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同濟天下
-
2 # 明明的意思
原因其實很簡單,東林黨都是一幫嘴炮公知,主要控制的是朝廷的吏部和都察院。沒有人願意去和臭烘烘的大兵去發交道,自然也沒可能握住刀把子,面對閹黨的反擊自然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此外就是大明的政治體系問題了。在大明君權至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大臣們可以任意胡搞,但都必須在皇帝畫的框架上來胡搞。離開皇帝的默許和支援,他們就狗屁都不是了。東林黨權利再大有閹黨權利大嗎?大家都說魏忠賢隻手遮天,可是兩張詔書就把他幹掉了。
-
3 # 爾朱少帥
東林黨和閹黨說白了都沒有兵權。他們要屠殺對方就需要一把刀,這把最大的刀就是皇帝。
要是一個明君的話,東林黨和閹黨就是皇帝平衡權術的工具。但是遇上朱由校這個木匠,皇帝反而成就成為黨爭時候的殺人工具。
朱由校想孝敬乳母客氏,魏忠賢啥都順著皇帝,東林黨卻要把朱由校的乳母趕出宮去。你說這個木匠皇帝會更親近誰?在加上朱由校不理政務,使得魏忠賢可以狐假虎威,借用皇權名義,就可以盡情擺弄朝廷。
皇帝的懶政、昏庸導致,進出皇帝耳朵的輿論先要在魏忠賢這兒過濾一遍,這樣皇帝成為魏忠賢的殺人刀。這就出現了魏忠賢在黨爭中可以佔盡優勢的局面,魏忠賢要對付東林黨,那就是皇帝要對付東林黨,君要臣死,東林們只能引頸待戮。
-
4 # 史論縱橫
有人在回答中說天啟皇帝是魏忠賢的工具,這句話是本末倒置的,其實,魏忠賢才是天啟皇帝的殺人工具。
東林黨所有的反抗,都被皇權的壁壘所擋下,因此,三番四次彈劾魏忠賢都沒能得逞,而寫奏摺的人,都被扣以東林黨的帽子,被無情殺害。
為了打擊東林黨人,魏忠賢還搞了一個《東林黨點將錄》,一下子搞的人心惶惶,東林黨也遭遇了極大的打擊。
說到底,不是閹黨想打擊東林黨,而是天啟皇帝有意扶持閹黨打擊東林黨,在明末時期,東林黨作為江南士大夫地主階層的代言人,組成聯盟,結黨營私,他們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口舌。
尤其是在明末宮廷三大案中,東林黨已經參與到皇權的交接中,甚至威脅到了皇權。
由於天啟皇帝文化水平較低,而且不喜歡政事,因此,遭到了東林黨人的嘲諷,忍不可忍的天啟,最終開始扶持以魏忠賢的閹黨,實行打擊東林黨的舉措。
所謂,皇上讓你死,你不得不死。
在崇禎皇帝繼位後,也是一句話就革了魏忠賢的權,不僅魏忠賢,明朝歷史上那些大宦官,哪個不是皇帝一句話就給辦了的。說到底,宦官不過是一條代表皇權的狗罷了。
狗咬你,你知道打狗,但是皇帝的狗,你敢打嗎?撅起屁股等咬就完事了。
-
5 # 青言論史
有關東林黨為何會敗在閹黨手裡,我比較欣賞當年明月的說法,這僅僅是一夥政治集團敗給了另一夥更歹毒、更腹黑的政治集團,僅此而已。
1、從組織結構來看,東林黨在幾位大佬去世以後,實際上就陷入了一個群龍無首的狀態。其實哪怕顧憲成等人還在,東林黨也並非是像閹黨那樣組織相對嚴密的政治集團。根本上說,東林“黨”這個黨字,是閹黨給他們扣的,其真正的結黨是要到了崇禎為他們翻案的時候。
這些東林人自奉為正人君子,除了一心想要把持朝政外,還不屑於與那些他們認為不是君子的人打交道。這對於一個社團來說也許可以,但對於一個政治集團來說,團結所有的力量才是第一要務。東林人自己這麼搞,就白白把許多可以利用的政治資源全部送給了魏忠賢。
作為一個流氓出身的太監,魏忠賢根本不在乎這些。任何不乾不淨的人只要願意投靠他都可以撈點什麼。這是幾乎沒有人可以抵擋的誘惑。相比於那個動輒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東林黨,閹黨的門路明顯更寬廣。
2、對敵人的重視程度上,東林人明顯意識不夠。天啟年間的幾位東林大佬,除了楊漣早早地意識到魏忠賢可能是禍患以外,沒有任何人對這個幾年前李選侍身邊的死太監有什麼警覺。就連首輔葉向高,都不重視這個人。當魏忠賢一步步發展自己勢力的時候,東林黨卻沒有作出任何反擊,至少在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如果排除史官蒐集史料不詳或是有意隱去事實的話,就只能認定是東林黨人對魏忠賢的不重視了。
3、皇帝的態度問題。我部分同意其他題主的觀點,即東林黨實際上是死在皇帝的手裡。但我並不認為這是朱由校有意為之,而純粹是他的不作為所導致的。因為對於一個純粹的文盲,根本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的他能有多麼強勢的手腕和權術,是相當不現實的。倘若是真正有頭腦的皇帝,一定不會容許西風壓倒東風這種情況出現,東林和閹黨必不會有一方徹底被摧毀。而恰恰是天啟這麼個半大孩子(還是文盲),才導致了楊漣等人的慘案。他的不作為,給了魏忠賢絕對權力;絕對權力下滋生的絕對腐敗,給了東林人滅頂之災。
-
6 # 簡易833
屠殺二字略顯殺氣、戾氣太重!
閹黨似乎對宦官的不敬!
筆者認為對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應保持敬意!這個可參祥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所以對兄臺和各位看官有衝撞之處還請海涵!
宦官集團是代表皇帝,他們的權力也是皇權派生出來。
東林黨是屬於文官集團的,也大都是南方教育先進,經濟發達地區的官員。他們在朝堂之上是中國早期資本家的利益的代言人。他們用儒家經典來為他們的主子爭權奪利!他們結黨以後用儒家道德壟斷朝綱,綁架皇權。天啟時期的礦稅、茶稅、商稅國家能收入多少,而崇禎年間國家只能收農業稅了,也就是說東林黨及其主子就沒有給國家交稅。
所以宦官集團仰仗著皇權鬥敗了東林黨!
-
7 # 四川達州人
宦官本就是皇帝的家奴。
明代後期,尤其天啟帝更是將自己的批紅處置權交給魏忠賢代行,就是拿來對抗士大夫掌握的內閣,及內閣手上的票擬權。
明代特務政治橫行,三大秘密調查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已廢黜)、內行廠都掌握在宦官手上,再加上批紅權,以內閣為代表的文官士大夫集團完全無法抵抗,只能接受摧殘。
這說明,天啟帝認為,士大夫需要再削弱一些才能利於自己控制。
-
8 # 巫女阿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看了題主下面的背景描述,說得挺清晰的,可見題主對明末歷史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仔細分析了下,題主的疑惑應該是這樣的:為什麼在移宮案之中還頗有權勢的東林大佬們在面對魏忠賢迫害的時候,卻毫無能為。
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好理解的。
移宮案的時候,東林外有諸多朝中大佬,內有明光宗生前最信任的太監王安做內應。而李選侍本人只是一個後宮嬪妃,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強行待在乾清宮不搬出去,也沒有藉口霸住天啟皇帝不讓他和朝臣們見面。角逐的雙方是外臣系統中大部分大佬+內臣系統中大佬王安對付一個已經死去丈夫的後宮嬪妃,誰強誰弱一目瞭然。
而在魏忠賢時期,王安雖然為人忠貞,但是為人嚴肅,這就和年幼貪玩的天啟格格不入了,天啟雖然不見得討厭他,但是和他很難建立起相對親密的關係。反倒是從小照顧他的奶媽客氏和客氏的姘頭魏忠賢更能討天啟的歡心,所以王安就被扳倒了,魏忠賢取代了王安。
東林大佬們是看不慣也看不起魏忠賢的,那就得開始打。本來嘛,魏忠賢區區一個太監,是無法和朝中諸多大佬抗衡的。但是耐不住魏忠賢和天啟關係好啊,天啟又不喜歡處理政事兒,基本上就全權交給魏忠賢了。而明朝是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王朝,這麼一來,博弈雙方其實就變成了東林諸多大佬對抗魏忠賢代表的皇權+一大批向魏忠賢靠攏又手握實權的閹黨。
這麼說起來,就容易理解多了。東林黨表面上對付的是閹黨,但是因為閹黨背後站著皇權,所以實際上他們對抗的是皇權。天啟皇帝本人或許並沒有多少要害死諸多東林文臣的意思,但是一則實在不想搭理這些破事兒;二來也是受了魏忠賢和客氏的懵逼;三則天然的親近魏忠賢等身邊人。東林諸文臣的失敗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移宮案的時候,東林文臣們的對手是後宮之中無權無勢的李選侍;天啟年間,他們的對手是魏忠賢以及站在魏忠賢背後的皇權。對手不一樣,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回覆列表
筆者覺得與其說東林黨被閹黨屠殺,倒不如說是被皇帝屠殺的。因此,東林黨才毫無還手之力。那麼,為什麼東林黨人扶持上臺的皇帝要屠殺他們呢?
閹黨,雖然說是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但很難想象,在沒有皇帝的許可和支援下,魏忠賢能夠多次動用詔獄和中旨,抓捕朝廷命官,並在獄中刑死。因此,“閹黨”的背後是皇帝,也可以說所謂“閹黨”就是“帝黨”。
當時的皇帝朱由校是由東林黨人扶持上臺的,而且當時的首輔劉一景、葉向高,吏部尚書趙南星,禮部尚書孫慎行,兵部尚書熊廷弼,都是東林黨人或東林黨的支持者,可以說明朝的軍事、政治、文化、監察和人事大權全都被東林黨人把持。《明史》記述此時“東林勢盛,眾正盈朝”。
朱由校在歷史上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昏君,沉迷木匠活,不理朝政。但筆者覺得朱由校並不是昏君,很多時候他是表面糊塗,心理明白得很。
朱由校繼位時,面對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邊境上遼東戰事糜爛,敗報頻傳。朝廷上東林黨人把持朝政,致力於報仇雪恨,天天打口水仗,不以國事為重。這是有明以來未曾出現過的局面。
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來講,能看懂這兩個戰場都很困難。這個既無母后保駕護航,又無能臣輔弼,孤立無援的少年天子,面對著一個龐大的東林黨利益集團,試問除了使用太監,他還能使用誰?
因此,朱由校要借閹黨的手除掉那些只顧空談,不幹實事的東林黨。當然,回顧那段歷史,我們一方面應該看到東林黨內確有正人君子,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東林黨內也不乏蠅營狗苟之人,整日致力於權力鬥爭。
總得來說,天啟帝在位期間,邊境雖戰事頻繁,但還不至於沒錢打仗,此時國內也算穩定。說他是昏君有點過了,及格分應該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