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醬爆影視製作
-
2 # 軟萌小兔嘰
不少後輩感到與老年人不好相處,認為老年人脾氣怪了,名堂多了,愛固執己見,有時甚至不講道理。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改變,人們的生理、心理都會發生某些變化。老人從工作、勞動一線退下來後,這種變化會更大一點。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做兒女後輩的,都得與老人好好相處,盡好孝道。其實只要本著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們兒女的“孝心、關心、耐心”來,是能與老人相處好的。 有些老人年紀越大越難伺候。有時會像個任性的小孩子,他要做什麼就要什麼,誰也勸阻不了。還有些老人越老疑心越重,有時懷疑某人拿了他的東西,有時懷疑媳婦作風不正……這些,都是老人心理變化引起的,有的就是老人痴呆的症狀。我們要理解,要同情,不要當真,因為這是病態。他們年輕的時候,是絕不會這般亂說的,也是不會隨便就懷疑人的。 還要理解老人記舊心態。老年人最大的一個認知特點是:往事歷歷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幾十年歲月的痕跡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裡,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人一般都喜歡講述自己年輕時的成績、榮譽與見聞,我們不管已聽過了多少遍了,都要拿出耐心來傾聽,這時我們可以偷點懶,“嗯”、“啊”地答應著,多聽少說。如果老人過多回憶起以往的苦難,為免老人過度傷心,我們又要因勢利導,幫助老人擺脫苦澀的回憶。 沒有一個願同老人聊天的人不受老人的歡迎。與老人相處好的基本經驗就是增加與老人的對話。人老後,社交圈子小了,孤獨寂寞時時伴隨著老人,他們特別需要與人交流,需要傾訴和陪伴,需要被人關注。我們做兒女的,要理解老人這種心理需求,儘可能抽時間多與老人說說話。多些時間陪伴老人聊天,可以讓老人增強自信,樂觀開朗,對防止老年痴呆症有明顯效果。如果我們不在老人身邊,我們也要定時透過問候老人,不要吝嗇費,多與老人聊幾句。有條件上網的,可定時與老人進行音訊、影片聊天。 與老人交談態度要和藹,說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耳聾,則須大聲點。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如家鄉、親人、年青時的事、電視節目等,避擴音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老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我們要真誠、慷慨地多讚美他,他就高興;萬一有事談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緒有變時,我們要儘快扯開話題。在老人面前,要多講一些開心、幽默的話語,少提生老病死之事,以免引起老人傷感。 從思想感情上來說,我們要認定“丈夫的媽媽也是我媽媽”。與婆婆建立起親情。有了這樣的觀念,你就能夠做到從細微之處關心婆婆,也就可以原諒婆婆一些不妥的言行。但同時我們又要注意,由於血緣關係,婆婆與媽媽是還有所區別的,因而,我們要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婆婆,但又不可像在媽媽面前一樣任性、放肆、耍脾氣。做到了這一點,婆媳關係就會慢慢融洽。 禮物是婆婆與我們媳婦之間一種必需的潤滑劑。“禮輕情義重”,婆婆的需要不是用錢多錢少來衡量的。因此,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夠體察到什麼東西能夠送到婆婆的心坎上――選她最想要而又沒有的東西送。比如說,婆婆雖然已是老年,但總還是女人,件適合她的漂亮衣服和一條和這件衣服顏色相配的褲子,她自然會喜歡得很。她高興了一家人就都高興了。 家庭是重情不重理的地方,與婆婆的事,不要過份去要求明辨是非,婆婆就是錯了,沒有必要當面糾正她,當面讓她下不了臺,在媳婦面前丟面子。萬一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發生了矛盾,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剋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爭吵。我們作媳婦的從尊敬長輩出發,要多作點自我批評。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只要雙方讓些步是不難解決的。我們切忌到外面去說婆婆的不是,這是最傷感情的。有了不遂心的地方不要緊,可透過丈夫去向婆婆講,這樣的效果比到外面說鹹道淡好得多。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 婆媳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原因多是由於家務問題和經濟問題,有的人結婚以後家務活都推給婆婆去幹,這樣就容易產生矛盾。做媳婦的要多承擔一些家務工作,凡事搶在前頭去幹,乾的時候不要帶著怨氣,要心平氣和地去幹。如果媳婦事事都搶在頭裡,老人是最容易受感動的,反而會不讓媳婦去幹。 處理婆媳關係兒子要多做調節工作,起好中介作用。發生矛盾時要及時勸解,“和稀泥”,當面安慰老人,背後勸導妻子, 兒子作為婆媳關係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透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例如給母親 送禮多叫妻子出面,每年的贍養費由媳婦交給婆婆,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 只要我們從孝心出發,處處從關心入手,耐心地對待老人,我們定能與老人融洽地相處,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3 # tang15260939961
如果你認為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進步到老,就像正常人一樣對待他,比如我的媽媽,在我的說理、批評加表揚下,上飯店不再念叨菜貴不如家裡做得好了,遇到推銷會拒絕說等我女兒回來做主,逛服裝店能買幾件像樣的衣服了,去學唱歌學彈琴,在小區的老太太裡面屬於相當領潮流、相當有氣質的。我不主張順就是孝,那樣的話,老人最終會變得讓人無法理喻,尤其在當今這個變化極快的社會,他的失落感不適應感會越來越強。
回覆列表
不少後輩感到與老年人不好相處,認為老年人脾氣怪了,名堂多了,愛固執己見,有時甚至不講道理。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改變,人們的生理、心理都會發生某些變化。老人從工作、勞動一線退下來後,這種變化會更大一點。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做兒女後輩的,都得與老人好好相處,盡好孝道。其實只要本著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們兒女的“孝心、關心、耐心”來,是能與老人相處好的。 有些老人年紀越大越難伺候。有時會像個任性的小孩子,他要做什麼就要什麼,誰也勸阻不了。還有些老人越老疑心越重,有時懷疑某人拿了他的東西,有時懷疑媳婦作風不正……這些,都是老人心理變化引起的,有的就是老人痴呆的症狀。我們要理解,要同情,不要當真,因為這是病態。他們年輕的時候,是絕不會這般亂說的,也是不會隨便就懷疑人的。 還要理解老人記舊心態。老年人最大的一個認知特點是:往事歷歷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幾十年歲月的痕跡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裡,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人一般都喜歡講述自己年輕時的成績、榮譽與見聞,我們不管已聽過了多少遍了,都要拿出耐心來傾聽,這時我們可以偷點懶,“嗯”、“啊”地答應著,多聽少說。如果老人過多回憶起以往的苦難,為免老人過度傷心,我們又要因勢利導,幫助老人擺脫苦澀的回憶。 沒有一個願同老人聊天的人不受老人的歡迎。與老人相處好的基本經驗就是增加與老人的對話。人老後,社交圈子小了,孤獨寂寞時時伴隨著老人,他們特別需要與人交流,需要傾訴和陪伴,需要被人關注。我們做兒女的,要理解老人這種心理需求,儘可能抽時間多與老人說說話。多些時間陪伴老人聊天,可以讓老人增強自信,樂觀開朗,對防止老年痴呆症有明顯效果。如果我們不在老人身邊,我們也要定時透過問候老人,不要吝嗇費,多與老人聊幾句。有條件上網的,可定時與老人進行音訊、影片聊天。 與老人交談態度要和藹,說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耳聾,則須大聲點。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如家鄉、親人、年青時的事、電視節目等,避擴音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老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我們要真誠、慷慨地多讚美他,他就高興;萬一有事談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緒有變時,我們要儘快扯開話題。在老人面前,要多講一些開心、幽默的話語,少提生老病死之事,以免引起老人傷感。 從思想感情上來說,我們要認定“丈夫的媽媽也是我媽媽”。與婆婆建立起親情。有了這樣的觀念,你就能夠做到從細微之處關心婆婆,也就可以原諒婆婆一些不妥的言行。但同時我們又要注意,由於血緣關係,婆婆與媽媽是還有所區別的,因而,我們要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婆婆,但又不可像在媽媽面前一樣任性、放肆、耍脾氣。做到了這一點,婆媳關係就會慢慢融洽。 禮物是婆婆與我們媳婦之間一種必需的潤滑劑。“禮輕情義重”,婆婆的需要不是用錢多錢少來衡量的。因此,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夠體察到什麼東西能夠送到婆婆的心坎上——選她最想要而又沒有的東西送。比如說,婆婆雖然已是老年,但總還是女人,件適合她的漂亮衣服和一條和這件衣服顏色相配的褲子,她自然會喜歡得很。她高興了一家人就都高興了。 家庭是重情不重理的地方,與婆婆的事,不要過份去要求明辨是非,婆婆就是錯了,沒有必要當面糾正她,當面讓她下不了臺,在媳婦面前丟面子。萬一婆媳之間出現了分歧,發生了矛盾,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剋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爭吵。我們作媳婦的從尊敬長輩出發,要多作點自我批評。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只要雙方讓些步是不難解決的。我們切忌到外面去說婆婆的不是,這是最傷感情的。有了不遂心的地方不要緊,可透過丈夫去向婆婆講,這樣的效果比到外面說鹹道淡好得多。等對方情緒平靜之後再商討處理所存在的問題。 婆媳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原因多是由於家務問題和經濟問題,有的人結婚以後家務活都推給婆婆去幹,這樣就容易產生矛盾。做媳婦的要多承擔一些家務工作,凡事搶在前頭去幹,乾的時候不要帶著怨氣,要心平氣和地去幹。如果媳婦事事都搶在頭裡,老人是最容易受感動的,反而會不讓媳婦去幹。 處理婆媳關係兒子要多做調節工作,起好中介作用。發生矛盾時要及時勸解,“和稀泥”,當面安慰老人,背後勸導妻子, 兒子作為婆媳關係的中介點,對婆媳雙方的性格特點最為了解。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透過兒子的溝通,婆娘之間可以更輕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進感情。例如給母親 送禮多叫妻子出面,每年的贍養費由媳婦交給婆婆,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 只要我們從孝心出發,處處從關心入手,耐心地對待老人,我們定能與老人融洽地相處,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