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親情是什麼?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沒有終點,是一種對家的留戀,一種對團圓的渴望。你如何看待呢?
9
回覆列表
  • 1 # 滄州俠客行

    親情

    一種“戒不掉的愛”,如水般靜靜的流淌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悄悄滋養溫暖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定義

    親情就是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存在的感情,有時也指親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間的情義。親情的定義就是人

    快樂一家人

    們渴求為親人付出一些或全部、所有的思想。

    親情就是親人之間的感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這些都是親情。

    父母對子女的親情是愛其強,更愛其弱,一個斷了腿,又瞎又聾的孩子,父母愛他會更加倍,而愛情就不然矣,愛情乃愛其強,不愛其弱。父母對兒女愛護的時間太久,太久。從兒女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一直延伸到兒女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無不十指連心。 所以親情定義應是父母對子女及其後代的感情之最久、最大,也是最真心的。所有的情得到昇華後都會成為親情。

  • 2 # 青山依舊32

    謝邀。當今社會如何看待親情,我只能說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一個爹媽生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自私自利,看親情視若路人,有些人素質好,看親情勝過自已,這與人的修為秘不可分。人生苦短,隨著年紀的增長,睜眼看到了利,閉眼甩手而去。人,應該珍惜親情。有衣有食當知足,金錢再多買不到健康,買不到年輕,更買不來血濃於水。做一個善良的人,今生無悔。孩子總是學習大人的模式生存,你自和自利,就是孩子的榜樣,可以想到如果孩子學會了自私自利,你步入老齡,你的孩子用你的模式對你,你心可依。

  • 3 # 鄒思聰

    處理當代親情關係,其中最需要現代化的,無非就是“孝”的概念。

    當我們在說華人倫理道德的優越性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驕傲的宣揚類似於“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等類似的觀點以自誇。但是這是從字面意思上的理解,沒有任何問題。倫理規範落實到社會層面,當然會對社會的政治的層面產生巨大影響,按費正清的理解——

    “它的尊老抑幼,崇古貶今,重視現有權威而輕視革新,事實上就已對中國社會穩定不變的問題提供了一項偉大的歷史答案。它是所有保守主義思想體系中最為成功的一個。在2000多年的大多數歲月中,儒家的思想意識成為世界上這一最大國家裡的主要學習科目。”

    這便是那些但凡講道理,便要上升到“傳統”高度,“中國文化”的高度的人,當然我認為這不是講道理,講道理只有兩個方式,一個是經驗事實,一個是邏輯推理。但偏偏,這樣的“講道理”的方式在中國相當有市場,這個大招放出來,再強的BOSS都會掛。

    就孝道這個中國傳統來說,其實我的經驗是,雖然我們經常說孝順,但是大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疑惑,孝順和聽話是一樣的嗎?如果父母的話是錯的呢?但是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幾乎沒有成功過。因為通常這種時候,父母都會說,“我是你媽(爸)我會給你道歉嗎?”所以這個問題在這樣一種思維之下根本無解。我現在要說了,這是什麼思維?這種思維把傳統當成一成不變的東西,一旦形成便不可改變的東西。而且,倫理作為傳統文化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種徹底的規範。

    我提到華人的倫理是一種規範的時候,想說明的是,華人的倫理觀,是未經反省的。何為反省?便是在你執行這一套被認為理所當然的倫理綱常時,時刻自問,這一定是正確的嗎?蘇格拉底有言,“未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然而華人恰恰相反,直接不讓你反省,倫理就是倫理,傳統就是傳統,這是精粹,還是作為華人的必備素質。我們在學習中西哲學的時候,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這樣一種傾向——對於西方哲學(philosophy),詞根的意思便是“愛智慧”(philo sophist)的意思,而中國哲學,直接等同於智慧。這是最根本的區別。這也是現在,華人的倫理和西方人的倫理的區別所在。

    然而,當我們思考倫理問題的時候,必須考慮的一點是,倫理何以能夠產生,它的作用是什麼。

    我同樣以孝道為例。孝道這樣一種倫理觀是如何產生的?我們的先民在面臨“孝”與“不孝”的時候,是可以選擇“不孝”的,因為年長的人老去,不再具備自我養活的能力時,就成了後代的負擔。所以按照動物性的原則,選擇“不孝”是一種更好的生存方法。然而,先民在選擇的時候,毅然的選擇了“孝”,而不是相反。

    為什麼?原因在於,倫理學的基礎不是規範,而是自由意志。人類作為有理性的社會性動物,最顯著的就是人類具有“自由意志”。哲學意義上的自由和社會學意義上的自由(不受外在強制而自我決定),以及普通人口中的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很大的區別——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指的是由人的自由意志所決定的“說不的自由”。所以,構成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源不在於倫理的規範,而在於人能夠透過自由意志自我設定一種普遍認同的倫理觀——再推進一步,華人之所以為華人,不是因為華人的孝道這一個規範,而是華人的自由意志,理性選擇了“孝道”。

    那麼,我們在談到自由意志的時候,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自由意志是如何產生的?在這裡,可以用李澤厚在《人類學歷史學本體論》中的三句話概括:“歷史建理性,經驗變先驗,情感成本體”。

    選擇“孝”是人類理性的選擇,但是並非所有的先民都選擇了“孝”,但是那些不孝的族群,按吳思的觀點,都在人類歷史程序中消亡了,因為諸如“不孝”,“假醜惡”的行為毀滅了人類社會性生存的基礎。所以,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下,人類自身建立了一種理性,理性選擇了“孝”。所以這叫“歷史建理性”。而在一旦選擇了“孝”之後,“孝”就成了一個先於後人經驗的規範性內容——因為後人不會再去通過歷史實踐來驗證,來建立理性,所以這種原本是經驗的東西就成了先驗的東西。所以這叫“經驗變先驗”。然而,孟子所說的“孺子入井”的精神,是說人在看到小孩子落到井裡去時,會天然的有一種營救這個孩子的衝動。如果說前面的“歷史建理性,經驗變先驗”是一種功利主義的視角的話,那麼後一種“情感成本體”便是絕對主義的視角,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品質——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父母的時候,以及父母在面對子女的時候,從情感上,天然的熱愛自己的親人。

    這三句話所表達的意思,便是人類自由意志的來源。自由意志包含了理性,經驗以及情本體,促使人類有了這樣的“孝道”的倫理觀。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華人和所有人類一樣,倫理道德規範的產生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為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面臨的具體的歷史環境不一樣,自然環境不一樣,所以才有了倫理的分野。

    一旦我們有了倫理學的基礎是自由意志的視角,我們便絕不會再有倫理學是一成不變的看法。因為,華人最初選擇的倫理規範是為了更好地生存,這些規範合適於那個時代的人的生存,然而,隨著歷史的沿革,社會的變遷,基於自由意志的基礎——“歷史建理性,經驗變先驗,情感成本體”,適合於華人的倫理當然會有變化。傳統的倫理道德怎麼可能適應現代化的中國和華人?

    承認了適合於華人的倫理觀處於一個不斷的演進過程之中,我們就必須認識到,華人的傳統文化(不止於倫理文化)也處於一個不斷地演進過程之中。有人會疑惑,傳統文化竟然也可以變化?按照上文的邏輯推理下來,任何人都知道答案——當然可以。

    如果說,華人的傳統倫理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適合於整個社會,文化,政治的現實。而現在,則是相反。我們但凡回顧傳統,不是反省,而是“炫耀祖宗遺產,證明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巨大的文化財產變成了巨大的文化包袱,這是華人現代化程序中的巨大障礙。

    然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我們一旦變化,我們的傳統都沒了,這樣之後我們還是華人嗎?這樣的憂慮根本毫無必要,甘陽在《古今中西之爭》一書中說,“我們根本不憂患在經過現代化後華人還是不是華人,都是華人自己在變,中國文化自己在變,是華人自己在改造自己,中國文化自己在發展自己,因為(這也)內在的構成了華人和中國文化自己‘傳統’的一部分。”一語中的。

    華人動輒言自古以來,動輒講傳統文化,卻少有人想過,傳統到底意味著什麼?伽達默爾說過:“傳統並不只是我們繼承得來的一宗現成之物,而是我們自己把它生產出來的,因為我們理解著傳統的進展並且參與在傳統的進展之中,從而也就靠我們自己進一步的規定了傳統。”

    我們並非不要繼承傳統倫理觀,只是繼承傳統倫理觀不意味著複製過去,我們並非不需要光大傳統倫理,只是光大傳統倫理不是加大投影。這樣華人便陷入了一種怪圈,不斷地繼承,不斷地光大,最後卻還是在原地轉圈,嚴重的阻礙了華人的現代化程度。

    我們要繼承華人的傳統倫理觀,依然以孝道為例,由“歷史建理性,經驗變先驗,情感成本體”導致的人類所獨有的品質——自由意志,選擇了孝道,在歷史的沿革與社會的變遷中,“孝道”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含義,按現實情況來看,平等和協商必然要融入“孝道”之中,而平等源自於法學和政治學,協商源自於市場經濟,這些思想必然會融入人的倫理觀。

    如果一旦你和父母在愛情上有了分歧,你應該做的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協商——經濟學上的“科斯定理”,只要你在人格上和父母平等,你和父母的交談成本約等於零,你們絕對可以達成一個雙反都滿意的結果。而如果和父母發生爭執,如果你錯了,你就道歉,父母錯了,父母也沒有任何特權可以不道歉,這便是融入了平等與協商之後的孝道更加豐富的意義。

    只有建立在自由意志上的倫理學才有存在的價值,只有不斷處於變化之中的傳統才值得繼承,傳統是一種永遠處於製作與創作當中的東西,永遠向未來敞開著無窮的可能性。

    華人如果不能看到傳統文化,傳統倫理觀是基於一個自由意志的層面,華人口中的傳統則不值得尊重,華人口中的倫理便不值得遵守,華人作為一個民族本身將長期陷入精神分裂的悲劇之中。

  • 4 # 十八子哥醉三郎

    親情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把親情當做最近、最重的人,是良知的存在。反之,把親情當做橋樑、利益、無視、無謂的人,是良知的泯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b52、tu95和轟6這三款轟炸機一直沒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