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珠寶匠APP
-
2 # 匯雁1
挑選和田王,分一般把玩和收藏兩類。
一般把玩,不必一定非新疆和田不取。在廣義和田玉中,好的俄料,青海料,格價低不少。岫玉中精品也可在選之列。
收藏類:
①一定要講究貨真價值的新疆和田玉和且未玉。帶皮籽料優先考慮,山流水次之。《不懂的話,一定找個懂行的人做高參》。
②油潤性必須好,無磕碰和裂紋。
④不要輕信賣家的忽悠。特別是價格,通常有極大的水份。
⑤不要輕易出手,多走走,多看看,貨比三家。
⑥只有收藏級別的和田玉才能保值和升值。小件買帶皮籽料。稍大一些買山流水。大件才選山料。
上述意見,希望對您有些幫助。
-
3 # 藏玉
很多人在買玉時都會有一個問題,和田玉應該去看什麼?比如很多人看翡翠知道看它的透,看它的綠。那麼和田玉最主要看哪幾點呢?
在狹義和田玉的範疇下,按產狀分類:有籽料、山料、山流水、戈壁料等。這裡我們僅以新疆和田籽料為例,說一說在挑選和田玉時應該看什麼。
首先看圖:
一般來說,在挑選和田玉籽料時,我們要從細、油、糯、熟、皮、白這六大方面著手。接下來,小白會逐一為大家講解這六方面的內容。
一、細
細度,這是和田玉籽料很重要的品質指標之一。我們平常所說的細度包括兩個方面,顆粒細膩度和結構細膩度。
顆粒細膩度:是說籽料裡面顆粒的大小。籽料的顆粒越小,它的油潤度和手感也就越好。
對比上述兩圖,可見下圖比上圖的顆粒細膩度要好。
結構細膩度:和田玉籽料裡面一般都會有短雲絮結構。對籽料而言,雲絮越密越好。如果在打側光的條件下觀察,能夠見到細密且均勻的結構,那麼這樣的和田玉就是較好的料子。
簡單的理解可以想象一下麻布與絲綢的區別。
二、油
油即油潤性,是和田玉區別於其他玉石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有一種要冒油的感覺。
和田玉的油潤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的油潤光澤,二是手感上的油滑。好的籽料要體如凝脂,給人的感覺應該像羊脂、像豬油。
上好的和田玉料握在手裡,就像握著一塊油,用手一推,有一種要化開的感覺。
三、糯
糯指的是類似於糯米煮熟後的感覺,渾厚、油亮、均質。一般來說,顆粒細小並且交織緻密的和田玉,糯性會更好一些。
四、熟
籽料裡有一種老熟的說法。簡單理解,可以想象一下熟透的果實,沉甸甸帶著內光,深沉而不浮透。
老熟說白了其實指的就是和田玉本身的料子熟透了,視覺上看起來很舒服。
五、皮
在和田玉籽料表面,大多有一層顏色各異的皮色。皮色的薄厚往往取決於和田玉質地的細度,越完美的肉,皮子越薄。
一般來說,根據皮色在玉表的形態,可將皮色分為薄皮、油皮和沁皮三類。
1.薄皮:就是在籽料肉質表面形成一種薄薄的皮。
2.油皮:它的皮很薄,給人的感覺好像在玉質表面漂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花。
3.沁皮:沁皮就是皮色透過長年累月的沁染,沁入到玉的肉質當中,這時候皮和肉質已經混為一體。
簡單地概括一下區別的話,就像下圖這樣。
六、白
白即白度,這應該是我們對玉石最基本的認知。為方便玉友們區分,我們人為的將白玉分成了不同的等級,但這和每個人對白度的感知有關,並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較為常見的說法有:高白、脂白、一級白等。
在這裡小白要和大家說明一下:在和田玉籽料的挑選過程中,只有在綜合考量了玉石的細、油、潤等方面的因素後,才能說白度越白,品質可能越好。事實上,好的白玉籽料一般偏黃白色,暖色調,整體給人一種很溫潤的感覺。
說完了上面這六大方面,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回覆列表
和田玉的挑選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白度:
有人覺得和田玉顏色很單一,其實,和田玉的白色多種多樣,即使同一條礦脈,也不盡相同。
按白的程度,一般分為脂白、一級白、一級半、二級白。
二級白:肉眼看上去有明顯青或者灰,然而比青白玉更白的;↑ 二級白籽料古龍:肉眼看上去有明顯青或者灰,然而比青白玉更白的
一級半:肉眼看上去呈略帶青或灰的白;↑ 一級半白玉籽料祝福
一級白:肉眼看上去呈白色,無偏色或微偏色;↑ 一級白籽料貝殼
脂白:肉眼看上去白色,無偏色;↑ 羊脂白籽料多子多福
即使是同一白度,也不代表玉石就是同一個顏色。
就如同翡翠分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冰種裡又有晴水藍水冰飄花冰油清等各種顏色一樣。說起來白玉常見的形容有:
高白:常見於比脂白還白的料子,像雪一樣。“雪”和“脂”,這兩個形容就可以代表高白和脂白的不同,相信大家的理解能力,不多贅言。暖白:白底色,然而仔細看略帶微黃,就是正午Sunny灑在玉石上的感覺。暖白的料子一般油性都不錯。(上邊一級半白度那個竹子就是暖白,不過實物沒有那麼黃,因為光線原因拍黃了)灰白:白底色,然而料子顯得暗淡,顏色悶悶的,看著不太舒服。具體會在下面講閃青閃灰時候說。瓷白:很好理解,拿家裡的瓷碗看看就知道了,看著很白,但脂份不夠,感覺光澤更銳利,不油潤。僵白:一般出現在石性重的料子上,看過去不太像玉,像石頭。雞骨白:介於僵白和瓷白之間,比僵白好一些,但是玉性也不太強。不能理解的啃個雞腿就知道了,不要吃烏雞,那骨頭顏色是墨玉。2.細度:
細度一般具象為另外兩種說法,有結構無結構、肉質鬆散和緻密。其實就是白玉內部顆粒的細膩和均勻程度。
近年俄料成品尤其愛用這個指標,可能是因為料子量大,好顏色又越來越少,因此就追求細度好的無結構料子,還分成肉眼有結構、室外光有結構、打光有結構等等。
↑(肉眼看有結構的籽料觀音牌)
當然平時我們不會沒事打個燈看玉,肉眼看上去能不能看出結構呢?當然是可以的。打個比方,細度好的料子,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像攪拌極其均勻,完全沒有顆粒的米糊,而細度不好的料子,看上去就是攪拌不均勻,有顆粒感的米糊。
↑ (肉眼看無結構籽料龍鳳呈祥)
細度好的料子,看久了不會有審美疲勞,盤玩起來更容易盤出光澤和油性感。就和翡翠內行看種外行看色一樣,細度好的和田即使不白,也能呈現出油潤的美,含蓄耐看。
3.油性:
現在市場上說起玉,很多人都想到翡翠。其實翡翠是元末明初流入中國,清朝才達到鼎盛。
↑ (細度好然而油性偏弱的籽料佛在眼前)
之前的數千年的玉文化中,和田玉是絕對的王者。“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就是指和田玉的君子之德,溫潤內斂。
↑ 細度油性都好的籽料原石
這種溫潤體現在和田玉視覺上,就是柔和的油脂光澤,而不是翡翠那種剛性光澤。體現在手感上,就是摸起來很順滑,不幹澀,感覺摸上去能化開去的樣子。
↑ 細度油性都好的羊脂白籽料戒面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說和田玉不是越白越好的原因,細度和油性,才是和田玉得天獨厚的美。如果說白度和細度一般很難兼顧,那麼細度和油性多半相輔相成,細度好的料子,多半油性不會差。
4.糯性:
糯性好的料子,一般我們叫做渾厚、老熟、老氣,和松嫩相對。糯性好的料子,細度必然也要好。但細度好的料子,不一定糯性就好。
糯性其實是個綜合指標,細膩油潤,說一塊和田老熟渾厚,就是極大的讚美了,如果再加上顏色白膩,不要猶豫,趕快收來傳家吧。
↑ (料子老熟的光白籽獨籽佛)
糯性好不好大概只能靠多看料子來感覺,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比喻來感受一下:
熬好的豬油,還沒有凝固的時候是細膩的(細度好),半凝固的時候是渾厚的(糯性好)。
像好大米煮熟的時候,晶瑩厚實。
像水洗過的肥皂。
像加了油去揉,揉了很多次非常筋道的麵糰。
來珠寶匠,花明白的錢,買真的好東西!更多和田玉相關走心科普,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