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36914310072

    針灸並用方法 鬱病治療方法: 治則:理氣解鬱,養心安神 肝氣鬱結,氣鬱化火者,只針不灸,瀉法。 陰虛火旺者,只針不灸,平補平瀉。 處方:以手、足厥陰經腧穴為主。 主穴:神門、大陵、內關、期門、心俞、合谷、太沖。 方義:本病總由心神失調,故取心經原穴神門,心包經原穴大陵寧心安神;心包經之絡穴內關寬胸解鬱。心之背俞穴心俞補益心氣而安神;肝之募穴期門、原穴太沖疏肝理氣以解鬱,合谷配太沖為“開囚關”之法,有醒神開竅的作用。 加減:肝氣鬱結:主穴+行間、肝俞→疏肝理氣解鬱。氣鬱化火:主穴+行間、內庭、支溝→清瀉肝火,解鬱和胃。憂鬱傷神:主穴+百會、通裡、日月→疏肝解鬱、醒神開竅。心脾兩虛:主穴+脾俞、三陰交、足三里、中脘→健脾益氣、養心安神。陰虛火旺:主穴+三陰交、太溪、腎俞→滋陰降火、養心安神。梅核氣:主穴+天突、列缺、照海→清利咽喉。心悸治療方法: 治則:養心安神、寧心定悸。針灸並用,補法(陰虛火旺者,只針不灸,平補平瀉)。 處方:以心經、心包經腧穴和相應俞、募穴為主。 主穴:神門、內關、通裡、心俞、厥陰俞、巨闕、膻中。 方義:神門為心經原穴,寧心安神以定驚悸,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通裡為心經之絡穴,功在寧心通絡,安神定悸,心俞、厥陰俞、巨闕、膻中分別為心和心包之背俞穴、募穴,兩對俞穴配穴可調補心氣以定悸。 加減: 心陽不振:主穴+關元、足三里→振奮心陽。 心虛膽怯:主穴+百會、膽俞→補心壯膽。 心脾兩虛:主穴+脾俞、足三里→補益心脾。 陰虛火旺:主穴+勞宮、太溪→滋陰降火。 心血瘀阻:主穴+曲澤、膈俞→活血化瘀。 水氣凌心:主穴+水分、陽陵泉→行水降逆、寧心定悸。 失眠治療方法:治則:調和陰陽,寧心安神。心脾兩虛者補益心脾,心膽氣虛者補心壯膽,均針灸並用;陰虛火旺者育陰潛陽,只針不灸,平補平瀉;肝鬱化火者平肝降火,痰熱內擾者清熱化痰,均只針不灸,瀉法。處方:神門、內關、百會、安眠(主穴)。方義:失眠一症,主因心神不寧。治療首選心經原穴神門,心包經之絡穴內關寧心安神,為治療失眠之主穴;百會穴位於巔頂,入絡於腦,可清頭目,寧神志;安眠為治療失眠的經驗效穴。諸穴合用,養心安神,恰合病機。加減: 心脾兩虛:主穴+心俞、脾俞、三陰交→補益心脾、益氣養血。 心膽氣虛:主穴+心俞、膽俞、丘墟→補心壯膽、安神定志。 陰虛火旺:主穴+太溪、太沖、湧泉→滋陰降火、寧心安神。 肝鬱化火:主穴+行間、太沖、鳳池→平肝降火、解鬱安神。 痰熱內擾:主穴+中脘、豐隆、內庭→清熱化痰、和胃安神。嗜睡治療方法:治則:交通陰陽,調神醒腦,膽經溼熱者,只針不灸,瀉法;溼濁困脾,氣血虧虛,腎精不足者,針灸並用,補法或平補平瀉。處方:以督脈腧穴為主。主穴:百會、四神聰、印堂、豐隆、足三里。方義:百會、四神聰位於頭顱之巔,為醒腦之要穴,也為前人治療昏困多寐的經驗穴,印堂位於兩目之間,重在調神;豐隆、足三里意在調理中焦,和胃安神。加減: 溼濁困脾:主穴+脾俞、三陰交→健脾利溼。 膽經溼熱:主穴+主穴+膽俞、至陽→清利溼熱。 氣血虧虛:主穴+氣海、心俞、脾俞→補益氣血。 腎精不足:主穴+關元、腎俞→補益腎精。震顫麻痺治療方法:治則:補益肝腎,益氣養血,化痰通絡,熄風止顫,針灸並用。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用補法。處方:百會、四神聰、風池、合谷、太沖、陽陵泉(主穴)方義:本病病位在腦,病髒主要在肝。百會、四神聰均位於巔頂部,透過督脈內入絡腦,乃區域性取穴以醒腦、寧神、定驚;風池祛風,寧神定痙;合谷屬手陽明,可通經絡、行氣血;太沖乃肝經原穴,可平肝熄風,與合谷相配為“四關”穴,可通行氣血、調和陰陽;肝藏血,主筋,陽陵泉為筋之會穴,可養血柔筋,疏筋通絡。諸穴合用,共奏柔肝熄風、寧神定巔之效。加減: 肝腎虧虛:主穴+肝俞、腎俞、三陰交→補益肝腎。 氣血不足:主穴+氣海、血海、足三里→益氣養血。 痰濁動風:主穴+豐隆、中脘、陰陵泉→化痰通絡。 震顫甚者加大椎,僵直甚者加大包,期門以除顫止僵。癇病治療方法:治則:豁痰開竅,熄風止癇; 實證只針不灸,瀉法; 虛證以針刺為主,平補平瀉。處方:以督脈腧穴為主。主穴:水溝、筋縮、鳩尾、豐隆、陽陵泉方義:水溝為督脈要穴,可醒腦寧神,長強屬督脈督脈,鳩尾屬任脈,兩穴乃任督之絡穴,合用能交通任督,調整陰陽,是治療癇病的重要組穴;陽陵泉為筋會,配以筋縮可舒緩筋肉、解痙止抽;豐隆和胃降濁、清熱化痰。諸穴合用共奏豁痰開竅,熄風止癇之功。加減: 痰火擾神:主穴+行間、內關、合谷→豁痰開竅、清瀉肝火。 風痰閉竅:主穴+本神、風池、太沖→平肝熄風、豁痰開竅。 血瘀阻絡:主穴+百會、太陽、膈俞→活血通絡、醒神止搐。 血虛風動:主穴+血海、三陰交→養血柔筋、熄風止搐。 心脾兩虛:主穴+心俞、脾俞→補益心脾、益氣養血。 肝腎陰虛:主穴+肝俞、腎俞、太溪→補益肝腎、潛陽安神。病在夜間發作加照海,在白晝發作加申脈通調陰陽,眩暈加合谷、百會祛風通竅。痴呆治療方法:治則:補腎填精、健腦益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者針灸並用,補法。痰濁中阻、瘀血阻絡者以針為主,平補平瀉。處方:百會、四神聰、太溪、大鐘、懸鐘、足三里。方義:本病病位在腦,“腦為髓之海”,百會、四神聰均於巔頂,透過督脈內入絡腦,乃區域性取穴,以醒神開竅、健腦益智;腎主骨生髓,補腎即能生髓,太溪、大鐘可補腎養髓,懸鐘為髓之會穴,補之亦可補養腦髓、髓海得充,可健腦益智;足三里補益後天、生化氣血以助生髓之源。諸穴合用,共奏益腎補髓、健腦醒神之效。加減: 肝腎陰虛:主穴+肝俞、三陰交→補益肝腎。 氣血虛弱:主穴+氣海、膈俞→益氣養血。 痰濁中阻:主穴+豐隆、中脘→化痰通竅。 瘀血阻絡:主穴+膈俞、委中→活血化瘀。癲病治療方法:治則:滌痰開竅、養心安神。心脾兩虛者針灸並用,補法。痰氣鬱結、氣虛痰凝、陰虛火旺者以針刺為主,瀉法,或平補平瀉。處方:神門、豐隆、心俞、脾俞(主穴)。方義:心為神之舍,取心經原穴神門,心之背俞穴心俞調養心神、醒腦開竅;脾為生痰之源,取之背俞穴脾俞、胃之絡穴豐隆健脾胃、化痰溼以治其本。標本同治,癲病當除。加減: 痰氣鬱結:主穴+中脘、太沖→調氣解鬱。 氣虛痰凝:主穴+足三里、中脘→益氣健脾。 心脾兩虛:主穴+足三里、三陰交→健脾養心、益氣安神。 陰虛火旺:主穴+腎俞、太溪、大陵、三陰交→滋陰降火。 狂病治療方法:治則:清心降火、寧心定志,只針不灸。痰火擾神、氣血瘀滯用瀉法。火盛傷陰者平補平瀉。處方:以督脈、心包經腧穴為主。主穴:水溝、大椎、風池、勞宮、大陵、豐隆。方義:水溝、大椎均屬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又與腦相通,二穴合用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風池接近大腦,能醒腦寧神;勞宮清心包而瀉心火,安神定志;大陵為心包經原穴,可醒神開竅、寧心定志;豐隆化痰通絡、醒神開竅。加減: 痰火擾神:主穴+中脘、神門→清新豁痰。 火甚傷陰:主穴+神門、大鐘、三陰交→滋陰降火、安神定志。 氣血瘀滯:主穴+合谷、太沖、血海、膈俞→活血化瘀、通竅醒神。面癱治療方法:治則:活血通絡、疏調經筋,針灸並用,平補平瀉。處方:以面頰區域性和足陽明經穴腧穴為主。主穴:四白、顴髎、頰車、地倉、翳風、合谷。方義:面部腧穴可疏調區域性經筋氣血,活血通絡;合谷為循經遠端選穴,與近部腧穴翳風相配,祛風通絡。加減: 風寒證:主穴+風池→祛風散寒。 風熱證:主穴+曲池→疏風洩熱。 恢復期:主穴+足三里→補益氣血、濡養經筋。 抬眉困難:主穴+攢竹。 鼻唇溝變淺:主穴+迎香。 人中溝歪斜:主穴+水溝。 頦唇溝歪斜:主穴+迎香承漿。中風(一)中經絡治療方法:治則:調神通絡、行氣活血,以針刺為主,平補平瀉。處方:水溝、百會、內關、極泉、尺澤、委中、三陰交、足三里(主穴)。方義:督脈入絡腦,水溝、百會均為督脈要穴,可調腦神、通腦絡;心主血脈,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調理心氣,促進氣血的執行;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滋補肝腎;極泉、尺澤、委中、足三里疏通肢體經絡。加減: 肝陽暴亢:主穴+太沖、太溪→鎮肝潛陽。 風痰阻絡:主穴+豐隆、合谷→化痰熄風。 痰熱腑實:主穴+曲池、內庭、豐隆→清熱豁痰。 氣虛血瘀:主穴+氣海、血海→益氣活血。 陰虛風動:主穴+太溪、風池→滋陰潛陽。 口角斜:主穴+頰車、地倉。 上肢不遂:主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主穴+環跳、陽陵泉、陰陵泉、鳳市。 頭暈:主穴+風池、完骨、天柱。 上肢不遂:主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便秘:主穴+豐隆、支溝。 尿失禁、尿瀦留:主穴+中極、曲骨、關元。 足下垂:主穴+解溪、脛上。 中風(二)中臟腑治療方法:治則:醒腦開竅,閉證兼開竅啟閉,只針不灸,瀉法; 脫證兼回陽固脫,重用灸法,補法。處方:以督脈腧穴為主。主穴:素髎、百會、內關。方義:腦為元神之府,督脈入絡腦,素髎、水溝為督脈穴,可醒腦開竅,調神導氣;百會位於頭頂,屬督脈,內絡於腦,醒神作用明顯;心主血脈,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調理心氣,促進氣血執行。加減: 肝陽暴亢閉證:主穴+十宜、合谷、太沖→開竅啟閉。 脫證:主穴加灸關元、氣海、神闕→回陽固脫。 呼吸衰竭:主穴+氣舍→益宗氣、調呼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月雞蛋價格或將上漲,養殖戶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