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也無風雨無晴

    龍鳳山 龍鳳山距喀左縣城23公里,位於尤杖子鄉境內,它容奇石、怪柏、古剎、異洞為一體,其山之靈秀,洞之怪異,定會讓您樂不思蜀……2010和2011年,龍鳳山森林公園更是憑藉其獨特的魅力與超強的人氣獲得“遊客喜愛的遼寧省50佳景”的殊榮。  龍鳳山屬松嶺山脈的一支,海拔865米,佔地九平方公里。該山有峰巔兩座,仰望主峰似龍首吞雲吐霧,側視次峰如鳳冠鬥美,峻峭多姿,“龍鳳山”因此而得名。  龍鳳山的第一特色是奇石遍佈,古柏蒼生,奇石與古柏盤抱。更為奇特的是,這裡的柏樹皆為雙心。以“關東第一柏”和“關東第二柏”最為著名。   龍鳳山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洞穴遍佈,奇形怪狀,自然天成。洞口雲封樹遮,洞內幽深莫測,偶見鍾乳懸掛,且洞洞朝陽。  龍鳳山的再一個看景是寺廟。這裡有天台寺、天心寺兩座較大的廟宇。天台寺系清代康熙二年(1663)所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建築在半山腰之全山最大的朝陽洞內外。  近年來,龍鳳山作為喀左最富盛名的旅遊景區,吸引著城鄉內外眾多的遊客到此山遊玩,特別是長假期間和農曆四月十八日廟會,去此山的公路上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廟宇大殿裡香菸繚繞,打供跪拜者甚多,呈現出一片繁盛的景象。樓子山 樓子山位於喀左縣老爺廟鎮、尤杖子鄉、羊角溝鄉交界處,屬松嶺山脈中段,南北綿延14公里,佔地1萬多公頃,因主峰似樓臺般俊俏偉岸、高聳入雲而得名。山中植被蔥鬱,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到94.8%,是遼西森林生態植被儲存最完整的區域,也被稱為遼西地區的天然綠色屏障,2003年9月被遼寧省政府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樓子山海拔1091.1米,是喀左境內最高的一座山峰。據說于晴朗的早晨置身山頂,可觀據此200公里之外的渤海日出,舉目四望周圍峰巒起伏的群山,有“一覽眾山小”之感。這裡山形奇特,主峰陡峭,直逼雲霄,側峰形似遙望遠方的猿猴,俗稱“石猿望海”。主峰下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山石嶙峋,構成非常絢麗的地貌景觀。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峰上鬥豔,煙雲在峰壑中瀰漫,霞彩在巖壁上流光,自然美在這裡匯聚,在這裡昇華。若冬日遊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它一改往日的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暇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峰浮蕩,雪白耀眼,如進入了冰雪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淩河第一灣 淩河第一灣位於喀左縣水泉鄉南亮子村和羊角溝鄉上窩鋪村交接處,長約3公里,寬約1公里,淩河水藉著山勢繞過一個大大的S灣,向鴿子洞奔湧而來,形成山水相依的奇觀,一切渾然天成,唯美壯觀。  這裡的山,經過多年的河水沖刷,非常陡峭,而且形象各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既有通天拔地之勢,也有神奇險峻之態,又含秀麗幽靜之姿,宛如一幅立體畫卷,雄中含秀,幽奇相兼;這裡的水,沒有長江的氣勢磅礴,也沒有黃河的源遠流長,但在她的上游5000年前,我們的先祖孕育了輝煌的紅山文化,她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是一片讓世人膜頂崇拜的聖境;種類繁多的飛鳥和游魚為這裡帶來生命的靈性,小野鴨,灰雁、鴻雁,蒼鷺在水中覓食,時而翩翩起舞,時而追捉嬉戲,時而駐足僚望;肥肥的魚兒不時地跳出水面戲鬧,滿載而歸的漁船不時靠上岸邊傳送著漁民們的歡笑,放鴨的老翁哼著小曲在水上悠閒自得。不愧為北國江南,純原生態自然風光。  這裡是朝陽地區面積最大溼地,是中國北方最典型的草本沼澤型溼地,有遼西最美的溼地之稱。碧波盪漾的水面、密草叢生的蘆葦叢、行駛在河面上的渡船、撒網的漁民、成排的“魚籠”,水中嬉戲的水鳥,和那岸邊翠綠的莊家,山水相映,水天相接,定會使您流連忘返……淩河景區 大淩河,蒙古語為“敖木倫”,淩河景區坐落在大淩河西支,位於喀左縣縣城南部,景區包括人工湖,人民廣場,濱河路沿湖綠化帶和那達慕樂園(南山公園)。淩河之上有四座霓虹閃爍的大橋,橫空跨越,為縣城驟增了幾多迷人色彩。  人工湖,由大淩河西支蓄水而成,西起城西大橋上游150米,東至敖木倫大橋下游200米,總長度3300米,由三座橡膠大壩控制水位,回水面積100萬平方米,寬度360米,平均水深2.5米,蓄水量超過250萬立方米。人民廣場,佔地20萬平方米,投資2500萬元,硬覆蓋面積11萬平方米,廣場內栽植華山松名貴樹木33種,21萬株,綠化率達40%以上,其設計和建設緊密依託利州古城依山傍水的地貌特徵,注重彰顯喀左縣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凝聚了全國各地著名廣場的景觀特色,建築風格獨特,是喀左縣城市建設的又一標誌性景觀。濱河路沿湖綠化帶,總面積25萬平方米,栽植樹木數十種,鋪設人行景觀路6000米,增設路燈130基,太陽景觀燈470基,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閒遊樂帶。那達慕樂園正於規劃之中,規劃面積約4190畝,計劃建設成為集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於一體的旅遊景點,讓遊客感受喀左蒙古族文化特有的魅力。鐵溝裡景區 鐵溝裡景區位於喀左縣羊角溝鄉境內,溝域總長度達30餘華里,由此可通往龍鳳山景區、樓子山自然保護區。  溝谷連綿不斷的群山猶如兩條巨龍般匍匐在溝谷的兩側,這裡雖稱不上山體龐大,群山巍峨,卻不乏有眾多奇峰異石,如形似銀錠的元寶山、表現母子之情的母子山,抬頭仰望的龜背山等都會使人產生神奇嚮往的心境;其溝谷兩側岩石突露,逢壁陡峭,形如刀切,天成一線,令人目眩心驚;鐵溝裡不光是地貌多種多樣, 而且植被茂盛蔥鬱,有百畝榛子林野生於溝谷唯一的緩坡之上,更有春季鮮花綻放、秋季紅葉似火的杏樹長於漫山遍野之中,人臨其境,猶如走入仙境畫廊,心中愉悅之感美不勝收。  鐵溝裡景觀皆似鬼斧神鑿,集天工巧成和神奇險幽於一地,各具情態卻相映成趣。置身於鐵溝裡的群山之中,探尋於其幽谷之間, 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得幽深古奧,那變幻莫測的自然景觀無不給人一種神秘之感。天成觀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縣城中心,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擴建於乾隆四年(1739年),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築。它與北京白雲觀、瀋陽太清宮並稱為北方道教三大叢林。觀中有玉皇閣、三官樓、三皇樓、藥王殿、禪堂、經樓、春秋樓、鐘鼓樓、東西配房、東西廊房、龍王殿等樓堂殿閣60餘間。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成觀總體佈局嚴謹,樓堂殿閣互相連線,交錯支撐,組成三個嚴整的庭院。觀中建築大都是大式木結構硬山式建築,但每個個體建築又都各具特色。山門是前後廊大式木結構五脊硬山式建築,東西配房為異形大式木結構單硬山式建築,春秋樓為前廊後廈大式木結構硬山樓閣式建築,鐘鼓樓為高臺基大式木結構六攢尖亭子式建築,三官樓和三皇均為上、下通廊大式木結構五脊硬山樓閣式建築,玉皇閣則為高臺式四面迴廊九脊歇山式建築。這些建築高低有別,縱橫交錯,使人在領略其雄偉多姿之後,又深感其神奇美妙。  天成觀的建築結構可謂匠心獨運,而其裝修技藝亦堪稱精湛,土沉、鬥板、海漫均以石條砌成須彌坐;角柱、迎風挑簷、方磚皆為石雕的動物或花卉圖案,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高照部分的木雕玲瓏剔透,梁枋上的彩繪五彩繽紛,燦爛輝煌,與屋脊上的素塑吻獸形成強烈對比,華麗襯托著莊嚴。這座巧奪天工的古建築群,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建築才能。   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後,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崇禎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難於北京白雲觀,後又攜子夏陽春輾轉雲遊至今喀左大城子。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夏一振變賣所帶金銀財寶,修建一座道觀,取“廟宇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觀”。利州佛塔 利州佛塔,又名精嚴禪寺塔,矗立在喀左縣縣城東蒙古族高中古塔分校教學樓東北角,塔高34.1米,為八角密簷式磚塔,是一座稀有的磚雕藝術品,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收入《中國名勝詞典》。據《承德府志》記載,金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建利州精嚴禪寺圓蓋和尚塔,銘文為北京路轉運度支判官趙秉文所撰:“松漠之北,利州之東,無縫塔樣,八面玲瓏。”故稱此塔為精嚴禪寺塔。  信步來到塔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枝繁葉茂、濃廕庇日的兩株古槐。過古槐、仰望古塔,總會看到成群的紫燕圍著古塔上下翻飛,燕鳴呢喃,那明亮的歡鳴之聲,猶如佛經傳頌之音,又似莘莘學子的朗朗讀書之聲,令人陶醉其中。每當臨近考學之際,祭塔之人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虔誠膜拜。  古塔下是高臺和靈官殿,為清代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修繕古塔時所建,成為與古塔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殿內寬敞明亮,當年佛事鼎盛,是僧人焚香默坐,信徒頂禮膜拜的地方。與古塔相稱的還有塔西的“守性寺”,系光緒34年(1908年)由儒、道、釋三教住持合建。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這經歷了800多年風蝕雨淋、凝結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古塔依舊巍然聳立,它是歷史的見證,曾經璀璨,今又流芳!化石溝寫生基地 化石溝寫生基地位於喀左縣六官營子鎮,因盛產一種能在地上畫畫、寫字石材而得名。  化石溝地質地貌型別齊全,生態植被優良,環境清新優美,保持著大自然的原始狀態。峰、巒、臺、壁、溪、谷,地質出露齊全,景觀呈現出多層性,構成三崖兩嶄一緩麓的空間系列,層次分明,樸實渾厚如版畫,彷彿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民俗民風淳樸,因此被眾多攝影家和畫家所青睞。  化石溝內群峰競秀,溝壑縱橫,具有雄、險、奇、秀、幽、曠之特點。溝谷中的山雖沒有名山大川的氣勢磅搏,但卻有著自己的玲瓏雋秀。山脊連綿起伏,似蛟龍起舞;崖壁錯落有致、似技工雕塑,處處奇觀,真可謂天公造化,偶有幾個洞穴躲藏在岩石旁、樹木間,真是別有洞天,神秘感油然而生,而且能讓你展開無限遐想——天藍藍的,水靜靜的、山青青的,空氣伴隨花香是醉人的,這裡沒有飛揚的沙塵、沒有市井的喧鬧,沒有人世間的浮躁;有的是露珠對樹葉的安撫、有的是野花小草散發在綠蔭間的芳芬、有的是野蘑菇酣睡在落葉間的安逸……  化石溝的山、水,源流清潔,本盛木榮,滋潤著溝裡的眾多生靈和植物,在這裡,你一定會領悟到人生之樂在於山水之間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晚年殺太子的事件,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受人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