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超9918
-
2 # 西方洋我頂硬
西夏雖然在西北稱王稱霸,但是實力還是比較有限的。西夏長期能夠咋大宋抗衡主要依仗的是強大的軍事力量,複雜的地形和遼國的干預。西夏是黨夏人建立的,黨夏人全民皆兵,能夠短時間召集數十萬軍隊(人口300萬左右)但是這樣的動員不能持久,必須速戰速決,時間久了就會蛋疼!西夏心裡其實還是有點B數的,知道自己北宋的巨大綜合國力差距,所以呢一直採取結好遼國的戰略,一旦頂不住宋朝的進攻就像遼國求援,同時充分利用國內的戈壁沙漠等天然屏障來抵擋宋軍。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深入,斷敵糧道的戰術和宋軍對抗。把宋軍拖到筋疲力盡後進行反攻,多次重創宋軍。不過即使如此,在宋朝的軍事進攻配合經濟制裁就讓他吃不消!西夏雖然能和宋叫板,有時候還佔點便宜,但畢竟地狹民少,在總體上仍然無法與宋朝抗衡。實際上宋建國以後一直不斷對西夏用兵,試圖剷除這個眼中釘,收回漢唐故土。經過二次平夏城之戰和橫山之戰,西夏已經要到亡國的地步了。1127年北宋金國滅亡,西夏才重新獲得生機,可悲可嘆。
-
3 # 人民正能量
任何一個問題的由來都是長期形成的,都是長期沒有處理好造成的。西夏問題可以從宋太宗說起,本來在他的初年,西夏是被北宋統治的。但是在宋太宗時期,李繼遷不願意被臣服,於是就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宋太宗的很多對西夏的政策措施不得力,使得李繼遷經過歷經磨難後復國,並且成功和遼國結盟,取得遼帝的冊封。
到了夏太宗李德明時期,因為長期戰亂,又奉行對北宋友好的政策。但是到了他的兒子李元昊時期,年輕氣盛,看不慣父親的求和政策,又奉行交戰政策,最主要的野心很大,想自己稱帝,與北宋平起平坐。這是北宋最忌諱的。李元昊是一個能力很強、很殘暴的人。他上臺後屢屢對外用兵。特別是因為這件事與北宋的交兵。
隨後經過三年的交兵,有勝有敗,雖然北宋的實力佔上風,但是西夏也不可小覷。西夏所處的位置,國土偏小,人口也少,儘管你的部隊善戰,但是打仗是要燒錢的,沒有錢也養不起長期的戰爭損耗;北宋的軍隊雖然處於弱勢,但是經濟發達,人口基數大,可以進行產期的戰爭,經得起消耗。在這一點上雙方是非常明白的。
所以李元昊再雄心壯志,他也是不得不考慮這個現實問題,這麼長期打下去,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於是主動求和,宋朝也是這麼個心理,不想長期拖下去,同時宋朝自身就有很多問題,所以這種情況下,一拍即合,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簽訂了一個“慶曆和議”,基本實現了和平。
-
4 # 消消462
啥都不因為,因為宋朝缺個像劉徹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漢朝的對外政策,是我能忍,我也能恨,我忍起來叫你大哥,我恨起來你待叫我爺爺。宋朝的對外政策,是我能仁,我還能忍,我仁起來叫你哥,我忍起來叫你爺爺。一個孫子,一個是爺爺,孫子只能被爺爺打,那有孫子打爺爺的。
大秦嬴政說,我是爺,你們都是孫子,不聽說,爺爺會打你們的。大漢劉徹說,我是爺,你們是孫子,不聽話爺爺會打你,聽話爺爺想打你就打你。大隋楊廣說,我是爺爺,你們這些孫子,爺爺天天打你。……大宋除去前兩皇帝,都說,爺爺我們都怕你,爺爺別打我們。
當皇帝可以當軟蛋,當成宋朝皇帝那樣的軟蛋真是可悲。一個人不能改變什麼,但是一個皇帝絕對可以扭轉局勢,改變歷史
-
5 # 李楊藍月
西夏並不強,只是當時的宋朝軍事太弱了。
一個國家的強弱並不能看一時的軍事優勢要看綜合國力。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原本只是唐朝後期的一個藩鎮勢力後來經過多年稱臣外交又碰上宋朝內部問題才能獨立。宋天聖十年(1038)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在正式稱帝建國前,李元昊採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首先廢除唐、宋“賜”給党項王族拓跋氏的李、趙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號“兀卒”。第二年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這說明西夏面對中原文化一直有著濃厚的自卑心理的。
宋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國。西夏,本名是大夏,簡稱夏,又自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為什麼說西夏並不強呢?
從地理位置上看:西夏立國時,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里。看起來挺大的,但是大部分都在西北地區還有著大片的荒漠戈壁。因為在中國古代,經濟完全拼的就是農業。但是西夏除了河套與河西走廊地區等幾個產糧區以外就只能依靠畜牧業了,所以它從本身地域上就有著致命缺陷。
再看軍事力量:西夏的軍事制度是在党項的部落兵制的基礎上吸取宋制而發展起來的。樞密院是西夏最高的軍事統御機構,下設諸司。軍隊由中央侍衛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中央侍衛軍包括“質子軍”、皇帝衛隊和京師衛戍部隊。“質子軍”人數約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選拔善於騎射者組成的一支衛戍部隊,另有皇帝親信衛隊3000人,是從境內各軍中精選出來的強勇之士組成,皆為重甲騎兵,隨皇帝出入作戰。京城地區還屯駐一支訓練有素的衛戍部隊,共2.5萬人,裝備優良,是中央侍衛軍的主力。擒生軍人數約十萬,是西夏的精銳部隊。主要任務是承擔攻堅和機動作戰。西夏的地方軍由各監軍司所轄,共有50萬人,軍兵種主要是騎兵和步兵兩種。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時不脫離生產,戰時參加戰鬥。最小單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組成,主力一人,輔主一人,負擔一人。看起來西夏的軍事力量挺強的。但是西夏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它需要分兵幾面去防守周圍的宋,遼和吐蕃和回鶻。所以西夏的軍事環境也很惡劣。只不過是宋朝軍隊戰鬥力實在是差的噁心人,才讓西夏打到吐。西夏的軍隊建設,用窮兵黷武來形容毫不過分。
從實戰中看:在西夏獨立稱帝后北宋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宋夏雙方隨即開打,疏於戰陣的宋軍被毆得生活不能自理。一方面李元昊蓄謀已久,不斷打探中原情報,另一方面北宋有些科舉不得志的文人投奔西夏,比如張元和吳昊,既知宋軍虛實,又有謀主籌劃(主要還是宋朝軍隊太菜),李元昊的勝利也是意料之中。雖然打贏了,但是西夏本身也打不起了於是1043年雙方和談,北宋承認西夏,西夏對北宋稱臣,北宋每年給西夏一定的經濟援助。
1063年,宋仁宗去世,西夏前來弔唁的使者和北宋因為禮儀問題發生糾紛,宋夏再次大打出手,1066年,宋軍於大順城擊潰西夏軍,作戰中宋軍發現西夏軍不擅長攻城,且後方補給壓力很大,遂採用經濟制裁與碉堡作戰的手段對西夏領土進行蠶食。永安元年(1098)西夏30萬大軍猛攻平夏城,遭到慘敗,大將嵬名阿埋與妹勒都逋均被擒,史稱平夏城之戰。其後殘兵敗將被章楶安排伏兵殲滅,小梁太后差點被俘,宋軍隨後興建西安州與天都寨,打通涇原路與熙河路,秦州變成內地。宋朝控制橫山地區後,西夏處境日益艱困。一直到北宋被金兵偷塔前(1127年),西夏都在被北宋的西軍摁在地上打,如果不是北宋突然滅亡,西夏很可能滅國。
西夏還在獨立打敗宋朝後與遼發生三次戰爭(賀蘭山之戰),最後以西夏稱臣作收。
再看西夏的內憂外患:
內憂
西夏畢竟缺乏文化底蘊,它雖然建立了政治制度卻並不完善。而且統治者缺乏真正的領導氣質比如李元昊暴橫淫縱,甚至將兒子寧令哥的妻子納為妃子,最終因奪妻之恨,元昊之子寧令哥揮刀,將其父元昊的鼻頭全部削掉,元昊痛極血盡而死。元昊子諒祚繼承大位,後又由子秉常即位,此時西夏政局內部動盪。宋神宗以為有機可趁,派兵五路攻夏,準備收復靈武。可惜宋軍太差勁,不然西夏早就沒了。後來西夏有一段母黨專權時期更是亂的一塌糊塗。夏毅宗繼位時年幼,由其母沒藏太后與沒藏訛龐專政朝堂爭權奪利。到了夏惠宗年幼繼位,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權,形成了以梁太后與梁乙埋為首的母黨專權。梁太后殺李清策,幽禁夏惠宗。引來皇黨、仁多族的叛亂,連吐蕃禹藏花麻都向宋朝請求派兵攻打梁太后。可見西夏內部有多亂。夏惠宗在憂憤之下去世,由3歲兒子李乾順即位,即夏崇宗。此時西夏政權又落入小梁太后及梁乞逋手中。
外患:
西夏雖然多次擊潰宋軍,但與宋朝貿易中斷使經濟衰退,戰事頻繁又大耗國力,人民不滿。後來被宋軍接件打敗處境更是悽慘。尤其是北宋最後20年的雄起,西夏眼看要被包餃子了炸鍋了可惜北宋突然被滅了。
除了宋朝這個大敵外,西夏還陸續有著後唐、回鶻、吐蕃、遼朝、金朝與大蒙古國這些先後不同時間崛起的敵人。遼多次打敗西夏讓西夏俯首稱臣,金朝崛起後滅遼朝與北宋,西夏為了自保,放棄遼夏同盟,臣服於金朝。金朝包圍西夏的東方與南方,掌握西夏的經濟力,所以夏廷對金朝不敢輕舉妄動,最多隻有小規模的戰事。蒙古崛起後,多次入侵西夏,破壞金夏同盟。夏襄宗與夏神宗改採取聯蒙攻金的策略,多次與金朝發生戰爭,然而此為錯誤的方針。到夏獻宗時才改連金抗蒙,但不久就在蒙夏戰爭中於公元1227年亡國。
所以西夏並不強,只是一時在軍事壓倒了宋朝而已。
回覆列表
原因比較多 而且有點講不請
西夏一直末能進入中原 所以比較好的保持了民族特點 且非常團結
他們對漢族人的技術接受能力很強 並沒有愛儒家影響 用100多年建立了一支凱甲騎兵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 它和蒙古人交戰戰投達3比|
他們有個很好的對手 宋軍本來就戰鬥力強
但也在一段時間裡有很大優勢 但司馬光一句話為了保持良好關係 不但賠錢還把大量土地還給了西夏 等西夏恢復實力 宋朝就再也沒有取得勝利過了 所以我一直認為司馬光其實就是民族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