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人工

    四逆散的功用,準確地說,應當是“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方中4味藥,可分解為幾個部分:一是柴胡、芍藥為肝藥;枳實、甘草為脾胃藥,所以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一是芍藥、甘草相伍,可以除血痺,緩攣痛,有緩急止痛之功;一是枳實、芍藥相合,為《金匱》枳實芍藥散,是婦人病方,治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之症。合而論之,本方具有疏肝理脾、和營消滿的功效。後世的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實際都是由四逆散化裁而來,是臨床常用的有效之方。

    1.梅核氣的主要病機為痰氣鬱結,以喉間梗塞有異物感為主要症狀。肝氣鬱結上逆犯肺,致上焦氣機不暢,故治以疏肝理肺,兼以降氣化痰,同時因有風邪阻絡而致後背疼痛,故用四逆散稍佐防風、威靈仙以祛風通經。尤以旋覆花配香附,理氣功效顯著。再加桔梗、杏仁條暢氣機。

    2.中醫的胃痛亦稱胃脘痛,包括了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竇炎、胃神經官能症等多種疾病。陳老經常啟發我們胃痛多從肝治,因為肝胃經絡相連,胃主受納,肝主疏洩,脾胃功能的協調有賴於肝氣的條達。反之,肝氣不疏則胃失和降、食谷不化。所以胃痛不僅要治胃,而且必須治肝。肝鬱犯胃,氣機壅滯之胃痛,可以四逆散疏肝和胃,腹脹明顯合樸姜夏草參湯溫運脾陽,寬中除滿,消補兼施。臨床上因肝胃不和,肝鬱化火,又多見溼熱中阻,胃中疼熱燒灼,不能進食,食之則脹痞更甚,口苦,舌黃膩。故合小陷胸湯,以清熱化痰,寬胸理氣。若肝鬱氣滯,胃痛波及兩脅,加鬱金、香附,增強其疏肝行氣之功。

    3.便秘為大便秘結,是糞便在腸道內留滯過久,不易排出的病症。但辨證有胃腸溼熱便秘,有肝脾氣滯便秘,有肺脾氣虛便秘,有脾腎陽虛便秘,有血虛陰虧便秘等型別。而臨床常見無明顯誘因的便秘,陳老多從氣滯論治,療效甚佳。因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不宣則腑氣不降,故於疏暢氣機的四逆散中佐桔梗、杏仁以宣肺通便,可起到升清降濁的功效。病長重可以合用小承氣,大便通了,大黃就不下。

    4.膽結石、膽囊炎,大多數醫家傾向於以大柴胡湯和解通下,臨床驗案亦屢見不鮮。但用大柴胡湯的前提,必須是有可下的裡實,而此例則無裡實之症,故老師囑以四逆散合小柴胡東加味治之,多獲良效。方中加鬱金、川楝、瓜蔞殼疏肝理氣,金錢草、炒內金清利溼熱以化石。全方組織嚴密,理法完備,不失為一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利膽化石的良方。

    5.對於乳腺增生,現在市場上的成藥甚多,而諸多患者又為貪圖方便而紛紛求助於這些價格不菲的成藥,但往往收效不大。究其原因,這些藥多為活血通經如桃仁、紅花之類,而忽視了婦女疾病多由情志所生,即情緒波動影響肝氣疏洩,致痰濁內阻,聚而成塊,故每每不驗。陳老抓住病機實質,以四逆散主治,加鬱金、青皮、香附理氣通絡,橘核、貓爪草、浙貝等軟堅散結,酌加蒲公英、金銀花清熱解毒,考慮該患者大便不調,故加生苡米收澀利溼,取得較好的功效

    6.肋間神經痛屬“脅痛”範疇,其病因肝鬱氣滯所致,故用四逆散稍佐行氣活血藥如旋覆花湯,可獲療效。若久痛不已,是為久痛氣滯血瘀,病入於絡,則應加川芎、桃仁、紅花之屬,加強行氣活血之功。必須指出,活血化瘀藥,以桃仁、川芎之屬,間斷使用,以免過劑,更無須用三稜、莪術、血竭、水蛭之類大破氣血,於病無益,於體有害。

    7.咳嗽本屬肺疾,然有“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之說,且四逆散的或然症中亦有咳,所以排除肺之寒鬱,從肝鬱氣滯上逆為咳,而用四逆散疏肝理氣,稍佐前胡、桔梗、瓜蔞之屬,使肺氣通利,三焦宣暢,咳嗽自止,因而,用四逆散治咳嗽,是屬常理常法,並非旁門左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軟組織挫傷,民間說的“老傷”,用四逆散加味(如鬱金、川芎、香附、桃仁、青皮之類),既安全,又有效,無須動則以三稜、莪術、血竭等活血化瘀重劑,耗氣傷血,不為有益,反而有害,久服三稜、莪術以及蟲類藥,對肝臟有一定的損害。故以四逆散加味,緩治圖功,實為穩妥。

    筆者應用四逆散加味治癒不少類似病例,以上僅見一斑,其療效之優良,是本於仲景深刻寓意。按《傷寒論》318條原文前後連為一體看,四逆散臨床應用時是針對“咳”、“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洩利下重”等不同主症,分別加入相應藥,從而組合形成:四逆散加乾薑五味子方、四逆散加桂枝方、四逆散加茯苓方、四逆散加附子方以及四逆散加薤白方等。這些四逆散加味方皆系陰陽雙補、調暢氣機法的體現,深合“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的治療原則。至於將四逆散作為和解劑治療肝脾不和、肝鬱氣滯證,應是後世的發展,其理論單獨成立,臨床使用廣泛而有效,但這已不是仲景立方用藥的原意,此看法當否,尚望同仁不吝賜教。歷代醫家注重四逆散的研究,而忽略四逆散加味的臨床應用。筆者認為,仲景在《傷寒論》318條中所示四逆散加味法,為臨床辨治疑難雜症提供了經驗,拓展了思路,值得深入探討。

    楊家林教授認為盆腔炎以小腹疼痛及腰骶部疼痛為主要症狀,其病因雖有溼熱(毒)瘀結,但這些病理因素,既可是肝經鬱滯,氣機不暢的結果,又可因外感所致,最終導致氣機阻滯,影響氣血執行,出現不通則痛的臨床症狀。對此,老師針對其主要的病理機轉,治療以調暢氣機為主,疏肝行氣止痛貫穿始終,常選用四逆散合金鈴子散為基礎方加減,疏暢氣機,調和氣血,使氣血流暢,通則不痛,並根據氣滯、血瘀的程度,溼熱、溼毒的不同情況加減用藥。

    (1)氣滯血瘀:症見下腹脹痛或刺痛,或腰骶部疼痛,或少腹包塊,色質暗紅,苔白,脈弦或弦澀。治以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合金鈴失笑散加減,偏於氣滯,加廣木香,制香附等;偏於血瘀加丹參、桃仁、赤芍或制鱉甲、土鱉蟲等。

    (2)溼熱阻滯:症見下腹或腰骶部脹痛,白帶量多色黃臭,色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治以行氣止痛,清熱除溼,方用四逆散合金鈴四妙散,酌加草紅藤、蒲公英、土茯苓、茵陳等清熱解毒除溼之品。

    (3)溼毒蘊結:症見下腹或腰骶部脹痛難忍,或見惡寒發熱,白帶量多色黃如膿,色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行氣止痛,清熱解毒除溼,方用四逆散合金鈴子散加草紅藤、敗醬草、銀花藤、蒲公英或合五味消毒飲加減。若上述各證病情遷延,纏綿難愈,致胞絡瘀滯,胞脈受阻而不孕者,當酌加川楝、夏枯草、雞血藤、路路通、穿山甲等疏肝活血通絡。

    紅藤四逆散藥物組成:紅藤15-30克,皂刺9克,生黃芪15-30克,柴胡5克,赤白芍各9克,枳殼3克,木香3-5克(後下),黃芩6-9克,甘草3克。 適應證:術後腸粘連。 點評:本方為自擬方。腸粘連者,多由於術後而繼發,其主要臨術表現是腹痛。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其病主要是氣滯血瘀所致。方中紅藤活血止痛;黃芩清熱燥溼解毒;皂刺辛散走竄,活血散結;木香行氣止痛;久病體虛,以黃芪益氣扶正;更為柴、枳、芍、草疏肝理氣,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其審證要點為:有手術治療史,腹痛如絞,痛有定處,氣脹不舒,得矢則減,口苦咽乾,少飲或不喜歡水,納呆,大便於結,小便短赤,舌質紅或淡紅有瘀斑或瘀點,苔黃,脈弦而澀或弦數。肝膽溼熱者加茵陳;脾虛溼注者加白朮;腑氣不通者加芒硝;脾胃氣滯者加蘇梗;惡寒發熱重者加重清熱解毒品。另外,服藥期間要忌葷腥油膩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

    黃瑾明教授運用四逆散治療失眠黃教授認為,不寐患者每因情志變化、精神刺激而誘發或症狀加重,故與肝亦密切相關。據此,黃教授對病程纏綿,服鎮靜、催眠藥少效或無效不寐者,多從肝論治,投以四逆散,往往奏效。黃教授認為本例緣由情志不遂,精神抑鬱,以致肝氣不達,氣鬱化火,上擾心神,神魂失安使然。方中柴胡、枳殼、香附疏暢肝膽之氣;黃芩、梔子清肝瀉火;生地黃、白芍、龜板柔肝養血和肝;合歡皮、酸棗仁、夜交藤安神養肝,火麻仁滑腸通便。諸藥合用,使肝氣得疏,肝火得瀉,肝血(陰)得養,心神安定,陰陽相和,不寐自愈。

    另有:少陰病,氣上逆,令脅下痛,甚則嘔逆,此為膽氣不降也,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主之。

    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方:柴胡八兩、芍藥三兩、枳實四枚(炙)、甘草三兩(炙),上四味,一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④此方組成與四逆散一致,然劑量服法不同,主治亦不同。此外:《新傷寒論校注》中辯傷風病脈證並治第535條:風病,頭痛,多汗,惡風,腋下痛,不可轉側,脈浮弦而數,此風邪幹肝也,小柴胡湯主之;若流於腑,則口苦嘔逆,腹脹,善太息,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主之。

    ⑥此條更明白展示了四逆散與小柴胡湯之關係,筆者認為此條之方證似更符合臨床實際。清·莫枚士在《經方例釋》中言:“成氏謂:熱邪傳入少陰,果爾則加減法中,何以反用姜、附、桂、薤等熱物耶?其誤明矣。此方之制,擷取大柴胡之半,加甘草為之。……是此方乃大柴胡之減法也。”

    ⑦經方大師胡希恕對四逆散條文亦深表疑義,認為:“驗之實踐,四逆見本方證者甚少,故本方的應用,不必限於以上所述的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湯證、不嘔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

    ⑧四逆散似乎並沒有明確的主證,更多的是或然證,其中疼痛與胸脅苦滿是最關鍵的指徵。這種疼痛部位多偏胸脅兩少腹部,疼痛為脹痛,或攣痛。至於四逆一證,這類病人多半是體質使然,臨床常見一部分人,平時並無甚病,但一到秋冬天涼,人未覺冷,而兩手已先涼。這即是典型的柴胡體質。柴胡體質的人患病時易出現柴胡證。黃煌教授在《中醫十大類方》中對此作出了精確的概括,所謂柴胡證主要由兩部分組成:1胸脅苦滿;2寒熱往來,休作有時。他認為“胸脅苦滿” 是柴胡證的必見指徵。胸脅部的腹痛、腹滿、硬滿、觸痛、壓痛等均包括在內。“寒熱往來”除體溫變化外,尚包括患者自覺的寒熱交替感。:“往來”與“休作有時”不單指體溫,亦指其他症狀的發生在時間上有一定 的規律,或有一定的週期,或是交替發作。臨床亦可見部分患者並無四逆表現,用此方而可獲效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戴助聽器後該怎麼用手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