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出生,就要接種疫苗。疫苗進入人體,就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自動產生抵抗與疫苗相關傳染病的抗體,當機體再次遇到這種細菌或病毒時,作為體內的防禦部隊抗體便會奮勇殺敵,從而讓寶寶不得這種病,或得病後症狀減輕。醫學上將疫苗接種稱為“免疫規劃”,國家對免疫規劃工作有著嚴格的管理,而此項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是社群的地段保健醫生。 免疫規劃包括兩個程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礎免疫,即在1週歲內完成的初次接種;二是以後的加強免疫,即根據疫苗的免疫永續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況適時地進行復種。這樣,才能鞏固免疫效果,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看看吧,1歲之內寶寶要接種多少疫苗! 初生寶寶 一般最遲在出生24小時內就要接種卡介苗。乙肝疫苗要接種三針,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針。 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性牛型結核桿菌疫苗,接種卡介苗可以使人體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以預防結核病(俗稱肺癆)。嬰幼兒的抵抗力最弱,而結核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如果空氣中有結核菌,寶寶很可能受到感染,從而發生急性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危及寶寶生命,因此每一個健康的嬰兒都一定要接種卡介苗。 在幾十年前,結核病較為流行,近幾年發病率很低。但隨著人口流動增加,結核病也有抬頭趨勢。 接種後反應 接種後7~14天在接種部位有紅色小節,微有痛癢。4~6周可變成膿泡或潰瘍。經2~3月潰瘍自然癒合。這些都是接種後的正常反應,你不必擔心。 不能接種的情況 1. 早產兒。如果你家寶寶早產,一般暫時不接種卡介苗,因為接種後不易產生免疫力,成功率低。何時接種醫生會告訴你。 2. 孕媽媽為結核病患者,所生新生兒應做結核菌素試驗,陽性反應就不應接種,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3. 新生兒如果患有腎臟病、心臟病、全身面板病、腹瀉,或注射部位有膿泡瘡、溼疹等疾病均不宜接種。 4. 如寶寶具有先天性的免疫缺陷問題也不宜接種。 媽媽疑問 為什麼寶寶一出生就接種? 因為媽媽體內具有抵抗結核病的抗體是不能透過胎盤傳遞給寶寶的,因此剛出生的寶寶對結核病不具有免疫力。因此,照顧小寶寶時要注意不和結核病患者接觸,少帶嬰幼兒去公共場所,寶寶的房間每天通風換氣等。 為何複查時在另一家醫院,而不是常去的保健科? 結核病的防控工作統一由地方的結核病防治所承擔,社群或地段的保健醫會告訴你到哪個地方複診。 接種後會怎樣? 接種卡介苗後約1~2周,區域性會呈現紅色小節結,以後逐漸長大,微有痛癢,但不會發燒;6~8週會形成膿泡或潰爛;10~12周開始結痂,痂皮脫落後留下一個微紅色的小疤痕,以後紅色逐漸變成膚色。 接種卡介苗後區域性有膿泡或潰爛時,不必擦藥或包紮。但區域性要注意保持清潔,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如有膿液流出,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拭淨,不要擠壓,平均約23個月自然會癒合結痂,直到痂皮自然脫落。 接種卡介苗後是否就不會得結核病了呢? 卡介苗預防結核病確實有效,但並不是說百分百不會得結核病,它使寶寶對結核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使其患病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即使患了病,其病情也較輕。 乙肝疫苗 在發展中國家,乙肝的發病率非常高。乙肝媽媽很容易將乙肝傳染給寶寶。醫生們發現,慢性乙肝患者的機率與感染時的年齡密切相關,1歲以內感染乙肝病毒後約有90%發展成慢性乙肝患者,而青壯年、成年人感染後成為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只有5%左右。因此接種乙肝疫苗是降低乙肝病毒攜帶率、減少乙肝危害的最好方法。 接種後反應 接種後局部發生腫塊、疼痛,少數伴有輕度發燒、不安、食慾減退,大都在2~3天內自動消失。 媽媽疑問 我是位乙肝媽媽,寶寶被傳染的可能性極高,怎樣能防止寶寶傳染? 在孕期,孕媽媽的一項檢查就是乙肝,如果感染了乙肝,也不必害怕,在大醫院的(或傳染病院)產科,都可為孕媽媽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為新生寶寶做母嬰阻斷。具體方法是:在嬰兒出生後6小時之內及1個月後各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能讓寶寶體內馬上具有抵抗乙肝的抗體,如同有一道天然抵抗乙肝的屏障,然後按0、1、6個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針,對嬰兒的保護率可達95%以上。何時再注射醫生會告訴你,你要記得去醫院的時間,比如在臺歷上用紅筆標註一下。 乙肝抗體何時能出現? 抗體一般在注射後一兩個月後出現。如果家人沒有患乙肝的,則不必複查。若是家人患有乙肝,需檢視有無抗體出現,而且每2年查一次,看是否需要加強免疫。如果你選擇保姆,一定注意保姆的乙肝檢查。 乙肝抗體會消失嗎? 會的,但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一般在3~5年有必要複種一次。寶寶上幼兒園時,幼兒園要求寶寶體檢,這時會查乙肝抗體情況,當體內乙肝抗體消失或過低時,應複種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也有進口的,保護期長達15年,在複種時可根據情況選擇。 1個月 乙肝疫苗第二次 2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苗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小兒急性傳染病,5歲以下寶寶的發生率特別高,尤其是嬰幼兒,所以又稱為小兒麻痺症。這種病毒潛藏在玩具、文具、飲用水中,當寶寶吃進病毒後,大部分不會有問題,但有1‰~1%的人出現症狀,病毒透過口腔,進入胃腸,隨後侵犯脊髓,主要損害患兒脊髓中管理運動的部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造成弛緩性肌肉麻痺,發生麻痺症的兒童多數留下跛行,終身致殘。 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製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一般首次免疫從2月齡開始,連服3次,間隔4~6周,4歲時再加強免疫一次。口服疫苗後約2周體內即可產生抗體。 接種後反應 只有極少數嬰幼兒服用脊灰疫苗後發生一過性腹瀉,可不治自愈。 媽媽疑問 別的疫苗都是針劑,為何這種疫苗是口服的? 這種活疫苗病毒對人類神經系統已無或極少毒性,口服後可在寶寶腸道組織中繁殖,使體內同型中和抗體迅速增長,同時因可產生一種免疫物質(分泌型IgA),腸道及咽部免疫力也增強,可消滅入侵的野毒株,切斷其在人群中的傳播,而且活疫苗病毒可排出體外,感染接觸者使其間接獲得免疫,所以其免疫效果更好。 為什麼服用疫苗後,醫生不讓馬上喂喝熱水? 脊髓灰質炎疫苗要用冷開水服用,因為它是活疫苗,特別怕熱,溫度高就可失去活性,因此不能加在熱水或熱的食物中服用,以免疫苗失效。如果喝水或餵奶要在服用半小時以後。 什麼情況下寶寶不能服用? 高熱、腹瀉、重症感染及急性傳染病、結核病人暫緩服用,因生病時服用效果降低,很難產生抗體,但病癒後仍需補服。 母乳對疫苗有影響嗎? 母乳中含有抗體,會影響疫苗的接種效果,所以不要剛喂完母乳就服糖丸,一般宜在哺乳後2小時服用。服糖丸30分鐘後再哺餵母乳。 寶寶吃下疫苗後,因哭鬧吐了,怎麼辦? 有些寶寶因哭鬧造成服用糖丸時嘔吐,此時必須重新補服。家長應看著寶寶全部服下糖丸。 3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二次 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是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簡稱,疫苗主要針對這三種疫病。 百日咳 是由百日咳桿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雞鳴樣吸氣吼聲為特徵。病程可長達2~3個月,所以稱為百日咳。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母體無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傳給胎兒,6個月以下嬰幼兒發病較多。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 白喉 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咽、喉、鼻部黏膜充血、腫脹並有不易脫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於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可併發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痺。 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泥土和人畜糞便中。一切開放性損傷如開放性骨折、燒傷,甚至細小的傷口如林刺或鏽釘刺傷,均有可能發生破傷風。表現為張口困難、牙關緊閉;表情肌痙攣,病人出現“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痙攣,頭後仰出現所謂的“角弓反張”;可造成呼吸停止窒息死亡。 寶寶3、4、5個月及1歲6個月時均應各接種一針百白破疫苗。 接種後反應 區域性可出現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疲倦、頭痛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即自行消退。 媽媽疑問 我聽說這種疫苗的副反應很大是嗎? 目前中國使用的百白破聯合疫苗有3種,一種是由國家免費提供的全細胞型百白破三聯疫苗。另一種是中國產的無細胞型百白破疫苗,零售價15元/支(有些大城市免費)。還有一種是進口的無細胞百白破疫苗,零售價168元/支。 傳統的細胞型三合一疫苗,接種後有部分的寶寶常感到不適,可能會出現哭鬧不安、食慾不振,甚至發燒等狀況,這是因為百日咳疫苗中有一些成分特別容易引起副作用。 現在很多保健科使用新型無細胞型百白破疫苗,它是將百日咳疫苗中較有副作用的成分去掉,保留了免疫功能,所以有一樣的預防效果,但副作用明顯降低,只有3%5%嬰幼兒會出現輕微的發燒。 如果你帶寶寶打針時,可問一下醫生是全細胞型的還是無細胞型的。有些地方打無細胞型的要自費,建議用這種新型的疫苗。 4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三次 百白破疫苗第二次 5個月 百白破疫苗第三次 6個月 乙肝疫苗第三次 媽媽疑問 雖然打了疫苗,也怕乙腦找上門,如何預防乙腦呢? 由於7、8、9三個月雨量適中,蚊子極易繁殖,因此成為乙腦的發病高峰期。此時家中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給寶寶使用蚊帳。傍晚外出時身體裸露部位塗上防蚊液。 特別提醒: 1. 這些疫苗的接種,當地的保健醫生會通知你去某一地點接種,不用你自己擔心何時種。 2. 每次進行預防接種時應攜帶上寶寶的預防接種證,以備醫生查核。要保管好寶寶的預防接種證,日後寶寶上幼兒園、入學、出國等都需要。 3. 接種前應向醫生詳細說明孩子近階段內的身體狀況,特別是是否服用過的藥物、是否有過敏、是否發熱等。 4. 每次預防接種後務必查驗醫生是否填寫完整,簽署名字、日期和蓋上醫院的接種章。 5. 全國具有統一的免疫規劃程式,但各地方政府也可針對當地流行病而增加疫苗接種的種類,實行免費或部分減免費用的預防。而且根據季節不同,免疫時間也有所不同。如果你從北方到南方,去之前要問一下保健醫是否需要提前注射某種疫苗。
寶寶一出生,就要接種疫苗。疫苗進入人體,就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自動產生抵抗與疫苗相關傳染病的抗體,當機體再次遇到這種細菌或病毒時,作為體內的防禦部隊抗體便會奮勇殺敵,從而讓寶寶不得這種病,或得病後症狀減輕。醫學上將疫苗接種稱為“免疫規劃”,國家對免疫規劃工作有著嚴格的管理,而此項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是社群的地段保健醫生。 免疫規劃包括兩個程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礎免疫,即在1週歲內完成的初次接種;二是以後的加強免疫,即根據疫苗的免疫永續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況適時地進行復種。這樣,才能鞏固免疫效果,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看看吧,1歲之內寶寶要接種多少疫苗! 初生寶寶 一般最遲在出生24小時內就要接種卡介苗。乙肝疫苗要接種三針,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針。 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性牛型結核桿菌疫苗,接種卡介苗可以使人體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以預防結核病(俗稱肺癆)。嬰幼兒的抵抗力最弱,而結核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如果空氣中有結核菌,寶寶很可能受到感染,從而發生急性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危及寶寶生命,因此每一個健康的嬰兒都一定要接種卡介苗。 在幾十年前,結核病較為流行,近幾年發病率很低。但隨著人口流動增加,結核病也有抬頭趨勢。 接種後反應 接種後7~14天在接種部位有紅色小節,微有痛癢。4~6周可變成膿泡或潰瘍。經2~3月潰瘍自然癒合。這些都是接種後的正常反應,你不必擔心。 不能接種的情況 1. 早產兒。如果你家寶寶早產,一般暫時不接種卡介苗,因為接種後不易產生免疫力,成功率低。何時接種醫生會告訴你。 2. 孕媽媽為結核病患者,所生新生兒應做結核菌素試驗,陽性反應就不應接種,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3. 新生兒如果患有腎臟病、心臟病、全身面板病、腹瀉,或注射部位有膿泡瘡、溼疹等疾病均不宜接種。 4. 如寶寶具有先天性的免疫缺陷問題也不宜接種。 媽媽疑問 為什麼寶寶一出生就接種? 因為媽媽體內具有抵抗結核病的抗體是不能透過胎盤傳遞給寶寶的,因此剛出生的寶寶對結核病不具有免疫力。因此,照顧小寶寶時要注意不和結核病患者接觸,少帶嬰幼兒去公共場所,寶寶的房間每天通風換氣等。 為何複查時在另一家醫院,而不是常去的保健科? 結核病的防控工作統一由地方的結核病防治所承擔,社群或地段的保健醫會告訴你到哪個地方複診。 接種後會怎樣? 接種卡介苗後約1~2周,區域性會呈現紅色小節結,以後逐漸長大,微有痛癢,但不會發燒;6~8週會形成膿泡或潰爛;10~12周開始結痂,痂皮脫落後留下一個微紅色的小疤痕,以後紅色逐漸變成膚色。 接種卡介苗後區域性有膿泡或潰爛時,不必擦藥或包紮。但區域性要注意保持清潔,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如有膿液流出,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拭淨,不要擠壓,平均約23個月自然會癒合結痂,直到痂皮自然脫落。 接種卡介苗後是否就不會得結核病了呢? 卡介苗預防結核病確實有效,但並不是說百分百不會得結核病,它使寶寶對結核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使其患病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即使患了病,其病情也較輕。 乙肝疫苗 在發展中國家,乙肝的發病率非常高。乙肝媽媽很容易將乙肝傳染給寶寶。醫生們發現,慢性乙肝患者的機率與感染時的年齡密切相關,1歲以內感染乙肝病毒後約有90%發展成慢性乙肝患者,而青壯年、成年人感染後成為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只有5%左右。因此接種乙肝疫苗是降低乙肝病毒攜帶率、減少乙肝危害的最好方法。 接種後反應 接種後局部發生腫塊、疼痛,少數伴有輕度發燒、不安、食慾減退,大都在2~3天內自動消失。 媽媽疑問 我是位乙肝媽媽,寶寶被傳染的可能性極高,怎樣能防止寶寶傳染? 在孕期,孕媽媽的一項檢查就是乙肝,如果感染了乙肝,也不必害怕,在大醫院的(或傳染病院)產科,都可為孕媽媽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為新生寶寶做母嬰阻斷。具體方法是:在嬰兒出生後6小時之內及1個月後各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能讓寶寶體內馬上具有抵抗乙肝的抗體,如同有一道天然抵抗乙肝的屏障,然後按0、1、6個月各注射乙肝疫苗1針,對嬰兒的保護率可達95%以上。何時再注射醫生會告訴你,你要記得去醫院的時間,比如在臺歷上用紅筆標註一下。 乙肝抗體何時能出現? 抗體一般在注射後一兩個月後出現。如果家人沒有患乙肝的,則不必複查。若是家人患有乙肝,需檢視有無抗體出現,而且每2年查一次,看是否需要加強免疫。如果你選擇保姆,一定注意保姆的乙肝檢查。 乙肝抗體會消失嗎? 會的,但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一般在3~5年有必要複種一次。寶寶上幼兒園時,幼兒園要求寶寶體檢,這時會查乙肝抗體情況,當體內乙肝抗體消失或過低時,應複種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也有進口的,保護期長達15年,在複種時可根據情況選擇。 1個月 乙肝疫苗第二次 2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苗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小兒急性傳染病,5歲以下寶寶的發生率特別高,尤其是嬰幼兒,所以又稱為小兒麻痺症。這種病毒潛藏在玩具、文具、飲用水中,當寶寶吃進病毒後,大部分不會有問題,但有1‰~1%的人出現症狀,病毒透過口腔,進入胃腸,隨後侵犯脊髓,主要損害患兒脊髓中管理運動的部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造成弛緩性肌肉麻痺,發生麻痺症的兒童多數留下跛行,終身致殘。 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製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一般首次免疫從2月齡開始,連服3次,間隔4~6周,4歲時再加強免疫一次。口服疫苗後約2周體內即可產生抗體。 接種後反應 只有極少數嬰幼兒服用脊灰疫苗後發生一過性腹瀉,可不治自愈。 媽媽疑問 別的疫苗都是針劑,為何這種疫苗是口服的? 這種活疫苗病毒對人類神經系統已無或極少毒性,口服後可在寶寶腸道組織中繁殖,使體內同型中和抗體迅速增長,同時因可產生一種免疫物質(分泌型IgA),腸道及咽部免疫力也增強,可消滅入侵的野毒株,切斷其在人群中的傳播,而且活疫苗病毒可排出體外,感染接觸者使其間接獲得免疫,所以其免疫效果更好。 為什麼服用疫苗後,醫生不讓馬上喂喝熱水? 脊髓灰質炎疫苗要用冷開水服用,因為它是活疫苗,特別怕熱,溫度高就可失去活性,因此不能加在熱水或熱的食物中服用,以免疫苗失效。如果喝水或餵奶要在服用半小時以後。 什麼情況下寶寶不能服用? 高熱、腹瀉、重症感染及急性傳染病、結核病人暫緩服用,因生病時服用效果降低,很難產生抗體,但病癒後仍需補服。 母乳對疫苗有影響嗎? 母乳中含有抗體,會影響疫苗的接種效果,所以不要剛喂完母乳就服糖丸,一般宜在哺乳後2小時服用。服糖丸30分鐘後再哺餵母乳。 寶寶吃下疫苗後,因哭鬧吐了,怎麼辦? 有些寶寶因哭鬧造成服用糖丸時嘔吐,此時必須重新補服。家長應看著寶寶全部服下糖丸。 3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二次 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是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簡稱,疫苗主要針對這三種疫病。 百日咳 是由百日咳桿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雞鳴樣吸氣吼聲為特徵。病程可長達2~3個月,所以稱為百日咳。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母體無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傳給胎兒,6個月以下嬰幼兒發病較多。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 白喉 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咽、喉、鼻部黏膜充血、腫脹並有不易脫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於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可併發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痺。 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泥土和人畜糞便中。一切開放性損傷如開放性骨折、燒傷,甚至細小的傷口如林刺或鏽釘刺傷,均有可能發生破傷風。表現為張口困難、牙關緊閉;表情肌痙攣,病人出現“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痙攣,頭後仰出現所謂的“角弓反張”;可造成呼吸停止窒息死亡。 寶寶3、4、5個月及1歲6個月時均應各接種一針百白破疫苗。 接種後反應 區域性可出現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疲倦、頭痛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即自行消退。 媽媽疑問 我聽說這種疫苗的副反應很大是嗎? 目前中國使用的百白破聯合疫苗有3種,一種是由國家免費提供的全細胞型百白破三聯疫苗。另一種是中國產的無細胞型百白破疫苗,零售價15元/支(有些大城市免費)。還有一種是進口的無細胞百白破疫苗,零售價168元/支。 傳統的細胞型三合一疫苗,接種後有部分的寶寶常感到不適,可能會出現哭鬧不安、食慾不振,甚至發燒等狀況,這是因為百日咳疫苗中有一些成分特別容易引起副作用。 現在很多保健科使用新型無細胞型百白破疫苗,它是將百日咳疫苗中較有副作用的成分去掉,保留了免疫功能,所以有一樣的預防效果,但副作用明顯降低,只有3%5%嬰幼兒會出現輕微的發燒。 如果你帶寶寶打針時,可問一下醫生是全細胞型的還是無細胞型的。有些地方打無細胞型的要自費,建議用這種新型的疫苗。 4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三次 百白破疫苗第二次 5個月 百白破疫苗第三次 6個月 乙肝疫苗第三次 媽媽疑問 雖然打了疫苗,也怕乙腦找上門,如何預防乙腦呢? 由於7、8、9三個月雨量適中,蚊子極易繁殖,因此成為乙腦的發病高峰期。此時家中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給寶寶使用蚊帳。傍晚外出時身體裸露部位塗上防蚊液。 特別提醒: 1. 這些疫苗的接種,當地的保健醫生會通知你去某一地點接種,不用你自己擔心何時種。 2. 每次進行預防接種時應攜帶上寶寶的預防接種證,以備醫生查核。要保管好寶寶的預防接種證,日後寶寶上幼兒園、入學、出國等都需要。 3. 接種前應向醫生詳細說明孩子近階段內的身體狀況,特別是是否服用過的藥物、是否有過敏、是否發熱等。 4. 每次預防接種後務必查驗醫生是否填寫完整,簽署名字、日期和蓋上醫院的接種章。 5. 全國具有統一的免疫規劃程式,但各地方政府也可針對當地流行病而增加疫苗接種的種類,實行免費或部分減免費用的預防。而且根據季節不同,免疫時間也有所不同。如果你從北方到南方,去之前要問一下保健醫是否需要提前注射某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