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hrfr2643

    帝王服飾既是實用衣物,又是封建等級的標誌。清代皇帝的冠服共有朝服、袞服、吉服(龍袍)、常服、行服、雨服六類,分別在不同場合穿著。清代皇帝朝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萬壽聖節、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禮和祭祀活動時所穿的禮服。其基本款式由披領和上衣下裳相連的袍裙相配而成,列十二章(由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火、藻、粉米、黼、黻等組成的十二種皇帝的專用紋飾),飾龍紋四十四條。上衣衣袖分袖身、熨褶素接袖、馬蹄袖端三個部分,腰間有腰帷。下裳與上衣相連處有襞積 (“襞”是指衣服摺疊,“積”是指聚集,“襞積”即指古代衣袍上的褶襉),其右側有正方形的衽。朝服有冬、夏之分,分明黃、紅、藍 、月白四色。清代袞服的樣式為圓領、對襟、平袖,長與坐齊(至晚清衣長至膝以下),袖與肘齊,前後及兩肩共四團金龍,左肩日,右肩月,並飾有萬壽篆文和五色雲紋,下海水江牙。清代只有皇帝在祭圜丘、祈谷、祈雨等場合穿袞服。春秋為棉或夾,冬用裘,夏用紗。吉服又稱龍袍,在喜慶朝賀及公務活動場合穿著。其形制為上下連屬的通身袍,圓領、大襟、馬蹄袖、四開裾長袍,有明黃、藍、紅等色,用緙絲或妝花,須戴吉服冠、掛朝珠,通身繡九龍十二章。穿吉服時,外面罩袞服,掛朝珠,佩吉服帶。清代皇帝的龍袍也有裘、棉、夾、紗等多種質地,適合不同季節穿用。皇帝在平常的日子穿便服,又稱常服。皇帝在宮中穿常服的時間最多,如經筵、御門聽政、恭上尊諡、恭捧冊寶等都是穿著常服活動的。常服有常服袍和常服褂兩種,樣式為圓領、大襟、馬蹄袖、四開裾長袍,其顏色、紋飾沒有特殊的規定,隨皇帝所欲。但從故宮收藏的皇帝便服的顏色、紋飾來看,也都有明顯的隱義。清代入關之初,滿族貴族喜穿天藍、寶藍色衣褂,寓意清淡、明快,“清”與國號同字同音,因此淡藍、寶藍、天藍等顏色成為宮廷服飾中領導潮流的顏色。皇帝的便服也選天藍色、寶藍色。故宮藏宮廷畫《清康熙讀書像》,畫的就是年輕的康熙身著寶藍色便服的寫實作品。行服用於皇帝巡幸、圍獵或親征。行服有行服袍和行服褂。行服袍,其制與常服袍相同,為圓領、馬蹄袖、衣裳相連右衽袍。其色與花紋為皇帝所欲,行服袍右裾比左裾短一尺,此袍為滿族傳統缺襟袍。這是清代皇帝服制與歷代皇帝服制之不同。行服褂色為石青色,長與坐齊,袖長及肘。行服帶為明黃色,左右佩系以紅香牛皮製作。行服有綿、夾、紗、裘等面料製作,均依時令更替。雨服則在雨雪天氣時罩服。色皆以明黃,用油綢、氈、羽緞等製作,其中,以油綢為原料的,不加里。上身的基本樣式為立領、對襟的披風,類似於常服褂。下身左右幅相交,上斂,下漸寬大。

  • 2 # lanfengz3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以明黃為貴,只有在祭祀天時用藍色,朝日時用紅色,夕月時用白色。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一般在正前、背後及兩臂繡正龍各一條;腰帷繡行龍五條襞積(折襉處)前後各繡團龍九條;裳繡正龍兩條、行龍四條;披肩繡行龍兩條;袖端繡正龍各一條。十二章紋樣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在衣上;其餘四種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並配用五色雲紋。 本圖為朝服展示圖 本圖為戴夏朝冠、穿夏朝服的皇帝 皇帝穿朝服則用方頭朝靴,朝靴與服色相同,並飾黑色邊飾,上面繡有草龍花紋。 本圖為清代康熙繡鉤藤緝米珠朝靴 清代皇帝龍袍 皇帝的龍袍屬於吉服範疇,比朝服、袞服等禮服略次一等,平時較多穿著。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象徵著高貴,在皇室建築、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繡有九條龍。從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龍,與文字記載不符,缺一條龍。有人認為還有一條龍是皇帝本身。其實這條龍客觀存在著,只是被繡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另外,龍袍的下襬,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本圖為龍袍展示圖 本圖為龍袍背面展示圖 清代后妃服飾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絨,上綴有紅色帽緯。頂部分三層,疊三層金鳳,金鳳之間各貫東珠一隻。帽緯上有金鳳和寶珠。冠後飾金翟一隻,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顆,每行另飾青金石、東珠等寶石,末端還綴有珊瑚。 清代皇后朝冠(傳世實物) 皇后朝服朝褂 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繡龍紋。穿朝袍時必須與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繡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 本圖為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皇后(《清代皇后像》) 本圖為清代乾隆帝慧賢皇貴妃冬朝服像,頭戴冬朝冠,外穿冬朝褂,內穿冬朝袍,周飾貂皮邊。 本圖為清代乾隆帝孝賢純皇后朝服像 此圖為皇后朝袍展示圖 本圖為清末宣統淑妃文秀大婚用金黃地綢繡朝袍 本圖為清代乾隆皇后所穿的明黃緞繡五彩雲金龍朝袍 本圖為清代雍正明黃緞五彩雲金龍女朝袍 清皇后朝褂 清代乾隆皇后朝褂,樣式為對襟、圓領、無袖、開氣,通身繡金立龍紋,但紋樣有幾種不同樣式,本圖朝褂紋樣為自上而下分四層以金錦沿邊分隔,上層兩肩前後各繡立龍一條,2層、3層、4層前後各繡立龍10條、12條、16條,總計78條,上層有珊瑚扣5粒。朝褂領後均垂有明黃色絛,絛上綴有珠寶。朝褂穿在朝袍外面。 本圖朝褂紋樣為前後身各繡大立龍各兩條想向戲珠。下幅為八寶壽山江涯立水、立龍之間彩雲相間。朝褂領後均垂有明黃色絛,絛上綴有珠寶。朝褂穿在朝袍外面。此圖為清雍正石青緞地五彩雲水金龍朝褂。 清代皇后服飾 清代慈禧太后 氅衣為清代的婦女服飾,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的長衣。氅衣則左右開衩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云頭,且氅衣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紋樣品種繁多,並有各自的含義。大約在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裝飾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繼續流行。上圖為清代慈禧太后著色照片,頭戴鈿子,穿寬袖大裾團壽紋氅衣,外套如意雲頭領,對襟排穗下襬坎肩,前掛念珠,手戴金護指。 清代吉服褂 清代吉服褂樣式與龍褂相同,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口平直的長袍。根據人物的身份的不同,所繡圖案不同。如鎮國公夫人、民公夫人、輔國公夫人、郡主至三品夫人的吉服褂,均繡花卉八團,為石青色。 本圖為清代孔子67代衍聖公夫人張氏畫像,穿八團花卉吉服褂。 此圖為清代乾隆石青緞地彩繡八團花卉紋吉服褂 清代龍褂 清代龍褂,樣式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端平直的長袍。龍褂只能為皇后、皇太后、皇貴妃、貴妃、妃、嬪服用。皇后龍褂紋飾,據文獻記載有兩種型別,北京故宮所藏實物,則有三種類型,均為石青色:第一種飾五爪龍八團,兩肩、前胸後背各一團為正龍,前後襟行龍各兩團,下幅八寶、壽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紋,袖端各兩條行龍及水浪紋。第二種只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及袖端不施紋樣。第三種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加水浪江涯、壽山、立水紋。皇后、皇太后、皇貴妃、貴妃、妃龍褂與此相同。嬪所穿龍褂,兩肩前後正龍各一條,襟變四龍。 此圖為清代光緒皇后石青緞地五彩繡緝米珠雲龍八團,有水龍褂,即為第一種。 此圖為清代乾隆石青緞繡五彩金龍有水八團紋龍褂,為第一類 清代女龍袍 清代女龍袍為圓領、右衽、大襟、左右開氣、袖有袖身、接袖、綜袖、馬蹄袖端的明黃色的長袍。領與接袖、中接袖、袖端為石青色。紋樣有三種類型:第一類為飾金龍九條,間以五色雲紋及福、壽紋,下幅飾八寶立水,領託前後正龍各一條,左右及交襟處飾行龍各一條,袖相接處飾行龍各二條。綿、夾、裘根據季節而定。皇貴妃龍袍與此相同為黃色,貴妃及妃龍袍用金黃色,嬪龍袍為香色。第二類為織繡五爪金攏八團,兩肩、前胸、後背飾正龍各一條。襟飾行龍四條。下幅飾八寶立水,其它與第一類龍袍相同。第三類為下幅無紋樣,其它與第二類龍袍相同。 本圖為內蒙古榮憲公主墓出土清代榮憲公主黃緞穿珠繡八團龍有水女袍。 本圖為清代乾隆二世皇后緙絲龍袍 本圖為清代皇后龍袍 清代皇后常服 皇后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另外,常服樣式也比滿族貴婦服飾要寬鬆一些,特別是衣袖及下襬。本圖展示的服裝紋樣為菊花及蝴蝶。整件服裝為湖藍色緞地,衣身繡各種姿態的蝴蝶,蝴蝶中間,穿插數朵菊花。袖口及衣襟也以菊花及蝴蝶為緣飾。此服為后妃所穿著。本圖為皇后所穿的百蝶袍展示圖。 此圖為穿常服的皇太后 清代皇后鳳袍 本圖展示的服裝紋樣為鳳穿牡丹。整件服裝在鮮豔的藍色緞地上,繡八隻綵鳳,綵鳳中間,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淨穆而素雅,色彩變化惟妙,具有傳統的山水畫特點。與此相反,鳳的顏色比較濃重,紅綠對比度極為強烈,具有典型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此圖為皇后所穿的鳳袍展示圖。 清代滿族旗鞋 婦女的纏足之風,到了清代尤為盛行。漢族婦女以穿弓鞋為多。滿族婦女不纏足,大多穿旗裝穿木低的絲鞋,時稱“高底鞋”。由於形似花盆,也有稱為“盆底鞋”。有的像馬蹄,稱“馬蹄底鞋”。鞋跟都用白細布裱蒙,鞋面用刺繡、穿珠等工藝,慈善太后穿的高底鞋,把鞋頭做成一個鳳頭形,嘴銜珠穗,稱為“鳳頭鞋”。此圖為滿族婦女所穿的高底旗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咖哩是葷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