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毛驢子
-
2 # 濱海小韋
不同地區的播種季節不一,主要集中在1-3月、7-8月。
根據種植季節、氣候條件、栽培方式、育苗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適宜的播種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區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種育苗。
秋季露地栽培,長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種,效果最好;而四川東部以7月上旬播種的產量較高。產量也較高。
一些番茄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區,把播種期適當推遲1-2月,然後透過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獲得較高的產量。一、種植條件
1、溫度
從播種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破心)。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這一時期為7-9天;幼苗期是指從第一片真葉出現至第一花序現蕾。此期適宜晝溫為25-28℃,夜溫為13-17℃。
此期地溫對幼苗生育有較大的影響,適宜的地溫應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從第一花序現蕾至座果。這個階段是番茄從以營養生長為主過渡到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等發展的轉折時期,直接關係到產品器官的形成及產量。
2、、土壤
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為了獲得高產,需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
3、定植
適時定植,合理密植:春季保護地早熟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初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於3月20日左右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定植密度為早熟品種多幹整枝行株距50×30釐米,每畝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採用單幹整枝每畝3500株左右;採用雙幹整枝時每畝2000株左右。
-
3 # 農民7姐
秋冬季節可以種番茄的,可以用大棚種植。
番茄是市場上銷量最大的蔬菜之一,既能夠生吃又能涼拌炒食,其市場需求較大。在中國各地區均有種植,隨著大棚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現在幾乎每個季節都可以種植番茄,現在也有很多人逐漸在大棚中種植冬季番茄了,那麼大棚番茄冬季種植該怎麼管理呢?我給大家說說
大棚番茄冬季栽培管理技術
1、溫度
冬季的溫度是比較低的,按理來說是不適宜番茄的生長,但是透過大棚種植可有效的把控溫度。因此在冬季種植溫度是首要管理工作,番茄適宜生長的溫度在22度左右。且在冬季上下午的溫度都有一定的改變,例如上午的溫度在25度左右,不得高於33度。下午降低兩度左右,晚上的溫度最低不可低於15度,將晝夜溫差控制12度左右。如果溫度低於10的話,番茄的生長將會受到影響,4度以下停止生長,嚴重的時候全株凍害。
2、追肥
番茄的生長期是比較長的,並且產量較高,對營養的需求量大且全面。因此我們要控制肥料中營養的比例,保證含有番茄所需的營養。在種植前要將基肥施足,且為了保證番茄健壯生長,在生長期中還有做好追肥工作,番茄的追肥以多施少量為主。在番茄育苗期的時候,要適當噴灑葉面肥,一週一次,噴灑兩期,然後在4片真葉時追施一次水肥。另外在緩苗後即果實膨大期也要及時追肥,促進番茄的生長,避免營養不良。
3、澆水
番茄的需水量是非常大的,有人專門做過調查,在番茄的果實發育期的時候,每棵植株每天都需要吸收至少1千克的水分。因此我們在種植的時候要注意做好澆水工作,保證土壤處在溼潤狀態,其澆水方式為小水滴灌,見幹見溼即可。但是為了避免土壤鹽漬,大概28天左右需要進行一次大水澆灌,排除土壤中多餘鹽分。不過在冬季要注意水溫,水溫應控制在10度左右,如果水溫低於8度的話,會出現大量的空心番茄,降低果實品
4、光照
番茄的光照需求也是比較大,其產量與光照時長有著直接關係。我們在種植中要提高果園通透性,及時摘除側枝,剪去老葉,不僅提高植株受光面積,還能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果實健壯生長。進入番茄白熟期後要將果穗下部的葉片全部剪除,促進光照吸收,還可以有效的降低病蟲害發病率。如果自然光照時間不足的話,必要的時候要進行人工補光工作,防止番茄生長受阻
以上介紹的是大棚番茄冬季管理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本回答僅供參考》
-
4 # 小飛與珊珊的日常生活
1.提前做好苗木訂購工作:
根據市場銷售情況,秋冬茬番茄種植時間應為每年6月底和7月初。因此,苗期應在5月底和6月初。
2.做好深溝和節水灌溉:如果土壤和地下水高,鹽度較重,必須採用“深溝高壟節水灌溉技術”。在此基礎上,特別是必須嚴格按照這種方法進行水果蔬菜和果樹的種植。生產中常用的節水技術包括分膜滴灌和排水灌溉技術。膜下滴灌:種植前,做一個口寬80釐米,高30釐米的壟。壟的上邊緣寬70釐米。滴灌放在壟上。滴灌分支沿東西方向排列,長度與日光溫室的長度相同,毛細管的南北方向(與種植方向一致,長度6-8米)。在膜下灌溉:在隆起之後,在壟的中間留下一條20-25釐米的小溝。從北到南有一個斜坡,水透過水管從溝渠排出,施肥。
在膜溫滴灌技術中使用膜下滴灌技術必須注意改變淌水的概念。從大水漫灌的不幹不淌水,要淌就淌透的用水觀念變為,夠用就好,小水勤灌的原則,為了保證蔬菜對水的吸收,不會使作物的根部浸泡在水中和缺氧,所以在蔬菜苗期或低溫季節,3-5天內滴水,在蔬菜豐富期和高溫季節,1-3天滴水,每天早上10點之前應進行每次滴水,並且第一滴水時間控制在0.5和1小時之間。膜下暗灌也是基於小水灌溉的原則,在苗期或低溫期7-10天,在高產期或高溫期1-7天。
3.土壤肥力和土壤測試以及配方施肥方法:現在大多數溫室建築都採用機械破壁的方法。採取的土壤量很大,基本上可以說蔬菜作物的養分需求量大,對各種大型和微量營養元素的需求均衡,所以在溫室生產中必須注意有機肥和大顆粒有機物的應用,在生產中不能單方面追求使用化肥,以免造成溫室土壤的二次鹽漬化。因此,施肥必須確定溫室土壤的養分狀況,並根據蔬菜的種類,栽培方法和作物肥料的要求合理配製施肥。有機肥和化肥結合,實現大量的氮,磷,鉀,鈣,鎂,鋅,硼,鐵,銅微量元素平衡,基地應用,輔以追肥。基肥使用已經高溫完全分解的農家肥。
有機肥分解的方法是:在1畝土地上製備5-10平方米的牲畜糞便,大粒有機質(麥芠、稻殼、玉米蕊、菇潭、扎碎的玉米秸稈、小麥秸稈、水稻秸稈等均可)10-20平方米,在每年的5月至7月,畜禽糞便和大顆粒有機物以1:2的比例均勻混合,水含量調整為65%(持有用手,手指關節有水)可以),然後堆放到1.5米寬1米高,上面有5釐米厚的黃土,拍緊拍磁,,進行高溫堆肥,7天左右翻堆一次,並在15-21天內將有機肥腐熟好倒入。在每年的6月至7月期間,將發酵的有機肥均勻地撒入溫室,然後將溫室土壤翻過30釐米或更多,然後上壟並種植。長期使用分解有機肥可以平衡蔬菜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減少二次鹽漬化的危害。
4.選擇強壯的苗木和科學的種植方法。
⑴選擇強壯苗木:購買苗木時,在種植前30-50天根據蔬菜的種類,品種和苗齡注意苗木,並要求適當的托盤。 72-98孔托盤用於茄果和瓜類;葉子蔬菜用128-258個孔。在遞送幼苗後,應仔細檢查幼苗的質量。強壯苗木的標準是:葉片為深綠色,子葉和真葉寬而厚,葉柄粗而短;子葉的長寬比約為1.5,下胚軸長與粗比值在12左右,子葉膨大與下胚軸高度的比率高於1.5;根系發育良好,盤根好,不散坨,根系特別是毛細根色白,有活力,苗子無病蟲為害。
⑵科學定植方法:定植時按株距開啟定植穴,儘可能大一些,在穴內澆足水,待穴內水滲幹後,小心完整地將西瓜苗放入穴內,深度以低於畦面1釐米為宜,以疏鬆的細土固定幼苗,土坨表面覆蓋1釐米厚的細乾土後與畦面相平即可。圍土後再澆一次透水(每穴0.5公斤左右),使土坨與周圍土壤接觸緊實。隨後,要逐個檢查澆水是否衝開苗坨上覆蓋的土,如有衝開,再取細乾土重新覆土,防止基質失水過快損傷根系。最後用移栽靈1500倍液+適樂時1500倍液沿子葉以下順莖淋下,進行灌根,防猝倒、立枯、莖基腐、枯萎等病害。
秋冬的種植期茬蔬菜是在7月初。由於外部溫度高,有必要做好冷卻工作。首先,在種植前使用棚膜,起到遮蔽防雨的作用,上下通風口全部開放;二是在整地起壟前一定要淌大水造墒降地溫。苗子定植後,要根據土壤墒情進行小水澆灌。當苗高達到30公分左右時再進行控水,並深挖走溝,以利於番茄要系發育,當番茄第一穗果雞蛋大小,第四穗果開始點花時進入正常水肥管理。
回覆列表
根據種植季節、氣候條件、栽培方式、育苗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適宜的播種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區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種育苗。
秋季露地栽培,長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種,效果最好;而四川東部以7月上旬播種的產量較高。產量也較高。
一些番茄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區,把播種期適當推遲1-2月,然後透過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獲得較高的產量。一、種植條件
1、溫度
從播種到第一片真葉出現(破心)。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這一時期為7-9天;幼苗期是指從第一片真葉出現至第一花序現蕾。此期適宜晝溫為25-28℃,夜溫為13-17℃。
此期地溫對幼苗生育有較大的影響,適宜的地溫應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從第一花序現蕾至座果。這個階段是番茄從以營養生長為主過渡到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等發展的轉折時期,直接關係到產品器官的形成及產量。
2、、土壤
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為了獲得高產,需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
3、定植
適時定植,合理密植:春季保護地早熟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初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於3月20日左右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定植密度為早熟品種多幹整枝行株距50×30釐米,每畝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採用單幹整枝每畝3500株左右;採用雙幹整枝時每畝2000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