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主這個問題,不禁感慨這麼偉大的歷史小說,竟然關注度如此之低。
作者徐興業,1917年生,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同鄉,20歲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對,就是錢穆那所學校,畢業之後,做過中學教師、公司職員,後來還做過上海市教育局的幹部,後來又成為上海市教育出版社編輯,最後在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崗位上退休。
看其履歷,比較平淡,後來雖然是教授,也不是以學術成就名世。
他寫這部小說的緣起是在抗戰烽火正濃烈的1939年,當時這個窮教師患了病,臥床不起,一個好朋友送給他一本《三朝北盟會編》,供其閒暇閱讀,消磨光陰。誰知道徐興業先生一讀完其中一卷,便淚流滿面,因為這本史書詳細記錄了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三朝的宋金和戰歷史。那種歷史屈辱感和悲壯感,感染了他,於是決心寫一部北宋末年的歷史小說。
《金甌缺》共四卷,以“馬擴”為中心人物,展示了宋金之間戰爭的來龍去脈,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曾經作為宋朝使者出使女真,又出身西軍,能征善戰。
我覺得《金甌缺》的最可貴价值是它的語言,華麗而不張揚,與現代漢語略有差異,吸取了古代文史的精華。作者寫這部小說,花了半生經歷,特別是在晚年困苦的情況下,更是難得,那時候查資料不易,作者都是寫在一張張小紙片上,這種寫作精神,也很難複製了。
可惜最後兩卷因為作者寫的時候已是精力衰退,可能不如前兩卷。
但這部小說依然是中國當代最好的歷史小說。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不禁感慨這麼偉大的歷史小說,竟然關注度如此之低。
作者徐興業,1917年生,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同鄉,20歲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對,就是錢穆那所學校,畢業之後,做過中學教師、公司職員,後來還做過上海市教育局的幹部,後來又成為上海市教育出版社編輯,最後在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崗位上退休。
看其履歷,比較平淡,後來雖然是教授,也不是以學術成就名世。
他寫這部小說的緣起是在抗戰烽火正濃烈的1939年,當時這個窮教師患了病,臥床不起,一個好朋友送給他一本《三朝北盟會編》,供其閒暇閱讀,消磨光陰。誰知道徐興業先生一讀完其中一卷,便淚流滿面,因為這本史書詳細記錄了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三朝的宋金和戰歷史。那種歷史屈辱感和悲壯感,感染了他,於是決心寫一部北宋末年的歷史小說。
《金甌缺》共四卷,以“馬擴”為中心人物,展示了宋金之間戰爭的來龍去脈,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曾經作為宋朝使者出使女真,又出身西軍,能征善戰。
我覺得《金甌缺》的最可貴价值是它的語言,華麗而不張揚,與現代漢語略有差異,吸取了古代文史的精華。作者寫這部小說,花了半生經歷,特別是在晚年困苦的情況下,更是難得,那時候查資料不易,作者都是寫在一張張小紙片上,這種寫作精神,也很難複製了。
可惜最後兩卷因為作者寫的時候已是精力衰退,可能不如前兩卷。
但這部小說依然是中國當代最好的歷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