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研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9-2025年中國工業物聯網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資料顯示
2016-2018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執行分析
一、產業規模分析
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國內物聯網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目前,中國發展物聯網所需的自動控制、資訊感測、射頻識別等技術和產業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訊運營商和系統裝置提供商達到世界級水平,下游應用不斷拓展。
目前,物聯網已較為成熟地運用於安防監控、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物流等。2014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6023.3億元,同比增長23.01%;2016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約為9420億元,同比增長25.43%,2017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11860億元,同比增長25.90%。中國物聯網市場投資前景巨大,發展迅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根據工信部的預測,2020年成熟時將啟動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
2017年6月,工信部發文要求加快移動物聯網基礎設定建設,發展基於NB-IoT技術應用,要求2017年末基站規模達到40萬個,網路覆蓋直轄市、省會等主要城市。2020年,基站規模數達到150萬個,實現NB-IoT網路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的深度覆蓋。
圖表:2013-2018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及增速
二、發展特徵現狀
(1)生態體系逐漸完善
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中國形成了晶片、元器件、裝置、軟體、電器運營、物聯網服務等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基於行動通訊網路部署到機器。湧現出一批較強實力物聯網領軍企業,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投融資、標識解析、成果轉化、人才培訓、資訊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
(2)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中國在物聯網領域已經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匯聚整合多行業、多領域的創新資源,基本覆蓋了物聯網技術創新各環節,物聯網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7872件。
(3)行業應用領域加速突進
透過試點示範物聯網在交通、物流、環保、醫療保健、安防電力開始規模應用,在便利百姓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一重工建成了工業物聯網平臺,加快物聯網技術,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
(4)產業叢集優勢不斷突顯
中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四大區域發展格局、無錫、杭州、重慶運用配套政策,以成為推動物聯網發展重要基地,培育重點企業帶動作用顯著,以無錫示範區為例,截至2016年擁有網際網路企業近1300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三、產業發展形勢
國內物聯網產業經過近十年發展,目前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物聯網產業鏈現在包括晶片、元器件、裝置、軟體、系統整合、運營應用等具體細分領域。展望未來,物聯網作為新興戰略產業,伴隨著國家政策加碼,前瞻認為中國物聯網市場投資前景巨大,發展迅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繼續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
從產業發展過程來看,中國移動作為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積極推動者,從運營商角度對物聯網的發展路徑進行了預測,認為物聯網發展將經過機器通訊(M2M)、物聯網及泛在網的三個發展階段,目前中國還處於M2M的應用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來自GSMAIntelligence的資料顯示,中國物聯網網路部署已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的移動M2M連線數達到24920萬,而世界連線數為55500萬,中國佔到世界總連線數近45%,佔據全球物聯網半壁江山,前瞻認為未來中國的物聯網裝置佈局將會呈進一步加速狀態。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在物流、交通、建築、醫療等行業資訊化中,已出現物聯網的雛形。在智慧交通、物流、製造、能源等對智慧化要求較高的領域,當前的資訊化應用已處於物聯網的初級階段,相當於分散的、小規模的類似於“區域網”的區域性的物聯網形式。換句話說,當前物聯網的應用仍是零散的,還遠未形成規模,處於閉環狀態。目前已經出現的物聯網形式有企業專用的無線感測網,有基於公眾通訊網路的M2M網路,還有RFID類的短距離識別網路;物聯網的應用形式也很多,例如高速公路ETC收費、門票銷售與檢驗,以及零售RFID/條形碼、車輛排程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無線POS機系統、自動化生產系統以及各種物流管理和安防系統等。而且,應用的種類還在迅速增加。
圖表:中國物聯網在各個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佔比情況
從網路架構上來看,在業界物聯網大致被公認為有三個層次,底層是用來感知資料的感知層,第二層是資料傳輸的網路層,最上面則是內容應用層。三層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感知層相當於人體的面板和五官;網路層相當於人體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相當於人的社會分工,具體描述如下。感知層是物聯網的面板和五官-識別物體,採集資訊。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籤和識讀器、RFID標籤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主要作用是識別物體,採集資訊,與人體結構中面板和五官的作用相似。網路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資訊傳遞和處理。網路層包括通訊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網路、網路管理中心和資訊處理中心等。網路層將感知層獲取的資訊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於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慧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慧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四、產業模式創新
市場需求、成本、標準化、技術成熟度、商業模式是影響物聯網應用規模化推廣的主要因素。在物聯網各領域中,M2M和車聯網展現出強大的市場內生動力,全面推廣的各方面條件基本具備,成為物聯網應用的率先突破方向。
“十二五”期間,中國M2M市場取得快速發展,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一。從M2M連線數看,中國M2M連線數在2010年僅為800萬左右,至2015年已突破一億,佔全球總量的31%,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66%。一方面,面向行業領域和消費領域的資產管理、工業裝置管理、電力、交通、金融、公共服務、安全監控等大規模需求為中國M2M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中國終端協議和平臺方面的標準化為服務提供商實現業務發放、業務管理和海量終端管理提供保障,促進全球化服務發展,對M2M大規模發展也起到關鍵推動作用。基於中國物聯網持續最佳化的發展環境,中國M2M連線數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車聯網應用的發展也在不斷提速。近年來,全球汽車保有量以年均20%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巨大的汽車市場以及人們對於舒適、智慧、安全、低碳的駕駛體驗訴求為車聯網服務的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同時,車聯網領域的企業積極探索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大力發展第三方運營平臺服務。2015年,全國車聯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車聯網滲透率逐漸提升,增速加快。2010年,全國車聯網滲透率僅為4%,2015年預計達到9.3%。
當前,物聯網以泛在感知、精益控制、資料決策等能力要素集聚的形式向傳統行業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加速滲透、多維融合,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最佳化,推動新興業態不斷湧現。
在工業製造領域,物聯網在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工藝最佳化、產品裝置監控管理、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工業安全生產管理等環節得到廣泛應用。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三一重工、徐州重工、中聯重科等大型企業都透過採用感測技術和M2M等物聯網技術,實現機械裝置生產狀況的實時感知。2016年2月,首批由一百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將有力推動物聯網在工業製造領域的深度應用。
在農業領域,物聯網應用有效推動大田耕種精準化、園藝種植智慧化、畜禽養殖高效化,促進形成現代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態。根據部分省市的統計測算,有效應用物聯網系統可降低作物種植人員成本約50%,提高總體經濟效益約10%;藉助感測自調節實現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培育面向高階人群的高品質農產品,可使單位產品增值近10倍。
在能源領域,物聯網在數字油田和智慧電網等方面的應用已相對成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行業巨頭積極推進物聯網示範工程建設,採用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整合應用平臺,提升油氣採、煉、儲、輸、供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家電網公司已開展輸變電裝置狀態監測系統建設,實現對各類輸變電裝置執行狀態的實時感知、監視預警、分析診斷和評估預測;在使用者層面,2015年全國智慧電錶安全量已達3.1億,累計實現用電資訊採集3.17億戶,較2010年提升5倍。
在交通運輸領域,物聯網應用有效推動資源最佳化和效率提升。近幾年來,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在智慧公交、電子車牌、交通疏導、交通訊息釋出等典型應用方面已經開展積極實踐。截至2014年底,中國ETC聯網區域14個省份覆蓋範圍已達5.2萬公里高速公路,使用者規模達到909萬,公路收費站擁堵問題得到有效改善。此外,中國已有5個示範機場依託RFID等技術,實現了航空運輸行李全生命週期的視覺化跟蹤與精確化定位,使工人勞動強度降低20%,分揀效率提高15%以上。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9-2025年中國工業物聯網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資料顯示
2016-2018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執行分析
一、產業規模分析
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國內物聯網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目前,中國發展物聯網所需的自動控制、資訊感測、射頻識別等技術和產業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訊運營商和系統裝置提供商達到世界級水平,下游應用不斷拓展。
目前,物聯網已較為成熟地運用於安防監控、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物流等。2014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6023.3億元,同比增長23.01%;2016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約為9420億元,同比增長25.43%,2017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11860億元,同比增長25.90%。中國物聯網市場投資前景巨大,發展迅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根據工信部的預測,2020年成熟時將啟動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
2017年6月,工信部發文要求加快移動物聯網基礎設定建設,發展基於NB-IoT技術應用,要求2017年末基站規模達到40萬個,網路覆蓋直轄市、省會等主要城市。2020年,基站規模數達到150萬個,實現NB-IoT網路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的深度覆蓋。
圖表:2013-2018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及增速
二、發展特徵現狀
(1)生態體系逐漸完善
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中國形成了晶片、元器件、裝置、軟體、電器運營、物聯網服務等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基於行動通訊網路部署到機器。湧現出一批較強實力物聯網領軍企業,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投融資、標識解析、成果轉化、人才培訓、資訊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
(2)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中國在物聯網領域已經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匯聚整合多行業、多領域的創新資源,基本覆蓋了物聯網技術創新各環節,物聯網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7872件。
(3)行業應用領域加速突進
透過試點示範物聯網在交通、物流、環保、醫療保健、安防電力開始規模應用,在便利百姓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一重工建成了工業物聯網平臺,加快物聯網技術,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
(4)產業叢集優勢不斷突顯
中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四大區域發展格局、無錫、杭州、重慶運用配套政策,以成為推動物聯網發展重要基地,培育重點企業帶動作用顯著,以無錫示範區為例,截至2016年擁有網際網路企業近1300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三、產業發展形勢
國內物聯網產業經過近十年發展,目前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物聯網產業鏈現在包括晶片、元器件、裝置、軟體、系統整合、運營應用等具體細分領域。展望未來,物聯網作為新興戰略產業,伴隨著國家政策加碼,前瞻認為中國物聯網市場投資前景巨大,發展迅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繼續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
從產業發展過程來看,中國移動作為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積極推動者,從運營商角度對物聯網的發展路徑進行了預測,認為物聯網發展將經過機器通訊(M2M)、物聯網及泛在網的三個發展階段,目前中國還處於M2M的應用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來自GSMAIntelligence的資料顯示,中國物聯網網路部署已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的移動M2M連線數達到24920萬,而世界連線數為55500萬,中國佔到世界總連線數近45%,佔據全球物聯網半壁江山,前瞻認為未來中國的物聯網裝置佈局將會呈進一步加速狀態。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在物流、交通、建築、醫療等行業資訊化中,已出現物聯網的雛形。在智慧交通、物流、製造、能源等對智慧化要求較高的領域,當前的資訊化應用已處於物聯網的初級階段,相當於分散的、小規模的類似於“區域網”的區域性的物聯網形式。換句話說,當前物聯網的應用仍是零散的,還遠未形成規模,處於閉環狀態。目前已經出現的物聯網形式有企業專用的無線感測網,有基於公眾通訊網路的M2M網路,還有RFID類的短距離識別網路;物聯網的應用形式也很多,例如高速公路ETC收費、門票銷售與檢驗,以及零售RFID/條形碼、車輛排程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無線POS機系統、自動化生產系統以及各種物流管理和安防系統等。而且,應用的種類還在迅速增加。
圖表:中國物聯網在各個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佔比情況
從網路架構上來看,在業界物聯網大致被公認為有三個層次,底層是用來感知資料的感知層,第二層是資料傳輸的網路層,最上面則是內容應用層。三層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感知層相當於人體的面板和五官;網路層相當於人體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相當於人的社會分工,具體描述如下。感知層是物聯網的面板和五官-識別物體,採集資訊。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籤和識讀器、RFID標籤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主要作用是識別物體,採集資訊,與人體結構中面板和五官的作用相似。網路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資訊傳遞和處理。網路層包括通訊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網路、網路管理中心和資訊處理中心等。網路層將感知層獲取的資訊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於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慧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慧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四、產業模式創新
市場需求、成本、標準化、技術成熟度、商業模式是影響物聯網應用規模化推廣的主要因素。在物聯網各領域中,M2M和車聯網展現出強大的市場內生動力,全面推廣的各方面條件基本具備,成為物聯網應用的率先突破方向。
“十二五”期間,中國M2M市場取得快速發展,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一。從M2M連線數看,中國M2M連線數在2010年僅為800萬左右,至2015年已突破一億,佔全球總量的31%,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66%。一方面,面向行業領域和消費領域的資產管理、工業裝置管理、電力、交通、金融、公共服務、安全監控等大規模需求為中國M2M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中國終端協議和平臺方面的標準化為服務提供商實現業務發放、業務管理和海量終端管理提供保障,促進全球化服務發展,對M2M大規模發展也起到關鍵推動作用。基於中國物聯網持續最佳化的發展環境,中國M2M連線數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車聯網應用的發展也在不斷提速。近年來,全球汽車保有量以年均20%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巨大的汽車市場以及人們對於舒適、智慧、安全、低碳的駕駛體驗訴求為車聯網服務的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同時,車聯網領域的企業積極探索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大力發展第三方運營平臺服務。2015年,全國車聯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車聯網滲透率逐漸提升,增速加快。2010年,全國車聯網滲透率僅為4%,2015年預計達到9.3%。
當前,物聯網以泛在感知、精益控制、資料決策等能力要素集聚的形式向傳統行業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加速滲透、多維融合,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最佳化,推動新興業態不斷湧現。
在工業製造領域,物聯網在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工藝最佳化、產品裝置監控管理、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工業安全生產管理等環節得到廣泛應用。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三一重工、徐州重工、中聯重科等大型企業都透過採用感測技術和M2M等物聯網技術,實現機械裝置生產狀況的實時感知。2016年2月,首批由一百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將有力推動物聯網在工業製造領域的深度應用。
在農業領域,物聯網應用有效推動大田耕種精準化、園藝種植智慧化、畜禽養殖高效化,促進形成現代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態。根據部分省市的統計測算,有效應用物聯網系統可降低作物種植人員成本約50%,提高總體經濟效益約10%;藉助感測自調節實現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培育面向高階人群的高品質農產品,可使單位產品增值近10倍。
在能源領域,物聯網在數字油田和智慧電網等方面的應用已相對成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行業巨頭積極推進物聯網示範工程建設,採用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整合應用平臺,提升油氣採、煉、儲、輸、供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家電網公司已開展輸變電裝置狀態監測系統建設,實現對各類輸變電裝置執行狀態的實時感知、監視預警、分析診斷和評估預測;在使用者層面,2015年全國智慧電錶安全量已達3.1億,累計實現用電資訊採集3.17億戶,較2010年提升5倍。
在交通運輸領域,物聯網應用有效推動資源最佳化和效率提升。近幾年來,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在智慧公交、電子車牌、交通疏導、交通訊息釋出等典型應用方面已經開展積極實踐。截至2014年底,中國ETC聯網區域14個省份覆蓋範圍已達5.2萬公里高速公路,使用者規模達到909萬,公路收費站擁堵問題得到有效改善。此外,中國已有5個示範機場依託RFID等技術,實現了航空運輸行李全生命週期的視覺化跟蹤與精確化定位,使工人勞動強度降低20%,分揀效率提高15%以上。