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閒的西瓜刀

    哲學是研究宇宙萬事萬物規律總綱的學科,看起來很厲害,萬事萬物歸根結底都要歸到哲學的範疇。但是又是最沒用的學科,因為具體到某事,又完全沒有用,感覺就像聯合國,什麼東西都能插上一腳,但臨近有事了又起不到任何作用。

    哲學是很繁雜的,也沒什麼公認的定義,基本任何談人生,談理想,談世界,談宇宙的說辭都可以是哲學。但非常粗淺的說法,哲學分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兩個部分,世界觀分為唯心和唯物兩個學派,方法論有形而上學,辯證法等,而科學是屬於哲學中的唯物主義辯證法。需要注意的是哲學中無所謂誰對誰錯,因為哲學不研究具體問題。

    而哲學的侷限性,就在於它沒有對錯。我們現在提倡科學,凡事要講科學,是人為的把唯物主義辯證法定為政治正確。而哲學上,你說上帝存在沒錯,說世界是靜止的沒錯,說,說閉上眼睛世界就不存在了也沒錯,哲學不講對錯。哲學的這一特徵,造成哲學讓人感覺非常沒用,因為任何其他學科,其實都在為人們的日常行為提供決策依據,比如計算數學,1+1=2是對的,1+1=3就不對。但是哲學不是,就像前面說的,任何流派在哲學上都是對的,就看你的選擇。

  • 2 # 中華田園血包

    哲學首先具有無定義性,也就是說,沒法規定具體的哲學是什麼,當你下一個定義,一百個哲學工作者(有相關教育背景或教職的人)的人可能給下兩百個定義,有的人可以下三個五個,有的人可能反對下定義。

    對我而言,哲學是一種思考方式,側重點放在反思,我從經典哲學的閱讀中獲取資訊,再產生自己的體系,這個體系是動態的,隨時可變,可以推翻自己之前的話。所以說,在我看來,如果條件前提和所掌握的情報資訊如果發生變化,那麼結論也會發生變化。

    因此,在我看來,哲學的特點應該是吐槽,找bug,而並非找到規律。哲學裡有一類悖論:如果哲學裡有什麼永恆不變的法則,那就是——沒有法則。

    之所以會產生悖論,那是因為語言有侷限性,語言是實際(實體)的表達方式,語言不能代表實際(實體);我們在實際情況下,沒有簡單語言產生的悖論,比如:我的這句話是慌話,謊話和這句話這種詞其實並非實體,而是資訊和抽象的概念,概念是人產生的,如果脫離了人的理解,我們看不到自然界的悖論。(不過,我們看,這三個字實際上就是人的理解了)

    因此,如果絕對的挑刺,沒有什麼能經得起推敲的結論,那哲學就沒有任何功能了嗎?

    並非如此,哲學的這種特質就是功能,當人在一個時空下迷信一種實物的時候,哲學必須要跳出來,給出它的不足的可能性。

    當然,現在的哲學工作大多脫離了這個功能,一是很多工作者【侷限】在成名哲學家的方法論的辨析和應用中,也就是說很多人都花時間在理解舊的大家的著作,以及這些著作應該如何應用於現在的社會。

    二是為了一些zhengzhi目的,這個在我朝大家都懂。

    三是因為哲學家本身的知識侷限,我同門的前輩也有211大學的本科背景,在寫科學哲學文章的時候,不免有一些自然科學的專業錯誤。最著名的就是索卡爾事件,有興趣的可以百度。

    所以,如果哲學還想要有一種理性的批判者的心態,它必須有更加的專業知識儲備,同時敢對建立在古老的知識材料背景下的舊哲學說不(自然 雜誌有一篇文章,講的就是人類知識的極限,有些細分的自然學科可以淘汰舊的文獻,但哲學工作者必須要掌握從蘇格拉底到目前分支的所有知識點)。

    我喜歡外國科學哲學能進入實驗室和科學家的工作方式,但是國內並不現實。

    或許有人說,我們自己專業的事不需要哲學家操心了,我只能說,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同的學科,看的視角不一樣的,特別是科學研究中的馬太效應(這個詞是科學社會學家默頓發明的),使曾經獲得殊榮的人具有更強的話語權,他的機構也更容易發表影響因子更好的雜誌,從而產生盲目的信任,使人忽略底層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他們也沒有權力獲得豐厚的實驗資金,資源不夠,也就無法制造優秀的資料。)。

  • 3 # 古之善

    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是“道之性”與“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關係問題。也就是說,中國哲學是解釋、回答宇宙萬物的本原與生化及其存在的普遍性與普遍行為規律,以及“人類的目的”與“自然的目的”相統一的學說。

    據此,中國哲學可以用最高一句話來概括及定義:中國哲人在愛智慧的過程中,研究“自然的目的”與“人類的目的”及其辯證統一的形而上學,稱之為中國哲學,或哲學。

    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在現象界探討“物質與精神”誰是第一性與第二性的關係,以及“思維與存在”的互動關係是否辯證統一。而且,西方哲學由於捨去了終極性的“上帝”與“上帝的行為原則”的追問與反思。因此,西方哲學各派的理論觀點都不具有終極的性質,西方哲學家的結論只具有相對性侷限性。據此,這就是西方哲學無法下定義的根本原因。

  • 4 # 泥水勞人

    哲學,就是分析應證之理論學。所以哲學是對所有知識技術的總結與解釋,其有無侷限性?那麼所有之知識,科學技術,以及社會文明等等,如果有侷限性,那麼哲學就有侷限性;如果其沒有侷限性,哲學也就沒有侷限性。所以哲學是隨著各類事物發展變化的描述與理論,過分的超越也脫離了實際,那就不叫哲學了,應該是幻想學。所以我們人類一切事物都有侷限性,哲學應該也有侷限性。因為我們人類是探討形,發展變化形,過度總結形,經驗研究形,永不停動形,沒有終點終結形……,哲學一定也是這樣。所以哲學侷限於人類,人類侷限於天地,即使天地毀滅,也侷限在天地毀滅這個範圍內,而不是沒有侷限性。依此而論,所有之事物,只有久暫大小之分別,哲學一定也是這樣,因為哲學是為一切事物服務的,分析原理,指導學習,改革變化,先進發展的一系列學問與理論。再重複說,哲學侷限於人類,人類侷限於天地,天地侷限於銀河系……,所以一切都是範圍學。

  • 5 # 行走在人間的曼陀羅花

    哲學——是一門學科。不好理解,就先理解什麼是認知學。廣義上來講,任何事與物都能用哲學來分析,解釋。狹義來說,又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宇宙間任何都有侷限性。換句話說,都有邊緣性。大到科學、生物、自然界,小到人、物、身邊發生的一切,都能用哲學來詮釋。解釋不了的,許多都規劃到玄學。哲學就是為人類社會解釋一切的方法,概論,理論與實際的統一。相對論,唯物與唯心,及各門學科它應該在一切的頂端,是統帥。

    個人理解,望友們給予指正。

  • 6 # 阿奇100

    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備註,排名不分先後。傳統意義上,西方哲學思想,大致就這些。

    當研究自然某一方面時,首先要確定的是,如何看待大千世界中的事物,其次是如何入手認識和解決問題的。

    具體的學科,當然還是具體地研究,哲學只是指導和總結,具體研究成果中的結論思辨和方法思辨,最後,修正原有世界觀中的錯誤認識和方法論中的不適用部分。

    西方哲學中還有一個哲學概念的邏輯表述問題。西方所有上升到哲學意義上的概念,都離不開邏輯表述,這是他們的語言缺陷造成的。

    中國,沒有哲學。我們稱道學或玄學,研究宇宙萬物的本質及其變化規律,外帶預測未來變化的可能性。我們從一開始就定義了事物的本質,專門研究事物的發展變化,凡是能夠上升到道學或玄學概念,必有能夠傳世的新字或新詞,這是中文特點決定的的。

    哲學的侷限在於,總結的嚴重滯後。西方的學術體系造成不同學科的割裂和不連貫,難以向需要統一的哲學靠攏,所以,所有西方哲學中的統一性概念,幾乎都是外來的。比如,道學的本意是唯心唯物只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而西方哲學卻莫名其妙地將其對立。有些西方學者學了中文後,才認識到,他們過去太強調事物陽的一面,忽略了陰的一面。其實他們是分不出陰和陽,也不知道陰和陽是分不開的。

    道學的侷限性就是過於超前,以至於讓一些讀書人放棄了對具體事物的詳細研究,脫離了那些本該認識的事物本質。

  • 7 # 王道正道

    哲學沒有辦法解決我們的需要,哲學也沒有辦法滿足我們這方面的需要,所以才有科學的出現,哲學它所重在問題,它不重答案,所以哲學家對答案不感興趣。哲學科學它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我們從哪裡來,活著幹什麼,死了到哪裡去。要不是我們活著做什麼。

  • 8 # 偶然一會ABC

    一個好問題。

    哲學的侷限性之源在於哲學本身。哲學源於人們對自己無知事物的思考。蘇格拉底的哲學智慧在於“我的智慧在於我知道自己沒有智慧,我的知道在於我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因此哲學表現為一種永無休止的追問。哲學的侷限性表現為哲學的內容。哲學的內容在於發現事物和生活的意義。意義是一種價值判斷,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這種價值判斷在於對一些終極問題的思考,比如人是什麼,世界是什麼,上帝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來源於所有人(時間從古到今,從今天到未來,空間包含了在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所以任何哲學意義的回答都是不完善,不能自洽的。然而,哲學的這些“侷限”正是我們需要哲學的理由,正是哲學生生不息的緣由所在,正是歷代有識之士投身於哲學思考的理由。哲學不朽.....

  • 9 # 王新莊律師

    所謂侷限性,實際是說邊界、範圍。哲學的侷限性,就是哲學研究什麼,不研究什麼。

    哲學研究思維正規化,不研究思維內容。或者說,哲學研究的內容就是思維,而不是思維的普通物件,如桌子板凳之類。具體的事情,在哲學裡只具有例證的效果,而且必須是明白無誤的。但哲學不是邏輯,邏輯的推論具有必然性,直接被前提決定,結論是清楚明白的。哲學的推論則不具有必然性,僅僅是一種提示。比如我們從某事物出發,使用因果範疇推論,可以得出該事物作為結果有原因,作為原因有結果,但原因和結果是什麼並不清楚,需要實證科學去探討。哲學做出有因果的論斷,也是沒有任何理由的,只是獨斷、武斷、習慣。哲學的成果是範疇關係,類似交通地圖。哲學的運用是把事物歸入一個範疇,然後進入另一個範疇,再與這個範疇的某個事物相聯絡,類似從地圖尋找出行路線。科學或生活,則類似實際的出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500左右的適合作為備用機的手機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