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果山電影

    要說《長安十二時辰》最討厭的人物排行榜,相信元載&王蘊秀可以全票透過~~

    元載出身微末,在長安官場沒有後臺,但他油滑世故,滿肚子的算計,見風使舵毫無立場,活靈活現的卑鄙小人。

    王韞秀門將之後,是唐朝名將王忠嗣之女(劇中改為王忠祠)。年紀輕輕卻從小看慣了官場險惡,滿腔熱血又生性多疑,深知元載油滑卻還被擄走了芳心,對元載言聽計從,助紂為虐。

    很多同學都知道元載是唐中期的宰相,那麼歷史上的他真的娶了王韞秀嗎?他又是如何發家爬上相位?最後際遇如何?

    來來來,我們一起來八一八~~

    01

    出身微末

    元載出身平民,家境貧寒,但他從小愛讀書,不僅博覽群書還對道教頗有研究。唐玄宗時期很興道教的,看看小李必一身道袍就知道了。

    元載的考試運不好,考了好幾次鄉試都不能中第。一直到了天寶元年(742年),元載才憑藉精通道教高中進士,被授為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縣尉。

    後來又陸續當了黔中監選使判官、大理評事、東都留守司判官、大理司直,這個時期的元載當的都是小官,還沒有什麼大作為。

    《長安十二時辰》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元載任大理寺評事,八品小官。元載已經31歲了,還是單身狗,生活還很拮据。

    歷史上的元載和王韞秀是真夫妻,識於微時,成婚那會兒元載家窮得叮噹響,日子久了王韞秀孃家人都看不起元載。後來,元載終於奮起直追來到了長安謀前程,臨行前賦詩一首《別妻王韞秀》。王韞秀決定離開爹孃跟隨丈夫,寫下了詩文《同夫遊秦》,緊隨其後來到長安共甘共苦。

    元載當了很多年的小官,到了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期間元載跑到了江南躲避戰亂。

    02

    時來運轉

    “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二年,唐玄宗倉皇出逃長安。出逃第二天太子李璵就發動了“馬嵬兵變”,緊接著李璵在靈武繼位,唐肅宗的時代到來了。

    這一年元載已經43歲了,很快,元載的春天來了。

    因為宗室舉薦元載職位升遷很快,用平步青雲也不為過。從江東採訪使副使,做到了洪州(江西南昌)刺史,這時候已經是正六品了。

    756年十月,兩京收復後,唐肅宗返回長安,元載被調到了戶部任度支郎中,掌管全國賦稅的,官從五品。

    元載因為情商很高,知道皇帝想聽什麼,向上管理做得很好,深受肅宗器重,加官晉爵當上了江淮轉運使,掌東南各道水陸轉運,權利已經挺大了,還外加御史中丞,品級正四品下。

    到了上元二年(761年),元載結束了外派的職業生涯,回到了長安擔任戶部侍郎,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品級不變,這回是平級調崗。

    後來又升了度支使(唐太宗時期叫“戶部尚書”,相當於財政部部長),正三品。還兼任了諸道轉運使,掌全國榖物財貨轉輸與出納。

    03

    乘風而起

    第二年,唐肅宗病重,宦官李輔國專權把持朝政。說起李輔國也是很有故事的一位公公,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還叫李靜忠,就是阻止李必救駕,又在聖人失蹤的時候鼓搗太子李璵稱帝的那位公公。

    早在756年,“馬嵬兵變”之後,李璵優柔寡斷,李靜忠給他分析形勢,最終說服他在靈武稱帝,成了唐肅宗。唐肅宗十分器重李靜忠,不僅給他賜名為“輔國”,還把兵權都交到他手上,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掌管禁軍,一時間權勢滔天(相當於《長安十二時辰》中郭力仕的地位)。

    元載做為資深牆頭草,對於李輔國這種大佬,元載一定是積極戰隊且溜鬚拍馬的。

    李輔國妻子與元載同宗(實際上元載不姓元,有說隨繼父姓,有說隨主戶姓),便讓元載兼任京兆尹,相當於首都的一把手,如今的北京市委書記,一般是正三品。

    元載一直都胸懷大志,要成為大唐的宰相。為了留在三省六部後續順利晉升,就去找了李輔國,表明不想擔任京兆尹。

    三省六部一臺九寺五監是唐朝的中央機構,三省六部一臺是核心機構。三省: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一臺:御史臺。中書令掌管中書省,侍中掌管門下省,尚書令掌管尚書省,但是尚書令很多朝代空缺,所以左右僕射掌管尚書省。三省長官併為宰相。此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員參與朝政機密。其本官階品較低者,則用“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亦為宰相。(頭銜由來:中書、門下二省地處宮內,尤為機要,故常聯稱)

    李輔國明白他的想法,把元載的崗位重新調成了度支使(財政部長)掌管戶部,兼任鹽鐵轉運使(鹽鐵、轉運逐漸合為一使,一般由宰相,朝中重臣,浙西觀察使或淮南節度使兼任)。

    由於唐肅宗允許張皇后干政,張皇后和李輔國是相互勾結,把持朝政。

    同年(762年),唐肅宗病重,張皇后更是跋扈,竟然謀劃殺害太子李豫,改立越王為太子,同時張皇后對李輔國也對了殺心。張皇后加害太子的事情剛好被李輔國同黨發現,救下了太子。當晚唐肅宗病逝,第二天李豫登機成為了唐代宗。

    李輔國覺得自己救了唐代宗又有擁立之功,也開始飄飄然起來了。很快唐代宗便尊李輔國為“尚父”,封他中書令,正二品(唐初為正三品,唐代宗時期升為正二品),由此李輔國成為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然而實際上唐代宗卻架空了他的兵權。

    李輔國有一次竟不知好歹地跟唐代宗說:“大家(皇帝的俗稱)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唐代宗聽了非常不爽,意思是我只要當了傀儡皇帝擺樣子好了,便對李輔國起了殺心。

    因為元載是自己的小弟,馬屁拍得又好,李輔國經常在唐代宗面前稱元載。元載本人就很會揣摩人心,非常討皇帝喜歡,很快就飛黃騰達了,陸續升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終於成了宰相,加封集賢殿大學士(宰相兼職)、銀青光祿大夫,封爵許昌縣子(爵位)。這一年元載49歲。

    中書侍郎,即副中書令,幫助中書令管理中書省的事務,是中書省固定編制的宰相,唐初為正四品,唐代宗大曆年間升正三品。元載加了同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簡稱)頭銜,也就是宰相了。

    當了宰相之後的元載,緊接著替唐代宗立下了汗馬功勞。元載的大靠山李輔國在當了中書令(宰相)之後,眼看唐代宗對提攜自己的貴人李輔國起了殺心,元載那是二話不說翻臉不認人,立馬參與了刺殺李輔國的謀劃。

    (李輔國像,704年-762年,唐代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宦官)

    繼李輔國被殺之後,另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宦官出場了———魚朝恩,他掌管禁軍,專權跋扈,不僅妄議朝政,還當面侮辱宰相。元載默默地把一筆一筆帳記在了心裡。

    宦官魚朝恩曾在國子監手執《易經》,當眾講論“鼎覆餗”,以此諷刺宰相。另一位宰相王縉大怒,元載卻含笑不語。魚朝恩對人道:“發怒乃是常情,而微笑則是不可揣測的。”由此可見,元載城府深不可測。

    到了769年,元載藉機向唐代宗參了一本魚朝恩,順利獲得了唐代宗的授權,開始策劃剷除魚朝恩,並在770年順利除掉了他。

    元載剷除了魚朝恩之後,順便把他的同黨度支使也給貶了,自己就兼任了度支使(財務部長),管著大唐的錢袋子。

    從此,元載深得唐代宗寵信,封潁川郡公,政治地位一時間無人能及。

    04

    盛極而衰

    元載覺得自己居功自偉,無人能及,也開始飄了起來。這一飄,儼然成了另一個李輔國。

    元載不斷加大自己人士任免的權利,後來又非常自信的大興土木建造私宅,被唐代宗知道之後非常厭惡。

    771年,後來元載又把上奏自己罪狀的李少良,安了個罪名活活打死。從此就沒人敢議論元載了,更不用說上奏自己找死。元載不僅專權,還很貪財,他兒子和親信們公開賣官。私生活也非常高調,在長安有兩座豪宅,還有一處大別墅,時常在那裡歌舞昇平。

    據野史記載,元載在這個時期納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小老婆專寵,名為薛瑤英。這也讓糟糠之妻王韞秀心中淒涼。

    其實這些唐代宗都看在眼裡,唐代宗顧念舊情,私底下旁敲側擊,明裡暗裡都在提醒他收斂一點。元載剎不住車了,還是一如既往。

    唐代宗看元載越來越不順眼,變慢慢開始回收他的權利。到了777年,時機成熟了,唐代宗一股腦兒把元載黨羽給收拾了。元載和兒子們被賜死,其妻王蘊秀將門之後,不願入宮為奴,也被賜死。元載享年64歲。

    按照唐律,元載妻女並不處斬,只投入宮中掖庭為奴做粗活。但是,王韞秀不願再苟活偷生,她說:“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堅不從命!”。

    元載死後,家產全部被抄,元載在各處的房產也被毀了。僅胡椒就抄出了有八百石,鍾乳五百兩。胡椒在當時是貢品,是非常珍貴的,八百石拿到現在就是相當於六十幾噸~~所以論唐朝貪官,元載排第二,也是沒人敢排第一的。

    唐代宗在賜死元載全家之後還是不解氣,過了兩個月竟然下令把元載祖先的墳墓都給掘了,又是開棺又是棄屍的。也是讓人汗顏。

    寫在最後

    元載擔任宰相期間(762年-777年),拿得出手的功績也是不少的,最值得稱道的是協助唐代宗剷除了李輔國和魚朝恩這兩位專權的奸宦。

    同時,元載提拔的劉晏和楊炎兩位名臣後來都成為了宰相,併為“安史之亂”之後的經濟發展和財稅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此外,“安史之亂”後,兵力被集中平定叛軍,導致西部防務空虛。元載曾就西北邊防的防禦問題提出建議,認為應修築原州城,守衛木門谷、木峽關、隴山三關,設定鳴沙縣、豐安軍,並將隴西地區的地形繪成地圖。可惜這一建議,最終沒有實施。

    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念元載曾經救過自己性命,追復元載官職,並同意改葬,賜諡號為荒,後改為成縱。唐文宗即位,追諡為忠。

    (元載像,字公輔,713~777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方法可以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