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膽大而鍋蓋
-
2 # 復活的馬克斯
因為它是中國那個時代智慧最能暴發的時代。這個時代最能驗證馬克思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基礎的理論。從西漢開始,中國出現鐵農具和曲轅梨,使農業有了很大發展。到東漢時,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的奢侈在東漢末年達到頂點。這個時期,出現了許慎編的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文學上以曹操開創的建安文學,奠定了中國後來詩歌的繁榮基礎。鍾繇在書法上開創了隸書,使中國的文化在書寫上有了更大的前進空間。
這一切都得利於以鐵為工具生產力的發展。
-
3 # 拾壹談主
其實在亂世中都是出人才的,不光是三國,春秋戰國不是嗎,有蘇儀張秦孫武;南北朝不是嘛,有陶淵明、吳道子,顧愷之等。五代十國不是嘛,有柴榮、朱溫、李克用、馮道等等!大一統王朝就更不用說了。
只是三國演義太深入人心了,會給人錯覺,以為只有三國最強,其他都是渣!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時代的輝煌。
-
4 # 歷史風暴
三國時期為何被稱為人類智慧的巔峰?之後還有沒有哪個朝代可以超越三國的智慧?
我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不是《三國演義》的宣傳比較到位,三國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個非常垃圾的時代!
(三國地圖)
中國歷史的規律是大亂之後會有大治。秦末的動亂迎來了強漢時代,隋末的動亂迎來了盛唐時代,五代十國的動亂迎來了富宋時代。而三國之後迎來的卻是尿晉時代!
(西晉地圖)
人們在吐槽司馬家所建立的晉朝垃圾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司馬家是三國紛爭後的勝利者,是三國最強家族代表!也就是說,司馬家的無能所襯托的是其他失敗者的更加無能。
所以題主所謂的“人類智慧的巔峰”其實是在抹黑全人類!
看看其他朝代是怎麼超越所謂“三國智慧”的。
舉個例子,三國時期人口稀少,開始從境外招攬各族人充實。經過兩三代人之後,這些人仍然沒有融入到中原的生活中去。而且,到了晉朝的時候,人口已經增加到了幾百萬人。以至於有郭欽、江統等人提醒司馬炎,得趕緊想辦法把這些人遷走,否則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們趁機起事足以顛覆晉朝的統治!這些大臣說的很對,永嘉之亂後就是五胡亂華!
其實外族與中原人雜居並不只出現在三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們兼併了無數外族的方國部落,因為政策得當他們很快融入到了華夏族中,並沒有出現反叛的事情。
(趙國的雲中和雁門郡以前是狄人國家,被征服後很快成了抵禦匈奴的基地,這就叫同化)
除了戰國時期,漢朝對匈奴內遷部落的安置,對甌越、閩越等國家內遷人口的安置做的都非常好,幾代以後這些人就與當地土著居民無異了。
而唐朝將高句麗百萬貴族人口遷到兩淮地區,半個多世紀後安史之亂爆發,這些人也沒有打著高句麗的旗號趁機起事響應。
看看吧,只有經歷了“三國智慧”治理下的匈奴、鮮卑、羯、氐、羌們,仍然不能融入當地!
(少數民族南下路線圖)
說這是歷史上最垃圾的時代有點冤枉它,但三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的表現絕不出色!
-
5 # 方山中人
至於智慧,上面這些還有很多未提到的名將謀臣,皆智計過人。本人最喜歡的是韋孝寬,此人簡直神了,像極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離間計用起來得心應手,無往不利。最出名的一次莫過於,成功除掉北齊長城斛律光了。斛律光自結髮從軍,未嘗敗北,是韋孝寬最大的對手。這個軍事天才,讓北周君臣吃勁苦頭。打吧打不過,還要附帶自己的領土,不打吧,人家時不時過來巡視一波,收點郡縣,拿點城池。怎麼辦呢?韋孝寬做了幾首童謠傳到北齊。“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哦(⊙o⊙)哦,不是這個,“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斛樹不扶自豎”。百升為一斛,斛律光字明月,北齊皇帝姓高。這幾句話簡直攻破了北齊皇族的心,於是斛律光死在自己人手裡,當然,隨後北齊就被北周滅國了。
真可謂上戰伐謀,然而,韋孝寬還有一次更厲害的戰爭,可以說是影響南北朝格局的一戰,那就是發生在更早之前的玉壁大戰。
公元546年,高歡傾全國之力,率兵進攻西魏,當時東西魏已經數次相爭,高歡此次為滅國而來,然而就在玉壁城下遇到了堅守此地的韋孝寬。韋手中軍士不過數千,卻一點不怵高歡。高歡使人堆土山,妄圖神兵天降,而韋氏則命人以木帶土,使玉壁城始終高於高歡軍。高歡不死心,大怒,“縱爾縛樓至天,我必穿城取爾”,使人城南挖地道,欲從下面進城。但是韋孝寬早已看穿一切,在城中大挖長溝,只要東魏軍挖到這裡,就群起而攻之。然後又堆積柴火,往地道里放火放煙,高歡這邊死傷無數。
高歡此時怕了麼?怎麼可能!我在計較天下的時候,你韋孝寬還不知道在哪裡呢!於是著人造攻城車,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但是韋孝寬秉著以柔克剛的原則,以布做幔。車雖猛,卻無處發力。高歡又使人長杆縛上火把,欲燒此幔。結果韋孝寬造長鉤,火把一來,直接勾走砍掉。高歡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分四路二十一道在城牆下挖坑,然後埋下木柱,再把柱子燒燬,城牆終於崩壞。韋孝寬急命人以木做圍欄,東魏軍還是沒能衝進去。
高歡計謀用盡,仍不得法,只好威脅韋孝寬,你連援軍都沒有,還不趕緊投降?哈哈,不好意思,我感覺還不錯,有兵有糧的,有本事你攻進來。高歡又誘惑城裡其他人,說能殺了韋孝寬者,賞他個萬戶侯,官位什麼,不在話下。韋孝寬也一依此例。至高歡本是為滅西魏而來,結果在一玉壁城進退不得,急火攻心,因而發病,只好退軍。俗話說,趁你病要你命,韋孝寬造謠造的飛起,說高歡病重,被老子一箭射死了之類的,東魏軍心大亂,高歡不得不硬著頭皮出來接見各將軍。有一突厥夫人多人不見高歡,很生氣,高歡只能強行起來見她,畢竟突厥不好惹。此後,高歡身體一直沒好,次年去世。
玉壁之戰可以說是東西魏的轉折點,自此,東魏國力大減,西魏穩步上升,為日後北周統一北方,隋統一全國打下基礎。韋孝寬功不可沒啊。
南北朝雖說不一定超過三國,但也差不了多少。
-
6 # 噩夢魚兒
首先三國被稱為人類智慧的巔峰這句話是不正確的。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或許才當得起這個稱號。三國時代畢竟還是以權謀為重,只是春秋戰國持續時間太長,這樣對比有些不公平。但即使是這樣,仍有另一個三國時代能與魏蜀吳交相輝映,那便是公元523年——589年的南北朝時期。甚至因為時間跨度更短,有些人認為這個時期比漢末三國(公元185年——公元280年)更精彩。
當然,個人認為最精彩,最讓華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三國。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在中國無論是上到80老漢,下到5歲幼兒,誰都能扯上幾句三國。這方面的名氣,東西魏北齊北周梁陳對峙的後南北朝時期就差多了。
但是仔細觀看這66年的歷史,你會不禁發現這個時代怎麼和三國如此相似。都是名臣虎將輩出,宇文泰、高歡、陳霸先與曹操劉備孫權相比不遑多讓,但是最後統一天下的卻是隋文帝楊堅。三國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北周有府兵制,還有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甚至連之後的大一統王朝短時間內崩潰都極為相似。口說無憑,我試著為大家介紹一段。
與三國起始於黃巾起義一樣,北方大帝國北魏的崩潰也直接源於一場國家動亂。太和改制後,北魏政治日益腐敗,民不聊生,而帝國遷都洛陽重心南移,又讓長期戍守北方邊境的沃野等重鎮官兵待遇驟然下降。這引發了這些強兵悍卒的強烈不滿。於是在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爆發起義,緊接著,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政權瀕臨崩潰。而在鎮壓這次起義過程中,各方邊鎮豪強乘機擴充勢力,中國北方在統一了84個年頭後,又一次迎來大動亂的時代。
與黃巾起義分為潁川、南陽、河北三個主要方向一樣,六鎮起義也分為六鎮、關隴、河北三個主要方向。起義直到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下半年,才被以爾朱榮為首的各路軍閥徹底鎮壓下去。
第一個要介紹的是爾朱榮。這是一個董卓式的人物,在除掉了毒婦胡太后和幼帝之後,他發動河陰之變,將新立的孝莊帝的兄弟以及北魏大部分漢化官員一掃而空。而後在鄴城以少勝多擊敗號稱百萬、妄圖推翻北魏稱帝河北起義軍葛榮部;而後又於黃河畔擊敗北伐名將陳慶之,讓其化妝成和尚隻身而逃。兩次挽狂瀾於既倒,讓爾朱榮更加囂張跋扈。終於在永安三年被孝莊帝元子攸設計誅殺。
第二個要介紹的是南梁名將陳慶之。陳慶之,宜興國山人,字子云,出生平凡。他身體文弱,連普通弓弩都拉不開,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他極富謀略,帶兵有方,深得眾心。因其總是披著一件白袍而被人尊稱“白袍將軍”。由於他僅僅出身寒門庶族,長期不得重用。終於在陪伴梁武帝蕭衍下了十幾年圍棋之後,於41歲的年紀得到了領兵的機會。他第一戰在徐州以2000兵馬硬撼北魏軍兩萬,“進薄其壘,一鼓便潰”,取得大勝;又在第二年,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因為壽春戰役的勝利獲封關內侯。梁武帝大通元年,陳慶之又在渦陽大戰中擊敗15萬魏軍,名震中原。大通二年,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北魏北海王元灝南逃。元灝要求梁武帝支援他登上帝位,於是梁朝命陳慶之率軍保護元灝北上。然後就是一代名將陳慶之的表演時刻了。他帶領7000白袍軍,由安徽宿州出發,自大通二年十月起,歷時143天,共取城三十二,經四十七戰,每戰必勝,一路攻上洛陽,北魏孝莊帝倉皇逃到河內。於是歷史上有了“名師大將莫自牢,千馬萬馬避白袍”的千古傳唱,連一代偉人毛主席都不禁“為之神往”。
至於接下來精彩的故事發展以及蘇綽、韋孝寬、高長恭等名臣名將們的表演,由於篇幅所限,就不為大家一一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找這方面的資料。
回覆列表
三國時期談不上智慧,只能說是聰明。思想上要智慧得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上提升,這方面先秦時代是一個小高峰,魏晉南北朝宗教時代也是,還有宋明理學。
至於能在人類文明層面的智慧最高點,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必然是當今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