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蛐蛐兒

    放棄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想法吧,這已經是過時的落後的了。(可怕的是,到現在中小學的教科書還是在這麼教的)。

    生物是一個很大的筐,這個筐的邊界在哪兒都是一個很模糊的事情。朊病毒算生物嗎?一般認為不算,朊病毒連病毒都算不上,只是個蛋白質,但是這玩意會自我複製,而且會感染動物,而且與常規病毒一樣,有可濾過性、傳染性、致病性、對宿主範圍的特異性。更要命的是一般的殺菌殺病毒的方式對朊病毒無效。瘋牛病、克雅氏綜合症就是朊病毒引起的疾病。

    病毒是生物嗎?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不是。病毒有遺傳資訊(DNA或RNA),可以複製,但是病毒還可以結晶,別的還有什麼生物可以結晶?

    原核生物算生物了,這個大筐裡面包括了細菌、古細菌(這兩個差別很大)、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等等。

    真核生物算是我們熟知的生物了,它與原核生物的區別在於細胞核有核膜包裹。我們稱其為真核生物域,就是比動物界植物界的界還要大的階元。2015有人透過基因組梳理了真核生物的系統發生樹,將真核生物分為了五大類群。

    1 SAR超類群。包括囊泡蟲類(例如瘧原蟲)、不等鞭毛類(大部分藻類,例如海帶)、有空蟲類(原來歸屬於動物界的一類生物,骨骼有點像超小的貝殼);

    2泛植物,包括傳統的植物和綠藻紅藻灰胞藻。需要指出的是,蘑菇不屬於植物,而且和植物親緣關係甚遠;

    3古蟲。滴蟲錐蟲眼蟲一類的,很多會致病,例如昏睡病就是一種錐蟲病,一些陰道炎是由滴蟲引起的;

    4 變形蟲類,包括變形蟲和黏菌

    5後鞭毛生物,包括真菌和動物,沒錯,你和蘑菇親緣更近一些。

  • 2 # 卓慕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生物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人類對生物界的認識和劃分是必然帶有主觀性的。生物分類的階元從上到下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至於應該把所有生物分成幾個界的這個問題,隨著人類科學的不斷進步,對這個問題的認知也在不斷變化。

    一隻正在吃植物(桉樹)的動物(樹袋熊)

    二界系統

    最初的時候,瑞典生物學家林奈(也是現代分類學的開山祖師爺)把生物分為兩大類:植物界和動物界。這也代表了人們初期樸素的劃分方法。這種辦法把細菌、藻類、真菌都歸入植物界,把原生動物(例如草履蟲)歸入動物界。這個系統自從問世以來影響力巨大,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初。

    “祖師爺”林奈

    三界系統

    在林奈那個時代人們也是剛剛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對其瞭解還很不夠。到了1866年,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E·H·Haeckel),又在兩界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原生生物界,包括了單細胞動物和其他一些難以歸入動物界植物界的單細胞生物。這個三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分類系統,初步地反映了生物進化的途徑(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實在1859年發表的)。

    四界系統

    在前面的三界系統裡面,真菌類(例如我們吃的蘑菇一類,以及饅頭髮酵的單細胞酵母菌)由於是固定生活而且有細胞壁,被歸入植物界。但是真菌並不像典型的植物那樣為自養型,細胞壁結構、儲能物質等也跟植物不同;同時又是細胞外消化,跟動物的細胞內消化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鑑於這些差異,考柏蘭(H.F.Copeland)在1938年提出了另立1個真菌界的四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分類系統。

    五界系統

    隨著顯微鏡技術的發展,和對生物微觀結構的進一步瞭解,人們發現細胞本質上分為兩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角鴞,染色體是裸露的沒有和蛋白質結合的DNA,也沒有單獨隔離的細胞核結構,真核細胞反之。這兩類細胞的差異也反應了自生命誕生以來生物進化的歷程。所以惠特克在1969年又提出了五界分類系統:原核生物界,包括細菌和其他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包括單細胞真核生物,如原生動物和多數藻類;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五界系統也是目前用用最為廣泛的系統。

    六界系統

    隨著最近幾十年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又發現五界系統種原核生物界的生物雖然在形態上相思,但是在基因結構和表達上面存在本質不同,在核糖體、細胞壁、細胞膜也存在不同。所以沃斯(C·R·Woese)認為,應把原核生物界分類兩界:古細菌界和真細菌界。再加上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一共六界。

    相對來說這幾個是幾百年來比較主流的劃分觀點,不過就像我一開說的,實際上存在的觀點是非常多的,也是永遠在爭議和討論,比如之前有人提出了七界、八界分類系統但是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目前來說影響力較大的還是上面提到的五界和六界系統。又比如說關於病毒的分類地位就一直尚無定論(沒有細胞結構,無法獨立繁殖和新陳代謝,必須藉助宿主細胞)。

    總而言之,人類對生物的劃分就是伴隨著人類對自然界的不斷地瞭解和技術的進步在不斷髮展變化的,將來會有什麼變化現在也依然是未知。不死守陳規,不斷探索獲取知識,用更新的理論代替舊的,再去探索更新的理論,這也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啊。

  • 3 # 保定博士研究院

    生物界具有驚人的多樣性。

    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制訂了雙命名法。生物學家把每一個物種分到一個多級的分類系統中。每一級稱為一個階元。

    有七個基本階元:界門綱目科屬種。20世紀,在界以上又添加了一個新的階元:域。 隨著顯微鏡在生物學中的應用,人們發現了一大群龐雜的微小生物。

    由於一時無法釐清他們之間以及它們和後生生物的關係,生物學家繼續使用二界系統分類,即將衣藻、矽藻、藍藻等單細胞藻類和陸生植物歸入植物界,將纖毛蟲和變形蟲等和後生動物歸為動物界。

    19世紀著名生物學家海克爾主張增加一個原生生物界。到了20世紀60年代,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微結構研究成果指明,藍藻等沒有核膜,只有一個環狀DNA,也沒有其他具膜的細胞器型別的細胞成為原核細胞,相對應的有細胞核有具膜細胞器的稱為真核生物。

    1967年生態學家惠特克提出五界系統,五界分別是: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分子生物學家伍斯根據16srRNA序列比較,將原生生物界分為古細菌界和真細菌界。因此,現在的生物主要包括原核生物、古細菌、真細菌、真菌、植物、動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評價電影《星球大戰:原力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