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江東只有水軍強,註定了孫權只能防守,不可能奪取中原。
2
回覆列表
  • 1 # 大飛熊騎士

    蜀漢和東吳各有優劣,不能說東吳的希望最小,但是東吳的希望本身不大,東吳不能統一天下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就那幾個因素,限制住了東吳的發展和走向,甚至是根基。

    (影視劇中的孫權)

    先從政治的角度來說,東吳無疑是三國中最“名不正,言不順”的,我們看孫權幾次投靠曹操,曹丕父子那種“低三下四”的姿態,和劉備面對曹操那種“躊躇滿志”,恨不能一口而吞之的氣勢,有著天壤之別。這是為何?孫權就不能和劉備一樣挺起腰桿和曹魏“死磕”?問題就出在,東吳雖然歷經三世,在孫權稱帝前,依然逃脫不了“一方諸侯”的身份。曹操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則是有“皇叔”的身份,又打出了“恢復漢室,北伐中原”的正當理由。孫權沒有任何政治資本,只能忍辱負重,左右搖擺。陳壽才評價孫權有“勾踐之奇”。

    從政權體制來說,東漢末年最激烈的矛盾,就是君權和豪族的矛盾,正是這種矛盾才催生出外戚和宦官的專權。曹操在這方面看得很透,再加上有“宦官”後代的身份和豪族士人對立。所以,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多次頒佈“唯才是舉令”,啟用了很多寒門士子。這也催生了曹丕時代,以才能為主的“九品中正制”(後來變味,成了家世是權重),這在體制上領先蜀漢和東吳。蜀漢因為夷陵之戰,損失大量人才,本土士人早被另外兩大集團壓制,這方面矛盾不突出。

    (陸顧朱張的代表人物:陸遜,顧雍,朱桓,張溫)

    然而東吳呢?孫權不是沒有經過努力,但是兩次都失敗而告終,反倒激化了東吳內部矛盾。東吳大臣的構成,主要是四大家族“陸顧朱張”在控制,直到張溫(張氏大家代表)推薦了暨豔,進行了一系列的“選官改革”。這個改革首先就是“彈劾百官,核選三署”,這就動了掌握著入仕利益的世家大族的蛋糕。於是,在強大的壓力下,暨豔被殺,張溫被廢。但是,孫權是不死心的,又設定了呂壹,秦博為中書校事,糾察監控百官,也就是監視這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員。但是,還是出問題了,呂壹個人品行不行,連尚書令顧雍,上大將軍陸遜都被盯上,最後因為誣陷朱據而被殺。雖然,後來孫權醒悟,其實還是不得不放棄和世家的對抗,而且已經不可避免讓矛盾深化了。所以,後期的孫權表面上是因為“二宮爭嫡”,讓局勢不穩,其實更深層的是,因為打壓世家大族失敗,矛盾在“二宮爭嫡”爆發。

    (長江天塹的庇護,南郡江陵是舉足輕重之地)

    東吳不能統一天下,軍事上也有一些客觀原因。東吳雖然有長江天塹的庇護,同時也限制了東吳的發展。爭奪荊州就是一個例子,原本孫劉應該聯盟,一致對抗曹魏。但是,由於東吳太依賴長江了,江陵重地一定得拿下來,才不惜和劉備反目,結果就是蜀漢和東漢損耗嚴重。夷陵之戰剛結束,曹丕三路大軍攻打東吳,東吳雖然勝利,卻是慘勝,也嚴重消耗了國力,這也是三國鼎立,互相制衡的特殊時代。同時,東吳受環境影響,陸戰一直是短板。赤壁之戰後,周瑜在張飛幫助下,一年才攻入江陵。夷陵之戰前期,東吳一直是陸戰不利。曹魏壽春的文欽等叛亂,東吳派援軍,結果兵敗,還折了留贊。陸抗,留平等名將圍攻滅亡的蜀漢永安,被區區羅憲擋住了一年等等。

    所以,東吳在政治資本,政權體制,軍事上都有短板,統一天下希望確實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6年湖人隊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