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ule15182292

    1,透過兩地上市可以面對更多的投資者A股提供更高估值,H股提供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

    2,H股面向全球投資者,能夠更好的推動品牌的全球化,也更能吸引全球的投資者來投資小米

    3,H股為小米提供了同股不同權的先例,為淚軍更好的控制小米提供了較好基礎

  • 2 # 我為科技狂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拆分為兩個問題。哪兩個?第一個,小米在大陸和香港兩地交易所上市有可能性嗎?第二個,小米在大陸和香港兩地交易所上市後,小米會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接下來要談到兩則新聞,一則是來自澎湃新聞的,另一則是來自北京青年報的。

    所謂的中國市場助力中國新經濟發展,落實到具體政策方面,又分為三個維度。一類,支援已經在境外上市,並有戰略價值的大型企業,在國內發行證券。但行內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這類大型企業的門檻是市值要在千億美金以上。二類,支援還沒有在境內外上市,但已經搭建了VIE架構的,市值規模在百億美金以上的獨角獸企業,可直接在A股上市。三類,支援註冊地在境內,但還沒有上市的,具備行業發展的“四新”企業,儘快在A股上市。投行人士向澎湃新聞如是稱:“針對這一類情況,一方面是會加快稽核進度,另一個方面是會降低上會的標準。但是,具體標準是什麼也不會公佈出來,更多是會特事特辦,走富士康的路。”

    從澎湃新聞的報道來看,證監會其實採用了一種類似“靈活機動”而又效率很高的策略。如果這則新聞並非傳言,那麼小米顯然是符合在A股上市的要求的(第二類)。話又說回來,在A股市場上,像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這樣的科技股那真就是屬於稀有品種。如果科技公司在未來市場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和發揮更大的作用,那麼A股能有更多的優質科技股,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讓A股更趨繁榮、健康,更具長遠投資價值而非短期投機價值。

    第二則新聞,據北京青年報在網上釋出訊息稱: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就對外發布公告,稱將允許創新型公司採取雙重股權結構在港交所上市。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00億港元,若市值低於400億港元,須通過於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錄得10億港元收入的較高收入測試。當時就有分析人士認為,港交所此時決定調整上市條例,是因為2018年內地預計將有多家科技公司上市,如小米公司、螞蟻金服等。同時,港交所也鼓勵已在國外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來香港二次上市。根據港交所公告,對來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市值要求為100億元,只限新經濟企業,可沿用第一上市地區的同股不同權架構,不需遵行香港針對同股不同權所設的投資者保障。還是舉個例子,幾年前,馬雲等人為了保住對阿里巴巴的控股權,阿里巴巴本來打算在港交所上市,但港交所堅持不同意阿里巴巴的“同股不同權”,最後阿里巴巴才在美國上市流通。現在,阿里巴巴也可以在香港上市了。

    理清了以上脈絡,再看小米目前的條件,當然是既符合在A股上市,又滿足在港股上市。實際上,不止小米有意在A+H兩地上市,另包括螞蟻金服、京東物流等中國科技企業都有與之相近的意願。加之,大陸和香港兩地證券市場都歡迎像小米這樣的科技企業上市,併為之大開綠燈。

    最後,有媒體稱小米上市後的估值可達2000億美金,成為繼騰訊、阿里巴巴之後,中國第三大上市科技巨頭,這個我是持保留意見的。小米的市值能夠達到1000億美金左右,那就相當了不起了。畢竟,小米雖然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家網際網路企業,但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當中,小米更應該是與蘋果公司一個型別。小米未來若能在智慧手機(以及今後的平板、筆記本、智慧音箱、空調等)市場中獲得主導權,小米的市值也自然能達到數千億美金。

  • 3 # 科技新發現

    小米要上市的訊息已經流傳已久了,從雷軍剛開始的矢口否認到後來的預設,再到後來相關訊息愈來愈多……唔,小米上市這個事兒還真是讓業界和吃瓜群眾操碎了心啊!小米上市其實最值得關注的有兩點,其中一點是市值能夠達到的高度。

    據說,目前小米底層資產估值為540億美元,上市後保守估計市值為1000億美元。還有的訊息顯示,雷軍給小米定調2000億美元的目標已經受到投行認可。無論是1000億,還是2000億美元,小米只要達到這樣高的市值,就有望改變當下國內的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格局。

    要知道,目前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都在5000億美元左右,而百度市值不到900億美元。到時候,業界和大眾通常認知的網際網路、科技領域三巨頭“BAT”或得改名為“ATM”了!

    另外一點則是小米為什麼要選擇在A+H股兩地發行,畢竟通常意義上一家企業都只能在一個股票市場上市。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當年港股和阿里巴巴那些事兒了。以阿里巴巴、小米等為代表的眾多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在資本構成上大都屬於VIE架構,也是以“同股不同權”為特色。

    所謂的“同股不同權”,是指持股數量相同的情況下,基於持股等級的差異,部分股東可獲得更多的投票權。比如,企業將股票分為“A股”和“B股”兩個層次,對外部投資者發行的A股有1票投票權,而管理層持有的B股每股有N票投票權。基於這些股東在投票權方面擁有的特殊權利,他們就可以掌握企業的控制權。對於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來說,高層掌控企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之前阿里巴巴原本是要在港股上市的,但可惜的是當時港股不允許雙重股權結構的企業上市。就此,港股與一家市值達到近5000億美元的巨頭企業失之交臂。為了彌補這種遺憾,也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港交所已經針對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如何赴港上市給出詳細的方案細則。去年12月15日,港交所就釋出公告稱,將允許“創新型”公司採取雙重股權結構在港交所上市。這也意味著,小米能夠在港股上市。

    此外,國內的A股也在進行著新股發行上市的最佳化改革。自然,這也給了小米在兩地上市的可能性。如果能夠在兩地上市,對小米的發展將帶來強勢的助推力量。屆時,雷軍或許不說“Are you OK”了,而是改說“I’m OK”!

  • 4 # 科技向令說

    最近關於小米上市,不僅是科技界也是我大A股的一大熱點。目前關於其最終上市究竟是選擇美股、港股還是A+H方式,還有待官方訊息進一步確認,但是我A股倒是先蠢蠢欲動,不少小米概念股以強勢漲停的方式來宣告著小米的影響力。畢竟目前的小米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哪怕是在港股上市,從體量上來看一旦成功上市,無疑是今年全球最大IPO案例。無論從國內的投資者、政府有關機構、甚至雷軍自己如果能夠A+H上市都是大家非常希望看到的結局。首先,早期因為政策和投融環境等原因,我們完美的錯過了BAT等科技巨頭在國內上市的機會,而導致網際網路超速發展帶來的大量經濟紅利未能由我們自己享受,小米作為目前國內科技行業的領頭羊之一,A股和港股都會垂涎,港股甚至開始修改原先的同股同權規定,來迎接國內的科技巨頭,足見其誠心。而近期,國內金融高層也在就留住下一個BATJ頻繁吹風,除了態度也正好檢驗下國內資本市場對於新經濟類企業的接納程度。

    全球獨角獸公司名單其次,美股對於小米這一類公司的熱情還有待考證。雖然阿里、京東在美股被捧的火熱,但更多的中概股在美股實際上並不太受待見。上個月,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在美股上市就反響極為平淡。所以像360這樣被周主教一直認為低估的公司,不遠萬里也要回到A股割一波韭菜,畢竟從500多億到4000億,7倍的價值差別誘惑力不可謂不大。

    最後,採用A+H方式,既可以享受國內政策、估值和後續資本運作上的優勢,也可以透過H股讓更多國際投資者瞭解和參與進來,甚至對其海外市場的擴張提供幫助,一舉多得。不過,需要注意的起碼二三年內,小米想選擇A+H股上市的可能性都極低。一方面,小米目前採取的是VIE架構,本就不是為A股上市準備的,股東也是包含眾多美元基金,如果轉A+H,恐怕拆架構和調整投資者等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當然,最重要的是,目前A股的發行制度還未變革,對於盈利、股權架構、業務穩定性等方面的稽核要求雖不一定合理但確實苛刻。因此,縱然高層有心,奈何需要對應改變的東西太多,短期內很難實現。不然為啥喊了併為此準備N年的註冊制到現在也還在不斷推後呢。

  • 5 # 獨角獸工場

    從港股的角度來講,對小米是非常期待的。之所以對小米有諸多期待,是因為港交所預計在2018年5月份透過“同股不同權”的上市模式,而小米的名氣和實力,有利於港交所推行新的政策,吸引投資者的眼光,也鼓勵其他大型企業赴港上市。

    如果小米順利進入港股,那麼這項舉措就相當於是為其“量身定做”的,小米也由此成為首批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由此得到的發展優勢自不必說。

    從A股的角度來講,同樣迫切期待小米的到來。目前製造出屬於自己的“BATJ”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任務。之前的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巨頭都在境外完成了上市,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是無法在內地交易的。如果更多的優質企業和科技巨頭在境外上市,對中國資本市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中國監管部門是很樂於推動小米在A股和H股同時上市的。就像幾日前360借殼江南嘉捷成功迴歸A股一樣,政策利好是關鍵。

    據瞭解,小米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 ,超過了百度的876.12億美元。如果能夠成功上市,小米將超越百度和京東,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的第三大巨頭。按照這個估值來算,小米員工應該也是很開心了,預測未來小米會誕生一大波兒千萬、億萬富翁了。

  • 6 # 老玩童gan

    小米公司要在A股和H股上市,這可不是大利好。作為大型獨角獸的小米公司,估值很高,但真的具有更大潛力嗎?小米手機應該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組裝加外觀設計而矣,象晶片小米能做嗎?聽說小米近幾年成長快,但利潤一直未直接公佈,好象虧損較大,此時兩邊同時上市,有融資造血維持之嫌。總之,手機是飽和產業,小米也沒真正核心,上市後還能發展多大?恐怕會象中石油,上市即頂點,再逐步滑落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生三包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