級金剛石經琢磨後即為鑽石。鑽石是碳元素的晶體,由於碳原子在晶體中聯結得十分牢固,所以才堅硬無比,沒有任何物質能劃傷它。鑽石價格昂貴的原因是由於鑽石的折光率在天然晶體中最高,色散強烈。轉動鑽石時,會反射出五彩斑斕的光彩
-
3 # 緬翠緣翡翠珠寶
金剛石寶貴之謎 金剛石由於其產量極少,色澤優美,質堅不變,被視為豪華富貴的飾物。英國國王、葡萄牙國王、俄國的葉卡德琳娜二世以及拿破崙都追求過名貴的鑽石,前伊朗國王巴利維加冕時用的CROWN上,鑲嵌有3800 顆鑽石呢!對他們來說,擁有大而多的金剛石還是權力的象徵。其他擁有金剛石的人,也決非一般平民百姓,而是王公貴族,巨賈豪富。正因為如此,擁有金剛石便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奢望追求;又正因為如此,再加上金剛石的特性,是最硬的礦物,任何鋼鐵鎚也砸不碎,所以科學家們又對金剛石的研究著了迷。 首先,想弄清楚金剛石的成分是什麼? 據說,2000 多年以前印度最先發現金剛石,當時有人認為它是由水、天、氣、土、能5 種基本“元素”組成。到公元5 世紀,希臘發現金剛石,則認為由水、土、火、氣4 種“元素”組成。俄國的羅蒙諾索夫曾解釋金剛石的硬度是“由緊密聯絡的質點組合而成的”。有些古代科學家因為說不清金剛石的成分,甚至異想天開提出,由“金剛土”構成。 1649 年,義大利佛羅倫薩科學院的院士們為了研究紅寶石和金剛石受熱後的穩定程度,把兩者同置於一個加熱容器中燃燒,當“白熾化”時,紅寶石毫無變化,而金剛石卻不見了。但當時這些院士們說不出其究竟來。 1779 年,又有幾位義大利科學家由凸鏡聚焦鏡在太Sunny下聚焦到金剛石上,不一會,化作一縷黑煙上天,留下一點黑灰。這件事,轟動了科學界,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發現,並引起各方的爭論。 3 年以後,法國的著名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一篇研究報告說:“金剛石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要十分滿意地回答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也許,這個問題甚至永遠無法回答出來。”這下子,名人的預言,使後來者望而卻步。 過了25 年以後,英國的錢南作了一次關鍵性的實驗,他將一顆純淨的已知重量的金剛石放在一個充滿氧氣的金質密封筒中任其充分燃燒完畢,得到二氧化碳氣體。據此,錢南果斷地說:“金剛石是由碳組成的,只不過這種碳比煤炭(或石墨)要純淨得多。”為了進一步證明,他又測定了CO2 中碳的重量,不多不少,與原來 金剛石的重量相等。 後來,法國化學家摩爾沃又從錢南的實驗中得到啟發,將一顆金剛石透過實驗手段轉變成石墨。金剛石是碳組成的結論也就確切無疑了。 但由於近代儀器的精度逐步提高,現在測得任何最純淨的金剛石,也含有小量雜質,約在0.1%~4.8%之間。所謂雜質,通常有Si、Al、Ca、Mg、Mn、Na、Ba、B、Fe、Cr、Ti 等,但這些雜質對金剛石的基本特性,諸如光澤、硬度都無關緊要,所以,任何金剛石都是值錢的。 平常作研磨之用的金剛砂,並非金剛石的砂,而是剛玉的砂,它也很堅硬,僅次於金剛石,所以可用於研磨。剛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有時含有微量的Fe、Ti、Cr 等。一般呈藍色、黃灰色。含Fe 者呈黑色,光澤較金剛石差些,與玻璃的光澤一致。結晶的形態也與金剛石不同,常呈腰鼓形。但如呈紅色、藍色者,則為紅寶石、藍寶石,也是名貴的裝飾品,但價格遜於金剛石。 中國古書,如《齊東野語》、《本草綱目》中所說的金剛石,能雕琢玉器,實際上也是剛玉,並非金剛石。 金剛石除特別堅硬外,其他的物理性質尚有:純淨者應是無色透明,含雜質者則為藍、黃、褐、黑諸色。標準的金剛光澤,再加上強烈的色散性,所以光華璀璨,令人愛不釋手。特別是白天,經過自然光的長期照射以後,到了夜晚的月光底下,能發出藍色的光芒,所以人們稱它為“夜明珠”。其比重在3.50~3.52 之間,在大多數溶劑中都不溶解。 工業上利用金剛石的特硬性質,用於鑽頭最為普遍。例如在地質用的鑽頭上,鑲嵌上兩排6~12 顆(每顆重3 克拉就夠了)金剛石,那末任何堅硬的岩石都能飛速地鑽進去,比利用一般硬質合金的鑽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鑲嵌在車床的合金刀具上,鋒利無比,用於高硬切割材料。 在金剛石上鑽一小孔,能製成拉絲模,如鎢透過它的小孔,可拉成又長又細的鎢絲。凡電視機、收音機、電子計算機中所用的金屬細絲,都是透過金剛石小孔拉成細絲的。 利用金剛石製作軸承,使用壽命更長,精密度也大大提高。所以高階儀器、機械的軸都利用金剛石制軸承,最為理想。 此外,在原子能工業上的高溫半導體、國防工業上的紅外光譜儀等尖端產品的原料都離不開金剛石。 由於金剛石在工業用途上十分廣泛,而天然金剛石的產量非常少,自3000 年前開始採掘淘洗,至今僅產330 多噸。於是科學家設法制造人工產品,但是人造金剛石的顆粒極小,不及天然的大,工業上應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為名貴的首飾更不能代替,所以地質隊找尋金剛石的任務並未結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金剛石寶貴之謎 金剛石由於其產量極少,色澤優美,質堅不變,被視為豪華富貴的飾物。英國國王、葡萄牙國王、俄國的葉卡德琳娜二世以及拿破崙都追求過名貴的鑽石,前伊朗國王巴利維加冕時用的CROWN上,鑲嵌有3800 顆鑽石呢!對他們來說,擁有大而多的金剛石還是權力的象徵。其他擁有金剛石的人,也決非一般平民百姓,而是王公貴族,巨賈豪富。正因為如此,擁有金剛石便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奢望追求;又正因為如此,再加上金剛石的特性,是最硬的礦物,任何鋼鐵鎚也砸不碎,所以科學家們又對金剛石的研究著了迷。 首先,想弄清楚金剛石的成分是什麼? 據說,2000 多年以前印度最先發現金剛石,當時有人認為它是由水、天、氣、土、能5 種基本“元素”組成。到公元5 世紀,希臘發現金剛石,則認為由水、土、火、氣4 種“元素”組成。俄國的羅蒙諾索夫曾解釋金剛石的硬度是“由緊密聯絡的質點組合而成的”。有些古代科學家因為說不清金剛石的成分,甚至異想天開提出,由“金剛土”構成。 1649 年,義大利佛羅倫薩科學院的院士們為了研究紅寶石和金剛石受熱後的穩定程度,把兩者同置於一個加熱容器中燃燒,當“白熾化”時,紅寶石毫無變化,而金剛石卻不見了。但當時這些院士們說不出其究竟來。 1779 年,又有幾位義大利科學家由凸鏡聚焦鏡在太Sunny下聚焦到金剛石上,不一會,化作一縷黑煙上天,留下一點黑灰。這件事,轟動了科學界,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發現,並引起各方的爭論。 3 年以後,法國的著名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一篇研究報告說:“金剛石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要十分滿意地回答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也許,這個問題甚至永遠無法回答出來。”這下子,名人的預言,使後來者望而卻步。 過了25 年以後,英國的錢南作了一次關鍵性的實驗,他將一顆純淨的已知重量的金剛石放在一個充滿氧氣的金質密封筒中任其充分燃燒完畢,得到二氧化碳氣體。據此,錢南果斷地說:“金剛石是由碳組成的,只不過這種碳比煤炭(或石墨)要純淨得多。”為了進一步證明,他又測定了CO2 中碳的重量,不多不少,與原來 金剛石的重量相等。 後來,法國化學家摩爾沃又從錢南的實驗中得到啟發,將一顆金剛石透過實驗手段轉變成石墨。金剛石是碳組成的結論也就確切無疑了。 但由於近代儀器的精度逐步提高,現在測得任何最純淨的金剛石,也含有小量雜質,約在0.1%~4.8%之間。所謂雜質,通常有Si、Al、Ca、Mg、Mn、Na、Ba、B、Fe、Cr、Ti 等,但這些雜質對金剛石的基本特性,諸如光澤、硬度都無關緊要,所以,任何金剛石都是值錢的。 平常作研磨之用的金剛砂,並非金剛石的砂,而是剛玉的砂,它也很堅硬,僅次於金剛石,所以可用於研磨。剛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有時含有微量的Fe、Ti、Cr 等。一般呈藍色、黃灰色。含Fe 者呈黑色,光澤較金剛石差些,與玻璃的光澤一致。結晶的形態也與金剛石不同,常呈腰鼓形。但如呈紅色、藍色者,則為紅寶石、藍寶石,也是名貴的裝飾品,但價格遜於金剛石。 中國古書,如《齊東野語》、《本草綱目》中所說的金剛石,能雕琢玉器,實際上也是剛玉,並非金剛石。 金剛石除特別堅硬外,其他的物理性質尚有:純淨者應是無色透明,含雜質者則為藍、黃、褐、黑諸色。標準的金剛光澤,再加上強烈的色散性,所以光華璀璨,令人愛不釋手。特別是白天,經過自然光的長期照射以後,到了夜晚的月光底下,能發出藍色的光芒,所以人們稱它為“夜明珠”。其比重在3.50~3.52 之間,在大多數溶劑中都不溶解。 工業上利用金剛石的特硬性質,用於鑽頭最為普遍。例如在地質用的鑽頭上,鑲嵌上兩排6~12 顆(每顆重3 克拉就夠了)金剛石,那末任何堅硬的岩石都能飛速地鑽進去,比利用一般硬質合金的鑽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鑲嵌在車床的合金刀具上,鋒利無比,用於高硬切割材料。 在金剛石上鑽一小孔,能製成拉絲模,如鎢透過它的小孔,可拉成又長又細的鎢絲。凡電視機、收音機、電子計算機中所用的金屬細絲,都是透過金剛石小孔拉成細絲的。 利用金剛石製作軸承,使用壽命更長,精密度也大大提高。所以高階儀器、機械的軸都利用金剛石制軸承,最為理想。 此外,在原子能工業上的高溫半導體、國防工業上的紅外光譜儀等尖端產品的原料都離不開金剛石。 由於金剛石在工業用途上十分廣泛,而天然金剛石的產量非常少,自3000 年前開始採掘淘洗,至今僅產330 多噸。於是科學家設法制造人工產品,但是人造金剛石的顆粒極小,不及天然的大,工業上應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為名貴的首飾更不能代替,所以地質隊找尋金剛石的任務並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