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
2 # 前線德君
信濃號航空母艦
日本在戰爭後期花了不少錢造出來的東東,首航17小時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擊沉,射水魚號還以為是商船油輪.........
信濃號沉沒,主要還是質量問題,在戰爭後期,日本的鋼材奇缺,有鋼材強度也不行,還有,據說,它的隔水艙門的縫隙大的很,(好像有將近一分米)根本就抵擋不了海水湧入,所以一被魚雷命中就註定了命運,然後就是這貨首航還帶上了 雪風號驅逐艦(克隊友絕對厲害),它不沉誰沉?................
大鳳號航空母艦
日本在戰爭中期使用(是瓜達爾卡那爾之戰還是所羅門海戰,筆者也記不清了),是小澤中將的艦隊的旗艦,被美軍潛艇大青花魚號擊沉(又是美軍潛艇.....)其實大青花魚號的那顆魚雷正好命中了大鳳號的油氣倉,導致了油氣洩露,但船上又沒引起重視,將近30分鐘後,油氣夠濃了後,就.................
求關注................
-
3 # 老船舶老飛機研究所
大和號,毫無疑問的IJN的象徵。作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被稱為“世界第一戰艦”、“日本帝國的救星”。然而就這樣一個巨無霸戰列艦,配備著無與倫比的火力和裝甲。卻沒有像其它戰列艦一樣為舊帝國海軍浴血奮戰,建功立業。而真正到她奮戰的時候,卻是帶有自殺性質作戰的“天一號作戰”計劃。
大和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她是一艘戰列艦,她更是一種象徵,影響力持續至今
4月5日,軍令部式下達了命令“大和”號自殺性出擊作戰的“天一號作戰”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號為旗艦的第2艦隊10艘軍艦,在伊藤整一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受命前往沖繩實施海上特攻。最終,在1945年4月7日凌晨,美國潛艇在九州島西南海面發現了這支艦隊,並在東海洋麵遭到美軍艦載機攻擊,被命中魚雷10枚,炸彈24枚,於14時23分大幅左傾,前部彈藥庫殉爆沉沒,第2艦隊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將,艦長有賀幸作大佐以下2498名陣亡,倖存者僅269人。
已受重創的“大和”號已明顯左傾,航速只有約10-15節。攝於1945年4月7日下午
大和號的沉沒,一定程度上象徵著舊帝國海軍的覆滅,也是鉅艦大炮時代的終結。比起戰死疆場,大和這種生不逢時,死於自殺性質作戰,的確有些可悲與悽慘(當然對華人民和世界人民是好事)。畢竟大和號不僅是一艘戰列艦,還是一個精神象徵。
大和號的影響非常深遠,現在仍有許多藝術創作,圖為宇宙戰艦大和號
還有一個信濃號,就是大和號的三弟,就是真的有點慘了。信濃號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僅僅航行了,額,17個小時(對,你沒看錯,就是17小時)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要知道,信濃號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啊!但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居然被潛艇單殺了。
作為1960年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的服役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17小時被擊沉實在是......
-
4 # 大將軍威武K
我認為是大鳳號航空母艦
大鳳號航空母艦是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於1944年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為3.2萬噸,艦長253米,寬28米,搭載100架作戰飛機。在建造過程中吸取太平洋海戰的教訓,為對付美國海軍俯衝轟炸機的致命攻擊,首次採用能夠承受500千克航空炸彈攻擊的100毫米厚的飛行甲板。同時,艦上還採用了先進的區域火災控制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以防高爆炸彈引起的火災。 這艘航空母艦剛入役的時候,日本海軍吹捧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1944年3月,馬里亞納大海戰爆發,大鳳號作為日本海軍第一機動部隊的旗艦參戰。 6月19日在塞班島附近海域遭遇美軍的“大青花魚號”潛艇,被美軍潛艇發射的1條魚雷擊中燃料艙,魚雷爆炸造成加油管道破裂,汽油蒸汽充塞艙內,引發內部的巨大爆炸,艦體劇烈抖動,掙扎了6個小時後沉沒。2150名艦員僅500人倖免一死。
-
5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大概會有人想到是大和武藏還有信濃這幾個名聲在外的軍艦吧。筆者倒是願意拋開哪幾個“名人”,說說其他日本軍艦下場不善終的例子。
先說航母,日本海軍唯一一艘重灌甲航母“大風”號,被日軍海軍寄予厚望,不僅是裝甲裝備的航母。在防空火力上,也是可以獨佔鰲頭的。日本海軍“秋月級”驅逐艦最缺少的九八式雙聯裝100毫米高炮,驅逐艦包括裝備高炮的巡洋艦,都只有四座8門高炮,而“大風”號裝備了12門6座。
1944年3月7日,“大風”號竣工。僅僅三個月後,同年的6月19日,在馬里亞納海戰被美軍潛艇擊沉。看到這裡,會有人想到“信濃”號的結局。“大風”還不如“信濃”來得好。“信濃”被四枚魚雷擊中後,如果航母上的人是經驗豐富老兵和指揮官,“信濃”活著回到日本海港未必不可能。
終結了“大風”號的僅僅是一枚魚雷。6月19日上午8時,“大風”號被美軍魚雷擊中後,日本海軍最看重的地方,變成了“大鳳”號的死亡原因。
“大風”號不僅是裝甲航母,還是日本海軍中的全封閉航母,大概是為了“大風”的裝甲化,日本人將“大風”號改造成了密不透風的軍艦。說起來這個初衷是為了提高生存性,結果反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被美軍魚雷擊中後,“大鳳”號內部發生了燃油洩露,因為軍艦不透氣,燃油的燃氣不與外界空氣接觸,積攢的燃氣其實是很危險的。只要一顆菸頭,一艘軍艦沉沒的假設是完全存在的。
當天下午14時32分,“大風”號因為一顆火星發生了大爆炸。整條軍艦很快就發生了不能撲滅的火災,當天下午16時28分,“大風”號沉沒在了馬里亞納海域。
“大風”號還算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了。另外航母,雲龍級的“阿蘇”號的結局,連日本人也想不到會是那樣的。
雲龍級的開工就是為了彌補日本海軍航母的損失,然而,等真的造出來的時候,日本航母已經不具備出海作戰的能力了。雲龍級的首艦“雲龍”號在1944年的8月6日竣工,到12月19日被擊沉,“雲龍”號連艦載機和飛行員都沒配齊過。
雲龍級的五號艦“阿蘇”號更是連完工的時間都沒有。44年的11月1日,“阿蘇”號下水,僅僅八天後,“阿蘇”號終止建造。在那個時候,棄置不用的軍艦未必就沒有好下場,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日本海軍會將其重新開工建造。“阿蘇”可謂是倒黴到家了,到了第二年的7月,日本海軍將“阿蘇”放水自沉不說,日本海軍讓“阿蘇”號發揮餘熱的方法,簡直不可思議。當時日本開始流行神風敢死隊作戰了,已經是沒有作戰可能的“阿蘇”號變成了神風敢死隊的訓練目標。7月18日,“阿蘇”被日本人自己擊毀。不知道22年前,會用同樣命運的“加賀”號會作何感想。
就日本的航母部隊來說,航母是受到日本海軍重視的一大兵種,不管是戰爭開始還是結束。日本航母直至如今,都是日本人最會談到的話題。現在下水就會引起騷動的日本潛艇,在二戰時候,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海軍壓根沒想到潛艇部隊能形成可靠的戰鬥力。一些潛艇部隊連戰果都沒取得,就被送入海底埋葬的都不少。
更不用說一些連出海都沒戲的潛艇了。日本的波209號潛艇,1945年8月11日竣工,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說了吧。波209號潛艇還算是當了日本海軍成員三天,波207潛艇才算有苦說不出,1945年8月14日竣工,估計船廠剛通知海軍造完了潛艇。日本海軍就戰敗不管了。
-
6 # 戰壕
首先說被潛艇擊沉的。金剛號戰列艦當時在航行時被美軍潛艇發現,被命中2發魚雷,但是指揮官認為還可以繼續航行,因此並沒有及時進行損管處理。結果中途艦體越來越傾斜,最終無法搶救,翻覆沉沒在基隆港附近。
信濃號航母則更慘,剛進行第一次航行時就被美軍潛艇發現,被命中4發魚雷後就沉入了海底,成為了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大鳳號則是被美軍潛艇擊中,但是主要是儲油部分受損,其他部分損傷不大,結果損管處理不到位(日本海軍的損管能力實在是太差)以及採用的是封閉式機庫等原因,結果聚集起來的油氣最終爆炸導致該艦沉沒。
神秘爆炸的陸奧號。陸奧號戰列艦當時在港口停泊,結果突然其三號炮塔起火爆炸,迅速導致該艦沉沒,而由於緊張的戰事等原因,一直沒有調查出事故原因。
還有一艘現存至今的菊月號驅逐艦,該艦是如今現存的最後一艘日本海軍軍艦。該艦早在1942年便被美軍擊沉,後來又被打撈起來進行調查,然後就被扔在了恩格拉蘇勒島附近,然後就被遺忘了,一直沒有被處理,只能淒涼地慢慢腐蝕。
-
7 # 該使用者名稱沒違規
我也覺得陸奧慘 但是最慘的話那還是應該大和級(大和號 武藏號 信濃號三艦)
大和號(大和級一號艦)
(舾裝照)
這樣一艘號稱帝國救星 世界第一戰列艦的大和號,從服役到天一作戰被擊沉,從未有過任何擊沉記錄。卒 享年四歲
武藏號(大和級二號艦)
武藏號與大和號並沒有多大差異只是艦島有一些很小的改動 後期加裝放空炮也沒有大和加的那麼恐怖
武藏於1942年交付海軍
打雜混飯吃兩年
1944年3月29日被美軍潛艇伏擊命中魚雷一枚
4月3日返回吳港改裝
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
重頭戲來了 10月 武藏號與大和號參加捷一號作戰護航的有 雪風號!初霜號!時雨號!(野風號“補槍王”經證實為誤傳野風沒有擊沉過友艦)
10月24日武藏沉沒
信濃號(大和級三號艦建造過程中改成航空母艦)
信濃號吧 怎麼說呢 處女航17小時沉了
(´ . .̫ . `)誰叫他處女航帶雪風磯風了,能怪誰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是長門號戰列艦。因為它曾經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是當時日本國民神心中一般的象徵,有很高的地位。雖然大和在42年代替了長門成為聯合艦隊的旗艦,但是由於在研製和服役都嚴格保密,日本民眾很少知道大和級戰列艦,也就是說長門在日本的人氣中是最高的。圖為長門級戰列艦,長門級建成兩艘(長門,陸奧)
到戰爭後期日本資源耗盡,已經沒有石油能驅動它,最後一點燃料也給了大和去衝鋒自殺,而且是沒有返程燃料。而沒有了燃料的長門只能在港口挨炸,最後被俘,當成美軍核彈的試驗品。在當時日本視投降和被俘為恥辱的年代,它的下場算是淒涼了。
而大和則是死在了衝鋒的路上,也算是發揮海上的亮劍精神(納爾遜精神),而陸奧雖然雖然在港口內爆炸,但起碼是死在自己人手裡
圖為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建成兩艘(大和,武藏)
第三艘信儂改為航母,雖然處女航就被擊沉,但還算是戰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