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口一塊豆腐乳

    2018好像是一個很容易告別的年份。闞清子告別那個怎麼都等不到他長大的大男孩,馬思純揮揮手對歐豪說過往無憾,紀梵希告別這個世界去天堂陪伴那個他陪伴了一生的人,李敖桀驁的與他一生的不羈說再見,都說江湖渺遠陪我們長大的江湖也終於被金庸帶去了另一個世界。我一直覺得我們90後是經歷告別最多的一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打個電話要馬上說再見,發個微信待會要說晚安。手機從來沒放下卻永遠回覆說我在忙。我們對於離別好像已經麻木了,一天之中要說多少次再見和晚安?告別和暗滅手機螢幕一樣簡單頻繁,是不是我們都忘記了要好好告別?今年喜歡上了白巖松在《一刻》裡演講,被他對於18歲的定義深深的打動。反覆看了很多關於白老師的訪談,在《朗讀者》裡他與董卿會談,回憶家鄉,他說道:“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過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也沒了十里長亭相送的情懷,離別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變得廉價沒有儀式感。都說現在通訊發達,交通便利,你想見一個人實在很容易,可是科技的發展抵不過生活的意外。生命最讓人充滿好奇的是,我們永遠沒辦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是驚喜或者意外?我喜歡和重要的人分別的時候認真的說一聲“再見”,再見實在是一個很美好的詞語,次“拜拜”多了一分鄭重,比“走了”多了一分溫情,比“告辭”多了一分親近。說出這個詞的那一瞬間我的心裡盛滿了我對與你下一次見面的期待。再一次見面,多麼美好。小時候放學回家的那條路,走了千千萬萬遍從來不覺得有什麼,有一天你搬家了,偶爾轉回之前的那條路,曾經的鄰居搬走了,玩捉迷藏你最喜歡藏的那個角落被新建的公共廁所掩蓋了,你房間窗外的那棵每年會結出甜甜的桑葚的桑樹也被砍掉了,突然發現還沒來的及好好告別一切都已經結束了,你的童年在那些物是人非的景物裡突然死掉了。長大一點,青春的路上我們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他們走進你的生命,然後離開。那個坐在你旁邊長頭髮的女同桌,寫完同學錄之後再也沒有聯絡。你認認真真愛過很多年的那個男孩,在一句分手以後再也沒有相遇。曾經課堂上你最喜歡的的老師,等你再次回學校已經退休回老家養老了。那時候總覺得,下次同學聚會的時候我一定還會遇見她,等他結婚的時候我一定要去偷偷看看他的新娘有沒有我美,過幾年回去老師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我……可是,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開弓沒有回頭箭,你走的每一步都沒辦法回頭。那一句來不及說出口的告別,可能就再也沒機會脫口而出。後來,我們終於長大了,雖然不是每天穿著西裝,蹬著高跟鞋。但終於長成了大人的模樣。每天對新的人說,“你好,很高興認識你”。卻忘記了對過去的人說一聲,“再見,下次再見”。歲月慢慢磨去了我們身上所有的激情與衝動,所有的熱情都消磨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生活裡,不知不覺我們就老去了。突然回顧自己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人,在你沒有意識的到的時候,已經見了最後一面了。我一直很喜歡金庸老先生的作品,30號他去世的那一天,我難過的難以入睡。前陣子去了雲南,回來我爸一直和我說《天龍八部》的故事背景就是雲南,這次你自己親自去過了,再去好好的看看原著,一定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覺。可是好看的書真多啊,我還來不及認真的看一遍原著,老先生就去世了。我還沒做好告別的準備,他就離開了。這幾天和一個很久沒聯絡的學弟聊了兩次,學弟是當初廣播臺我親自帶著播音的,人很乖,說話奶聲奶氣的。我卸任畢業後也再也沒有聯絡過。今年他也畢業了,問了他沒有升本的打算,他是廣西的,畢了業應該就回老家了吧。或許我們再也不會有機會見面。都說人生不是電影,我卻覺得人生的陰差陽錯比電影殘酷真實多了。我們總是被命運的輪盤推散,來不及做準備就要分離。書上說現在的時間比一百年前的快的多了,以前的人充滿儀式感,生,離,死,別。別離是可以和生死放在一起的重要存在。《西廂記》裡鶯鶯送她的張生,與君一別,十里送別亭,是一送再送的不捨分別。《江城子》裡蘇軾與愛妻,生死相別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死別。《目送》裡父子母女之間這一生一世的目送離別是我們每個人逃不脫的情節。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死掉的是我們和那個人之間在這世間千絲萬縷的聯絡,斷掉的是冥冥中連線我們的那些線。一次又一次的小型死亡我們錯過了多少人生重要的情節,遺失了多少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字句。我知道時間太快了,每個人都在努力奔跑想追上它的腳步。可是你能不能慢一點,至少在離別的時候停一下,認真的說一聲再見,把最後的話說完,把最後的微笑印在心裡。認真的對待離別,認真的為每一段關係,每一段回憶畫上句號。讓你回憶起來的時候,至少有回憶而不僅僅是凌亂的斑駁。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那你能不能給它一場小型的葬禮,認真的與它告別,與你的那一段人生告別。我希望你能體味離別的酸澀,也能感受回憶的溫情。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逢,再見,想要和你再次見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雛鳥粘了“人氣”活不長,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