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藝興的驕傲
-
2 # Tszyulee
感謝題主的邀請,本人現在剛好處於這個階段。我老家在安徽銅陵,一個三四線小城市,典型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地方,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臨近安徽合肥、蕪湖、江蘇南京,經濟發達,人口稀少,曾以人均GDP的高排名和人均私家車擁有數全國第一上了新聞。而我大學畢業後,和妻子在這個小地方考上公務員,家裡買了房買了車,可以說毫無壓力,又沒養小孩,除了工作,生活重心可以說就是吃喝玩樂。
首先我不提倡一邊倒的看法,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輝煌,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安穩,怎麼選擇完全看你自身條件,不能一概而論。我看到過很多年輕人一心有個大城市夢,可以說是不顧一切地跑到上海來,最後也只是打打工,幾年後哪裡來回哪裡去,這就是典型的被“出去看看世界”盲目衝昏頭腦的人,俗話說“量力而行”就是這個道理,明明可以在老家憑自己的能力得到不錯的生活,不錯的工作,非要出去硬碰,最後青春寶貴的時間浪費了,當初在老家的機會很可能也再也沒有了,而往往為你的衝動買單的還是你的父母你的配偶。有人可能要說了,我要趁年輕出去闖闖,出去看看,我想說的是出去看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要賭上你的青春,當你腳踏實地地奮鬥後,當你實力允許後再出去看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啊。
其次到大城市並不是一句話的事情,我認為盲目地跑去不是明智地選擇,你的財力,你的智力直接影響到你奮鬥的成功率,現在到大城市的年輕人最關心的無外乎房子,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房子永遠是最能為你提供安全感的。但是在現在中國社會,有這個財力還好,如果是父母傾其所有,甚至是掏出養老錢來為你的大城市夢買單,請問於心何忍?我的一位同學就是這樣,父母原本在老家兩三套房子,後來這位同學大學畢業了,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校,普普通通的專業,非想留在上海,找了一家公司當文員,父母賣了老家所有的房子,在上海付了一套六十多平的房子的首付,自己老兩口在老家租房子,平時不捨的吃不捨的穿,剩下來的錢還要支援兒子付貸款,這麼多年了,同學的能力並不見得有提升,每次聊到都是在為每個月的房貸發愁,這樣的生活真的比在老家更充實嗎?
當然瞭如果你自認為個人能力可以了,大城市的機會肯定是小城市沒法比的,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你一定要想好你是否做好了奮鬥的準備,是否有毅力堅持,在一線城市,稍微放鬆一下就會被後來的人比下去,大城市的快節奏你能適應,甚至遊刃有餘,那麼恭喜你,你適合這個地方。如果你管理不好自己,惰性遠遠勝過你的勤奮,那麼小城市才更適合你。
而作為我本人來說,來到上海後最大的感受有幾點:
第一:這裡的每個人每天都在努力,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大家付出的努力遠遠是小城市生活的人比不了的,快節奏,高付出才是日常,不像小城市那麼悠閒。
第二:大家對於房價的關心,對於政策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小城市,換句話說房子的壓力乃至經濟壓力是小城市比不了的。但是有一點很奇怪,在上海的日常生活,包括最平常的買菜買水果買衣服卻比小城市便宜不少。
第三:這裡的輝煌繁華,拼命工作之餘的豐富多彩是小城市比不了的,以前在老家,下班後逛逛街打打牌,基本上可以說是養老了。而現在在上海,能去的地方多,能參加的社會活動多,以前只能在電視上手機上看到的現在都可以親身體驗,這點是對我本人很大的吸引。
第四:很多人關心和討論的下一代教育,無疑上海比小城市更好,這裡的教育更具包容性,走的更前衛,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我有一次在地鐵上聽一個學齡前小孩跟家長雙語溝通,發音的純正確實有點讓我驚著了,因為在老家我也接觸過幼兒英語教育人士,那些老師的英語發音根本不標準,這可能就是大家說的資源吧,上海的教育資源是小城市比不了的。
-
3 # 浮生雜談錄
看個人志向和能力哦。永遠不要把受虐當成上進
在一線城市996當程式設計師,很上進;在老家當個認真負責的公務員,也很上進。
在一線城市,每天花費3小時往返於擁擠地鐵,回到出租屋裡累得想睡覺;相比於小城市下了班去和朋友聚個餐,去健身房健個身,陪父母伴侶孩子玩一玩,其實並沒有更上進。
上進從來都不是跟別人比有多累、多苦、多心酸
上進是認真工作並熱愛生活
-
4 # 森嵐和小又
作為一個廣漂7年,已經回了長沙的“前南下務工人員”,我依然建議年輕人只要有條件,都應該去一線打拼一把——不管你是家裡有礦還是普通百姓,不管你是打算打工還是經商,也不管你是打算在一線安家落戶還是打算回家鄉發展,一線城市都是值得年輕人去闖一闖的。
一、一線城市擁有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1.就業機會更多
下面這張圖是2019年中的資料,可以很明顯看出,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工作機會數量是其他省會城市的2-10倍,如果對比四、五線城市可能就是幾十倍的差距了。一線城市的人口、經濟規模都更大,因此能提供的職位也更多。
2.大企業、好企業、企業總部更多
一線城市的大企業、好企業也更多。如果是全國性的企業,大多總部也在一線城市。因此,去一線城市意味著你有更多的機會進入這些優質企業。
以上市公司為例,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的上市公司數量至少領先其他城市一個身位。
再比如,網際網路行業,頭部公司、獨角獸幾乎都集中在北京和深圳,如果想找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階職位,幾乎只能在一線城市找。
下面是2020年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的榜單:
1、北京,76家
2、上海,43家
3、深圳,25家
4、杭州,22家
5、青島,10家
6、廣州,9家
7、南京,7家
8、成都,4家
9、天津,3家
10、武漢,2家
此外,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好單位,如銀行、通訊、電力等壟斷行業,其總部也大多在一線城市。因此,使是傳統行業,也是一線城市的下限和上限都更高。
拿銀行來說,如果是在四、五線城市城,那麼你的下限就是個普通職員,上限就是某個營業網點、支行的負責人;
如果在省會城市,你的下限可能是市級分行的職員,上限可能是省分行的中層甚至高層;
而如果在一線城市,很多大行總部都在這裡,如果你進了銀行,可能下限就是總行員工,直接就能接觸全國級別的業務,上限自然不必說。
3.更多高階職位,特別是非管理的專業技術職位
這點是我覺得一線城市跟其他城市最大的區別。所謂高階專業人才,就是那種專業能力比較強,但是又沒有升到管理層,或者不太適合做管理崗位的人才,比如高階策劃、產品經理、技術骨幹等。
在一線城市,這類人通常能拿到30w-60w甚至以上的薪水。在二線城市,不僅職位更少,就算找到了,工資可能也就是十來萬的水平。而如果到四、五線城市,可能這類職位壓根就沒有。
二、一線城市擁有更新、更全的商業業態和資訊資訊
由於一線城市人口多,規模大,高收入人群也多,因此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都是在一線城市誕生。所以即便是家裡有礦,或者在家鄉城市屬於當權者階層,或者你打算以後回老家做生意,我覺得年輕人也可以到一線城市來見識見識。
現實中,也有不少人就是在一線城市看到了某個新興的商業模式,然後就回老家複製做生意的。
同時,一線城市往往也聚集了更多的媒體、行業會議、論壇、展會等資源和機會,比如我之前在廣州,琶洲展館就經常會有各種商業展會,有很多是可以向普通公眾開放的。而且展會質量也比我家鄉長沙高。記得之前參加過一個食材餐飲方面的展會,確實是很多徵集的食材、餐飲裝置等供應商參展,不像在長沙,打著食材美食名義的展會,實際上就是個大型小商販賣貨會場···
三、年輕的時候出來闖蕩,年紀大的不後悔
這也是我經常給自己7年的廣漂生涯的註腳。
年輕的時候,總是會意氣風發,想著仗劍走天涯的。而年輕也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因為還有時間可以重來。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出來,年紀大了有家有室的再來懷才不遇,後悔當初沒有去一線見識見識,恐怕會更難受吧。
所以,年輕人,如果有志向有抱負,不妨大膽追逐一次。也許最終你不會留在一線城市,但這樣的經歷卻只有年輕時才能無負擔地擁有。
最後
總的來說,一線城市對於年輕人來說肯定是一個提升能力、增長見識的好地方。不過,一線高昂的房價,不斷升高的落戶門檻,較高的生活成本,也讓不少年輕人心生畏懼,擔心容納靈活的地方,安放不下肉身。
所以,這幾年我發現很多人對於一線城市開始有更清晰的目的性:我就是來這裡賺錢、漲見識的,並不打算買房安家落戶,掙幾年錢,等到要安家的時候就還是回到家鄉省會、二線城市生活。
回覆列表
我認為
可以滿足其一 但不能一項也不滿足
首先一線城市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地方。在你已經是外來人員的情況下 你再不上進 你只能被淘汰
其次 一線城市的消費一定是你生活過才能體會到 衣食住行 你一窮二白的到這個地方 家裡沒有點支援 你怎麼活的下去 真的要到那種家裡砸鍋賣鐵只為了你能在大城市生存下去的地步嗎。
有兩個很鮮活的例子 《歡樂頌》中的關雎爾 家裡小康足矣 託關係弄到大公司 人又上進 所以她在上海生存完全沒有問題
再看樊勝美 家裡不僅沒有任何支援 甚至像一個吸血鬼 因此遇到點問題 如果不是電視劇 恐怕這個家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因此 一線城市是個好地方 但是也是個鬥獸場
請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