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鎮傑老師,當時北京京劇院的當家老生、馬長禮之門婿、當代知名老生、京劇演員丶京劇名家,工餘派、楊派老生,國家一級演員、有名老生、老生名家、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杜鎮傑)他也是從農村長大的,是在山東。在農村既不是梨園世家,恐怕周圍人也沒有誰來影響他對於戲的喜愛,怎麼就喜歡上了戲,他曾自言,自己幹上這一行、就是從事京劇這一行也純粹是個緣分。當時呢,在那個特定的時期,農村都是樣板戲嘛,有半導體裡邊都聽得特別多,對這個特別感興趣從小,後來呢,就是到了、當時有一個掖縣第一中學,就辦了這麼個叫文藝班的,他們就進去學習,就是為農村啊、培養學習文藝骨幹,宣傳毛澤東思想當時,所以說呢,不過在農村呢,您說有什麼影響,也不在於,你想他們那個周圍,你比如說毛世來先生、你比如說許翰英先生,都是他們周圍的,您看這些都屬於大藝術家了,所以說呢,在這方面來講,並不一定說就是非得是世家,非得是在大城市薰陶。只是說呢,可能在農村你要是沒碰上機會的話也許把這個才能,可能就埋沒了、埋沒那兒了。這個他還挺有幸,一下又趕上中國戲曲學院招生,就來到北京了。
其實特納悶、他們招生,他怎麼知道的這個訊息,那麼閉塞的一個地方。開始這個是1979年,1979年,當時杜鎮傑他是掖縣第一中學就畢業了、高中畢業,畢業在這個文藝班裡邊呢,就是有一個高佩秋老師,當時的老師,也是,不過這位老師啊,以前在上海,在上海就是演出過好多劇目,而且當年是比較有成就的一個女老生演員,這個他問過他的師爺爺劉盛通老師、王世續老師,他們都認識,互相都認識,所以當時呢,就是透過有一份大眾日報看到的說有一個招生啟事,就是中國戲曲學院在山東濟南、招12名插班生,之後呢,杜鎮傑他就去報考了,沒想到一考呢,就是陰錯陽差又考上了,當時為什麼呢,正好可能他是合乎那個條件。因為當時他是18歲多了麼,將近19歲了。聲音呢,基本上倒過來了,這男聲又最怕就是倒倉,變聲期一過,他的聲音還挺好,要不他有的時候開玩笑,說你聲音怎麼那麼好,也許咱們在農村,什麼也沒忌諱,就是山東人說話又是大嗓門,也許就是喊出來了。就是來到北京以後,到中國戲曲學院,因為當時呢,他就這個年齡了,對基本功啊、腰腿都比較硬了,你想都十八九了,就是都發育得、基本上差不多了,所以說再壓腿、下腰啊,那就吃力。他到最後呢,因為他這人還是比較喜歡、能用智力解決不用體力解決了,他就想怎麼辦呢,乾脆從唱唸上下功夫得了,還好他挺幸運的,第一個老師,他就碰到了葉蓬老師,葉蓬老師那是楊派,很細膩、講得很細膩,教得很細膩。後來第一齣戲跟他學的是《失空斬》,《失空斬》就是有什麼困難啊,口音。咱(他)們山東口啊,山東口音,山東口你比如說,當時葉老師給他糾正最厲害的“官封到武鄉侯”就那三眼裡面,“官封到武鄉侯”就那句,這個膠東人哪,由、求、轍,這最要命,肉、由都不分,可是到了這個侯、幹了,這個怎麼也出不來,“武鄉侯”老是“侯”,這個怎麼都推不出來,要不那時候葉老師氣的你怎麼老是五香豆啊,老是唱五香豆,老是那個音,到最後這怎麼弄啊,就開始,夜裡面起來,偷偷的練、就是找這個聲音,因為怕人家笑話,“咱們怕人家笑話”,你看人家都快畢業了,咱們剛入學,入完學之後,這口音還沒弄利落,所以說呢,就自己偷偷地去學去,偷偷的弄去,想一想人家老師怎麼,包括人家同學是怎麼唱的,怎麼唸的,去改這些,時間一長啊,這些好不容易過去了以後,他特別好的運氣就碰上一些好的先生。您比如說,劉盛通老師、宋繼亭老師、王世續老師、李世霖老師、李甫春老師、再就楊韻青、吳澤東這些老師、等等這些老師,他都趕上了,所以在他們這兒,他學到了特別特別多的一些好的東西,這會兒呢,就是在1983年左右了,就在這個時候呢,他的生活跟他的學習一切都有了改變,有一個轉折點,就是說他認識了他的岳父馬長禮先生,這是1983年。
相信很多關心杜鎮傑的戲迷朋友恐怕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是先跟馬長禮老師學的戲呢,還是先做的女婿。這個呀,有好多的戲迷朋友還有一些對這一方面感興趣的一些人士都問過他這個,其實這個呀,聽說他岳父啊,聽了戲校一位老師說,說學校實驗團有一個小老生,說這聲音啊,特別像您,特別像,說這個,意思呢,多少有一點可是不太成熟,後來呢,他就唱罵曹,唱罵曹呢,他岳父就去看了,他當時還想著,那是大眾劇場,就是後來的珠市口那兒,這個大眾劇場唱罵曹,唱罵曹呢,他岳父去看去了,看去了之後,他聽王小蓉小姨(杜鎮傑稱她為小姨)說,說這孩子條件不錯,說條件不錯,說可是不知道人家樂意不樂意學呀,這是當時,這是馬長禮老師那時候其實是對他有意思,後來呢,就是王老師找他,說鎮傑啊,你有沒有朋友,你說有多傻,他當時就不知道這朋友的概念,他們山東的叫女朋友叫物件,她一問你說有沒有物件他知道,說有沒有朋友他不知道,就問他說你有沒有,他說有,有,她說誰啊,他說好幾個呢,結果這一下,說不對啊,說女朋友,說你有沒有物件啊,他說那沒有。因為當時根本也沒顧這個,再就是農村出來,確實傻,也不懂,之後說這樣,給你介紹一個物件好不好,他說我得回家問問我娘去,她說你問問你娘幹什麼呀,說你交朋友,這是一個傳統了。當時就說啊,你別問了,對你很有好處,“對自己很有好處”,說實話告訴你吧,北京京劇院一大家,這個都是當時的原話,說北京京劇院一大家,他說一大家,誰啊,之後他一下就反應到馬長禮先生,他就反應到了,之後呢,他說是不是馬老師,她說對,她說這樣吧,人家意思啊,就是先拜(拜)師學學藝,你們倆人啊,再增加一下感情,看看成,咱們就繼續往下,不成呢,別人也不知道,這臉上也不至於下不來,說人家馬老師也是有頭有臉的,之後,他說不行,學戲就是學戲,談物件就是談物件。杜鎮傑他覺得學戲就遠學戲,你不能一邊學著戲,還一邊要談物件,他就感覺這個事兒啊,這是分開的事兒。因為感情是感情,業務是業務,咱們別弄一塊去;再一個呢,說句實話,還得回家問他娘去,行還是不行啊,同意不同意,但是後來一問老太太,正好趕上回家,一問老太太,不樂意,為什麼呀,說人家門檻太高了,咱們農村啊,都是很平常的人家,人家在城市裡頭那算是知名演員了,那不得了,當時啊。因為對於農村老實巴交的父母來講,他們就是講究一個門當戶對,別高攀,其實人家是為自己孩子著想,人家怕孩子到這受委屈,這是真的,現在怎麼(咱們)理解這事兒了,可是那時候不可能,這個東西都是個緣分,要不那天他從山東回來,他上那個王小蓉小姨家退這門親去,退著退著他媳婦一下子進門了當時,沒約好啊。他去到王小蓉老師家去說父母不同意這事兒,結果,就碰上了,來了,來幹什麼來了,幫他們這小姨家賣破爛去了,因為他媳婦當時開了個汽車,賣破爛,當時他們倆就見面了,見面了之後,他這一看,不是想象的那樣,很樸素。因為她當時就是工人,很樸素,也不是像藝術家庭出來的,因為咱們農村說的並不是說那時候咱們心裡邊嘀咕,這一看啊,行啊,這個王老師旁邊就一通扇乎,得了得了,這算見面了。他說後邊怎麼辦呀,傻小子後邊你請人家看戲呀。他還真是感謝這個王小蓉老師,所以說他現在感謝她一生,他們兩口子都感謝她,要不是說這個真是緣分,要不再晚五分鐘,也許這碼事就吹了。
之後呢,這點事情過去,可是呢,他跟他岳父在一塊,雖然說形式上他沒拜他,可是他老人家對他付出啊,也是傾囊相贈啊。你看他學《趙氏孤兒》在家裡面就是這樣,這個盜孤那一場,那很典型,他岳父呢,就要求他的唱、要求他(的)念,他岳母呢,坐在沙發上就要求他的表演,見過小偷嗎,小偷啊,輕輕的進來,包括那眼神啊,你包括自己的情緒,包括自己的心理,包括自己的形體,腳底下、這都是,所以說老兩口給他說戲,您包括穿厚底怎麼站,穿皂鞋怎麼站,穿登雲履怎麼站,都是有一定挺規範的,您包括穿褶子怎麼走,穿蟒怎麼走,扎靠怎麼弄,都是有一定規範的。你還有學《伍子胥》,《伍子胥》當時呢,在北京這兒呢,二十來歲的演員唱《伍子胥》的不多,因為他當時比較早,出道比較早,就唱《伍子胥》,當然他想可能是在中和,演《伍子胥》,滿、爆滿,觀眾反映好啊,就是好,熱極了,鼓掌啊,底下一鼓掌,咱們就玩了命的唱,唱的口乾舌燥,蹬著腳踏車回家,他當時都不知道,一回家他看見岳父在沙發上坐著,一進門,他岳父有一個習慣,跟誰都這樣,晚輩也這樣,小孩也這樣,辛苦了啊,全這個,先說你辛苦,特別和藹的一個老頭,辛苦了,然後說不辛苦,今兒什麼戲啊,《伍子胥》。怎麼樣啊,好極,好,他說啊,觀眾也火爆,他說,我也賣力氣了。你今天不是《伍子胥》,是《伍子胥》,你這個戲是《伍子胥》,你唱的勁頭啊,不是《伍子胥》,你那叫《轅門斬子》,他腦袋嗡就大了,他說爸,他說您,我去了、我去看了,之後確實有觀眾告訴他,說你岳父就在這個最後邊那個角上坐著,就回來跟他說,他說各個戲跟各個戲的勁頭不能一樣,說你這個《伍子胥》,就是《伍子胥》的腔、《伍子胥》的味,你《斬子》就是《斬子》的腔,你不能都一樣了,之後就跟他說,你要壓火,就把他領著他介紹到劉盛通老師那,到家裡去了,一進門他說,劉老師,您怎麼叫劉老師啊,他說這是我們學院的老師啊,因為當時他就跟劉老師學過《捉放曹》、《戰樊城》都學過了,改口吧,這是我師傅,劉盛通是他的師傅,到最後他就改了,叫師爺爺。他說戲呢,有一個好處,跟你說好幾套、好幾套東西。就是富連成,當時他在富連成裡教學嘛,元字的、韻字的啊、唱老生都是他教。後來呢,他跟他說一般的都是說,餘先生怎麼唱、馬先生怎麼唱、譚先生怎麼唱,你比方說有一次就說,這嘴裡、說餘先生在後臺喊嗓子,都喊什麼呢,就是“家邦",“要害家邦”,你要是不能那家邦,全是發“花”,其實這裡邊一是發花,一是江洋,就是講了類似於好多這些以前的事情啊、老先生的事情,有趣的事情、沒有趣的事情都跟他講,這些就是耳濡目染,所以說在這幾年當中,劉爺爺對杜鎮傑他的幫助特別大。杜鎮傑不光是自己好學,應該說也是幸運的,碰到了馬長禮先生、自己的岳父,後來岳父又把他領進了劉盛通老師的家門,又跟他學了那麼多年。後來其實又有一個轉折,考入了研究生班,到了研究生班,又遇到了好多好老師。
杜鎮傑老師,當時北京京劇院的當家老生、馬長禮之門婿、當代知名老生、京劇演員丶京劇名家,工餘派、楊派老生,國家一級演員、有名老生、老生名家、有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杜鎮傑)他也是從農村長大的,是在山東。在農村既不是梨園世家,恐怕周圍人也沒有誰來影響他對於戲的喜愛,怎麼就喜歡上了戲,他曾自言,自己幹上這一行、就是從事京劇這一行也純粹是個緣分。當時呢,在那個特定的時期,農村都是樣板戲嘛,有半導體裡邊都聽得特別多,對這個特別感興趣從小,後來呢,就是到了、當時有一個掖縣第一中學,就辦了這麼個叫文藝班的,他們就進去學習,就是為農村啊、培養學習文藝骨幹,宣傳毛澤東思想當時,所以說呢,不過在農村呢,您說有什麼影響,也不在於,你想他們那個周圍,你比如說毛世來先生、你比如說許翰英先生,都是他們周圍的,您看這些都屬於大藝術家了,所以說呢,在這方面來講,並不一定說就是非得是世家,非得是在大城市薰陶。只是說呢,可能在農村你要是沒碰上機會的話也許把這個才能,可能就埋沒了、埋沒那兒了。這個他還挺有幸,一下又趕上中國戲曲學院招生,就來到北京了。
其實特納悶、他們招生,他怎麼知道的這個訊息,那麼閉塞的一個地方。開始這個是1979年,1979年,當時杜鎮傑他是掖縣第一中學就畢業了、高中畢業,畢業在這個文藝班裡邊呢,就是有一個高佩秋老師,當時的老師,也是,不過這位老師啊,以前在上海,在上海就是演出過好多劇目,而且當年是比較有成就的一個女老生演員,這個他問過他的師爺爺劉盛通老師、王世續老師,他們都認識,互相都認識,所以當時呢,就是透過有一份大眾日報看到的說有一個招生啟事,就是中國戲曲學院在山東濟南、招12名插班生,之後呢,杜鎮傑他就去報考了,沒想到一考呢,就是陰錯陽差又考上了,當時為什麼呢,正好可能他是合乎那個條件。因為當時他是18歲多了麼,將近19歲了。聲音呢,基本上倒過來了,這男聲又最怕就是倒倉,變聲期一過,他的聲音還挺好,要不他有的時候開玩笑,說你聲音怎麼那麼好,也許咱們在農村,什麼也沒忌諱,就是山東人說話又是大嗓門,也許就是喊出來了。就是來到北京以後,到中國戲曲學院,因為當時呢,他就這個年齡了,對基本功啊、腰腿都比較硬了,你想都十八九了,就是都發育得、基本上差不多了,所以說再壓腿、下腰啊,那就吃力。他到最後呢,因為他這人還是比較喜歡、能用智力解決不用體力解決了,他就想怎麼辦呢,乾脆從唱唸上下功夫得了,還好他挺幸運的,第一個老師,他就碰到了葉蓬老師,葉蓬老師那是楊派,很細膩、講得很細膩,教得很細膩。後來第一齣戲跟他學的是《失空斬》,《失空斬》就是有什麼困難啊,口音。咱(他)們山東口啊,山東口音,山東口你比如說,當時葉老師給他糾正最厲害的“官封到武鄉侯”就那三眼裡面,“官封到武鄉侯”就那句,這個膠東人哪,由、求、轍,這最要命,肉、由都不分,可是到了這個侯、幹了,這個怎麼也出不來,“武鄉侯”老是“侯”,這個怎麼都推不出來,要不那時候葉老師氣的你怎麼老是五香豆啊,老是唱五香豆,老是那個音,到最後這怎麼弄啊,就開始,夜裡面起來,偷偷的練、就是找這個聲音,因為怕人家笑話,“咱們怕人家笑話”,你看人家都快畢業了,咱們剛入學,入完學之後,這口音還沒弄利落,所以說呢,就自己偷偷地去學去,偷偷的弄去,想一想人家老師怎麼,包括人家同學是怎麼唱的,怎麼唸的,去改這些,時間一長啊,這些好不容易過去了以後,他特別好的運氣就碰上一些好的先生。您比如說,劉盛通老師、宋繼亭老師、王世續老師、李世霖老師、李甫春老師、再就楊韻青、吳澤東這些老師、等等這些老師,他都趕上了,所以在他們這兒,他學到了特別特別多的一些好的東西,這會兒呢,就是在1983年左右了,就在這個時候呢,他的生活跟他的學習一切都有了改變,有一個轉折點,就是說他認識了他的岳父馬長禮先生,這是1983年。
相信很多關心杜鎮傑的戲迷朋友恐怕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是先跟馬長禮老師學的戲呢,還是先做的女婿。這個呀,有好多的戲迷朋友還有一些對這一方面感興趣的一些人士都問過他這個,其實這個呀,聽說他岳父啊,聽了戲校一位老師說,說學校實驗團有一個小老生,說這聲音啊,特別像您,特別像,說這個,意思呢,多少有一點可是不太成熟,後來呢,他就唱罵曹,唱罵曹呢,他岳父就去看了,他當時還想著,那是大眾劇場,就是後來的珠市口那兒,這個大眾劇場唱罵曹,唱罵曹呢,他岳父去看去了,看去了之後,他聽王小蓉小姨(杜鎮傑稱她為小姨)說,說這孩子條件不錯,說條件不錯,說可是不知道人家樂意不樂意學呀,這是當時,這是馬長禮老師那時候其實是對他有意思,後來呢,就是王老師找他,說鎮傑啊,你有沒有朋友,你說有多傻,他當時就不知道這朋友的概念,他們山東的叫女朋友叫物件,她一問你說有沒有物件他知道,說有沒有朋友他不知道,就問他說你有沒有,他說有,有,她說誰啊,他說好幾個呢,結果這一下,說不對啊,說女朋友,說你有沒有物件啊,他說那沒有。因為當時根本也沒顧這個,再就是農村出來,確實傻,也不懂,之後說這樣,給你介紹一個物件好不好,他說我得回家問問我娘去,她說你問問你娘幹什麼呀,說你交朋友,這是一個傳統了。當時就說啊,你別問了,對你很有好處,“對自己很有好處”,說實話告訴你吧,北京京劇院一大家,這個都是當時的原話,說北京京劇院一大家,他說一大家,誰啊,之後他一下就反應到馬長禮先生,他就反應到了,之後呢,他說是不是馬老師,她說對,她說這樣吧,人家意思啊,就是先拜(拜)師學學藝,你們倆人啊,再增加一下感情,看看成,咱們就繼續往下,不成呢,別人也不知道,這臉上也不至於下不來,說人家馬老師也是有頭有臉的,之後,他說不行,學戲就是學戲,談物件就是談物件。杜鎮傑他覺得學戲就遠學戲,你不能一邊學著戲,還一邊要談物件,他就感覺這個事兒啊,這是分開的事兒。因為感情是感情,業務是業務,咱們別弄一塊去;再一個呢,說句實話,還得回家問他娘去,行還是不行啊,同意不同意,但是後來一問老太太,正好趕上回家,一問老太太,不樂意,為什麼呀,說人家門檻太高了,咱們農村啊,都是很平常的人家,人家在城市裡頭那算是知名演員了,那不得了,當時啊。因為對於農村老實巴交的父母來講,他們就是講究一個門當戶對,別高攀,其實人家是為自己孩子著想,人家怕孩子到這受委屈,這是真的,現在怎麼(咱們)理解這事兒了,可是那時候不可能,這個東西都是個緣分,要不那天他從山東回來,他上那個王小蓉小姨家退這門親去,退著退著他媳婦一下子進門了當時,沒約好啊。他去到王小蓉老師家去說父母不同意這事兒,結果,就碰上了,來了,來幹什麼來了,幫他們這小姨家賣破爛去了,因為他媳婦當時開了個汽車,賣破爛,當時他們倆就見面了,見面了之後,他這一看,不是想象的那樣,很樸素。因為她當時就是工人,很樸素,也不是像藝術家庭出來的,因為咱們農村說的並不是說那時候咱們心裡邊嘀咕,這一看啊,行啊,這個王老師旁邊就一通扇乎,得了得了,這算見面了。他說後邊怎麼辦呀,傻小子後邊你請人家看戲呀。他還真是感謝這個王小蓉老師,所以說他現在感謝她一生,他們兩口子都感謝她,要不是說這個真是緣分,要不再晚五分鐘,也許這碼事就吹了。
之後呢,這點事情過去,可是呢,他跟他岳父在一塊,雖然說形式上他沒拜他,可是他老人家對他付出啊,也是傾囊相贈啊。你看他學《趙氏孤兒》在家裡面就是這樣,這個盜孤那一場,那很典型,他岳父呢,就要求他的唱、要求他(的)念,他岳母呢,坐在沙發上就要求他的表演,見過小偷嗎,小偷啊,輕輕的進來,包括那眼神啊,你包括自己的情緒,包括自己的心理,包括自己的形體,腳底下、這都是,所以說老兩口給他說戲,您包括穿厚底怎麼站,穿皂鞋怎麼站,穿登雲履怎麼站,都是有一定挺規範的,您包括穿褶子怎麼走,穿蟒怎麼走,扎靠怎麼弄,都是有一定規範的。你還有學《伍子胥》,《伍子胥》當時呢,在北京這兒呢,二十來歲的演員唱《伍子胥》的不多,因為他當時比較早,出道比較早,就唱《伍子胥》,當然他想可能是在中和,演《伍子胥》,滿、爆滿,觀眾反映好啊,就是好,熱極了,鼓掌啊,底下一鼓掌,咱們就玩了命的唱,唱的口乾舌燥,蹬著腳踏車回家,他當時都不知道,一回家他看見岳父在沙發上坐著,一進門,他岳父有一個習慣,跟誰都這樣,晚輩也這樣,小孩也這樣,辛苦了啊,全這個,先說你辛苦,特別和藹的一個老頭,辛苦了,然後說不辛苦,今兒什麼戲啊,《伍子胥》。怎麼樣啊,好極,好,他說啊,觀眾也火爆,他說,我也賣力氣了。你今天不是《伍子胥》,是《伍子胥》,你這個戲是《伍子胥》,你唱的勁頭啊,不是《伍子胥》,你那叫《轅門斬子》,他腦袋嗡就大了,他說爸,他說您,我去了、我去看了,之後確實有觀眾告訴他,說你岳父就在這個最後邊那個角上坐著,就回來跟他說,他說各個戲跟各個戲的勁頭不能一樣,說你這個《伍子胥》,就是《伍子胥》的腔、《伍子胥》的味,你《斬子》就是《斬子》的腔,你不能都一樣了,之後就跟他說,你要壓火,就把他領著他介紹到劉盛通老師那,到家裡去了,一進門他說,劉老師,您怎麼叫劉老師啊,他說這是我們學院的老師啊,因為當時他就跟劉老師學過《捉放曹》、《戰樊城》都學過了,改口吧,這是我師傅,劉盛通是他的師傅,到最後他就改了,叫師爺爺。他說戲呢,有一個好處,跟你說好幾套、好幾套東西。就是富連成,當時他在富連成裡教學嘛,元字的、韻字的啊、唱老生都是他教。後來呢,他跟他說一般的都是說,餘先生怎麼唱、馬先生怎麼唱、譚先生怎麼唱,你比方說有一次就說,這嘴裡、說餘先生在後臺喊嗓子,都喊什麼呢,就是“家邦",“要害家邦”,你要是不能那家邦,全是發“花”,其實這裡邊一是發花,一是江洋,就是講了類似於好多這些以前的事情啊、老先生的事情,有趣的事情、沒有趣的事情都跟他講,這些就是耳濡目染,所以說在這幾年當中,劉爺爺對杜鎮傑他的幫助特別大。杜鎮傑不光是自己好學,應該說也是幸運的,碰到了馬長禮先生、自己的岳父,後來岳父又把他領進了劉盛通老師的家門,又跟他學了那麼多年。後來其實又有一個轉折,考入了研究生班,到了研究生班,又遇到了好多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