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鬧鬧139571621
-
2 # 實誠車保
首先要不要二胎,這不應該和這個社會有太大關係吧。真的要不要二胎還是要看自己的家庭,如果要說社會,如今國家既然是放開二胎政策,本就是想鼓勵大家多去生二胎的,所以國家是需要大家是多生二胎的,不然以後人口老齡化會嚴重。
儘管國家是支援的生二胎的,但大眾對生二胎並不是太熱情,確實現在養育成本太高,不論是醫院花銷,教育成本,甚至是婚嫁成本都讓人負擔不起,特別是生兒子的,建設銀行還得去操心婚房,鉅額彩禮,頭胎是兒子的,更是怕二胎會再生一兒子。如果是招商銀行女兒的,倒還是可以不用太擔心,但兒子窮養,女兒富養,其操心程度不亞於兒子哈。所以自己家庭負擔的起,應不應該要二胎,這完全取決於你們自己的家庭。畢竟有兄弟姐妹對孩子來說也是好事,有能力就要二胎吧。
-
3 # 農村小劉愛戶外
對於生二胎,迎接一個新生命來到家庭這件事,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家庭生命週期。家庭生命週期的意思是,家庭作為一個有機的組織,它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有幾個不同的階段。而隨著階段的改變,裡面的成員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
其實每逢我們進入家庭生命週期的一個新的週期的時候,都會面臨一個角色的改變。生二胎的家庭實際上面臨週期的更迭,每個家庭成員的角色的改變。
生第二胎,家庭成員角色會變嗎?
我們需要做什麼準備?如何分工?
如果原來的孩子在過去的日子裡都是感受到自己作為這個家庭唯一的小孩去生活的,家裡突然多了一個弟弟或者妹妹,其他的家庭成員的角色會有怎樣的變化?
第一,就是當父母的精力被分散、不夠用的時候,要去怎麼應對,其他的家庭成員又怎麼去配合?
第二,當大孩子承擔起作為兄長或者姐姐的話,TA會有怎麼樣的行為上的變化,還有到底這一點會不會讓TA覺得自己得到的愛是減少了的呢?父母需要給予些什麼支援?
我們先來說說關於父母精力分配不夠的問題。
當我們看到某個家庭成員因為照顧小孩精力不夠的時候,我們要先看看:是不是照顧小孩的責任過多集中在某個成員身上?
比如很常見的情況是,媽媽精力不夠,老大搶媽媽,心裡覺得由於老二出生,媽媽不像以前那麼愛他了。還有一些爸爸會認同男主外女主內這個理念。爸爸全球各地跑,覺得有媽媽照顧孩子就夠了。最近見到的一個家庭,也是類似的情況,媽媽抱著弟弟哄他吃飯,然後讓哥哥坐在旁邊自己吃,爸爸在另一桌和朋友喝酒。
所以當大孩子和小孩子依戀的物件都集中在媽媽身上的時候,就會讓媽媽很勞累,沒有精力去同時照顧兩個小孩子。
所以我們要先解決的是分工的問題。家庭分工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各人的角色和功能都會發生變化。
當第二個孩子到來之前,我們有沒有真的坐下來談一談?爸爸和媽媽的分工是不是需要有一些調整呢?
我經常在我實際工作的過程當中發現有上面說的這種情況:媽媽會花很多時間同時照顧兩個小孩,爸爸好像沒有什麼參與感。但爸爸的參與感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形成的,他可能在以前照顧第一個小孩的時候就沒有怎麼參與到裡面。
所以當我們在準備生第二個小孩之前,我們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
有沒有開始讓爸爸和大孩子習慣他們之間的相處?
這裡我們會經常遇到一個問題,當媽媽很會照顧小孩子,而爸爸又不是很適應的話,她可能就會去評價爸爸帶小孩的方式。爸爸在媽媽面前變成了一個學生,這樣並不利於爸爸參與到小孩的教養當中。
有時候會給祖輩帶,當然這是一個解決的方法,但祖輩會有老的一天,等到那個時候,孩子的父母沒有鍛鍊好自己能力的話,這個家庭就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衝擊。家裡的長輩或者親戚在生活上提供一些便利是很好的。但關鍵在於小孩的教育還是需要核心家庭去做一些決定。
當父母沒有真正參與到小孩的教育與陪伴中的時候,等這個小孩長大了,TA根本就不聽你的。小朋友判斷聽不聽你的話,主要是看你跟TA熟不熟,而不是你說的話是否有道理。
TIPS
①在生第二個孩子之前,想要孩子的一方要意識到,家庭成員需要相互合作來一起照顧新出生的小孩,而媽媽也要有意識地鼓勵爸爸參與其中,家庭的其他成員要意識到自己角色的改變。
②爸爸/大孩子的角色適應有可能需要家庭的諒解和鼓勵——我們可能總是理所當然地覺得“他”應該做得好,卻沒有意識到自己過度的糾正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要多用發現優點鼓勵優點的方法。
④如果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多要了一個孩子的話,最終受苦的還是孩子和父母自己。
2. 頭胎孩子得到的愛是否會減少?
我記得在剛開放生二胎的時候,很多時候家長都會找孩子商量,到底要不要多一個弟弟妹妹?
結果,在有些孩子的班級裡會組成一個“反對生二胎聯盟”,每天都在那裡吐槽有一個弟弟妹妹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一直想要說服他們的爸爸媽媽不要生二胎。
但其實他們並不是很討厭自己多一個弟弟妹妹,因為到後來,他們真的有一個弟弟妹妹的時候,他們都會很願意跟自己的弟弟妹妹相處。只是很多人在不瞭解將要發生一件什麼事情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恐懼和拒絕。
從原來自己作為獨生子女,轉變到作為一個新生命的哥哥姐姐的角色,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也沒人教過,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會不知道要怎麼辦。
如果大孩子一和弟弟妹妹相處,我們就糾正他們不好的地方,他們會想:
弟弟妹妹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
有很多人覺得,第二個孩子的到來可能會分薄給大孩子的愛。但這個愛我們其實是可以區別地去看待的。
當TA作為兄長或姐姐的時候,他們需要成就感。如果TA能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好的哥哥或者好的姐姐的話,TA可能會更努力地去做好這個角色。這個時候,他們不僅能夠獲得成功感,而且能夠得到父母對TA的認同得到的愛。
我們愛一個大孩子,是應該鼓勵TA,讓TA學會承擔責任。我們愛一個新生的孩子,是要細心地照顧TA,敏感地察覺到TA的需求。這兩種愛,給予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看不到這個區別的話,會很容易讓這兩個孩子形成競爭的關係。當我們給不同的孩子的愛是不同性質的時候,自然就少了競爭。
TIPS
① 其實父母給孩子的愛可以區別看待,愛並不僅僅意味著寵愛。
如果大孩子作為哥哥/姐姐的身份獲得了成就感的話,也會傾向於更努力地做好哥哥姐姐的角色,並在父母對其的認同感中獲得被愛的感覺;
②如果把兩個小朋友放在同一個水平上比較(誰的成績好、誰做事情快),那他們就可能會形成競爭的關係;要引導孩子們一起去獲得合作的成功,而不是分出勝負。
我剛提到的這種有區別的愛,不僅僅是體現在他們兩個孩子互動的時候,還體現在他們兩個同樣作為爸爸媽媽的孩子,有沒有單獨跟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
其實兄弟姐妹之前有矛盾是在所難免的,即使我們做得非常好,也總會有一方是感覺不滿意的。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在單獨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裡面,跟TA進行進一步的溝通的話,孩子會因為家長的耐心和用心更能夠理解這件事情。
在我的工作當中,在家長說到自己的兩個孩子的時候,都會直接用“他們”來直接指代。其實這種說法就是代表著他們是很少去區分自己的孩子的,很少去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之處和他們之間的差異。
我們需要很好地去平衡大孩子為別人付出和受別人照顧這兩個事情之間的比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因為自己的獨特之處而被喜歡的,而不是因為聽話和跟別人一樣而被喜歡。
TIPS
①各個孩子除了相互之間有相處之外,各自跟大人的相處也是很重要的。在兄弟姐妹之間有矛盾時,如果家長能有與個別孩子獨處的時間,就可以很好地處理孩子的內心鬱結。作為家長,也要有意識地對不同孩子做區分(哪怕很幸運地生下雙胞胎、龍鳳胎),不應“捆綁”看待,要發現各個孩子的獨特之處。
②父母要平衡大孩子“付出”與“被照顧”的比例,避免大孩子有著被冷落的感覺。
-
4 # 俗人一個貪才好色
現在你的條件允許你要二胎嘛!
確實在很多女性看來 謀生的不易大過於女人養孩子的不容易,所以很多女人選擇了在家養孩子!
-
5 # 雨菲媽咪說育兒
現在已經有二寶了,此時再考慮到底要不要二胎,沒什麼意義了吧。既然寶寶已經到來了,說明他和你有母子緣分,你就應該要他,千萬不要不要他,否則以後你會後悔的。
養育兩個寶寶的確對媽媽來說非常的不容易,但是你也會收穫雙倍的快樂。
等二寶長大了,你看著兩個孩子乖巧懂事聽話,兩個孩子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時候,你會覺得現在所受的所有苦都是值得的。
我家老大三週了,是我一個人帶大的,本來想今年大寶上幼兒園我就解放了,可以上班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想到意外有了二胎,感覺一切都要歸零,到底該不該要二胎?
回覆列表
這要看你自己的經濟實力的,如果實力可以那可以考慮,還要看自己還有沒有精力帶兩個,有時候要孩子還要為孩子著想,你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要為他們負責,不能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