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fjgckjj

    蟲子算麼?小時候爸爸劈柴裡邊會有蟲子,然後我們在邊上拿個飯盒等著,劈到有蟲子了,就放飯盒裡面在火上煎著吃,金黃金黃的,現在想想真噁心,但是現在蟲子少了,而且那個東西現在很貴了50元1條100元1條,這樣想著以前吃的起都是土豪啊

  • 2 # 湘農美食

    還記得小時候的味道嘛?有些小吃只有在農村才能吃到,你還能回味起它們的味道嘛?看看以下這幾種你吃過幾種,都吃過的就可以透露你的年齡了。爆米花,只要在村裡有看到榨爆米花的就趕緊跑回家跟爸爸媽媽說,要吃爆米花,然後就拿著袋子使勁往裡面塞玉米生怕不夠吃。聽著爆米花炸開的聲響,總會笑的不亦樂乎。

    石磨豆花,是農村人的下飯菜,可是到後來這種食物越來越少,你們還吃過嘛?

    南瓜子,在吃南瓜的時候總會把裡面的籽給摳出來洗洗曬乾,然後把鍋加點沙子和南瓜子一起炒,這樣炒出來的南瓜子才不會黑,每個都黃橙橙的。

    紅薯幹,到了收紅薯的季節紅薯就會特別多,為了防止紅薯爛掉,就把紅薯削成片曬乾。可以生吃也可以煲湯喝,營養價值非常豐富,還很美味呢。

    炒花生,同樣也是在鍋裡放沙再把花生倒進去炒,你們可能知道吃,但卻不知道怎麼做出來的,原理也是很簡單的。

  • 3 # 夭鬼

    廈門是個老少咸宜的地方,既有小清新的浪漫氣息,也有令人懷念的古城

    老城區則相對少了些舒暢。但既然廈門的大部分小吃都彙集於此,就少不了走街串巷。

    以下這幾家面都算兒時吃到大的最具廈門特色古早味小吃

    黃則和(中山路22-24號)

    這家中華老字號的招牌是花生湯,其他廈門特色小吃也不少。為了果腹,獨闢蹊徑地選擇了燒肉粽和粉蒸肉。結果是,確實只適合填飽肚子。如果錯過了路口的店,不要緊,中山路還有不少分店等著你,甚至伴隨整個廈門行程。

    蓮歡海蠣煎(局口橫巷32號,近思明南路)

    想吃最道地的海蠣煎,廈門人肯定推薦深藏於小巷的這家店。後來發現清單上很多這樣原生態的小店,奔著正宗,就得吃得了蒼蠅館子。

    月華沙茶麵(鎮邦路78號)

    在一條條衡門陋巷裡穿梭,終於找到了這家廈門堪稱“扛把子”的沙茶麵店。玻璃櫥窗裡粗獷地擺著食材。一份經典版沙茶麵內有豬腸、羅漢肉、豆乾和魚丸,湯底濃厚。吃完抹嘴,繼續邊走邊找下一家。

    除此之外,可以去烏糖沙茶麵(民族路76號)、大中沙茶麵(中山路49號)、佳味再添小吃店(大同路49號),連鎖的四里沙茶麵和開禾沙茶麵則相對中規中矩。

    新廈蝦面(人和路51號之10店)

    小夥伴兒搭訕沒搭好,被仗著小店地道的老闆嫌棄了。好在用蝦頭煉出的麵湯不錯,配料蝦仁則顯得寒酸。只要捨得用料,大量蝦頭煸出蝦油入湯,麵條的味道就差不了。

    另外,明月蝦面(廈禾路180號)、檳榔蝦面弟(白鷺洲公園檳榔西里15號)也值得一試。

    炸五香是廈門著名小吃之一。瘦豬肉、扁魚、荸薺、鴨蛋、薯粉用豆皮卷好,炸得香嫩酥脆,爽口鮮甜,似乎所有炸物在熱油的洗禮下都能散發出誘人香氣。爆款鴨肉粥不是想象中的晶瑩黏稠,而是米湯分離,只能撈出鴨肉勉強拍照。想吃當地鴨肉,還可以去禾祥鴨肉小吃(禾祥西路15號之103室)。老二市口土筍凍(廈禾路386號之5店,廈禾路296號香港廣場155號),土筍凍是最具特色的小食。土筍是一種沙蟲,熬煮成凝膠狀,按粒出售。不怕遠看像果凍、細看一窩蟲的視覺效果,一定要嘗試。同樣小有名氣的還有天河西門土筍凍(禾祥西路鬥西路33號)。阿玲面線糊(溪岸路63號之1)、顏味古早美味鍋邊糊(開元路164號)、勞松扁食(廈禾路202號)

  • 4 # 鄉村小韓媽媽

    白餅卷酥魚。不知道這道菜朋友們有沒有吃過,更或者說有沒有聽說過呢?我是一名60後的媽媽,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道菜就是它。在那個時候,別說吃排骨、吃雞鴨,就是連吃餃子都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只有到了過年或者其他節日的時候才能吃上餃子,所以在平常裡,如果能吃到母親做的白餅捲上酥魚,也是自己最美的回憶。現在吃的少了,但是回想起味道來還是會非常的幸福。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道農家飯的做法。

    第一,在盆裡和一塊麵不用發酵,直接做死麵餅。現在年輕人條件好了,烙餅基本上都有電餅鐺,可以說10個家庭當中有8個家庭都有,但是在我們那個年代,基本上都是在大鐵鍋裡,下面燒著柴火,雖然看起來有一些落後,但是這樣烙出來的餅火候非常好。烙餅前基本上都是把鍋燒熱,然後用溫火進行烙制,擀的餅非常薄,只要看到餅鼓起來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熟了。

    第二,我們那個年代吃魚基本上不用買。左鄰右舍經常會到河裡去抓魚,所以每家每戶基本上都可以吃上。關於燉魚我基本上不感冒,我只是喜歡吃酥魚。這種做魚的方法類似於現在在油鍋裡煎魚,但是它卻不油膩。首先把魚弄乾淨,放上鹽研製兩個小時,同樣的把鐵鍋加熱,然後把魚從油裡稍微蘸一下,由於那個年代條件比較差,所以只會沾上一點油,這樣在鍋裡進行煎制。無論是大魚切成小塊還是一條小魚。到了兩面金黃魚咬起來有點發硬,吃起來有點酥脆的感覺,這時候就可以出鍋了。

    第三,將做好的魚用白餅捲起來,就像現在的鍋子餅一樣,簡直是美味兒十足。其實這道菜做法非常簡單也不稀奇,原材料也不貴。但是每當吃起來的時候就會懷念過去,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很多都不知道白餅卷酥魚是什麼,所以或許只有我們同齡人能夠感同身受。不知不覺也感覺到自己年齡老了。不過每次想起自己兒時家鄉的美食還是會內心洶湧澎湃。

  • 5 # 一豎一橫Smile

    說自己不再年輕,雖然有些傷感和落寞,但慶幸的是在過往的歲月裡,留下許多美好珍貴的記憶,例如:醬油拌飯,就是常停留腦海永遠也抹不去的一道噴香飯菜。

    1.小時候沒有電飯鍋和高壓鍋,所以吃飯的時候都是撈飯、甄飯,開飯的時候喜歡拿著飯勺往飯甄中間盛出大半碗飯。

    2.然後用調羹舀上半勺豬油(新鮮熬製的更香),倒入一點醬油,上下拌動。

    3.這時若被母親發現,少不了一句叮嚀:豬油不要放太多,吃多了喉嚨會啞的(一直到自己參加工作才明白,原來是家裡吃飯人多,經濟緊張,只好這樣說,讓愛美的我還信以為真,每次都決定下次少一點)。

    4.可每一次我只要看桌上的菜,加上兒時貪玩的心,我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它,吃完滿嘴的油香味手一抹就可以和同伴們跳橡皮筋、踢毽子玩耍去了,省時!

    哈哈不知道點開看的你,有沒有類似的同感,那我們就是同時代的那個不再年輕的一群人。

  • 6 # 妮子的婚後生活

    我覺得是這個,紅薯粥。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明白好的身體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開始吃早餐,開始吃健身的養生餐。

    年輕的時候,喜歡熬夜,不愛早起,所以年輕人的心裡沒有早餐,但是當你有了孩子,你會發現,你不得不五點就起床,開始忙活,首先肯定是為了孩子有個健康好身體,所以要做早餐,那其次肯定也是為了自己接下來一天的工作,不吃飽哪有力氣幹活嘞。

    當我們明白日常飲食對我們有多重要的時候,真的說明我們已不再年輕了。

    紅薯粥送給不再年輕的你,願你和我一樣,有個健康的好身體。

  • 7 # 軒愛歡

    六丁目泡麵 在袋子裡泡著吃 上小學時最好的飯菜 五毛一袋 [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 8 # 吃貨客棧

    就是餃子,除夕吃的餃子。

    不過是用灶臺上的超大的鍋煮出來的,時而添柴,時而拉風箱,這個大鍋煮出來的餃子特別香

  • 9 # 梧桐語6655

    油墩子應該算一個吧

    之前小區菜場來了一個賣油墩子的,排的隊伍還不短呢。我看幾乎都是跟我年齡差不多的80後。

    買了兩個,閨女一個我一個。小丫頭嚐了一口,然後用很奇怪的眼神邊看我邊問我,不就一個油炸蘿蔔絲麵糊嘛,至於那麼好吃嗎?

    哈哈哈…她哪裡知道,老媽吃的是回憶,是情懷

  • 10 # 土豆子花

    第一道飯菜是豬大油卷煎餅。小時候,我們那裡都是吃豬大油炒菜的的。就是用豬的肥肉切成小塊,然後放在鍋裡把油熬出來。剛熬完油的肥肉撒上點鹽,直接吃或者卷煎餅吃都很香,我們叫這種東西叫肉知拉子。

    今天想說的是熬出來的豬油,倒進小盆裡,等到徹底涼透了,就凝結一起變成白色的豬大油。用筷子戳起一大塊豬大油,均勻的抹在煎餅上,然後再卷棵小蔥,放點小鹹菜,咬一口,那滿嘴的香呀!還用就什麼菜呀!

    第二道飯菜就是煎餅卷白糖。小時候,媽媽總是先把煎餅在桌子上放好,均勻的用勺子給倒上一溜白糖,把另一頭的煎餅給窩好,然後使勁把煎餅給卷的緊緊的,讓我們小心的接過來,緊緊的攥著煎餅,不然吃著吃著白糖就都漏下去了。

    雖然那時候覺得這兩種吃法都很好,但畢竟是因為過去的生活所迫,每每提及,媽媽也還總是頗多感慨!

    你吃過豬大油麼?

    你吃過煎餅卷白糖麼?

  • 11 # 實在人喜洋洋

    大燴菜吧!!!曾經只喜歡小炒和涼拌。而今只有一碗大燴菜才能滿足刁鑽的味蕾!也許你覺得我很容易滿足,其實恰恰相反!正是經歷了燴菜一樣的人生,才能明白這樣的味道!生活中有你有我,就像燴菜中的豬肉粉條大白菜,還有豆腐千張土豆塊,也許還有你愛吃的,不愛吃的。當你可以接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不正是做成了這碗大燴菜嗎?而這樣的一個道理,不是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讓自頓悟的!美好生活,從一碗打燴菜開始!

  • 12 # 賽哥0531

    豆腐渣吃過嗎,老家山東農村,小的時候村裡有磨豆腐的,磨完豆腐剩下那種豆腐渣,然後就有人卻買來做豆腐渣吃這種很便宜,豆腐渣,主要是加加最後再加點菜,葉子一塊剁一下,然後放在鍋裡蒸征服了之後撒上點鹽,當時覺得就是一道美味,當時在農村好吃的東西很少啊,然後人們就吃一些其他的東西吧。

    不論是豆腐渣還是把豆腐渣弄成一個球,現在我不知道叫什麼名字,渣醬球?因為每個地方的叫法可能不一樣,可能好多地方都沒有吃過這個東西,把豆腐渣燙成一個球,曬乾之後切成片兒晾乾,嗯裡邊應該加上鹽那樣。現在村裡的很多老人還會做,當然現在的小孩子都沒有吃過那個東西了,也沒有見過,上次我在某寶上還看到過那幾個店家,還都是我們老家那地方的,大概他們有一種懷舊心理吧,但是我買過幾次,喝了之後確實味道沒以前好吃了,也許現在吃的東西多了,原來感覺特好吃,現在買的異常比較難吃。

  • 13 # 若無夢想何須遠方

    看到這個問題,滿滿的回憶,兒時的一幕幕情景浮現在眼前,真的讓我內心無限感慨,想起以前的艱難歲月,缺吃少喝,眼含淚水,再看看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感謝黨的幾代領導人帶領我們走上了富裕的新生活。

    我的老家山東濟寧,八十年代的農村,家家房前屋後都有幾棵高大的笨楊樹,每年四月初,楊樹上紅豔豔的花兒便開了,我們那裡的方言叫它"狗屎毛"。那個年代,農村的生活非常艱苦,有些人家孩子多的,糧食吃不到新糧下來,大家的生活非常拮据,正是這青黃不接的季節,楊樹花開可以讓人們以此充飢度過難關。

    每年四月份也正是農忙播種的季節,大人們忙著地裡的農活,我們小孩也不能閒著,每天放學回家,十來歲的孩子就爬到高高的楊樹,拿著杆子用力敲拉,年齡小的就拿著筐子在地上撿拾。可別以為這是個簡單活,揀拾狗屎毛(楊樹花)也是要挑選的,太嫩的不能要,因為它太苦,太老的也不能要,因為它有筋,要揀拾那種手感硬硬的,鮮紅的那種。每天下午放學,家家孩子都要揀上幾筐。睌上大人農忙回來,先用水清洗一下,再燒上一大鍋水,要把清洗過的狗屎毛(楊樹花)在開水鍋裡焯一下,焯好的狗屎毛(楊樹花)是不能直接吃的,還要放在涼水裡浸泡一天一夜才能吃,因為這樣才能把楊樹花裡的苦味泡掉。

    泡好的狗屎毛(楊樹花)撈出瀝乾水份,切一小段蔥花,用油爆炒一下,加入適量的清水,再把泡好的楊樹花倒入鍋內,再撒入少許的黃豆糝子,我們那裡把這種做法叫做菜豆腐,為什麼叫菜豆腐?因為裡面加了一小把黃豆糝子,豆腐是用黃豆做的,那時由於貧寒,一般人家一年也吃不了幾次豆腐,取此名字可以增加人們的食慾,所以給它起了一個高大上的名稱菜豆腐。

    慢火熬,直到把水熬幹,這是一個期待的過程,那時的孩子們都會圍著鍋,只為等菜豆腐出鍋的那一刻,蒸氣中瀰漫著一股清香的味道,這也是吸引孩子們的一個原因。哇……當大人揭開鍋蓋的那一刻,孩子們沸騰了,每人拿一小碗,大人給盛好,端著小碗一邊吹著熱氣,一邊狼吞虎嚥起來,那味道是入心的,是甜美的,是一生的記憶。

    這就是我小時候每年都吃的一種菜,現在生活好了,已經沒人再吃了。寫到此處,我己淚流滿面,這種感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憶苦思甜,無限感慨,國富方能民強,讓我們好好珍借今天的幸福生活。

  • 14 # 媛子199555260

    六,七十年代供應的雜糧多,我們經常吃的包穀面和白麵蒸的〈磚包城〉。現在也叫馬蹄子。把發好的白麵和包穀面放好礆,一層白麵一層包穀面卷好,蒸的馬蹄子,現在很少吃。有時候懷念青春歲月,也在市場上買上嚐嚐,但味沒有小時候吃過的香。

  • 15 # 跑步治癒踐行人

    一個人開始懷念過去,說明他已經不再年輕了。這個問題又觸動了我的懷舊情懷,兒時的一幕幕浮上腦海,作為80後,剛剛趕上了改革開發,90年代初,農村也開始能吃上飯吃飽飯,但離吃好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吃肉還是很奢侈的,一般也只能在過年時、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端午等),又或者家裡來客人了才能吃上肉,而且一家一大桌人也就只有那麼一盤肉菜,現在想來還是非常不容易。兒時一年吃不上幾頓肉這是否可以說明不財年輕。當然,還有一道菜也是現在人沒有見過嘗過的,那就是“豆腐渣”,記得兒時豆腐也是僅次於葷菜肉菜的“好菜”,但豆腐可以不花錢,家家都種有黃豆,碰上農忙前後或者下雨天,大人們就會張羅著磨上一些豆腐,以增加一道菜,改善下生活,為農忙時或者家裡的孩子老人補充下營養。豆腐也都是自家用石磨磨成豆漿,製作時會用濾布把渣渣過濾出來。這就是豆腐渣。心靈手巧的奶奶能把豆腐渣變著花樣做出多個口味來。最讓人懷念的是在冬天把豆腐渣包起來發酵,像做豆腐乳那樣,那氣味絕對比現在市場上的臭豆腐強上十倍百倍,一個家整個屋子都是那味道,炒起來吃那又是真香。哈哈,這可能就是豆製品的魔力!臭豆腐渣,一道童年的美味,至少有20多年沒有吃到了,也讓我想起了奶奶。大家好,我是80後,我的標籤是“跑者”“經營管理實戰派”“中年焦慮終結者”,關於跑步,關於經營管理,可以多多交流,請關注我。

  • 16 # 富足帆船y

    一是韭菜煮光餅。小時候,奶奶從自家地裡割點韭菜,再買來兩個光餅,一煮光餅就泡大了,韭菜的味道滲透進去,吃起來別有風味。還有一道菜好吃,就是蓋菜(芥菜),它的頭竿,去皮,用肥肉加紅糟煮,味道令人回味。也不知道是不是現在人東西吃多了,吃什麼都感覺不到它的特別,吃過了,就沒什麼念想,反而是小時候不常吃,但吃過了那麼一二三次的,偶爾想起,還是念念不忘。看完後,你是否也想起了,你曾經吃過,至今藏在心底,總想有機會一飽口福的一道菜。美好時光就在眼前,珍惜當下,把每一天都過成一首美好的詩!

  • 17 # 手心依戀

    吃木薯粥。記憶中自己大約4~6歲左右,那時還沒有上學,印象中還有生產隊分米之類的,我父母養了三個小孩,加上我外公,生產隊分的米根本不夠一家6口人吃稀飯,我們那時好像很多天才能吃一頓稀飯,過節才能吃一頓乾飯,木薯粥是用很少的一抓米煮出一大鍋的那種,特受歡迎。

    那時候周圍的村民大家可能條件都差不多,幾乎都用一小抓米煮一大鍋木薯粥充飢,小孩子之間忙在哪家玩累了,可以隨便的吃主人家的木薯粥。

    木薯粥的樣子像極星星點點米飯粒掉入一鍋濃漿糊,盛在碗中就象盛一碗帶米粒的漿糊,如果有一碗煮辣椒或者是一碟炒頭菜或者是炒羅卜幹,我印象中可以吃三大碗,還是比較美味的食物呢

    我父母說還我可以吃木薯粥長大與他們小時候吃野菜相比,幸福很多了!

  • 18 # 一念飛仙

    豬油拌飯,榆錢,苦菜玉米餅。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家裡煮高粱米用小飯盒裝一盒大米,父母吃鹹菜,我用一勺豬油,一點醬油,一點味精,還有蔥花拌到一起吃,飯香味的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我的家裡已經好多年沒有豬油了,都是植物油。挺懷念的!

    春天榆樹錢剛長出來,在樹上直接揪一把下來吃掉,有點苦,也有點香,現在在城市裡,連榆樹也見不到了,都是觀賞樹。榆錢還可以拿回家洗淨做菜。

    春天剛到,莊家沒長,地裡的蒲公英,芹麻菜,苦麻子,我們幾個小夥伴拿著挖菜刀,挎著籃子出去挖半天,回去和玉米麵活在一起,做出的菜餑餑那是相當的哇塞啊。還有直接洗淨蘸醬,也是我的最愛,現在還能在季節從街上買點苦菜吃!

    一晃,人到中年!過去的記憶只能留在腦海裡,只能面對城市的鋼鐵森林以及做不完的工作,負重前行!

  • 19 # 肖小妹8S1u

    當看到這道題就想起以前小時候的過去,小時候吃過麥粑粑當飯吃,以前沒有機械加,是用手工磨磨出來的,很粗,我總是吃不下,再怎麼餓我只吃那麼一點點,七十年代時農業社產量也不高,如了上交公糧也沒有多少分的了。也吃了羅卜根,每當隊裡拔羅卜,我媽就要我撿羅根,撿回當菜吃,以前也沒有多少油,就把鍋塗上一點油就炒菜了,那時候沒辦法,不吃也得吃。可現在不同了,炒羅卜不放肉也不好吃,現在有這樣的優越生活,還得要感謝我們黨帶領大家走上幸福大道,過上美好的生活。

  • 20 # 小敏在達州

    最讓我回憶的還是小時候奶奶給我做的罐兒飯,其實也不是真正的罐子煮飯,就是用一個七八十年代用的這種“老杯子”我們那叫“盅盅”

    但是不是拿來裝水果的,那時候奶奶就是用這種盅盅給我裝剛剛煮熟的米飯,再放一點豬油,放一點鹽,蓋上蓋子,放去柴火灶裡面的火堆裡悶“我們那時在農村”,悶到二十分鐘左右就端出來冷一會給我吃,我小時候很挑嘴,吃飯吃一點點又不愛吃菜,為這沒少捱揍現在還記得,所以沒辦法奶奶給我弄罐兒飯給我吃還能多吃一點,說到這裡滿腦子都是我奶奶慈祥的模樣呢,只是她早就不在了

    每每想到這裡就難受得很,願我奶奶天堂裡沒有病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中諾莫瑞根副本所有BOSS掉落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