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忄厚德載物
-
2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但傳播甚廣,危害不小。不少的患者和家屬都擔心這個問題,甚至有個別患者對此深信不疑,放棄了根治的手術機會。如果說手術會引起癌細胞的加速擴散,那麼現在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早就放棄了手術治療。但是恰恰相反,手術治療尤其是絕大數的實體腫瘤來說,是唯一可能治癒的手段。舉例來說,胃癌的標準D2(淋巴結清掃的範圍)根治術是目前全世界對區域性進展期胃癌的公認的手術方式,其治療價值毋庸置疑的。
腫瘤會不會有醫源性播散的可能性呢,理論上有這種可能。因此,腫瘤外科手術除了所有外科要遵循的無菌原則外,還要嚴格遵守“無瘤原則”。所謂無瘤原則,就是在腫瘤切除手術過程中,透過採取一定措施,避免腫瘤的汙染或播散。這個原則是每一個腫瘤外科醫生必須牢牢掌握的,在學生時代就是最經常強調的知識點或者是考點。臨床中常見的無瘤措施:
術中探查應從遠端開始,最後探查腫瘤部位,探查動作要輕,避免擠壓腫瘤,以防瘤細胞脫落,造成擴散轉移;術中切除腫瘤前,應用紗布墊包裹腫塊或用生物膠噴塗在腫瘤表面,防止腫瘤細胞的脫落,以隔離腫瘤與其他臟器組織的接觸;接觸腫瘤的器械應放在彎盤內,不可再用 ;接觸腫瘤的紗布、紗墊等應丟棄,被流出液或沖洗液汙染的敷料及時更換;術中儘可能做到不直接接觸腫瘤;腹腔鏡手術中,切下的腫瘤放在標本袋中在透過小切口取出;腫瘤手術關閉體腔或面板前,應用40~42℃無菌蒸餾水沖洗體腔或創口,浸泡10~15分鐘,吸淨後再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乾淨。
不接觸腫瘤,完整的切除腫瘤及其區域淋巴結,手術的根治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一般來說,能夠手術基本說明腫瘤是中早期,晚期一般不考慮手術。區域性晚期腫瘤,就是腫瘤區域性生長很大,直接侵犯周圍的重要組織和器官,不能根治性切除,此時就不能勉強切除,直接在瘤體上切除,不會有生存獲益,反而會有很大的手術併發症,此時手術可能不如不手術患者的生存獲益更大。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手術治療不是萬能的,有其適應症也有禁忌症。主要是有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決定的。早中期腫瘤,還屬於區域性疾病,手術治療屬於區域性治療,根治性切除是完全有治癒的機會,此時如果放棄手術治療,是非常可惜,機會不會一直在等待。但如果是晚期腫瘤,已經屬於全身疾病,區域性切除在完整,整體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此時的治療方案應該以全身化療為主要,區域性治療意義很有限。當然,患者身體能否耐受手術也是衡量手術治療價值的重要標準和條件。腫瘤的治療方案,最好到腫瘤專科醫院聽聽專科醫生的建議,甚至聽聽多個相關領域專家的治療意見,總沒有壞處。至少來說不會輕易走錯路。
-
3 # 柴可夫斯基蘿蔔司機
說實話這問題有過關注,但這方面的學術比較少,首先,腫瘤細胞的三種轉移方式,侵潤,血行,淋巴道。不論手術與否腫瘤細胞會轉移的,也是透過以上三種方式,當然轉移不會是單一種方式,而是幾種方式同時進行。當手術破壞器官組織後,必定有滲血,出血等情況發生,會不會侵犯周圍器官組織,應該會,但手術方式是切除原發病灶,清掃周圍已被侵犯的組織等,這樣透過精準手術的方式清除了大部分有病變的器官組織,對於患者來講會是有益而無害的,再加上現在術後的腹腔加熱關注化療等,從整體來說是對疾病更深度的治療。但要說手術造成癌細胞擴散,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有的,但在關腹錢的灌注化療,以及後期的化療,介入栓塞等這些也是利用後期治療來把癌細胞清楚的更乾淨。BUT之所以部分腫瘤患者術後效果不好,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和患者的免疫能力有關了,不過隨著現在醫學水平的發展,腫瘤的難治性其實在降低,以前的化療藥物被現在不少的靶向藥取代,再加上裝置的更新,以及生物免疫治療的介入,治療腫瘤的方式也變得更多,取得的效果也越好,腫瘤患者的生存率更是提高不少。
-
4 # 美中嘉和聊腫瘤
這個問題我想是很多進行了手術治療後有復發的患者提出的,帶有一些情緒而且並不準確的說法。患者本指望手術能夠“治癒”自己的癌症,結果術後過了一段時間檢查發現復發了,擴散了。期待與現實之間落差啊……
對於癌症治療還是有很多問題可以說一說的。
發現癌症具體位置的問題,被確診為癌症,都需要拍X光片、CT,MRI(核磁共振)等等影像檢查,但是能否發現全部的病灶技術上沒有十足的把握。有些患者判斷是早期或中期(比如IA的,沒有轉移;可是如果是IIIA的,已經有轉移了,除了手術還要再加上放療),這些檢查對於一些很微小(幾毫米)的病灶可能查不出來。而且手術切除醫生們會按照料敵從寬的原則,稍微多切除一些。有時看報告寫切緣陰性,就說明對確定的病灶切除乾淨了。
但在實際手術中對於影像檢查的病灶位置,有些不容易找到。醫生你在逗我?為什麼是這樣的?還以肺癌為例,平時肺部有胸腔保護是一大片,檢查報告也很清楚,可開胸後沒有外部保護,由於氣壓的變化,會壓縮到成人1個拳頭大小,那原位的位置一定會改變,需要醫生細緻的檢查(也驗證為啥有時一個手術要好久。),現在技術有些會在術前打一些標誌物進去,這樣確保手術進行的更快更有效,但也未做到萬無一失。
除了這種可以明確定位的情況,還有就是上面提到的分期情況,有些癌細胞已經開始轉移了,手術只是把原發病灶進行了切除(防止繼續長大並擴散),但是對已經散落到淋巴或血液中的並未能繼續“絞殺”,按照規定使用化療配合。一方面化療會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漏網的癌細胞也許會利用這個機會再生長起來。再次複查時的結論可能就是:癌症轉移了,在XX部分發現了新的病灶。
類似的問題還有:化療導致的癌症的擴散、穿刺導致了癌症的擴散……雖然每種情況不同,但很多都是由於未達到預期的結果造成的。
對於避免來說:
從醫生和醫院看是有一套嚴格流程的,包括各種器材的管理,包括方案的制定等,盡力去減少擴散或殘留的癌細胞。
從患者來說也需要客觀的看待癌症,對大部分癌症治療(早期的除外)目前還不能說一蹴而就,需要做長期抗癌的準備。另外就是積極的心態,好的心態也會促進個人免疫力的提升,幫助抵禦癌細胞。
-
5 # 使用者63859711
看到眾多回答。都是在講道理。很失望!作為醫生。難道無法提供關於這問題的統計資料嗎?實事求是是以事實作為依據的。而不是以理論作為依據的。
無可置疑。手術是治療癌症最關鍵的手段之一。但不考慮時機。盲目動刀危害極大。
-
6 # 劉永毅醫生
手術是大多早期癌症明確的適應症,晚期一般就不輕易手術治療了,而一些中期、相對較晚的癌症需考慮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體內腫瘤負荷大,手術會不會使癌細胞活躍、擴散加速?疑慮有一定道理。
癌細胞有異常過度增殖、活躍的特性,而這種增殖是不受人體控制、失控!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不但是腫瘤發生的原因,也是腫瘤發展的原因,而促使這種改變的因素中有環境汙染、放射線、紫外線、某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生物學因素(如乙肝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等,手術直接改變癌細胞活躍度,這好像不行。
要把手術與癌細胞活躍扯上一點關係的話,那就是手術創傷使病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同癌細胞作戰的警察部隊處於弱勢,敵人囂張了一些,這個角度上講手術刺激了癌細胞活躍。
腫瘤轉移有種途徑是種植,是脫落的癌細胞、組織形成轉移灶,還是在自己的身體內,環境還是原來的那個環境。比如肺癌浸潤髒層胸膜後種植胸膜腔,形成胸膜結節、胸水;胃癌腫瘤突出漿膜層癌細胞掉到盆腔形成轉移灶,很多女性胃癌卵巢轉移、庫肯勃瘤。
手術有可能人為地使腫瘤種植轉移,為減少這種可能,外科醫生也想了許多辦法。首先手術適應症,太晚腫瘤很大、手術刀在腫瘤上切就不行了,距腫瘤的切緣一定要陰性,這些在術前大多可以基本明確,許多癌症“探查”性質的手術結果就很不好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
醫生手術過程中會遵守無瘤原則,比如傷口保護貼、整體切除觀念、腸管兩端結紮、血管處理等等措施,術後沖洗也可以降低種植轉移,有些醫生在手術部位還會放一些抗腫瘤藥物,比如氟尿嘧啶植入劑,也是減少種植轉移的辦法。
-
7 # 骨腫瘤科張餘醫生
腫瘤的手術有加速癌擴散的可能,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存在這種可能性而拒絕手術的治療。
目前,手術在腫瘤的治療中處於決定性的地位,尤其是對於許多早期惡性腫瘤,手術是唯一的治癒手段。
手術確實存在許多風險,腫瘤的手術風險比一般的手術風險要大很多,其中加速癌細胞擴散便是其中一條,除此之外,手術還有可能造成大出血,感染,損傷神經甚至直接死亡等嚴重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當然造成這些嚴重後果的手術風險發生率在臨床上非常低。
對於惡性腫瘤的手術,儘量避免手術帶來的擴散。
1、規範手術
腫瘤的操作,尤其是惡性腫瘤的操作有其操作規範,主要是涉及到腫瘤一定要注意無瘤操作,儘量避免腫瘤細胞汙染手術區域。儘量在腫瘤外操作進行完整切除腫瘤,避免瘤內操作。
2、輔助放、化療
有效的化療能夠殺滅微小轉移灶和殘留的原發病灶。控制腫瘤進展。對於放療敏感的惡性腫瘤可以透過放療降低區域性複發率。
3、熟練的手術醫師主刀,減少手術帶來的創傷和出血等,術後提高自身免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利於減少腫瘤的轉移和復發。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有些身體素質好的,不會出現這些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傳統醫學沒辦法只能切,放化療,無法阻止復發與轉移。生物治療是一種嶄新的方式,天然藥物C+,專門阻止復發與轉移的,它的原理不是治療癌症,而是切斷癌細胞的營養來源,餓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