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思緒綿綿

    根據老師的要求,如老師出了題,你就去以題作框架構思。

    一般寫作文,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議論和後敘。

  • 2 # 大悔憶智周

    首先要審題,即看看、想想作文題要求你寫什麼內容,突出什麼,寫什麼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怎樣寫(看圖作文、給材料作文等)。

    審題工作做不好,要你寫這個你卻寫那個,要你這樣寫你卻那樣寫,會不及格乃至零分的。

    審題工作做好了,方向明確了,你的寫作才有效,能得分,而不是南轅北轍。

    其次是立意,即為你將寫的作文確定一箇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即你在這篇作文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如果寫議論文中心思想就是中心論點),全文圍繞它來寫,從選材、行文結構、詳略、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多方面全力以赴去突出它,直接(議論文)、間接(記敘文)集中表達你對生活的一點看法,寫得中心鮮明突出。

    文學作品的中心叫主題,寫文學作品不能主題先行,不能先有觀點後有材料,寫成數學證明題那樣的證明文學,而應該先有材料後有中心,主題要從材料中去提煉,後現代文學甚至價值多元、價值解構、主題模糊、無主題,但作文因為要統一考核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是先命題,再按命題確定中心,確定中心再作文。

    給材料作文自由度比較大些,只要透徹理解了材料,不脫離材料,文章是從材料生髮出來的,且立意深刻就行。

    第三是選材。這個工作可以先於立意,從材料中挖掘中心,但注意選材和立意一定要服從題目。記敘文寫那些印象最深、最打動你的人和事,議論文選那些最有力的事實和道理作為論據。第四是結構安排,即預定寫作的順序和詳略,有必要時可以在草稿紙上列出提綱。如果把你將寫的作文比作建築物,那提綱就是藍圖,施工圖。結構可以根據行文和突出中心的需要臨時更改、完善。第五是在審題立意選材工作做好之後,儘量發揮、展示你自己的寫作水平。

    像某地高考的滿分作文就盡情展示了該考生平時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單是所用的一些詞語,很多作家未必知道。

    這裡提醒一下,展示寫作水平不是一味展示生僻詞語,是詞語為作文服務而不是相反。

    最後是寫完後應該多看幾遍,修改那些致命錯誤和牽一髮動全身之處。即使考場上,如果有充裕的時間也應該這樣做。另外,“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也適用於作文,平時應多觀察體驗,思考生活,積累素材並多讀多寫,而不是平時不努力卻希望考試時奇蹟出現。附:我已釋出的兩篇文章:

    1.幫人勞動換書讀——從莫言看閱讀量和寫作的關係

    雖然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上下兩句不是因果關係而是並列關係,但閱讀對於寫作至關重要,這是毫無疑義的。

    真是了不起!

    由此我們知道,莫言的閱讀量有多大。

    那麼,閱讀量和寫作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首先,是思想的豐富和深化。思想是寫作的靈魂。莫言作品在新時期文學裡,對於人和世界的思考,應該說比其他作家博大。

    其次,是寫作方法的借鑑,莫言就成功借鑑了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第三,詞語、句式的積累。一個作家的詞彙量,是非常重要的。莫言讀了那麼多書,對於他的語言,應該幫助不小。反之,詞彙貧乏,就會心裡明白而說不出。

    ……

    基因強大,天才如杜甫,甚至認為“詩是吾家事”,但人家還“讀書破萬卷”,天資聰慧的莫言讀書如此勤奮讀書量如此之大,都在以有力的事實告訴我們,多讀書是寫作的必要條件之一。

    2.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為何得滿分?

    讓閱卷組看見了該考生平時的閱讀寫作、思考水平是高於其他所有考生的,不說見識,不說文章語言結構,單是詞彙量,不僅學生,連許多作家也不如。

    單是能夠讀懂並融會貫通地運用那些生僻、書面的詞語並且無一誤解無一失當,就足以證明該考生的智商與閱讀的勤奮嚴謹。

    這樣的好苗子,不給他高分以讓他繼續深造,就會造成遺珠之憾。

    我不是要提倡學生去搜羅生僻詞語,而是主張學生和無知最大地拉開距離。

    擺脫書面的無知,積累詞彙,唯書面閱讀可成。

    加之讀人生這本大書。

    致力於讀這兩本書的,方是可造之材,必有大出息並有益於社會。

    想想人類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哪一個不是這兩本書的優秀讀者!

    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們,哪一個不是小小年紀就讀了很多很多這兩本書的內容!

    成天做考題,則收穫的只是分數而已,而且不會得滿分。

    從《生活在樹上》得滿分,可以看出高考作文要得高分,應該在作文裡展示自己的閱讀面,展示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先進性,讓閱卷老師瞭解你的學習和為人。

    所謂閱讀面,不是做書櫥,不是掉書袋,而是“活學活用”,多掌握知識(包括詞彙)並加上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運用。

    最好的讀書就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最好的作文就是對世界和人生獨到、深刻的認識。

    這是不廣泛閱讀,不借鑑他人所辦不到的。

    詩聖杜甫尚且要“讀書破萬卷”。

    魯迅寫出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從篇名到寫作,都對外國同名小說有所借鑑。

    (果戈裡)

    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魯迅曾這樣寫道:

    一八三四年頃,俄國的果戈理就已經寫了《狂人日記》;一八八三年頃,尼采也早借了蘇魯支(查拉圖斯特拉)的嘴,說過“你們已經走了從蟲豸到人的路,在你們裡面還有許多份是蟲豸。你們做過猴子,到了現在,人還尤其猴子,無論比那一個猴子”的。

    魯迅尚且借鑑,何況高考考生們!

    引起閱卷老師注意,讓他(她)眼前一亮,顯然是需要個性、創造性而排斥平庸和簡單的模仿的,而個性和創造性的堅實基礎,只能來自於廣泛的閱讀借鑑。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三個字:多讀書。

    好學生的閱讀,從來不會侷限於課本。

    偉人們,那些人中龍鳳們,在高考考生們那個年齡,閱讀量都要比考生們大很多。

    並且,大量的閱讀不止對語文有好處。

    大量閱讀能夠增強我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文學讀物可以讓我們建立想象力,培養形象思維,這是所有學科的學習和發明創造都需要的能力。

    沒有想象力的人是廢物。

    在一部有名的南斯拉夫電影《橋》裡面,連沒人性的人渣——法西斯軍官都在嘲笑沒有想象力的人,朦朦朧朧記得他得意洋洋地說:“他們沒有想象力,他們是屁股!”

    說回一個最簡單最直觀的問題,沒有足夠的詞彙,那些複雜微妙的思維,那些只可意會的意趣,那些光怪陸離的印象,是無法表達的。

    心裡明白寫不出,是由於詞彙太貧乏。

    “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筆下有者為王。

    《生活在樹上》很大程度上是從詞彙勝出,第一句就來個“嚆矢”,給閱卷老師一個下馬威,帶給閱卷老師一份好奇心,並且還以權威“海德格爾”打頭陣,閱卷老師心說:“這考生得有多聰明!”

    有的人會說,“懂了,下次高考作文,開篇就名人權威生僻詞語”。

    但是很遺憾地告訴你,下次高考你這樣做,肯定得低分。

    為什麼?

    因為寫作最反對套路,最反對簡單模仿,而提倡獨創。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這“會抄”就是融會貫通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借鑑,還要出之自我,如杜甫和魯迅那樣。

    杜甫除了說過“讀書破萬卷”,還說過“詩是吾家事”,他有他自己的主張。

    獨創多麼寂寞,可是有閱讀可以為伴。

    契訶夫說過,“創新像獵狗一樣追蹤著作家”,其實,也追蹤著高考學生。

    現在學校提倡素質教育,其中要培養的最重要素質之一,就是創新能力。

    我們抓緊點滴時間,大量廣泛地閱讀,最要防止成為“兩腳書櫥”——即不要只是把讀過的書裝進去,而是要消化,透過批判性的閱讀,結合自我的觀察思考,把別人的東西化為自己的東西。

    而養成獨立思考、批判能力也需要見多識廣、集思廣益。

    總之,讀吧讀吧,閱讀一定會提高你的寫作能力的。

    書面語和口語是兩個系統,有的人由於不喜歡閱讀,一輩子未能進入書面語系統。

    有的人一說到作文,總是強調多讀多寫。其實,有了多讀,寫起來才容易,不多讀成天死練,猶如在暗夜裡摸索。

    那些偉大的作家作品,就是我們寫作的指路人,光聽老師的作文輔導,寫作文容易流於程式化,流於平庸。

    《生活在樹上》作者的語文老師,肯定是一般化地反對寫作文濫用生僻詞語的,這是普遍性地正確且有必要的,但生僻的思維,就得用生僻的詞語來表達,這就在於學生個性化的把握。

    個性化來自廣泛的大量的閱讀,偉人們讓我們渾身是膽,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問題。

    過去有作文獨步天下,儘管其它各科很差,卻被北大破格錄取的傳說,希望這個傳說繼續。

    考場上一篇獨步天下的文章,很不容易產生的。

    作文,天賦、人格、志趣、學養都反映在裡面了。

    最直觀反映的,就是你讀過的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殺死房間潮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