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友巴巴

    在北方,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伏天也終於過去,天氣在一場接一場的細雨中,逐漸的轉涼,步入到9月後,各地學校也開始開學,農民也迎來了豐收的節日,據瞭解,在北方各地區,玉米集中收穫的時間越來越近,看著滿地的玉米慢慢金黃,老農的心裡也樂開了花!九月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節日呢?秋分具體的時間是多少,又有何意義呢?今天跟隨小編的腳步,詳細瞭解下秋分的那些事!

    一、2018年秋分具體日期

    秋分是一年中的第16個節氣,也是太陽直射赤道,並開始向南移動,一般來說秋分在每年的9月22~24日,在這一天晝夜均分,並且逐漸轉變為,夜長,晝短!在新年,秋分節氣又有個響亮的名稱,那就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屆時各地都會有慶祝的活動,小夥伴們,期不期待呢?

    二、秋分的意義

    秋分與春分類似,都是太陽直射赤道,這一天,晝夜時長相同,不同的是一個轉涼,一個轉暖!秋分後,在中國,自北向南開始進入到氣象意義的秋季,天氣也開始乾燥少雨,並且秋分正好“平分秋季”,晝夜均分為12個小時,因此比較的特殊!

    三、秋分有哪些風俗

    1、慶豐收,祭秋禮。在過去,四時都有祭拜的禮儀,秋季主要為了慶豐收,在加上臨近中秋,也有“祭月節”之說。

    2.喝秋湯。在農村,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在農村每到秋分時間,家裡總會去田間採集一些野菜,做“秋湯”,為的是“洗滌腸胃,祈求健康”!

    3.說秋。在農村流傳著說秋的風俗,在秋分這一天,村裡老人會挨家串門,說一下風俗,將一些農事,並送上秋季的祝福!

    4.秋遊。秋分後,天氣轉涼,秋高氣爽,也是一年中最適宜郊遊的時間,看著萬山紅遍,也是別有一番的趣味!

    四、忙秋,俗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季是豐收的節氣,也是農村最為繁茂的一段時間,在這期間,農民要將玉米收穫,將土地翻耕,隨後種上小麥,俗語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說的就是農民在秋分節氣種麥子的場景!

    五、秋分放假嗎?

    2018年“秋分”被正式定名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根據今年的放假安排上,並沒有看到這個節日,但是,可喜的是,秋分與中秋節重合,也算是放假了吧!不過,對於家在農村的小夥伴們,中秋的假期,可沒有時間遊玩,大家都在忙秋!

  • 2 # 小璐夫人

    【祭月】

    在古時候,秋分是傳統的“祭月節”。當明月從東方冉冉升起,人們便在庭院設案祭拜月亮,供品以月餅為主,另加瓜果之類,而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祭品多是圓形,是取團員之意。

    【送秋牛】

    過去在民間有挨家送《秋牛圖》的習俗。人們在紅紙或黃紙上印上全年的農曆節氣表和農夫牽牛耕田的圖樣,然後由能言善唱的人負責贈送,他們每到一家就會說一些吉祥的話,以贏得主人的歡欣而獲贈錢物。

    【放風箏】

    秋分期間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

    【豎蛋遊戲】

    “秋分到,蛋兒俏”,人們會在秋分日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據說原因是在秋分這一天,地球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轉檯,雞蛋較容易豎立。

  • 3 # 東家APP

    一陣桂花香氣一陣秋雨,人間最絕色的秋意終於來臨。最喜歡秋分時節了,走在路上,空氣中浮動著淺淺的桂花香。

    在秋季節氣中,秋分總顯得成熟、舒服,讓人覺得可娛可親。

    可登高、可拜月、可賞菊,可呼朋喚友……

    - 秋分名帖 -

    中文名:秋分

    英文名: autumnal equinox

    時間: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代表寓意:秋分,陰陽相半,晝夜平分

    氣候特點:晝夜均分

    風俗活動:祭月、豎蛋

    風俗食物:螃蟹、桂花、黃酒

    養生:登高、早起

    平分秋色,沒有偏見的安穩時光

    成語中有一句“平分秋色”,日夜平分,沒有偏愛,也沒有偏見,一年三百多天,唯獨只有兩天,陰陽平衡,天地安穩。

    這樣的平實是沒有距離感的。據說秋分是很多南方地區進入秋季的訊號,中國的大半城市日均氣溫都降到了22攝氏度以下,天空變得高遠,丹桂開始飄出怡人的香氣。至於北方,早晚天氣已變涼,老舍曾經感慨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

    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之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天氣漸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洞穴,並用細土將洞口封藏起來防止寒氣入侵。磅礴的雨季開始離去,雨量漸少,天氣乾燥,湖泊中的水量開始降低,沼澤與水窪開始漸漸乾涸。

    而這一切並不能阻止秋分的豐富,秋海棠開得爛漫,這種花是晚明文人李漁的心頭好,認為秋海棠比春華更媚上幾分。桂花多見於江蘇吳縣、浙江就杭州、廣西桂林,金黃的花瓣朵朵完整,新鮮細嫩,湖泊裡的螃蟹靜靜養肥,選單上悄悄多添了一道菜……

    秋分不秋遊,更待何時。

    吃蟹溫酒,會吃的人最好命

    秋分的舒服,除了身體的溫柔體感,還是一場舌尖的遊戲,尤其是秋天的螃蟹。

    華人吃蟹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代,距今兩千七八百年前,愛好風流的魏晉名士,更是將吃蟹上升為人間雅食,吃蟹、飲酒、賦詩,堪稱一場行為藝術。北魏時,更是衍生了一本本教你吃蟹的名著《蟹志》《蟹譜》《蟹略》。

    第一個發現了蟹黃好吃的人,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兒子劉承勳,他吃蟹時第一筷子都是動蟹黃,從此蟹黃的奧秘才為人發覺。

    清蒸螃蟹是最常見的做法,大火燒開之後,將螃蟹放入鍋中,調一碗蘸料,就可以開吃。只不過,虛寒者要少吃螃蟹,更不能與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秋分的餐桌上少不了一杯酒相配。舊時的蘇浙人家,每逢秋冬,家家都釀起黃酒。這也是有講究的,《淮南子》說,仲秋之月招搖指酉。酉是地支第十位,下午五點到七點,酉為就,八月黍成可以釀酒。《史記·律書》說,”酉者,萬物之老也”,《廣雅·釋天》又說,陽生於酉仲,八月就是酉仲。

    桂花同樣是秋分時令小食,光是吃法就有好多種,桂花燉奶、桂花糖芋苗、桂花小米糕、桂花奶凍、桂花果醬、桂花秋梨膏、桂花蜜紅豆、桂花烏梅汁、桂花紅糖年糕、桂花紫薯粥、桂花鍋盔、桂花冰粉、桂花栗子羹、桂花釀圓子、桂花杏仁豆腐……

    我家小時候習慣做桂花糖,拿一隻乾淨透明的玻璃罐子,倒一層白糖下去,壓實後再鋪上桂花,反覆幾次,直到一整隻罐子裡裝滿了白糖和桂花。

    一年的黃金時代,不負秋分

    秋分宜早起、登高。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提出的觀點是:“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大概意思是,立秋後三個月,是陰陽之氣較為平均的季節,氣溫下來,寒氣上來,但地表的熱氣尚未散盡,所以要早睡早起,雞入圈則人上床,雞鳴應起床。

    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秋分宜看月。

    秋分的月亮最好看。《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秋分宜讀帖

    | 趙孟頫《秋深帖》

    秋日案牘中最溫暖妥貼的,要數趙孟頫的《秋深帖》了。這是趙五十歲之後的作品,正是蘭亭十三跋前後。兩者在結字、筆畫上頗為相似,氣息上都溫潤嫻雅、不躁不厲,端莊中透著翩翩逸氣。

    記得王小波說,21歲是他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如果按此類比的話,秋分也是一年中的黃金時代。

    平和自然,一身內功,似乎也無須再求知己,這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人生狀態。

    正值秋分好時光,月正圓,蟹正肥,好月總能圓,,好時光願常伴,別忘了和家人一起吃蟹賞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莫扎特的《安魂曲》一共有幾個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