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瑋
-
2 # Perfectmatch
斯大林格勒戰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也是蘇軍戰略反攻的起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從戰爭心理上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一次集團軍級別的德軍遭到圍殲。在擊潰戰中,受損的兵器和主要軍士官若是多數保留,重建補充很容易。遭遇徹底圍殲再重建,兵器兵員的損失尚在其次,士官團隊和軍官團隊可不像大炮那樣能在流水線上生產。
要知道,殲滅戰比擊潰戰要困難得多,志願軍在北韓一度追亡逐北,最後也沒能在長津湖幹掉陸戰一師。對於蘇軍當時的情況來說,莫斯科戰役後的反攻讓德軍幾乎是一潰千里,但是同樣沒能消滅德軍。這也反映了比得就是雙方人員的戰爭心理攻防。
況且從實際力量上說,莫斯科戰役受創後的德軍一直處於戰線拉的過長,兵力不足的處境,在斯大林格勒的進攻中,德軍戰略失誤,為了填滿戰線,以及保護第六集團軍的側翼和對蘇軍進攻能力的輕視,德華人不得不把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和義大利人推到了第一線,這也造成了第六集團軍最後的被圍。損失三十萬人是壓倒德軍的最後一棵稻草。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整個德軍從波羅的海到黑海沿岸全面收縮戰線,一向狂妄頑固的希特勒甚至撤出了進攻莫斯科的最後據點——勒熱夫和維亞濟馬。可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已經感到力不從心,蘇軍已經佔了上風。
-
3 # 清水空流
毛澤東曾經說過:“斯大林格勒一役,是希特勒滅亡的絕定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間是從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歷時220天。蘇德總共投入兵力高達300萬,蘇方指揮官 先後歷經三位軍事主官,分別是葉廖緬科元帥,時年40歲。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時年37歲,朱可夫元帥,時年36歲。德國也歷經兩位軍事主官保魯斯元帥,時年42歲。曼施泰因元帥,時年45元帥。
要讓每一條街道都成為德華人的墳墓(葉廖緬科語),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希特勒應該承擔主要責任,他高估的了德軍的作戰能力,也低估了蘇軍作戰的韌性好和忍耐力,在就是作戰計劃的不現實。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曼施泰因元帥建議不要分散兵力。本來歸曼施泰因元帥指揮的坦克第四集團軍被希特勒調往高加索,曼施泰因元帥幾次建言無果。難免有幾分抱怨。希特勒一怒之下把曼施泰因元帥調走,換上了志大才疏的保魯斯上將。臨陣易帥兵家大忌,當後來進攻斯大林格勒軍隊不夠的時候,又把坦克第四集團軍調往斯大林格勒,這樣又把坦克第四集團軍搭進去了。又是兵家一大忌。而且徹底架空了保魯斯指揮權。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最後時刻,保魯斯明明知道往西,南突圍是唯一出路。但在希特勒的嚴厲之下,只好坐以待斃。,保魯斯上將沒有等來援軍。卻等來了希特勒的元帥軍銜,保魯斯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了元帥軍銜實在有些可笑。
而在蘇軍方面。雖然也是三換主帥,但作戰計劃是始終貫徹的,而斯大林也充分給予前線主帥機動權。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軍的防禦縱深達70到150公里。三道防禦圍敦分別從北,西,南三個方向阻礙德軍 的進攻。而且突然出擊也是蘇軍防禦德軍的有效方式,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當主將時候,發動17次主動出擊,有效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
在積極防禦的時候。蘇軍也在積蓄力量,一共秘密地集結了55個師,30個坦克旅,準備開始反攻,而且蘇軍將反攻方向選擇在兩翼進軍(德軍兩翼是羅馬尼亞與義大利駐守,力量比較弱)中心突破的方式,這個進攻方式迅速包圍了德軍主力,德軍主力第6集團軍徹底被圍殲。此役,德軍損失32個師又3個旅,傷亡被俘150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德軍主力的精華部隊。損失飛機3千多架,3500輛坦克。1.2萬門火炮,以及大量的軍需物資,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希特勒的的失敗徹底結束。此戰蘇軍一共俘虜24名將軍,包括希特勒剛剛晉封的陸軍元帥保魯斯,因此,保魯斯成為第一個被俘虜的德軍元帥。
斯大林格勒勝利後,美國總統致電:你們的勝利,就是盟國的勝利。可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卻是二戰轉折點。
-
4 # 歷史呀呀呀
本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上一次決定性戰役,被廣泛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2 年 7 月,德軍準備佔領蘇聯的核心城市斯大林格勒,主要目的是切斷當時蘇聯戰略物資的運輸,讓莫斯科孤立無援。斯大林格勒地理位置在伏爾加河西岸,是蘇聯南部的工業中心和軍事基地。
17日,戰爭正式打響,德國方面投入第 6 集團軍、第2集團軍、第 4 集團軍裝甲軍和航空支隊,配合義大利第 8 集團軍,羅馬尼亞3支集團軍還有其他一些部隊,共計200萬人。蘇聯方面前後共計投入300萬人(也有資料說900萬),雙方投入坦克2000多輛,飛機2500多架,大炮等超過20000門。
戰爭一直打到1943年2月2日,共計6個半月,德軍共損失150萬人,德軍的第6集團軍,第4集團軍,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
如何評價斯大林格勒戰役呢?
1迫使德軍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完全喪失了蘇德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從此法西斯陣營逐漸開始走向敗亡。
2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向法西斯陣營顯示出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戰略防禦能力,蘇軍能夠構築大縱深防禦體系和具有非常強的反突擊和反衝擊能力。
3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損失了東線兵力1/4,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整建制被消滅,整建制被滅這個可是毀滅性的,無法透過補充新兵就能解決的。嚴重動搖了法西斯陣營的信心。為反法西斯陣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4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共199天。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無法準確統計。
5透過這次戰役,各國都看在眼中,德軍在人員和補給方面並不是完美無缺,蘇軍在人員和物資方面補充速度遠超德軍。說明,德國的實力正在變弱。
6這次戰役,德軍輸的很大的原因還是兵力投入不夠,德軍兵力比不上蘇軍的兵力。
7德軍的心理優勢此戰以後徹底不復存在。德華人開始在進攻中畏首畏尾,在防守中膽戰心驚。之後的庫爾斯克戰役,德軍主帥莫德爾始終害怕未能全力南下,正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結果給他敲響了警鐘。覬覦油田的a集團軍群更是馬不停蹄的逃出高加索。
824名將軍和2500名軍官被俘虜,9萬德軍被俘虜,德軍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投降。德軍的高階軍官被俘,德軍將領開始擔心自己的命運,作戰逐漸瞻前顧後,法西斯逐漸走向滅亡。
回覆列表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而猛烈的攻擊,將“閃電戰”戰術發展至頂峰。戰爭開始後,德軍迅速突破了蘇軍的防線,在北、中、南三路同時推進,使蘇聯遭受了重創。據統計,開戰僅5個月,蘇軍兵員損失就達700多萬人,損失坦克24000輛,飛機16000架。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失手,一方面是德軍“閃電戰”的成功,另一方面則是蘇聯備戰不足,此消彼長,自然形成這種結果。
應該承認,斯大林對蘇德難免一戰,並非全然沒有認識。但是在戰爭的爆發時間和戰爭形態的判斷上,他存在明顯失誤。就戰爭爆發時間而言,斯大林認為在1942或1943年之前,即在德國擊潰英國之前,德軍無暇東進,蘇德之間不會爆發戰爭。事實上,德軍將大規模入侵蘇聯的種種跡象,斯大林和蘇聯政府並非一無所聞。當時,西方國家政府和蘇聯情報部門曾不斷將這類情報報送斯大林。例如,1941年3月20日蘇軍情報部長戈里科夫將軍報送斯大林的有關情報,幾乎就是“巴巴羅薩計劃”的複製。同年4月底,丘吉爾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以準確的事實提請斯大林注意德軍的動向。但是,斯大林認為這是西方國家希望在蘇德之間挑起戰爭,所以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斯大林的這種看法,自然影響到他的下屬,以致向他報送情報的人都不忘在情報的最後拖一個添上一筆,稱可能是西方國家的陰謀云云。由於上述原因,所以蘇聯雖然進行了一些戰爭準備,但是怕過早地大規模備戰會刺激德國,引火燒身,所以將備戰時刻表推遲了,導致在戰爭爆發後,一時一籌莫展,兵敗如山倒。對戰爭爆發時間的判斷失誤,同斯大林對戰爭形態判斷失誤有著直接聯絡。由於斯大林的戰略思想或對戰爭的理解依然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為基礎,因此按照斯大林的判斷,即使蘇德開戰,最初也只不過是在邊境上“小打小鬧”,然後雙方才投入主力展開全面衝突。他認為,蘇聯的前線部隊在戰爭初期應該能夠抵擋住德軍的進攻,能夠為蘇聯的全面備戰贏得時間。顯然,斯大林對機動武器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對德軍進攻波蘭的“閃電戰”戰略,缺乏敏銳的認識。另外,對於德軍的主攻方向,斯大林也存在判斷上的失誤,。斯大林認為,如果德軍進攻蘇聯,其矛頭應指向作為蘇聯糧倉和石油庫、位於蘇聯西南方的烏克蘭,而不是西方的白俄羅斯。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但所幸的是,由於蘇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最後終於反敗為勝。所謂“天時”,是指蘇聯寒冷的冬天使德軍的戰鬥力大受影響。所謂“地利”,是蘇聯的灌木和崎嶇不平的道路成了德軍坦克的天然屏障。所謂“人和”,是指蘇軍雖然在初期失利,但是其主力並沒有遭到致命打擊,其出手反擊,最終印證了中國孫子兵法中“哀兵必勝”的道理。在戰爭全面爆發後,蘇聯迅速建立了有著歷史經驗的戰時國民經濟體制。經過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近7個月的莫斯科戰役,以及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曆時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徹底扭轉了戰局。如果說莫斯科戰役是德軍閃電戰失利的開始,那麼後者則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