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丶泡沫麼

      一、姓氏源流  桑(Sā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以祖字為氏。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字子桑。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2、出自窮桑氏(金天氏),是少昊的後代,以地名(號)為氏。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 。  3、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得姓始祖:少昊。中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換言之,桑姓華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望族居黎陽郡(今河南省浚縣東北)。桑氏後人尊少昊為桑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桑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桑姓出自嬴姓。春秋時候,秦國有個貴族叫作公孫枝,字子桑。他的後代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世代相傳,形成裡今天的桑姓。關於桑姓的起源還有一個說法。遠古時候有個地名叫作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北),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領,他就建都於窮桑,並以地名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少昊的後代將姓氏簡化為一個桑字,成了桑氏。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省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省境內)。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莊、小辛莊、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餘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家譜中講該桑姓人明初遷徙于山西洪洞縣。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莊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臺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在古代,桑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南。(餘略)  三、歷史名人  桑 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之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塗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桑 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桑弘羊:西漢大臣,政治家,洛陽人。他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堅持將冶鐵、煮鹽和鑄鐵收歸管營,充實國家實力;還設立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平抑物介,使商賈不得從中獲取大利;他還反對屈辱的“和親” 政策,主張積極抵抗匈奴貴族的進攻,並曾組織 60萬人屯墾,以防匈奴襲擊。  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於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他勤學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鉅萬財產。後來契丹軍隊打敗後晉以後,原來的後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於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桑調元:字伊佐(1695-1771),一字砎甫,自號獨往生、五嶽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雍正四年舉順天鄉試,十一年召試,欽賜進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後引疾歸田,歷主九江濂溪、嘉興鴛湖、灤源書院講席。著有《五嶽詩集》二十卷、《文集》三十卷、《桑礰甫詩集》十四卷、續集二十卷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定。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2、堂號  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  ============================================================  【桑姓宗祠通用對聯】  〖桑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法行平準;  賦著扶桑。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桑弘羊,洛陽人,出身商人家庭。武帝時,官治粟都尉,領大司農,制定、推行鹽鐵酒類的官營專賣,設立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從富商大賈手中奪回鹽鐵和貿易的控制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積極主張抵抗匈奴貴族的攻擾,反對和親政策,曾組織六十萬人屯墾,以防禦匈奴襲擊。昭帝幼年即位,他與霍光、金日殫共同輔政,任御史大夫。始元年間,召開鹽鐵會議,堅持鹽鐵官營政策。下聯說五代時洛陽人桑維翰,字國僑,因相貌醜陋,又姓桑(古與“喪”同音),考進士時幾次被主考官刷下,有人勸他改業,他鑄了個鐵硯,對人說:“這個硯磨穿了,我就改業!”並寫《日出扶桑賦》以表示心志。後唐同光年間終於中了進士,任石敬瑭的掌書記,又幫他稱帝。後晉時,官集賢殿大學士、樞密院使等職。  旌常載績;  文陣稱雄。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桑世傑,與俞通海等結水寨於巢湖,為宋太祖所撫,後攻江陰石牌寨,沒於陣(見上是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下聯典指明·桑悅,成化年間舉人,敢為大言以凌人。  -----------------------------------------------------------------  〖桑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矢志磨穿鐵硯;  同居雍穆閨門。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晉·桑維翰屢試不第,鑄鐵硯示人曰:“硯穿則改業。”下聯典指晉·桑虞五世同居,閨門雍穆,時人重之。  ============================================================  附錄:【桑姓典故、趣事——乾隆桑家留對聯】  清代乾降年間,社會經濟逐漸恢復與發展,採礦業、紡織業發展較為迅速。清政府在江寧、南京、蘇州、杭州等各地設織造衙門,派內務府親信前往管理。這些派出大臣,依仗朝中有人撐腰,大肆吸吮民脂民膏,貪得無厭,個個斂財鉅萬。乾隆皇帝並不聲張,為了解民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和貪官汙吏們的醜惡嘴臉,先後三次下江南微服出訪。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訪,經洛陽至徐州,到泗洪,過明光去南京,一路無人認得,一路留下無數神奇的傳說,在過明光時就有乾隆留對聯的傳說。  相傳,這日乾隆爺原安排在泗浦古道,又名“江淮中道”去浦口,不知怎的糊里糊塗踏上了古招信至濠州的驛道。沿女山湖南岸,一路感嘆大自然賦予這片神奇土地瑰麗風光,路經桑大郢(明光市大郢鄉)覺得有些口渴,便到村裡討水喝。剛進村就見路旁一桑姓人家門前人聲鼎沸,門庭若市。乾隆爺是個愛湊熱鬧的人,就朝人堆處走去。原來這桑家建房正上樑,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紛紛趕來慶賀,前來慶賀之人大都攜帶禮物。門前桑家主人身著馬褂長衫,笑容可掬迎接前來賀喜的親友。桑家主人見乾隆爺面生,互相禮罷,乾隆爺主動向主人說明來意,桑家主人生來愛交天下朋友,便客氣地請至家中用茶。乾隆爺也客氣地說:“主家不必客氣,我喝碗白水便走。”桑家主人道:“哪裡話,進了桑家門,就是桑家客,我這備有好茶,客官請品嚐。”說著招呼家人為客人沏茶。客堂裡還有兩位先生,是桑家特意請來寫上樑對聯的,一副對聯,兩個先生,他們互相謙讓,誰也沒好意思動筆。推讓了一會,一位姓汪的先生說是內急先方便一下,那位李先生見汪先生出門,也不好意思留下,找了個藉口便離開了。桑家主人跟著出去送兩位先生,客堂裡就剩下了乾隆爺一人。乾隆爺見文房四寶放在桌上,手有點癢癢。心想:這鄉村的先生就是酸勁大,這有什麼可謙讓的。乾隆爺喝了大半壺茶,見還沒有人來,起身欲走,轉念一想,這家主人大方、熱情、好客,有文房四寶在此,何不留下一副對聯以謝主家的半壺茶,於是提起筆飽墨揮毫寫下一聯:  上樑正逢黃道日;  豎柱巧遇紫微星。  接著為中梁寫下:“乾元亨利貞”五個大字,寫完後乾隆爺用茶壺壓在聯上角。乾隆爺怕露了身份,便起身出門。門口桑家主人招呼著前來祝賀的親友,見過路之人茶飽要走,趕忙跑過來說:“因事多,在下沒有陪客官,失禮了,請客不如遇客,既遇上了也是有緣,不如留下吃了飯再走。”乾隆爺拱拱手道:“先生客氣了,我還趕路,謝了!後會有期。”桑家主人確實事多,認為一個過路人走就走吧,於是也拱拱手道:“客官慢走,後會有期。”桑家主人和乾隆爺哪裡還有什麼“後會有期”唷!皇帝爺哪有那麼好見的唷!  汪先生方便後又回到客堂,一看對聯已寫好,那字雄渾潑辣,剛健清新,那意思更是精妙無比。心想這李先生的水平怎麼提高的這麼快。正在這時李先生回來了,一看汪先生手中的對聯,從字到意,越看越驚訝,不由自主地說:“汪先生這般水平剛才還謙讓,我要真的寫了,還不羞煞我也!”汪先生聽李先生這麼一說,再細看對聯,方才猛然大悟,慌忙出門要追那過路人,過路人早已走遠。二位先生把此事告之桑家主人,桑家主人一拍腦門後悔道:“我真無用,真是有眼無珠,見他那貌相決非凡人。”  乾隆爺走了,但在桑家留下了墨寶,訊息傳開後,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觀看。桑家主人把此對聯留作傳家之寶,多少年過去了,現在乾隆書寫的真跡早不知下落了,但此聯至今還在明光市城鄉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小兔子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