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靈舒

    1.棺槨是斜的,有兩個軸線2.令妃屍體不腐3.地宮滲水4.規制超過了父親和爺爺5.石門的兩根石柱立在那棺材是怎麼進去的6.烏拉那拉皇后的棺槨不在裡面

  • 2 # 黑句本

    裕陵始建於乾隆八年,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銀170多萬兩,在後來被盜掘中確實存在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謎團。

    女屍之謎

    民國東陵盜案發生後,溥儀曾派載澤、耆齡等人進行善後規整。他們在清理裕陵地宮時,發現了一具完整的女屍。參與清理重殮的清室遺臣在東陵期間所寫的日記中,都曾提到此事。據這些遺臣判斷,此具女屍就是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皇后,卒年49歲。

    但蹊蹺的是,裕陵地宮中的六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齡小的,也有比她年齡大的,同處一個地宮,為何唯獨她的屍骨保持如此完好?

    有人可能會說,是不是她的屍體進行了特殊的防腐處理?可如果她的屍體進行了防腐處理,那麼乾隆和孝賢皇后的屍體更應該進行防腐處理,慧賢和哲敏兩位皇貴妃的屍體也應該進行處理。

    這麼一對比,很顯然,防腐處理的假設不成立。

    再者說,清朝本就不刻意追求屍體的防腐,孝儀皇后死時還是一名皇貴妃,不可能受到獨此一人的格外厚待。那問題來了,究竟為什麼一百五六十年來唯獨她的屍體不腐?

    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乾隆棺槨漂起之謎

    裕陵地宮裡每具棺槨的四角,各有一塊重達數百斤的龍山石,將棺槨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龍山石下部伸出的四稜形榫,根部細,頭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長方形眼中,向旁邊相通的方眼一推,由於這個方眼口小下大,龍山石便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龍山石上面鑿有縱向和橫向的通槽。槨的豎向邊稜被卡在龍山石的縱向槽內,槨底部伸出的橫向邊稜被龍山石橫向的槽卡壓,這樣棺槨既不能升起,也不能前後左右移動。

    1928年,孫殿英匪軍在盜掘裕陵地宮時,曾順利地打開了前三道石門。但第四道石門卻無論如何也不能開啟,用粗木頭撞門也無濟於事後,孫殿英便下令用炸藥炸開了石門。

    進去後,詭異的情景出現了。

    裕陵內葬有乾隆和孝賢純皇后、哲敏皇貴妃等六人,其他五個棺槨都在石床上,唯獨乾隆的”走“了下來,將石門死死地頂住,以致盜掘計程車兵無法開啟。

    溥儀派善後大臣重殮裕陵遺骸時,將乾隆帝的內棺重新擺放在了正面棺床的正中之位,並將一帝一後三妃的遺骨殮入棺內。

    可是到了1975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開啟地宮時,乾隆帝的內棺又”走“下來頂住了石門。

    有人說是因為地宮裡有積水,乾隆的內棺是漂過來的。

    這種說法根本說不通,地宮內的積水主要是從地面的石縫中滲出。平緩上升的水面,不會產生波浪水流,更不會有衝擊力量,所以地宮內積水不可能將乾隆的棺槨衝下棺床。

    那它是怎麼”走“下來的?

    沒人知道。

    石柱之謎

    現在裕陵地宮的前三道石門,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稜形石柱支頂,共計有石柱十二根。大傢伙一看便知,這些石柱並非原來就有的,而是後來增加的。

    如果原來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槨根本無法進入地宮。

    為什麼要支頂這些石柱,它們又是什麼時候支頂的?

    前三道石門的上門檻及以上的枋子,帶門簪皆出現了程度不同的裂痕,其中第一道石門尤為嚴重。如果不採取必要措施,後果會不堪設想。這十二根柱子中,有八根是1989年由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古建築隊支頂的。

    而第一道門外側的兩根石柱,支頂日期至今不明。

    1928年孫殿英匪軍盜陵時,顯然是不會支頂石柱的。而溥儀派出的東陵善後大臣也沒支,這是有據可查的,他們在東陵善後期間,每一位都做了詳細的日記,就連一些瑣碎小事都有記錄,但對支頂石柱之事卻隻字不提。

    值得注意的是,1975年開啟裕陵地宮時,這兩根石柱就已經存在,所以更不是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支頂的。

    這樣看來,這兩根石柱只能是清朝的遺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宮後,隧道填堵前那幾天支頂的。

    據記載,乾隆入葬前的嘉慶四年七月,在修築裕陵地宮隧道內的斜坡地面時,曾計劃築打夯土,但負責工程的大臣綿課發現”頭層石門之上橫安石檻已見裂縫斜紋兩道“。為了避免震動,遂請皇帝,將築打夯土改為用磚鋪砌,這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隧道磚鋪地面。

    可是在乾隆入葬後,諸負責大臣在向嘉慶奏報”敬修填砌裕陵元宮門隧道併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摺中,並未提及支頂石柱之事。

    查無所載,這兩根石柱到底是什麼時候支頂的,於是也成了一個謎。

    龍山石殘破之謎

    龍山石是位於棺槨四角特製的固定棺槨石構件。皇家設龍山石的目的就是固定棺槨,不讓移動。這說明皇家當時就想到了入葬多年後地宮有可能出現滲水,浸泡棺槨,所以設龍山石防止棺槨浮起。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孝賢皇后棺槨東南角的龍山石竟然是殘破的。這塊龍山石上有一道斜著的裂縫,將龍山石裂為兩塊,詭異的是,裂為兩塊的龍山石卻讓三個鐵鋸子連在了一起。

    帝陵難道能容忍如此明顯的工程問題?

    這是幾個謎團中唯一可以找到答案的一個。原來,修陵工匠為了省事,出了這問題後,他們沒有費力氣換龍山石,而是先用鐵鋸子把石頭連在一起,然後在裂縫和鋸處抹上了石灰和石粉,矇混過關了。

    結果時間一長,積水一泡,抹飾的石灰和石粉便脫落了。

    對至高無上的皇陵而言,這實在是一個諷刺。

  • 3 # 老豬的碎碎念

    在18年再次在熒屏上火遍大江南北的“大豬蹄子”十全老人乾隆同志,毫不例外的又成為了眾人的焦點,他生前可謂是享盡了人世間的繁華,他對死後的魂歸處依舊極為重視,光是修建其地宮陵寢就足足的幹了將近10年的時間,竣工後的乾隆地宮簡直就是一座豪華無比的石刻藝術博物館,當乾隆死後入葬了僅僅133年後,一聲巨響便打破了這裡的平靜,孫殿英帶人把這裡洗劫一空,但是在盜皇陵的過程中,卻有幾個謎團至今未解,咱今天就扒一扒這些事兒。

    第一個謎團,1928年孫殿英在盜皇陵之時,首先抓了幾個熟知地宮構造的守陵人後代,由他們指點放置炸藥來轟開了金剛牆,事後用特製的工具非常順利的打開了地宮的前三道石門,但是到了最後一道石門之時,無論如何也打不開,一切辦法都在這裡失了效,無奈下,只能動用威力強大的炸藥把石門炸斷才得以進入,當他們進入後室後,一瞬間便明白了為何打不開這最後的防線,原來是乾隆巨大的棺槨從棺床上“走”了下來,死死地頂住了石門,這到底是乾隆靈魂顯靈還是巧合?這事兒至今沒有破解!

    第二個謎團,號稱重金打造的乾隆地宮,據史載花費了將近200萬兩白銀,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30億元左右,但是在考古隊進入清理地宮之時,竟然發現乾隆地宮的第一道門有兩根來歷不明的石柱,而且這個石柱絕對不會在建造的時候安置,這是極大的工程質量問題,但查遍史書,都無從找尋這兩根石柱的來歷,到底是乾隆兒子嘉慶讓人頂的,還是負責陵寢工程的官員偷著弄的?筆者曾實地到地宮探訪過,看到這兩根石柱上方的石構件已經裂了兩道大裂縫,石柱的作用就是加固石門,但這極為影響地宮整體美觀,乾隆活著的話肯定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到底是怎麼回事?至今是個謎。 (下圖為筆者實拍,您上眼)

  • 4 # 布依Lo

    清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地宮內葬有乾隆帝本人、兩位皇后和三位皇貴妃。始建於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1752 年)告竣,歷時9年,耗銀203萬兩。這座十全老人的地宮一直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參觀,為什麼會如此的吸人眼球呢,這還得從裕陵的未解之謎說起。

    裕陵地宮的金券歪斜之謎

    按理說,皇帝的陵寢是萬萬不能出現任何差錯的,皇陵工程是皇家的第一號工程,誰也耽誤不起,不允許有任何誤差,可是事實上裕陵的金券卻是歪斜的,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認為這是工程上的失誤,上面提及了,這是不可能的,誰都想活命,有專家解釋,這是為了順應風水的需要,故意這樣設計的,但是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所以現在還是一個謎。

    女屍不腐之謎

    當初1928年孫殿英盜掘裕陵之後,溥儀派晚清遺臣對帝后的屍骨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安葬,可是在棺床西邊的兩棺之間卻發現了一具奇異的女屍,她身穿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損,牙齒沒有脫落,面目如生,年齡在50歲左右,她就是孝賢皇后,至於她的屍身不腐到現在也沒有揭開,因為地宮中其他五人有比她先下葬的,也有比她晚下葬的,為什麼偏偏就孝賢皇后的屍身不腐呢,所以還是一個謎。

    乾隆棺槨漂起之謎

    大家都知道帝后的棺槨是非常之重的,裡面放滿了金銀珠寶,加上槨,那麼重量可想而知,可是當年孫殿英在開啟第四道石門時卻怎麼也打不開,後來動用炸藥,才開,這是因為乾隆的棺槨頂住了石門,可是為什麼好端端的,棺槨會漂起呢,就算地宮進水,棺槨漂起,可是也沒理由啊,因為帝后棺槨四周是會有龍山石堵住的,卯榫結構,這是非常牢固的,很難從堵住的地方漂走,而且地宮又是死水,加上龍山石的固定,乾隆的棺槨又是最大最重的,為何會漂到棺床下面,堵住石門呢,到現在還是個謎。

    地宮滲水之謎

    裕陵地宮在建造完成之後,孝賢皇后就入葬地宮了,在入葬前就發現地宮有滲水現象,後來,經過補救,成功排除了滲水,一直到嘉慶四年乾隆入葬地宮,47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出現滲水,說明排水很成功,可是到了1928年孫殿英盜掘陵寢後,清皇室的成員處理善後事宜時,卻發現裕陵地宮已經有四五尺深的積水,從1978年地宮開放以來,一到雨季必須抽水,不然就可深六七尺,同樣一個地宮,為什麼在乾隆十七年後的47年裡沒有出現滲水,而以後則年年有滲水現象呢,現在還是個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氣彈簧的結構和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