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果奶奶7069

    農民伯伯每天在田地裡辛勤的勞動,還要抽空餘時間外出打工掙錢補貼家用,現在他們還沒有那個條件出去旅遊散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條件逐漸在改善,以後農民伯伯的日子富裕了,會出去旅遊散心的。

    也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解解悶、放鬆放鬆心情,也消灑走一回。

  • 2 # 余余情絲連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曾經想過和她出去旅遊散心,就是捨不得家裡的豬。

    豬一天要喂2餐,說的是大豬,小豬仔要喂四五餐,有時候母豬崽,還要精心照顧,不管是白天還是半夜,它一要生孩子,要堅持守在旁邊,直到生完,落了胞胎,幫小豬仔擦乾身子。然後才能離開,真不容易。

    去年一頭豬賣了一萬元左右,出一欄豬有十幾萬,她看到這白花花的銀票,高興得合不攏嘴,建議地把後機動換了,我倆一拍即合,第二天就去提了輛十幾萬的車回來,開起來還真舒服,不過還真懷念那輛後機動,有力能幫我拉豬料。

    現在雞多,鴨子多,還有魚塘,閒一會時釣釣魚還可以,出去旅遊真抽不出時間。

    再拼搏幾年吧,到時候有一定的積蓄,出去旅遊旅遊,散散心,學城裡人

  • 3 # 樹德漢碩

    農民收入不高,掙錢不易,無固定穩定收入,不如公務員如泉水般,旱澇保收,來錢易又固定有多不減,農民辛辛苦苦得來的血汗錢都精打細算省著花,那有大手闊卓花錢在閒遊上,除非來錢易的,可佔到便宜的。

    農民大多沒有閒心遊山玩水,也沒達到那層次,沒有想出大開眼界的意識,旅遊觀念意識多淡薄。去城市看高樓商場要花錢,上山看風景,神廟拜神佛,自己家鄉也有,何必花那些冤枉錢?那些景點門票老貴,買的東西也特貴,農民去一次怕一次,心痛如刀砍。出門在外,哪不要錢?旅遊,花錢辛苦還難受,還要被人小看。大多農民真不捨得自投腰包去閒遊窮玩,除非思想觀念另類的。

    早幾年,我老家裡,有一致富了的後生,從廣西岑溪包車去廣東南雄珠璣鎮遊珠璣巷,每人五百元,屋裡七十歲以上老人他全出,六十到七十歲的,他岀四百,自出一百,五十至六十的出三百,五十之下岀兩百,其餘費用富後生全包,住兩夜三天,平均每人花七百多。讓許多老人完了一見珠璣巷的心願。從南雄珠璣巷去梅嶺不遠,就順便遊了梅嶺,可到山腳,要步行梅嶺古道,許多老人便不想爬山越嶺了,並說,花錢又要出力,只是走走山嶺,在家走泗灑嶺早行怕了。許多老人就在原地坐等,也不原爬梅嶺,我給他們講張九齡,講宋之問,講陳毅《梅嶺三章》的故事,也說動不了。

  • 4 # CE-趙

    我也奇怪。

    我更奇怪他們為什麼不喜歡喝茅臺、五糧液、拉菲;還奇怪他們為什麼不喜歡寶馬、賓士、勞斯萊斯;為什麼不喜歡………

  • 5 # 馫叒

    大多數莊稼人不出去旅遊,一是經濟實力問題,二是很多上了歲數的莊稼人都經歷過貧窮與困苦,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更別說出去旅遊了。

    對於只以種地為生的莊稼人來說,一年到頭也沒有多少收入。像我們那裡,一家也就3畝地,一年到頭,累死累活也就幾千塊的收入,除去買肥料的錢、澆地的錢等雜七雜八的花費,其實到手也沒多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種地了,即使以種地為生的莊稼人,也會打打短工以增加收入。一般短工都比較勞累,一天也就幾十元錢,所以出去旅遊是需要考慮經濟的。

    每個人都有一顆放飛的心,如果有錢,誰不去出去看看。

    但貧困的生活,讓他們更加懂得節約,能少花錢就少花錢。現在好多莊稼人,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還有很多壓力,讓他們一年到頭捨不得買衣服,捨不得沒有必要的花費。至於為什麼,我想大家都很瞭解。比如孩子需要上學,長大後結婚需要買房,身體不好看病就醫等等,哪一項都是巨大的花費。

    所以不是不想出去旅遊散心,而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 6 # 牽著白雲放風箏

    旅遊不需要錢嗎?假如沒有一個掙大錢的兒女,就靠自己從土地裡刨出來的那兩個錢,連病都不敢生,哪裡還有閒心和閒錢去旅遊呀?要想讓他們去旅遊,首先就是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不再害怕生病沒錢治,不再害怕老了沒錢養老,這些你要是能夠解決了,也許你期待的美好願景會實現的。

  • 7 # 使用者102532222811

    主要還是經濟壓力山大,收入低無存款,除了田間農活忙,有空還得去打工掙錢,去旅遊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力不從心!

  • 8 # 使用者xiwang

    錯。我們這裡的農民伯伯的一日遊,三日遊是常見得很。短日遊購物、領禮物,大包小包的整得不亦樂乎。由於好奇,有次我也跟著他們參加了個一日遊,坐車到不熟悉的購物點,從9點就開始關門購物,至到11點半才放出來。中午吃飯,10個人一桌8個菜,上一個菜搶光一個菜,最後連菜湯都不剩。而且桌上沒有公筷,沒人自帶碗筷,讓我自帶碗筷的反而不好意思了,覺得自己好作,自然成了獨立企鵝。下午自由活動,返程回家車上又開始購物,導遊打感情牌,情緒牌,耍盡招數向我們賣貨…唉!從此下決心,再不同農民伯伯旅遊

  • 9 # 二級黑

    這個問題類似於著名主持人魯豫提的一個問題“山區的孩子吃飯沒菜為啥不吃肉呢?”

    記得前兩年好像還有個專家說“農民大爺為啥還種地不在家享清福呢?”

    這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的一個問題,貧困山區的孩子如果能吃得起肉他還能沒菜下飯麼?農民老大爺要是有錢養老的話還需要六七十歲還去田裡勞作?那麼農民伯伯為啥不出去旅遊散心就應該想明白了吧?還不是因為手裡沒有錢麼!

    散心?

    我們都知道錢難掙,但農民的錢更難掙!每年辛苦投入產下的糧食按成本價回收,這心都已經散了還需要繼續散心麼?

    旅遊?

    大部分上了年紀的農民伯伯一輩子都沒出過本地區,如今只有農民伯伯的後代光榮的頂著“農民工”的名號在外打工,到哪裡打工就等於到哪裡旅遊了一趟,而且這旅遊還是最低級別的窮遊;

    最後總結性的說一句:什麼時候農民伯伯的養老問題解決了什麼時候他們才敢出去旅遊散心。

  • 10 # 實言誠信為本158

    外出旅遊是件很好的事,能親眼所見美麗的綠水青山,文化古蹟,確實能讓人豐富自己的閱歷,也能讓人眼界大開,同時又是散心的最好方式。

    農村人極少有外出旅遊的,外出旅遊是需要很多錢,這些錢對農村人來講是非常大的一筆數字,既然有這些錢,他(她)們也捨不得花這些錢去旅遊,還得留下做養老錢。這些人沒有退休金,只有國家每個月發放100多元補助金,這就是老人們的養老金。這每個月100多元錢對老人們非常重要,在沒有病的情況下,可以買糧食解決溫飽。因為種地不掙多少錢。

    在外出旅遊的人流中,你很難看到農村人的身影,因為他(她)們的手裡根本就沒有這筆閒錢去外面遊山玩水。不管旅遊有多大的吸引力,也不管農村的人多麼羨慕旅遊,可惜農村人真的不敢嘗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為程式設計師,在你的職業生涯中,碰到過最奇葩的需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