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衣亦不如故
-
2 # 祺媽育兒室
這醫生明顯經驗不足,並不是發燒咳嗽引起的肺炎,而是肺炎引起的發燒咳嗽,前期表現不明顯,不過在血象都正常的情況下,也應該查詢一下原因,孩子怎麼會沒有什麼原因就無緣無故發燒咳嗽呢。
-
3 # 一個蟲蟲的旅行
完全可以理解。但問題已經發生了,首先是要把孩子的病情控制好,治療好。另外是要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個人覺得屬於醫療糾紛,糾紛要講證據,也就是,任何你要求的訴求都要儲存好證據,要不然總會處於不利地位。吵可以宣洩一下情緒,但度的問題難以把握,而且是雙方,就算你冷靜,萬一對方不冷靜呢?
正規大醫院都有調解結構,當然,你要先清楚你的訴求,是換醫生,要求賠償還是其他,要清楚,否則,你講了半天就等於吵了一架。
說來說去,我想醫生不會故意,是否是醫技水平,還是誤判,還是沒有進到責任,這個你無從判斷,但可以討個說法。
個人也不建議把事情擴大化,解決好問題是關鍵,你的訴求和證據是關鍵。
-
4 # 揭秘白髮第一人
三歲的孩子發燒咳嗽,去醫院抽血化驗後,醫生說血相沒大問題,給開了藥。結果回家吃著不管用,咳嗽發燒加重,4天后再去檢查結果成肺炎了。還是同一個大夫,請問我是不是把這大夫罵一頓?
我說所有的醫學教科書都得重新編寫,很多人嗤之以鼻,我仍堅持如此觀點。
結合這個案例,看能否讓大家讀明白這件事。
醫學教科書必須從每一個字開始寫。邏輯關係要變換,思維方式也要變才行。中國最權威的《漢語大字典》把很多字解釋錯了,更何況平民百姓。
看下圖中,紅色的《漢語大字典》縮印版是編委會贈送給我的獎品,是因為我在查閱《漢語大字典》時發現40多處錯誤,編委會採納了我的意見修改了20多處。現在已經找到100多處了。
先說 “症”字。人體就分為兩種狀態,正常與不正常。不正常用什麼表示呢?就是正+疒=症。就是所身體所有的不正常都是症。比如:發燒、流涕、咳嗽、咳痰、胸痛、等等
再說“癥”字。古人造此字很有價值的,現代簡化字,胡適他們不懂醫學,胡亂給簡化為:症,是非常不合理的。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對自然界的感知是非常有限的,有些能夠被感知,有些不能被感知,但是有些可以推斷出來。
比如,看見“冒煙”了,就推斷煙是來源於火的,所以說 “無火不生煙”。這個前提條件是,看到的一定要是煙才行,看到的是霧或水蒸氣就不行,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霧、煙、水蒸氣在一些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區分開來,就不能確定下來的。那麼稱“煙”是“火”的“徵”。同樣道理:一個人,會說話,眼睛會動,會吃飯,肢體會正常活動,等等,這些都是身體正常的徵,(此‘徵’不能簡化為‘徵’)。身體不正常的徵用什麼表示呢?就是:徵+疒=癥。所以“癥”不能簡化為“症”。見下加粗的內容
癥[症]zhēng《廣韻》陟陵切,平蒸知。P2892
①腹內結塊病。《玉篇·疒部》:“癥,腹結病也。”《字彚(huì)·疒部》:“癥,腹內癥結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晉王叔和《脈經·平五藏積聚脈證》:“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三:“除癥去塊,全仗硝、硇(náo)。”
②足瘡。《集韻·蒸韻》:“癥,足瘡。”
一個人咳嗽了,咳嗽是症,咳嗽也是說明身體出現不正常了,就是有病的徵,即“癥”。所以咳嗽是氣管癥,或肺癥。這就是說,癥和體內的病變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的。比如發熱,也是癥,到底是體內的那個器官的癥呢?只有根據其他的症來輔助定位或定性。比如發熱伴嗓子疼(癥咽喉。癥扁桃體),或發熱伴腹瀉、噁心、嘔吐(癥胃、腸、肝、胰腺等),或發熱伴小腹痛,發熱伴黃疸(癥肝、膽、胰等),等等其他條件來推知是那個器官的癥。
三歲孩子發燒咳嗽,是氣管或肺感染的癥,如果是氣管內異物的,可以咳嗽,但是不應該發燒。那到底是氣管還是肺呢?不知道。在過去,沒有發現X線,併發明X射線胸透之前,不知道有肺炎的狀況發生的。所以中醫裡沒有肺炎,支氣管炎這樣的名稱,這些名詞來源於西醫。從西醫那裡翻譯過來的,現在這些名詞已經走進平民百姓的腦子裡或口中。中醫裡有肺癆、肺癰,沒有肺結核、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葡萄球菌肺炎等名詞。
一照胸片或CT發現肺炎了,多數人認為就是確診了,很多醫生也幾乎是這樣認為的,其實根本不是,肺炎也是結果,不是原因。教科書或網路或專家都在說,肺炎是引起發燒伴咳嗽的“病因”,是不正確的。發燒和肺炎是處於同等位置的,都是症,都是結果,都不是原因,也不能叫病因。因為肺炎不是引起發燒的原因,而應該這樣理解:某個病毒,或細菌,入侵到氣管或肺泡,此時身體不會有任何症狀,當在那裡繁殖,達到一定的量時,對區域性或身體造成一定傷害後,身體才出現症狀,比如咳嗽或發燒等。這些顯現出來的症狀,稱之為顯症。當病毒或細菌,在肺泡內繁殖並侵襲達到一定的量的時候,或者佔領肺部一定體積的時候,症狀加重,胸片或CT才可見到“肺炎”的癥。這種表現只是‘影子’,所以叫影像,影像是不能具體確定的。比如很多時候看著是一個人的影子,並不能確定男女。所以胸片的影像是不能確定引起肺炎的原因是細菌,還是病毒,還是真菌。教科書或《指南》上寫得頭頭是道,什麼樣的影像表示是病毒感染,什麼樣的影像是結核感染,其實確定的準確性連10%都不到,每一個人都不會按照教科書上寫的那樣的去得病,去表現的。有症狀的時候,書上叫臨床表現。沒症狀時叫潛伏期。我把沒症狀時叫隱症。所以,很多人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病。見下圖。
當你們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時,症狀是發燒、咳嗽,可能是乾咳,血常規也正常範圍。那時沒有照胸片,假如照胸片了,胸片的報告可能是:未見異常,或肺紋理紊亂,而不會報告:肺炎。這時,很多不明事理的人就說:醫生竟坑我們,又查血常規,又查胸片,都沒事,坑我們錢呢?謀財害命!缺少醫德,等等言論。
這種觀點根本不正確。因為,沒有發現異常,不等於沒有異常。要不然不會發燒和咳嗽。如果這時不查,過兩天病情加重了,就會指責醫生,為什麼我們上次來時不給我們檢查,你醫生耽誤了我們的病情,耽誤了治療,誤診了,賠償損失!等等
所以醫生非常難:給查了,沒發現問題,指責你。不給查,省錢省事了,等病情加重了,指責醫生,那時為什麼不給我們查?我們又不差錢!耽誤治療了,造成損失了,賠錢,不賠就鬧、打、告、殺!這麼多年,有多少醫生蒙受不白之冤啊!所以學習好的不學醫了,醫生的子女們不學醫了,很多醫生轉行了,醫生會越來越少了。將來看病更難了。
這孩子當初的發燒,咳嗽就是致病性生物,直接侵犯到毛細支氣管和肺泡了,在早期,不論是聽診或胸片,或血常規,或CRP,等可能都在正常範圍,隨著時間的推移,致病性生物不斷繁殖,致使侵犯的範圍越來越大,症狀就會越來越重,到一定的時候就有肺炎的癥了。有的進展的慢,有的進展的快。得了:SARS,上午胸片正常,下午就肺炎了。這不能算是醫生的錯,而是病毒的錯,是病人的錯。為什麼是病人的錯呢?病人不接觸病毒就不會得這種病了啊。是病人運氣不好,讓病毒碰上了。就如同某鹿被某獅子碰上一樣。
說了這麼多,也不能說教科書錯了啊?
每本教科書都是上來就寫某肺炎的臨床表現如何如何,而且認為肺炎是引起那些臨床表現(症)的“病因”,如何如何治療等。肺炎實際上也是結果,也是症,不能算原因。肺炎和發燒和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喘息、哮喘等都是症,是並列關係,層疊關係,就某一個病人而言,是共同的一個原因:某致病性微生物,造成的。所以,我把在一個人身上出現的發燒、咳嗽、咳痰、肺炎、呼吸困難等稱為:層疊症,也叫:層疊果。
作為任何一個醫生在你們第一天看病時,都不會知道是什麼微生物引起的發燒咳嗽的,即使發現肺炎了,仍然不知道是什麼病原體引起的。就如同非典的初期,就知道是肺炎,不知道是什麼病原體引起等等。非典的名稱就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簡稱。那怎麼辦呢?不能等著啊,沒辦法,只能憑經驗給予試治。每一個病人都不願意是小白鼠,但是一旦得病,必然成為小白鼠,是試驗品。如果等明確是什麼原因時,病人可能就已經死了。所以非典沒有被明確之前,每一個病人都在接受治療,那些都是試治,甚至是shái治。看下圖:醫療真相。
教科書應該怎樣寫呢?
不能上來就寫“什麼病”比如:肺結核、軍團菌肺炎、冠心病、腦梗死等等。而是要從任何一個症狀寫開去,因為引起任何一個症狀的原因的可能性都是成千上萬種可能性。只是機率大小的問題。沒有一一對應的關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一個症狀 和原因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都是每一個症狀都對應著非常多的可能性的。見下圖,知道任何一個症狀找原因的思路,這必將成為教科書裡的必備。
如果都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有這樣的認知的話,醫患矛盾就會消失了,因為誰也預知不了未來,也不能知道所有人的過去和現在。只有知道有哪些可能性而已。
提問者這裡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當服藥效果不佳時,應該及時複診或去其它醫院就診,而不是等4天后病情非常重時再去看。如果真是:非典或禽流感什麼的,4天啊,命都可能搭上了。很多家長,不懂得這些,等孩子非常重了才去,醫生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挽救所有的危重病人,也不是把錢交到醫院就一定能保命或治癒病症的。不能把著急和害怕、擔心的情緒發洩到醫生身上。
有了正確的邏輯思維和認知後,就不會去和醫生吵架,打架了。
三歲的孩子發燒咳嗽,去醫院抽血化驗後,醫生說血相沒大問題,給開了藥。結果回家吃著不管用,咳嗽發燒加重,4天后再去檢查結果成肺炎了。還是同一個大夫,請問我是不是把這大夫罵一頓?
回覆列表
老婆說要找這大夫說一頓,說當時沒給孩子檢查好,我覺得咱們畢竟去醫院是求人辦事,不要跟醫護人員衝突,給孩子治好病是關鍵,大家覺得我倆誰的觀點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