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翁良知

    小孩子主要是養成教育。小學三年級以前,要陪伴孩子學習,但不要代替。四年級以後主要是監督。初中以後就應當自主完成。

    好的學習習慣,一是能夠比較好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二是自主獨立完成。對孩子不好的習慣,應該加以糾正,但不要代替,更不要成為孩子的依賴。平時應當寬嚴有度,不要過分的溺愛。

    多數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差異是由日積月累造成。好的習慣對孩子特別重要。愛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會學。要引導孩子喜歡學習,更知道怎麼學習。學習負擔過重,反而會影響學習樂趣。孩子貪玩兒是天性,不應當過分的限制,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全面的成長。

  • 2 # 敏西園長

    孩子寫作業不愛動腦筋應付,這個也應該包括在你所說的學習習慣裡。

    你經常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要培養孩子,認真寫作業,絕對不能應付。

    現在看來,孩子的學習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

    學習習慣,包括的內容是比較多:

    1.能夠自覺,安靜的寫作業。

    2.能夠認認真真獨立看書學習。

    3.積極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您說孩子不願意主動開動腦筋,寫作業應付,足以說明孩子的學習習慣,雖然抓的緊,但是效果不大好,還需要加大力度去抓。

    如何做?

    1.親子游戲競賽。

    可以跟孩子,以遊戲的方式展開競爭,培養孩子積極動腦筋思考的行為。家長和孩子就一個題目或者一個遊戲活動,展開競賽,看誰最先完成。

    2.賞識教育。

    以獎勵,鼓勵、表揚的方式,激發孩子積極開動腦筋,認真對待寫作業。發現孩子做的好立即給予獎勵。

    3.同伴PK。

    可以讓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一起做作業,然後並PK。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激發孩子,願意動腦筋,積極思考。

    4.老師表揚。

    也可以提前跟老師交流溝通一下,讓老師配合一下,在班級裡頭髮現孩子有表現好的時候,班會上及時表揚,給孩子足夠的面子,激發孩子愛學習,積極自己獨立思考和動腦。

  • 3 # 巧妙媽育兒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於還沒培養出孩子自主自律的習慣,主動性不夠。如何培養孩子自主自律,主動去學習呢?

    個人建議如下:

    1.家長不要著急,分步實施慢慢養成。

    養成一個習慣最少也得需要二十一天,更別說孩子,要培養一種習慣會更長。所以寶媽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自己要有耐心,對孩子要有信心,把要培養的習慣一一列出來,一個一個去實施,並且放棄說教,而是先告訴孩子具體的做法,讓孩子聽明白,第二確認孩子已經做到了,第三再放手。每一步都要給予孩子一定時間。在做的過程中會出現反覆,一定不要批評孩子,而是再給予孩子時間,再次重複訓練直到習慣養成。

    2.在生活中幫助孩子獨立。

    生活與學習關係密切,很多家長只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生活中的事包辦代替。

    在此家長要管住手和嘴,讓孩子自己學習負責自己的起居。比如,孩子每天自己睡前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上下學讓孩子自己背書包,經常看到的景象是孩子甩著手兒開心的玩、吃東西,家長揹著書跟在旁邊。

    其實,孩子自己背書包看是小事,但是可以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有責任去照顧好學習用品。在心裡認同,學習是為自己。

    3.透過提問對話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學習的必要性。

    在學習中,我們經常會催促孩子,唸叨孩子,不學習會怎麼樣,學習有什麼好處等?我們有沒有想過,反過來問孩子:你覺得不學習會對你造什麼困擾?會不會對你造成什麼難題?當你這樣說時,孩子腦袋裡會想,如果不學習,在學校老師不喜歡、同學們不願跟我玩等。

    你沒強迫孩子學習,而是在解決孩子的困擾,孩子就願意說出想法。你可以進一步問孩子,你有這些困擾,願意改變嗎?誰都想做個受歡迎的孩子,孩子肯定會願意改變。接下來問孩子想不想接受幫忙,孩子會樂意接受,再告訴他如何去做。這樣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為讓我自己開心,就容易主動去做。

    孩子不愛思考,多提問引導孩子說出想法,“你認為呢?”“你的想法是…”而非直接給答案,時間久了孩子會養成動腦的習慣。

    總之,讓孩子主導,就能獲得平時無法獲得的體驗,大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你既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也要照顧他們的自尊心,既要保護孩子的自主意識,又要確保他們的行為習慣符合社會規範。

    要持續進行學習、還需要毅力、有效的督促以及科學的方法,去驅動孩子去做複雜而困難的事。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螃蟹放在冰箱裡會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