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句話就是在教你怎樣做人!理解:把無法的東西便為有法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守法;辯證;站在你面前的敵人,可以是各門各派,三教九流,所以,這句話就是要你把對方的各種招式,化解成為你能應對的招式,並給敵人以痛擊,從而打敗敵人。這第二句話就是給第一句話的解釋。,拳術不僅僅限於套路及某種個別的形式,而是超過
了一切套路所涵蓋的技術和招式,是一種無固定招式的拳術,與其說它是一個拳派,不如說
是一個拳術觀念。這明顯是他把道家哲學融入武術原理的一大特徵,也是傳統武術的一大
改革。何謂「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呢?這句是源自老子思想的「無為而無不
為」。老子對「有」與「無」的闡釋是先秦儒家中最透澈和最有體會的。「無」與
「有」要連在一起講,是道的兩種不同的形態,其隱者為無,其顯者為有。萬事萬物那個
「有」的背後是個「無」,現象界一切表象是有,但支撐這個有的還要個無。如果以本體
論來說明兩者的關係,則無是本;有是末。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我們所見
到的萬物變化,是由於無在作用著。當我們置身於有無之間,便能執中應道。莊子對應這
個意思,提出了一個非常易懂的說法:「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
偶,謂之道樞。」〈齊物論〉「道樞」是甚麼呢?莊子繼續說:「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
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當事物的發展正處於相對性的互維因果關係時,若人置
身於任何一邊,必會遭逢相對的牽連而發生同樣的相對性關係,這就是「偶」,只有置身於
「環中」,超離一切二元對待,才能應對無窮。這個消融二元對待的定位就是道的定點,在
莊子叫「道樞」,在老子叫「玄」,或「一」。「無為」,就是在這個沒有二元對待的位置
上出現,由於它定於「環中」,故能「應無窮」。由於它能應無窮,故可以「無不為」。李
小龍的「無法」,就是寄意於這個「無為」的定位上,它既超越一切有為的拳法,亦能
「應」一切拳法;它本身既是「無限」,故能「應」一切「有限」,可以「在方而法方,在
圓而法圓」,故曰:「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在這個超越一切拳法而本身仍是
拳法來說,李小龍顯然企圖把他的拳法凌駕一切武術,把自己的武術提升至「道」的位置,
成就出「武道合一」的武術最高境界。
這第一句話就是在教你怎樣做人!理解:把無法的東西便為有法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守法;辯證;站在你面前的敵人,可以是各門各派,三教九流,所以,這句話就是要你把對方的各種招式,化解成為你能應對的招式,並給敵人以痛擊,從而打敗敵人。這第二句話就是給第一句話的解釋。,拳術不僅僅限於套路及某種個別的形式,而是超過
了一切套路所涵蓋的技術和招式,是一種無固定招式的拳術,與其說它是一個拳派,不如說
是一個拳術觀念。這明顯是他把道家哲學融入武術原理的一大特徵,也是傳統武術的一大
改革。何謂「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呢?這句是源自老子思想的「無為而無不
為」。老子對「有」與「無」的闡釋是先秦儒家中最透澈和最有體會的。「無」與
「有」要連在一起講,是道的兩種不同的形態,其隱者為無,其顯者為有。萬事萬物那個
「有」的背後是個「無」,現象界一切表象是有,但支撐這個有的還要個無。如果以本體
論來說明兩者的關係,則無是本;有是末。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我們所見
到的萬物變化,是由於無在作用著。當我們置身於有無之間,便能執中應道。莊子對應這
個意思,提出了一個非常易懂的說法:「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
偶,謂之道樞。」〈齊物論〉「道樞」是甚麼呢?莊子繼續說:「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
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當事物的發展正處於相對性的互維因果關係時,若人置
身於任何一邊,必會遭逢相對的牽連而發生同樣的相對性關係,這就是「偶」,只有置身於
「環中」,超離一切二元對待,才能應對無窮。這個消融二元對待的定位就是道的定點,在
莊子叫「道樞」,在老子叫「玄」,或「一」。「無為」,就是在這個沒有二元對待的位置
上出現,由於它定於「環中」,故能「應無窮」。由於它能應無窮,故可以「無不為」。李
小龍的「無法」,就是寄意於這個「無為」的定位上,它既超越一切有為的拳法,亦能
「應」一切拳法;它本身既是「無限」,故能「應」一切「有限」,可以「在方而法方,在
圓而法圓」,故曰:「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在這個超越一切拳法而本身仍是
拳法來說,李小龍顯然企圖把他的拳法凌駕一切武術,把自己的武術提升至「道」的位置,
成就出「武道合一」的武術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